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闹美国"登上头条的留学生:今天中国战鹰傲视寰宇,离不开他!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 多年前,有一个35岁河北保定籍的留学生,曾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气愤地把这封写给总统的信印成传单向美国人民散发。《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头条印上他的大照片,这位“大闹美国”的中国年轻人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60多年后,这位曾向艾森豪威尔发出挑战的年轻人,已经是年逾九旬的老者,当他接过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时,人们才知道,他,竟是助力中国战斗机起飞的人!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师昌绪,跟几乎所有默默无闻奉献的大国脊梁一样,直到他去世,我们都并不熟悉他的名字。
  明天就是双11空军节,今日中国战鹰傲视寰宇,离不开这位老人!而今天是他离世五周年的纪念日,这在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认识 、一起怀念这位中国之脊梁
  ——师昌绪!

从智力平平的“傻小子”到向美国总统挑战的顶尖学者


  101年前的1918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在河北保定徐水县大营村。他的家庭是一个五世同堂、有40口人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母亲出身于官宦之家。
  师昌绪从小老实善良,长辈无论叫他做什么,他从不说个“不”字,“因为又邋遢,又听话,又没脾气”,师昌绪成为叔伯兄弟十二人中最“没出息”的一个。
  而家与国的命运,在师昌绪人生最初的起点,就已经联结在了一起。“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年幼的师昌绪第一次对“国家”二字有了深深的触动。可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他能做的只有在学习上拿出超乎寻常的勤奋和用功!

  小学毕业时,师昌绪在全县统考中得了第一名,考上了当时著名的“保定二师”(今保定学院)。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也许会在师范毕业后做一名小学老师。
  然而“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师昌绪全家不得不分头逃难,在生离死别的哭声中,40口人的大家庭自此瓦解。颠沛流离的逃难路上,师昌绪两度险些丧命,一次是坐在早已满员的闷罐火车车顶,险些被一根限高的横梁刮下车去;另一次是搭了辆刹车不灵的卡车,险些坠入山涧。“中学里全是逃难的人,一唱‘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全堂痛哭。”
  1941年,因为没有去昆明的路费,师昌绪放弃了被保送的西南联大电机系,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就近考入陕西的国立西北工业学院矿治系。
  为什么选择矿冶系?师昌绪的想法很简单,“当时有一个说法,一个国家贫穷,主要是地下东西没开采出来,所以我就选了矿冶系。”大学时代,师昌绪被称作“书虫”,既不打球,也不玩牌,从不午休,也很少有周末。他每天学习到深夜,凌晨两三点又起床学习。
  因为学习刻苦,1945年大学毕业后,
  师昌绪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资源委员会从事炼铜工作。1946年,他又考取自费留学的资格。直到两年后,他才在朋友的资助下凑够学费,去了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留,开始了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活。

  不到一年时间,师昌绪就以全A的成绩获硕士学位,他接着申请到欧特丹大学的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研究中发现的两种化合物,如今成为重要的光电子半导体材料。师昌绪在美国的早期研究工作,已经预示了他未来半个世纪的伟大贡献。
  师昌绪原本打算讀完博士立即回国效力,不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司法部就禁止学习理工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中国,1951年师昌绪和钱学森等35人,成为美国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学者。那时候人心惶惶,有人被莫名跟踪,有人被突击搜查,有人被长期审讯,有人甚至被关押起来。
  美国不允许中国留学生出境,师昌绪只好先在美国就业,因为科研上取得过优秀成绩,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加入了美国金属学排名第一的著名科学家科恩教授的团队。
  师昌绪的研究项目属于美国空军,主要负责一个与超高强度钢有关的课题,其研究成果之一后来被开发为至今国际上
  仍普遍应用的重要航空材料——“300M超高强度钢”。这种钢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之余,师昌绪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大都花在了争取回国上。而他争取回国的历程,简直就是一场“战争”!
  1953年夏天,师昌绪以组织夏令营的名义,把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商量争取回国的对策,并向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求助信。师昌绪就利用和印度大使馆的旧交,把信件转交给了中国政府。
  1954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周恩来总理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
  紧接着,师昌绪等中国留学生集体写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还自费购买了一台旧油印机印刷了2000份,再由他和另两位留学生秘密分发。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列车员仔细端详师昌绪之后问:你为什么要回国?师昌绪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懵了,他有些紧张地抓紧了身边两个大皮箱里,那里面塞满了他亲手油印、准备到纽约散发的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   后来,他才知道,在那一天的《波士顿环球报》上他的大幅照片竟被印在了头版头条,一时成为轰动美国的“名人”!

