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卒(连载之二)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淑和怀着国仇家恨,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新四军A师情报人员,代号是“卒子”
  给马小姐安排休息的何妈,是一位农村模样的大嫂。虽是乡下人,一身蓝印花布格子衣服,却很合身。看上去也和平日里常见的乡下人不同,一副干干净净精明能干的样子。
  “瞧小姐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从大城市过来的。”大嫂领着马淑和来到住处,边收拾边聊着,“不过,听小姐的口音,像是通城北边30里的刘桥人吧。”
  “大姐看人倒挺准的。”马淑和答道,“真应了江站长刚才对我讲的一句话:‘特工站可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连打杂的佣工,也是出口不凡。”
  “小姐言语里还有点嘲弄我的味儿,我可是个本分的帮佣,刚才讲的都是大实话,不要见怪。我是刘桥人,老家就在那里,所以我一下子能听出你的口音。”大嫂谦和地笑着说,“我给江站长家里和特工站帮佣多年了,和大家都很熟,姓何,往后你就管叫我何妈。”
  大嫂手脚麻利,做事很利索,不一会儿,就把马淑和的床铺收拾好了。“小姐一路风尘仆仆,休息吧。晚上不用害怕,这里看家护院挺多,你放心就是。”何妈边说边告退。
  马淑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这何妈是什么人,怎么居然能一下子听出我的口音,猜出我是刘桥人。刘桥在通城北30里,那一带原本是古代的一条夹江,唐代以后夹江淤塞,与古通州联成一体。刘桥话与通城话有些细微的差别,如通城人喊“局长”,刘桥话容易将“局长”念成“族长”,不过一般人是分辨不了这么细的。
  马淑和的耳边响起新四军A师情报处处长谢鹏的叮嘱:“马淑和同志,派你打入敌人内部,是战略上的考虑,一般情况下组织上是不会动用你的。去年日军对苏南清乡,我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遭受的损失太大了,当时我们没有料到,鬼子的清乡是如此之残酷。这次组织上启用你这枚卒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军和人民群众的损失,坚持根据地,保护好军部的南翼,粉碎敌人对苏北的清乡阴谋。”
  与谢鹏相识,那还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的事情,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一批进步学生,来到苏北新四军A师驻地,要求加入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这里面就有马淑和。
  A师的首长们对这批进步学生非常欢迎,按照他们的专业特长,有的分到作战部队,有的分到医疗队,有的分到宣传队,有的分到兵械修理厂。
  只有马淑和一个人,被单独留下来谈话,A师情报处长谢鹏对她问这问那:家里是干什么的,有多少亩地,雇有多少长工,亲戚中有没有谁在汪伪政府里任职,马淑和一时心里很纳闷。
  “首长,是不是我不符合条件?”马淑和不高兴地问道,“我虽然出身地主,家里也没有一人当过新四军,可日本鬼子不问你地主不地主,也不问你有没有当过新四军,照样杀你。我哥哥是个做手术的医生,和鬼子连面都没见过,不是就给鬼子的飞机炸死了?我堂姐刚生完孩子还没满月,自己走都走不动,怎么可能去惹鬼子,母子两个不照样被鬼子的枪子儿打死了?”
