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视角出发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大的箭筒和小巧的茶盏,独特的“管锥编”和迷幻的瓷板画,一同出现在陶瓷艺术家白磊和白明兄弟在上海璟通艺坊举办的双个展“瓷语新承”中。展览人气颇高,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上海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的不少名人前来。而吸引他们到场的正是这些“另类”的瓷器,白氏兄弟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工艺美术瓷,他们的创作从_开始就是以艺术而非工艺为出发点的。在传统的制瓷技法与书画方式上,结合现代意识和对时代的思辨,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当代陶瓷艺术。
  传统的新生
  对于兄弟二人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康文峰有过这样的表述:
  和以往中国工艺美术瓷、书画家画瓷不同,白磊和白明兄弟俩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艺术而非工艺的视角,从笔墨的写意描绘,展开他们陶瓷材质作品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首先是从对泥土与火的理解中开始,即陶瓷器物的形质气象,如何与笔墨书写的绘画意味,能更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白磊作品,是将自然化境在器物上的诗意氤氲意境,通过陶瓷釉料的绘画和土与火的自然涅槃,创作出眼前是星际,掌中有天地的意象风景。意境幽远,艺韵丰厚,启发每一位观者感受到自然宇宙的各种不同奇异幻境。
  白明作品,是线条的自然游走,从自然秩序到自由书写,在饱含生命之水的灵动线条里,勾勒或渗化出自然生长的轨迹。现代性十足的线性笔墨,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勾描,融入的是艺术家自我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热爱。
  白明、白磊,一线一意,无论它是画在纸本上还是陶瓷上,都是不拘于一般工艺之匠气,不拘于一般书画之戏墨,而是将中国艺术关键之所在,融汇在中国关键之器物陶瓷上。在当今传统如何走进现代意识、走进当代生活的时代思辨之际,给中国的艺术领域和陶瓷领域,展现出更多想象的可能。
  正如康文峰所说,无论是白磊还是白明,他们的艺术创作都是根植在扎实的制瓷技术和画工上的。这次展出的小型器皿作品,造型线条分明、比例匀称,整体质朴而不失圆润。而如箭筒和卷缸这样的大件器物则更能体现他们的功力,1米余高的器身仅凭肉眼观察竟然找不出接缝,连业内专家也啧啧称奇。
  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们从匠人转变为艺术家,白明认为,匠人和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创新。每一个代表时代的经典,都是对前代审美样式的全面突破、颠覆。而我们今天的传统陶瓷概念,却变成了对过去的模仿。以当今的技术水平,模仿前代任何一位大师都已经毫无障碍。用电脑和机器,可以制作成出人工无法完成的高难度作品。但真正的艺术,一定在作品样式上有个性化的表达,还要进行前人没有过的创新,而且必须饱含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展览中欣赏到经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器型是在经典器物的基础上经过组合、调整和创新而成,别出心裁;纹饰则用抽象的图式、浑厚的笔触与大片的留白表达出高远的意境;色彩使用大胆而又和谐,鲜明而不失优雅。在追求创新和美观的同时,器物本身的实用性还得到了保留。白磊认为,艺术品要能把玩,跟人交流,不但要跟周围环境协调,还要让持有者能藉器皿进行交流,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判断艺术品的优劣也很简单,要看它有没有内在的精气神,能不能跟人交流。“那些死抠某些技法,画得非常细致却没有自己创造的陶瓷作品,跟一具僵尸没有区别。”
  “跨界”的玩法
  此次双个展中不仅有传统器型的作品,还有一些“跨界”新作。
  白磊此番亮出了一批近3年来创作的瓷板画,这它们也是首次在公开场合“露脸”。虽然瓷板画产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白磊的瓷板画与众不同,他发明了亚光的瓷板,调制独门的油料,在瓷板上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每次入窑烧制—二十块,开窑仅挑选一两块。在进行创作时,采用比较抽象和意象的方式,审美上追求空阔辽远,可谓完成了一次艺术蜕变,到场的不少名家称其“呈现出赵无极晚期油画般的意境”。
  “作品并不是艺术家一个人完成的,我的作品留出了许多空间想像给不同的观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诠释。”
  白明则带来了不久前在法国办展期间画的几幅手卷,上面使用了铅笔、水墨以及线香的烫痕。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学期间,他就还专情于绘画,曾获得全国油画比赛大奖,近几年还在中国和法国举办了抽象艺术画展和水墨画展。另一组作品《管锥编》则可称瓷塑或陶瓷装置,源于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意象,上管窥天,下锥至地,表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与陶瓷的新体悟。他表示,艺术家不必局限自己的领域,有时候跨界一番,反而能找到新的启迪。
  对于“跨界”艺术,璟通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熊景兰表示应当支持,不同艺术领域的陶艺跨界作品让她认识到了设计与创新对于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跨界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令陶瓷艺术不再是一种工匠艺术,而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载体,将更多的艺术语言融入其中。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领域的灵感与碰撞,令陶瓷艺术的包容性扩大了绘画、装置、油画都能与之结合,产生不一样的美。”
  当代陶瓷的市场走向
  自2008年中国内地拍场推出当代陶艺专场之后,兄弟二人的作品价格稳步上升,并创出一系列的拍卖记录。如白磊的青花氧化铁箭筒《云高天远》,2011年秋拍以166.75万元成交,釉里红高温色釉箭筒《秋趣》在2012年春拍以207万元成交。而白明的青花釉里红箭筒《红苇颂》,2011年秋拍以126.5万元成交;青花瓷瓶《清韵漫绕》,2012年春拍以138万元成交。
  在经历了近年来当代艺术市场行情“过山车”式的变化之后,许多曾受追捧的“大师”乏人问津,但是两兄弟的作品仍然能够保持平稳的行情,而且他们的新作大有更上一层楼的趋势,被业界和藏家看好。