  美国列车司机实在不能理解眼前这个中国小伙子的决定:放弃美国前途无限的科研事业,放弃稳定舒适的生活和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拼了命也要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
  对师昌绪表示不理解的还有他的主管科恩教授。科恩从报纸上得知师昌绪想回国,他便当面询问缘由,并表示如果嫌待遇低、职位低,他都可帮忙解决。但师昌绪回答:“我是中国人,应该回去帮助建设中国。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但现在中国很落后,需要我这样的人。”
  科恩听后非常感动,不仅立刻同意他辞职回国,还做了一些有助于他回国的事。在与美国当局抗争了整整三年后,师昌绪终于从美国旧金山坐上了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他热切地望着祖国的方向,他更热切地盼望着踏上故土,拥抱双亲。
  但他万没料到,就在他上船的同一天,母亲去世了,这成为他心里永远的伤痛和遗憾。

美国人能做出来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出来!


  18年漫漫求学路,吃窝头也要回国的师昌绪从未忘记当初的理想。“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任你选。”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严济慈,对刚从美国回来的师昌绪说。
  结果,35岁的他主动选择了生活工作条件远不如北京上海的沈阳,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中科院金属所在沈阳,而他的专长在金属材料。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中国缺镍无铬,又受到国外技术封锁。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
  1960年,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此时的师昌绪既要照顾在沈阳怀孕的妻子,又不能耽误在抚顺的高温合金研发,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他每天往返于沈阳和抚顺之间,每天早晨赶第一班公共汽车,然后坐一个半钟头的闷罐车到抚顺,晚上坐闷罐车再回来,到家也得十点多了,每天这么来回跑,两个月后,积劳成疾的师昌绪开始尿血,患了肾盂肾炎。
  怕耽误项目进度师昌绪不肯去住院,硬是咬着牙坚持到胜利,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为中国航空、航天与原子能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美国研制成功了锻造空心涡轮叶片的技术,并投入使用,这项关系国防的尖端技术是严格保密的。当时,我国围绕国产米格21飞机发动机采用什么设计材料的问题,正进行着异常激烈的争论。

  196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位客人匆匆敲开了师昌绪的家门,这位访客是师昌绪的老朋友时任航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荣科。几个小时前,在关于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讨会上,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究竟用什么发动机?
  正当会场一片沉闷之际,荣科大胆提出:为了提高发动机推力,把飞机的实心涡轮叶片改进为空心叶片,并进行强制冷却的设计方案!
  高温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叶片金属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决定了发动机的功率,也决定着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对材料的稳定性也要求极高,因为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可当时连实心涡轮叶片都还没有研发出来,直接上马空心叶片,这几乎是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设想!散会后,荣科就直接来到了师昌绪家,请他承担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师昌绪当时就愣住了:“什么铸造空心叶片,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可颇有胆识的师昌绪还是接了这项任务,他说:“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中国人不比美国人笨,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做出来。”
  临走時,荣科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张空心叶片的草图,就是根据这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草图,师昌绪组织起了100余人的团队,日夜奋斗在金属所简陋的精密铸造实验室,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做出第一片空心叶片。
  1965年,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研制出涡轮空心叶片的国家,比美国只晚了5年,这一下子使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7年我国采用空心叶片研制出的战斗机,高空飞行时速超过苏联样机10%以上,至今,中国一些先进机种的发动机仍在装备这种叶片,40多年来从未因其失效而发生过事故。
  1975年,国家决定把空心叶片的生产从沈阳转移到远在贵州的一个工厂。航空部点名师昌绪带队到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当时从沈阳到贵阳要坐48个小时的闷罐火车,路上连喝的水都没有。
  当时,贵州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师昌绪和同事们住的是简易房,水是浑的,只有沉淀一会儿才能用;吃的是发霉的大米、地瓜干和玉米面做的混合饭及南瓜汤,没有菜,连咸菜和酱油都没有,就只能就着盐水吃饭!
  厂里的总工程师过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买来白面,给科研人员蒸馍改善生活。师昌绪他们日夜在车间里鏖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克服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这之后,我国几代最先进歼击机的发动机关键部件,都在这里生产。
  有了新技术的翅膀,战鹰就可以翱翔得更加有力,而这背后是师昌绪拼尽全力的奉献。
  从身在世界顶级研究所、前途无量的青年科学家,到身穿布衣、白发苍苍的老人,师老的模样是一年一变,可他的信念像最最坚固的三边形,一辈子没有变:我就是吃窝头也要回国,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为国家多做一点事,多做一些贡献!