  说到哥哥和堂姐的惨死,真是捅到马淑和的痛处,马淑和的眼睛就红了,眼眶里潮润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
  那是在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消息传到通城美国基督教徒办的基督医院,这是当时整个苏北设施最好、科室最齐全的综合性医院,院长美国人海格门担心医院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便命人在医院病房楼顶上,用油漆画了一幅很大的美国国旗,当时他以为,基督医院作为非交战国的财产可保无虞。不料,日军竟无视国际公法,突然对医院狂轰滥炸。就在上海事变后的第四天上午,8架日军红头飞机编成两队,从东南方向窜入通城。其中3架,机头一沉,俯冲下来,扔下3颗炸弹,然后升入空中。这3颗炸弹直奔医院方向落下来,只听“轰轰轰”3声巨响,1颗击中医院食堂,1颗落在医院后门马路上,还有1颗燃烧弹直接投中病房大楼,从四层一直炸到二层的手术室。整个病房大楼顿时烟火滚滚,死者的血肉、绷带、衣服被炸得四处飞溅,有的竟粘挂在树梢上随风飘摇,哭声喊声响彻全院。事后统计,在这次日机的轰炸中,共有19人遇难,其中就有马淑和的哥哥、基督医院外科医生马鸿儒。日机轰炸时,马医生正给病人做阑尾手术,不幸和病人一道被活活烧死。马淑和的母亲闻悉唯一的儿子被日军飞机炸死,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没多久,撒手人寰。
  俗话说,祸不单行。第二年的 5月,一队日军从通城驻地出发,直扑位于通城东面的任家园,当地百姓见鬼子来势汹汹争相躲逃。老弱妇孺和拖儿带女的来不及远走,只好就近藏身川猫儿河边的芦苇丛中。日军发现芦苇里有人,就用机枪由南到北疯狂扫射。面对倒下的尸堆,日军唯恐有人存活,又用刺刀逐一地戳过去,鲜血染红了川猫儿河滩。躲在河滩芦苇丛中的难民共110人,除了两个受伤的后来侥幸逃生外,其余108人全部遇难。其中有个叫马素的,还抱着个婴儿,母子俩双双倒在血泊里。这马素正是马淑和大伯家的女儿。
  哥哥和堂姐的惨死,对马淑和的刺激很大。“抗战守土,人人有责,坚决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不时地撞击着马淑和的心。本来她想:抗日打鬼子,这是军队里男人们做的事情。结果没想到,国民政府不争气,弃了东北,丢了华北,华中一块块地盘也被日本人侵占了。倒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敢挺进敌后和小日本拼个你死我活,山西的平型关战役就甭说了,就苏北新四军,在她家乡的双灰山那里,也一仗消灭了好几十个日军。她还不时地听说,孩提时的同学参军打鬼子去了。她所就读的复旦大学,在上海沦陷后,有不少学生西迁重庆,留在上海的也有参加新四军的。她有个同学,是中共地下党员,听说马家遭受的不幸后,就动员马淑和参加新四军;还说马淑和学的是化学专业,懂得配置炸药,对于新四军来说,这样的人才真是求之不得。
  对日军暴行的震撼,加上上海地下党的引导,马淑和与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悄悄来到位于苏北某地的新四军A师师部。
  这次被留下来谈话,除了上面说的,是不是还有自己和中岛淳子的关系,被A师首长知道了,所以没分配她工作。   “首长,是不是那个中岛淳子?她是我过去的好朋友,但她是她,我是我。”马淑和气呼呼地对老谢说。
  “小马,你想到哪儿去了,像你这样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磨破了鞋子也找不到啊。”老谢一看马淑和像河豚鱼的肚子气鼓鼓的,笑着说,“你参加新四军,我们十分欢迎,可不能这么生气噢。以后犯了什么错误,领导和同志们还不能批评你,这可不行。”
  “那其他同学都已分配落实好了,我怎么没有着落?”
  “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待你,我不是把你留下来个别谈话吗?我们听了你的情况介绍,认为你有着其他学生不可多得的条件。第一,你一副男孩儿样,天生就是一个假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第二,这是关键,你和中岛淳子是同学,还救过她两回,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中岛淳子现在是上海特高课的课长、日军情报机构的高级间谍;第三,你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你的家庭包括你的亲戚,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事抗日活动,这为你今后从事党的特殊工作,能提供不少的帮助。”
  老谢态度温和却很严肃地说 :“在新四军里,有着严格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绝对不能讨价还价。”
  “首长的意思是叫我打入敌人内部?”毕竟是大学生,未等老谢把话讲完,马淑和立即明白了。
  “对,而且你给人的感觉很爽气,容易取得敌人的信任。”老谢接着说,“地主家小姐,在上海女子中学和中岛淳子是同学,又救过中岛淳子的命,这些特殊的身份,很有助于你打入魔穴,从事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工作。你的代号叫‘卒子’,组织交给你的任务是8个字:‘长期埋伏,以待时机。’俗话说,过河的卒子赛过车马炮,组织上希望你这位新战士,早日成为过河的卒子,成为我们新四军的特工高手。不过,这要请你耐着性子委屈一下,也许这种委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见马淑和面有疑虑,老谢耐心地说:“你的亲友和同学见你在为日本人干事,会把你误当成汉奸鄙视你,你一定要有这种心理准备,绝对不能一时任性暴露自己。我们马上就对你进行专业训练,训练结束你就立刻回上海。而我们对外,尤其是学生兵那儿,则声称:怀疑你是日伪派遣进来的奸细,在对你进行审查,然后,以经过审查虽没有发现相关证据,但仍不同意接受你这种嫌疑者为借口,令你离开根据地。你回到上海后,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打入上海的日伪情报系统。”
