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应面向体育与健康两个维度的要求。在笔者看来,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一、“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浅释
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学习都不是身与心分离开来的。体育学习也不例外,虽然说我们的体育课堂上,绝大部分都是带领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体育只是身体的活动。事实上,一个动作要领的掌握,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首先应该是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去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内化,再辅以动作训练才能真正形成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来看,体育教学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对学生“心”的教学,当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之下,形成了一种学习的倾向,产生了一种适合学习发生的“境”之后,再由“境”到“身”,那我们的体育教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从体育教学的有关成果来看,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是需要良好的动机的,而动机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小学生天然喜欢上体育课的行为也是我们营造由心入境的重要基础。同时,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也看到一些学生因为技术难度大、运动要求高,而出现的不喜欢些内容的情形,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通过“境”的创设,来使他们喜欢上相应的内容,从而实现由境到身的教学目的。
二、“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心得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相对强烈的动机,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就在努力走一条先营造心境,再实施身体运动的体育教学之路。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也有了一些收获,其中有一些是觉得有效的,也有一些正在探索之中,还有一些是需要专家同行们批评指点的,在此一并形成文字,求方家一晒。
首先是“心”。说白了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持久兴趣的保持等,其本来是由学习心理学中的思维来归纳的,但为了与传统理解相结合且便于记忆,笔者以“心”字归纳。那怎样学生才会具有上好体育课的心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例子:每天做操的时候学校一般都会放运动员进行曲,而我们的学生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做操的时间到了。从本质上讲,这是通过音乐的持久刺激,让学生形成一种反射,从而就营造了需要做操的“心”。
在笔者的体育课上,也常常用这一策略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心”的状态,比如说我就常在体育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尤其是在上午第三课或下午第一课的时候,学生由于精神状态不佳,所以这个时候一段节奏明显的音乐能够刺激他们活动的欲望。
其次是“境”。有心不一定有境,这是为教学实践所证实了的,因为作为动机或好奇心,其往往并不具有长时性,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因为习惯了、疲劳了而产生不了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境”。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对运动员进行曲可能很敏感,但高年级的学生就未必如此;或者说刚开学的时候很敏感,过了几周就不行了。这时就产生一个由心到境及境的保持问题。仍以做操为例,每个月变换不同的入场形式,变换一下做操时学生所站的方向或位置,提出不同的检查要求,都能让学生在形式改变的情况下,保持对做操的“境”。
体育课堂上也是如此,重复的教学程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尤其是对于注意力、兴趣不能长久保持的小学生而言,更是要通过变换形式等,刺激学生产生有效的参与体育学习的“境”。如同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换用游戏的方式。根据有关研究,人们对体育源于游戏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这一源头却没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事实上,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游戏,更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小学生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生硬的体育运动进行游戏化改造,如将垒球改选成导弹,让学生瞄准目标进行投掷,而针对不同学生设置的打击目标,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努力方向;将短跑改造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捕食与保命的比赛,就用另一种动力促成了学生对少有乐趣、只有体力付出的短跑的喜爱。
再次是“身”。让小学生在“境”中促成身体对运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心理的健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有了心的参与与境的烘托,学生会有一种“身”的有效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发挥在对学生运动的科学指导上。
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小学生的中长跑而言,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也被视为小学生最怕参与的体育活动,无论对体育课有多大的兴趣,只要谈到中长跑,小家伙们脸上都一脸痛苦。怎么办呢?除了针对心与境的鼓励和营造之外,针对“身”的技术指导很重要。如果我们用小学体育教学同行总结出来的“跑三步,一呼加一吸”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需要一个先短再长、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的话,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会减少许多不适甚至是痛苦,而一旦解决了这个大的问题,这个项目的教学就能比较好地开展了。
总而言之,作为面向“身”的体育教学,关键需要的是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水平体现在对学生运动要求的提出与指导上,而技巧体现在对学生运动情况的把握与控制上。
三、一点阶段性思考
我们提出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是根据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特点及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的。这样的思路符合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指向。
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只有经过了心与境的铺垫,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堂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因为心、境、身三阶段的思考基本包括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整体过程。同时,作为理论思考,笔者以为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必要走出人们惯有的“体育只是体力活儿”的陈旧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正是我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思考与实践。