爱管闲事的老头儿: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会去做!


  师昌绪在金属所倾注了30年心血,1984年,66岁的他调任北京,更多地从事国家科研战略管理工作。皱纹多了,头发白了,腰板也不直了,师昌绪也从一个百米冲刺的科学家成了一位“爱管闲事儿”“总说大实话”的老头儿!上世纪90年代,他参与提出设立中国工程院,提出设立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中国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建议。
  上世纪80年代,他提出来要搞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歼击机有了中国“心”,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五个可以自行设计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90年代,生物医用材料在国际上方兴未艾。师昌绪敏锐觉察到生物医用材料将是事关13亿国人健康的大产业,经过他多方奔走,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在1996年宣告成立。

  “师先生,这个事您可别管!”2000年春,年近80的师昌绪找到基金委材料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纤维。李克健听后立马摇头,“这事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李克健说的是大实话。质量轻、强度高的碳纤维用于导弹和飞机制造,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攻关,钱花了很多,就是拿不出合格稳定的产品。“我们的國防太需要碳纤维了,”师老焦急地说:“如果碳纤维搞上不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师昌绪上书中央,陈说利害。很快,他的信批转到科技部,科技部增设了1亿元的碳纤维专项。今天,我国所需的碳纤维已可立足国内,完全依赖进口已成为历史。
  一件件科研项目干成了,师昌绪的头发也掉的一根不剩了,他笑着说:“我这些头发啊,一半是在当金属所长时掉的,
  另一半是来北京以后掉的。”
  在92岁高龄的时候,师昌绪仍然坚持着工作。2010年他光是坐飞机出差,就跑了11个城市,主持了40多个研讨会,做了好几场学术报告。
  其他日子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上午8点就出门,9点到单位,中午从不午休。
  记者去家里采访,师老的老伴儿一肚子苦水:您看这家里,满屋子满地上都是他的书和材料,谁也不让动,书桌上没他写字的地方了,他还想霸占了家里的餐桌!
  虽然嘴上都是嗔怪,但携手走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两口,眼神里充满了对对方的在乎和关爱!
  2011年1月14日,师昌绪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荣誉,成为中国第17个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有很多人来祝贺他,他总是摆摆手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材料科学界。
  五年前的今天,2014年11月10日,师昌绪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96岁。
  他留给我们的空心涡轮叶片,助推中国一代代战鹰起飞,他的付出,他的创造直至今天依然在释放着能量。
  2015年年初,感动中国节目把迟到的奖杯送到了师昌绪夫人的手中,她说:师昌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人,不过他有一颗报国的心,他是尽了他的能力,我相信每个人能力虽然有大小,这个只要踏实工作,又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都能感动中国。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
  师昌绪,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他的人生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让我们一起感谢他,铭记他,怀念他!
  来源:北洋之家
其他文献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今日头条与百度接二连三的口水战,在近日升级至对簿公堂,今日头条在1月29日宣布将对百度不正当竞争提起诉讼。在这背后,实际上是今日头条在内容入口的防守战,以及巨头围剿对今日头条伤害力的持续加深。业界认为,在诉讼之外,政策严管与疯狂扩张也给今日头条带来了危机,而百度在AI实现商业化之前,迫切需要夯实PC时代就已经建立的内容霸主地位。  迟来的对垒  1月29日晚,今日头条宣布,将对