  马淑和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从此,马淑和就在同学的视野里消失了。她在新四军情报部门学会了射击、格斗、擒拿、摄影、密写等技术。
  培训结束后,马淑和又秘密地重返上海找到中岛淳子,提出要她帮忙找一份工作,因为中岛淳子曾经对她许诺过—
  那还是在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初中部毕业后,马淑和又在高中部读了3年,之后考取复旦大学化学系;而中岛淳子则在女中初中部毕业后,即回到日本,对马说是她爸爸让她回国读书,实际上,是接受日本间谍学校的专门训练。七七卢沟桥事变、上海被日军侵占后,中岛淳子到日军上海特高课任职,成了特高课二课课长。中岛淳子到上海后,两人仍保持联系。她告诉马淑和:自己从小在上海长大,对上海的风土人情很熟悉,又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上海方言也会两下子,日军司令部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就把她留下了。当然,中岛淳子不可能、也不会将自己在日本国内间谍学校学习的事告诉马淑和。不过,中岛淳子对马淑和还挺关照,热情地邀请马去她那儿工作,说她那里很需要像马淑和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特长、又知根知底靠得住的人。但被马淑和婉言谢拒,说是大学毕业后再说。
  见马淑和主动找上门来,中岛淳子惊喜交加,她没有食言,在对马淑和本人和家庭背景进行初步调查考察后,就将马淑和安排在日汪设于上海的特工总站任职。在特工总站,马淑和系统地接受了化装、驾驶、收发报、跟踪、爆破、暗杀、侦听等特工专项训练。闲余,马淑和有时还陪伴中岛淳子一起逛逛商场、看看戏剧。很快,马淑和投靠日本人的消息传开了,昔日的亲朋好友都很瞧不起她。马淑和见到个别过去很要好的同学,也是宛然一副傲然不识的样子。这期间,中岛淳子还派她单独到重庆完成一桩情报工作,马淑和干得很出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实战训练,马淑和已成为一个年轻的特工高手。
  马淑和打入汪伪特工总站后,曾给老谢提供过一次情报:日军驻苏北南浦旅团对东台三仓镇新四军A师主力的围剿。为此,她遭到老谢的严厉批评:“这个情报我们已经得到了,你未经组织同意擅自行动是不对的。组织上交给你的任务是长期埋伏以待时机,你的价值远不止向组织提供一两次情报,而是打入敌人情报机构的核心去,在组织需要的关键时刻,提供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你明白吗?什么时候要求你进行情报活动,组织会通知你的。记住:组织对你寄予莫大的厚望。”
  1942年10月,马淑和突然接到老谢的指令:“‘卒子’,年后敌人将对苏北地区进行一期清乡,请设法打入通城日伪情报机构。”
  马淑和想了许久,又找到中岛淳子,因为只有她才能帮助解决去通城的问题。
  中岛淳子从表面上看,温柔多情善解人意,但她却是一个年轻老成、很有心计的日军间谍,岂是能被马淑和轻易骗得了的?但中岛淳子还是念及马淑和曾救她命的份上,答应了马淑和的请求。先是给特工总站李士群主任打了个电话,说是为加强苏北一期清乡中的特工力量,拟将马淑和调派通城特工站,李士群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二话不说即刻同意。接着,中岛淳子又给通城特工站站长江颂和写了一封信,告知马淑和将要到他处任职一事。
  但对马淑和的这一举动,中岛淳子还是心存疑虑的,待马淑和离开后,她又给通城宪兵队队长森田写了一封信,告知介绍马淑和来通城特工站任职的事情。
  就这样,马淑和打入了汪伪通城特工站。
  马淑和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迷迷糊糊间,马淑和听到房里有动静,睁开眼一看,何妈拿了两只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在轻轻叫她:“小姐,吃包子,这可是通城大华楼的蟹黄包,快趁热吃。”何妈说着,将包子向马淑和递过来。   “大华楼的包子,蟹黄蟹肉就是多,吃的时候可别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品,那才叫香。”何妈好像生怕马淑和不知道这些,临别还特意提醒了一下,“包子蟹油多,下面多垫了张纸,不然要弄脏了你的狐皮衣服。”
  马淑和心想,“谁不知道蟹黄包油多,还要提醒我,把我当成3岁小孩,生怕我不知道?这何妈是什么人,怎对我这般下工夫?”联想到何妈给自己收拾铺盖时,说话怪怪的样子,马淑和不禁对何妈开始注意起来。她拿起包子,慢慢吃了起来,吃了几口,感觉味道还真不错,再吃两口,发现包子皮下有一张小纸条。马淑和忙把门关了起来,小心地将纸条展开,见纸条上面写了一个“卒”字,“卒”字外面画了一个圆圈,像是一枚象棋子儿,这是组织约定的接头暗号,接着读下去:“以后做大华楼蟹黄包子所需的螃蟹,都要刚从河里捕来的。” (意思是:以后情报都由何妈转送)
  原来何妈是自己人。马淑和想到,在敌人的巢穴里,不是孤军作战,组织就在身边,同志们就在周围,顿然觉得全身热呼呼的。
  马淑和被委任为二科科长,通城特工站的人们盛赞:马科长有办法,是财神爷
  “咚咚咚……”马淑和刚刚吃完包子,就听到一阵敲门声。
  “谁啊?”马淑和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是特工站长江颂和。
  原来,马淑和走后,江颂和联想到中岛淳子与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合作,日本宪兵队长森田看他也是横竖都不顺眼,总觉得马淑和这时来特工站太突然了,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乱糟糟的。
  “不至于是森田在上海日军特高课奏了我一本,中岛淳子派了个亲信来专门监视我?”