(南通市通州区沙场小学)
一、“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浅释
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学习都不是身与心分离开来的。体育学习也不例外,虽然说我们的体育课堂上,绝大部分都是带领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体育只是身体的活动。事实上,一个动作要领的掌握,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首先应该是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去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内化,再辅以动作训练才能真正形成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来看,体育教学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对学生“心”的教学,当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之下,形成了一种学习的倾向,产生了一种适合学习发生的“境”之后,再由“境”到“身”,那我们的体育教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而从体育教学的有关成果来看,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是需要良好的动机的,而动机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小学生天然喜欢上体育课的行为也是我们营造由心入境的重要基础。同时,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也看到一些学生因为技术难度大、运动要求高,而出现的不喜欢些内容的情形,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通过“境”的创设,来使他们喜欢上相应的内容,从而实现由境到身的教学目的。
二、“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心得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相对强烈的动机,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就在努力走一条先营造心境,再实施身体运动的体育教学之路。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也有了一些收获,其中有一些是觉得有效的,也有一些正在探索之中,还有一些是需要专家同行们批评指点的,在此一并形成文字,求方家一晒。
首先是“心”。说白了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持久兴趣的保持等,其本来是由学习心理学中的思维来归纳的,但为了与传统理解相结合且便于记忆,笔者以“心”字归纳。那怎样学生才会具有上好体育课的心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例子:每天做操的时候学校一般都会放运动员进行曲,而我们的学生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做操的时间到了。从本质上讲,这是通过音乐的持久刺激,让学生形成一种反射,从而就营造了需要做操的“心”。
在笔者的体育课上,也常常用这一策略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心”的状态,比如说我就常在体育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尤其是在上午第三课或下午第一课的时候,学生由于精神状态不佳,所以这个时候一段节奏明显的音乐能够刺激他们活动的欲望。
其次是“境”。有心不一定有境,这是为教学实践所证实了的,因为作为动机或好奇心,其往往并不具有长时性,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因为习惯了、疲劳了而产生不了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境”。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对运动员进行曲可能很敏感,但高年级的学生就未必如此;或者说刚开学的时候很敏感,过了几周就不行了。这时就产生一个由心到境及境的保持问题。仍以做操为例,每个月变换不同的入场形式,变换一下做操时学生所站的方向或位置,提出不同的检查要求,都能让学生在形式改变的情况下,保持对做操的“境”。
体育课堂上也是如此,重复的教学程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尤其是对于注意力、兴趣不能长久保持的小学生而言,更是要通过变换形式等,刺激学生产生有效的参与体育学习的“境”。如同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换用游戏的方式。根据有关研究,人们对体育源于游戏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这一源头却没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事实上,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游戏,更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小学生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生硬的体育运动进行游戏化改造,如将垒球改选成导弹,让学生瞄准目标进行投掷,而针对不同学生设置的打击目标,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努力方向;将短跑改造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捕食与保命的比赛,就用另一种动力促成了学生对少有乐趣、只有体力付出的短跑的喜爱。
再次是“身”。让小学生在“境”中促成身体对运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心理的健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有了心的参与与境的烘托,学生会有一种“身”的有效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发挥在对学生运动的科学指导上。
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小学生的中长跑而言,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也被视为小学生最怕参与的体育活动,无论对体育课有多大的兴趣,只要谈到中长跑,小家伙们脸上都一脸痛苦。怎么办呢?除了针对心与境的鼓励和营造之外,针对“身”的技术指导很重要。如果我们用小学体育教学同行总结出来的“跑三步,一呼加一吸”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需要一个先短再长、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的话,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会减少许多不适甚至是痛苦,而一旦解决了这个大的问题,这个项目的教学就能比较好地开展了。
总而言之,作为面向“身”的体育教学,关键需要的是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水平体现在对学生运动要求的提出与指导上,而技巧体现在对学生运动情况的把握与控制上。
三、一点阶段性思考
我们提出由心入境、由境到身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是根据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特点及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的。这样的思路符合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指向。
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只有经过了心与境的铺垫,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堂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因为心、境、身三阶段的思考基本包括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整体过程。同时,作为理论思考,笔者以为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必要走出人们惯有的“体育只是体力活儿”的陈旧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正是我们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思考与实践。
(南通市通州区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