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背诵篇目,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内涵丰富,都是历代名篇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特别适合学生背诵。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音乐美。如教学《琵琶行》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让同学们感受诗的韵脚。通过朗读,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是最直接、最迅速、最深刻的,因此,在学习诗词中如果能够恰当地选用声乐或器乐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如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送别诗,前两联记送别地的景致和送别之事,第三联以浮云喻游子之心,落日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在学习此诗前,笔者反复播放古筝乐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那舒缓、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为古诗的教学营造了恰到好处的氛围。
二、初步感知,体会图画美
教学《江南春》时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后作画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呈现“水村、山郭、酒旗迎风”以及烟雨濛濛、千里莺啼的景象,还有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南朝众多寺庙”的整体画面,进行感知体验,从形式到内容,从画面到意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从而感到蕴含在画面中诗人感伤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有通过感知,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才能把握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能引起美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赏析、理解奠定感性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图。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江雪》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泛舟垂钓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勾画了一幅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宏观勾勒、动静结合描绘出的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独特美感。
三、深入理解,领悟思想美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该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剪梅》(李清照)等,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学习《过华清宫》《石壕吏》《涉江》等,就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
四、发挥想象,体会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体会到诗的意境美。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
一、 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音乐美。如教学《琵琶行》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让同学们感受诗的韵脚。通过朗读,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是最直接、最迅速、最深刻的,因此,在学习诗词中如果能够恰当地选用声乐或器乐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如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送别诗,前两联记送别地的景致和送别之事,第三联以浮云喻游子之心,落日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在学习此诗前,笔者反复播放古筝乐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那舒缓、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为古诗的教学营造了恰到好处的氛围。
二、初步感知,体会图画美
教学《江南春》时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后作画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呈现“水村、山郭、酒旗迎风”以及烟雨濛濛、千里莺啼的景象,还有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南朝众多寺庙”的整体画面,进行感知体验,从形式到内容,从画面到意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从而感到蕴含在画面中诗人感伤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有通过感知,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才能把握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能引起美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赏析、理解奠定感性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图。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江雪》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泛舟垂钓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勾画了一幅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图。我们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宏观勾勒、动静结合描绘出的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独特美感。
三、深入理解,领悟思想美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该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剪梅》(李清照)等,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学习《过华清宫》《石壕吏》《涉江》等,就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
四、发挥想象,体会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体会到诗的意境美。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