  “不太可能,森田要对付我,可直接对我下手,没有必要借助中岛淳子。”
  江颂和脑子里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就是苏北清乡公署筹备处主任章仕生。
  抗战爆发前,章仕生是国民党南通县党部主任,江颂和则是军统通城站站长。日军打进通城后,章仕生卖身投靠汪伪特工总站,诱捕了原军统江苏站站长吴宇琛,江颂和也被供出,虽然自己也投靠日本人,当了通城特工站站长,但心里受不住这口气,将章仕生恨透了。
  章仕生担任过国民党南通县党部主任,官场上很有一套,和特工总站李士群、上海特高课中岛淳子的关系非同一般,该不会是章仕生在上海告了我一状,李士群和中岛淳子派了这位马淑和来监视我的?江颂和越想越生疑,直接跑到马淑和的房间里来探问虚实。
  “还没吃晚饭门就关了,我不放心,看看何妈给你安排得如不如你的心意。”江颂和说着,走进房门,一双眼睛贼溜溜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
  “我刚吃了何妈买来的包子,肚子撑得饱饱的,今天的晚饭就免了。”提及何妈,马淑和赞不绝口,“这位乡下大嫂很善解人意,干活清清爽爽,收拾得挺好。她还说在站长家和特工站已帮佣多年。我心想,凭你江站长的为人,眼睛里是容不下一点刺的,倘若何妈不十分中你心意,你还能把她留在这里?早就一脚撵走了。”
  “我江某人就这么可恶吗?我这不是派了最信得过的佣人,来照顾你马小姐嘛。”江颂和坐下后,一脸讨好地说。
  “那我就多谢了。有何妈陪伴我,确实方便多了,不然在特工站这个和尚堆里,我还真不方便。”马淑和说,“江站长,看你今天一副大善人的样子,这可不像你的为人个性,该不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吧?”
  “马小姐说哪儿话,我江某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萌生动你的坏心思。”江颂和慌忙解释,“马小姐,实不相瞒,我来这儿,一是想请你向中岛淳子美言一下,让上峰给我们多拨点经费;二是请中岛淳子给宪兵队队长森田打打招呼,别老是训斥我。还有,马小姐这次从上海特工站过来,该不会带着什么任务下来吧,要不要我派人手来帮帮你?”
  马淑和看了看江颂和,只见他那双阴森诈狡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汪深不可测的水塘捉摸不透。
  “中岛淳子在信中不是讲了嘛,皇军对苏北的清乡即将进行,派我到这儿来强化通城特工站的力量。当然,既然下来,多多少少要带点任务过来。”
  “什么任务,能不能透露点给我听听?”
  “这个……暂时还不方便透露,不过江站长早晚会知道的。江站长对我这次过来倒挺关心的?”见江颂和脖子伸得如同吊死鬼,马淑和有意吊吊他的胃口。
  “不不不—你是中岛淳子的朋友,关心你,是我一站之长当仁不让的事情,应该的应该的。这次中岛淳子让你过来,有没有提及我什么?”