在黨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曾经特别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这其实已经传递出了一个税费改革势在必行的信号。现在看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确是一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合理公平、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有力举措。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的标志。
在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提起刘景双的名字,差不多每个人都能跟你聊上两句,而且绝不重样。刘景双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风风火火地在东北地理所转了30多年。如今,这个一辈子不知道啥叫累的科研狂人终于停了下来。然而,大家对他的评价却非常简单:“可惜了一个既有科学思想又能付诸实施的强人生命太短暂。”  2016年6月6日,刚满花甲之年的刘景双因肝癌医治无效于长春离世。带着亲人
太监们是没有故乡的人,在他们还是十岁左右的男孩(有些可能更小)时懵懂间被净身,被带往他们曾经构筑梦幻的京城。故乡的大门在他们身后重重地关上,从此便成天涯。  清朝的太监们,他们跟随命运颠沛流离,在哪里生养并终老,哪里便是其故乡。哪怕是某个已经沧海桑田的地点,或者某个苟延残喘行将倾颓的古庙,它们都有可能是清朝太监们的终老地。帝制时期“退休”太监的三个去处  飞黄腾达的太监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走入深宫后
对作家红柯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人类的大地之歌、人类生命的火焰。从1986年至今,红柯在天山10年,在宝鸡10年,又在西安10年,奔走在丝绸之路上30多年,他写出了数百万字文学作品。昨天,红柯最新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面世,他的丝绸之路文学版图壮大了。  他新打出一张“大王”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红柯说,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是他新打出的一张“大王”牌。  其实每打出一张“大王”,对红柯来说,
目前世界关注两场战争,一个是“热战”——叙利亚战争,引得美、俄、英、法、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纷纷插手叙利亚内战,硝烟弥漫!另一个是“冷戰”——中美贸易战,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杀气腾腾!搅动全球市场!有关中美贸易战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中美贸易失衡,特朗普说中国对美的顺差达到了5000亿美元(中国统计的是2600亿,美国官方统计是3700亿)。但实际上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措手不及,一种不遏
规则感、自信、超越同辈的成功,以及令人羡慕的 “家庭与事业的完美平衡”——有人将之归因于方爱之的天赋异禀,或是过人的幸运。但实际是,方爱之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虽然她丝毫不觉得过程痛苦,也不认为这可被视为一种美德而书写。在“喜爱”与“要强”两股力量的驱使下,一切都在顺其自然地发生着。  加入真格基金,是方爱之职业生涯中的一场意外。哥大毕业后,方爱之的第一份工作是摩根大通投行部分析师。工作了两年后
2005年3月,在我离开华为5年之后,任正非又一次托人带话给我:“任总说了,你要回来的话,可以做政府和使领馆的公关工作。”  在2005、2006年十分困难、失落的时候,我确曾闪现过这样的念头:要是在华为就好了。但仅仅是一闪念,我知道华为和任正非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怀念。  从进入华为到离开,都是任正非与我谈的话。在四年半近距离接触的日子里,他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无不刺激你,推动你,影响你,
追求诚信 坚持还清千万债务  陈金英曾经是位成功的女企业家。35年前,她瞄准了市场上中老年羽绒服的空白,在50多岁退休后办厂创业,鼎盛时期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厂房、一百多位员工,年销售额1000多万,年利润上百万元。  陈奶奶也是公益行动的“爱好者”。从1996年开始,陈奶奶就多次向民政部门、洪水灾区、儿童福利院、革命老区、特困户、高龄老人等群体捐助现金和衣物,折合金额超过百万元,先后荣获“丽水好人”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今年两会共有2158名政协委员和2980名人大代表参加。其中,不乏商业大佬。除了马化腾、李彦宏、雷军、杨元庆等,更有刘强东、王小川、周鸿祎、丁磊等新面孔。  那么,这些商界大佬给两会带来了哪些提案呢?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这回提出了4个提案,但其中有一个提案,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加快出台控制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