  “其实一直以来,古瓷与当代陶瓷艺术市场一直呈现出很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对此我也一再反思,发现在当代陶瓷艺术领域有着许多优秀作品,但世界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审美却始终停留在明清时期。”这让熊景兰感到十分惋惜“在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中,流通最多的其实是十分普通的仿古瓷作品,而这些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真正面貌。”这也促使她及璟通艺坊不遗余力的力推当代陶瓷艺术家与新生力量。
其他文献
临至2016年末,京、港、沪、杭、粤等地的秋拍纷纷落下帷幕,各大拍卖行的奋战也逐渐进入尾声。此季秋拍,各家拍卖行都拿出了各显神通的本领,不断变化革新的交易模式、不懈推出的特色专题拍卖和不曾撼动的经典作品市场地位,无一不透露出市场参与者的坚持与努力,也昭示着市场的信心与耐心。  相较过去几年艺术品市场的连续回调,2016年秋拍在理性的基调下运行。书画、瓷器、油画等几大板块总体表现在稳健中有所突破,跟
期刊
春拍在即,各家拍卖行正在紧锣密鼓地征集拍品,在经过了一个市场的寒冬后,春天的到来是否会为艺术市场带来生机?大气而精致的器物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拥有广泛的收藏群体,在今年的春拍中它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在瓷器古玩杂项方面一直很擅长的北京东正拍卖,近5年来在市场上的表现,赢得了不少掌声和赞许。那今年春拍他们会有什么新的举措?日前,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鸥,且听他对今年的拍卖
期刊
3月11日,《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发布。据该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总体下滑7%,由682亿美元跌至638亿美元;成交量同比下跌2%至3810万件。而近年来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销售额更是锐减了23%至118亿美元,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尽管2015年市场整体不景气,但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却逆市上扬了4%,销售总额达273亿美元,创
期刊
挎子是一段历史,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历经数十年而不衰的时尚。进入上世纪90年代,挎子独特的传承恰巧与中国独特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孕育出了特有的挎子时尚和文化。  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轰鸣般开过,历史的沧桑感不禁翻涌而来。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经典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有着粗犷的线条,霸气的对置双缸发动机,排量750cc,刚强的前叉,傲慢的大灯,坚毅的牛角把,饱满水滴形油箱,圆滑的挡泥板,优雅的凤
期刊
2月20日至5月15日,荷兰国立博物馆(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有史以来第一次展出了其涉及领域广泛的时尚收藏——“Catwalk”展。本次展览使用Y6间陈列室,依次展出1625年至1960年间,荷兰最精美的时装,包括来自黄金时代(Golden Age)的服装、色彩斑斓的法国丝绸、以及Christian Dior和Yves Saint Laurent的高定女装等。  展览
期刊
3月的一个午后,佳士得古典大师及19世纪艺术部国际主席何古易(Nicholas H.J.Hall)先生来到佳士得北京艺术空间,亲自带来了“从路易十四至J.P.摩根:收藏法国艺术漫谈”。他以18世纪至当代的藏家为线索,从皇权贵族到银行家、实业家,甚至像毕加索、杰夫·昆斯这样的艺术家的案例,为听众道来历代的法国艺术收藏。  同时,这次优雅的午后艺术漫谈,也让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即将呈现的佳士得古典大师及1
期刊
4月6日、7日两天,香港万丽海景酒店将迎来日本美协五周年拍卖的部分精品。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季美协呈现的拍品百n胃珍品云集,也可看成是对其成立五周年来硕果累累的一次展示。  就在香港预展前夕,日本美协掌门人藤文浩忙里偷闲,与《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聊起了这五年来的一些感触和此次拍卖的亮点。  《中国收藏》:到今年,日本美协拍卖已5周岁了。在这5年里,您认为美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藤文浩:日本美协是
期刊
3月19日至5月29日,一场“寒玉入怀——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溥心畲艺术展”降临苏州博物馆。45件溥心畲先生的国画,将化身一潭清泉,映出昔日的故人、故景、故情。  去年秋天,西山红叶一如既往,依旧鲜艳。当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在北京故宫缓缓卷起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唐人韩斡《照夜白》图即将徐徐展开。一件是晋代的书法,一件是唐代的绘画,已经传承了千年,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绝对都是声名显赫的剧迹,而今分藏东西两半球
期刊
眼下正于香港3812画廊举行的“萧勤——无尽能量”2016香港,精选展出萧勤从1963年至2014年的代表作,包括多幅纸本及布面绘画,横跨萧勤数个重要的创作阶段:60年代的布本绘画和70年代早期的纸本绘画,以带状的曲线或直线画出光的律动,或运用抽象符号配以大片的留白空间展现东方意韵;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炁》系列,萧勤以大排笔在画布上运笔造出犹如宇宙能量运行之“势”,呈宏观的意象;到90年代的《
期刊
又到一年春暖花开时,一场艺坛盛事——第九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于4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东亚展览馆举行。  博览会由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古玩经营协会、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办,上海云洲古玩城、上海嘉瑞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承办。  本届博览会参展面积将达5800平方米。主会场上海东亚展览馆分为特装区与精品区两大板块,共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