  “这家伙原来是探底的,我索性拉虎皮作大旗,扛着中岛淳子的牌子唬他一回,给他来个下马威,也便于日后开展工作。”马淑和眼珠转了转,计上心来,“听说通城特工站人员素质太差劲了,都是些乌合之众,要么是吃里扒外暗中通敌,像二科科长陶汉文居然窝藏军统杀手,很惹中岛淳子生气;要么是将特工站当成了土匪窝,动不动就以私通新四军、抗日分子为名,敲诈勒索一些富户,缴了赎金才放人,而真正的抗日分子却到处自由活动。”
  “这这这……陶汉文这小子确实为皇军做了不少事,到学校抓那些宣传抗日的师生,都是他去的,有一次,把张謇的嫡孙也抓了去,通城人对他甚有怨气。这位老兄,《三国》《水浒》看多了,哥们儿义气讲过了头。那个和刘戈青一块来通城的军统特工达银鑫,过去执行任务时,曾救过陶汉文,这次他想,救了达银鑫,就能还掉人情扯平啦,结果偏给中岛淳子逮住。事后查明,他压根儿就不是刘戈青一伙的,更没有暗通新四军。就犯了这么一次错,他的小命就让中岛淳子的手下弄没啦,还把我也抹了一脸的黑。”
  “至于敲诈富户一事呢,那不是因为经费紧张嘛。我正要找你帮忙,劳驾你向中岛淳子美言几句,多拨点经费给我们。”
  “向中岛淳子美言,多拨点经费,说难也不难。”马淑和卖关子地说。
  “何谓难又不难?”江颂和听了云里雾里。
  “说难,是大日本皇军已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不仅要和中国打,还要和美国、英国几个强国打,它一个小岛国,哪有那么多的人、财、物。你知道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特工总站李士群主任说了句什么话吗?”马淑和故弄玄虚地问江颂和。   “我在小小的通城,李主任的事我江某咋知道呢?你别考我了,快说吧。”
  “李士群说:‘日本人是一群疯子,不该惹怒美国这头狮子。老话说:柿子拣软的捏,中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军阀割据,你小日本打打中国就算了。但你千不该万不该和美国、英国交战,一个是新兴的工业军事大国,一个是世界上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你日本一个小岛国,惹得起他们吗?’”
  听了马淑和讲的这话,江颂和忙插嘴说:“据说李士群主任这句话后来传到土肥原的耳朵里,土肥原很不高兴。马小姐讲得确有几分道理,我江某人服你了。那说不难呢?你不妨也讲给我江某人听听。”
  “江站长,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我是谁介绍来你这儿的?”
  “特工站谁人不知你是中岛淳子小姐的人?”
  “这就行了呗。我和中岛淳子关系如果仅是一般般,她能亲笔手书,介绍我到你这儿来吗?经费确实是紧,但凭我的关系,只要向中岛淳子叫叫苦,她再和通城日本驻军长官说说,这点经费不就来了嘛。退一步说,即使通城方面经费确实挤不出来,中岛淳子从她上海的经费里,切一小块给通城特工站,我看也就够你们受用好长一阵子的。”马淑和语气爽朗地说。
  “至于你说的森田,他的确是又凶又恶,一到通城,就把博物苑的丹顶鹤一枪崩杀,当下酒菜吃了;还亲手将新四军的一个地下交通员用开水活活烫死。那个交通员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你就应该把他明里放,暗地里跟,钓出藏在他背后的大鱼来,那才有意思,干嘛非要把小孩子杀死不可。”马淑和稍稍停顿思量了一下说,“中岛淳子那边说说可以,但怕效果不大。我看关键,还是咱特工站要干出点成绩,让宪兵队不敢小瞧了。不过,和新四军真刀实枪地干也不是容易的事,实在没有成绩,我看也行—”
  “没成绩也行?”江颂和打断马淑和的话不解地问。
  “对,没成绩也行,只要咱自家不出乱子。咱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劲地窝里耗,那就容易被日本人钻了空子。江站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听马小姐一番高论,真让我全身开窍,难怪中岛淳子把你当作闺中密友。”
  “江站长,你该不会还有其他事吧?”
  “有有有,这最要紧的我差点给忘了,马小姐听了一定会高兴的。”江颂和故作神秘地笑着说,“马小姐是从我们的顶头上司特工总站过来的,到通城,总要安排你一官半职,以便开展工作,你说是不是?”
  “谢谢江站长对我的信任,但任职一事,悉听站长安排。”马淑和故作谦虚。
  “我想请你就任特工站二科科长。一科主要负责向新四军派遣情报人员、收集情报。你对通城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再说李二宝是一科的老科长,早先是个土匪棍子,路子广,朋友多,业务也很娴熟,临时换他不妥。三科主要是侦查可疑人员,审讯疑犯。那个审讯可够吓人的,十八般工具样样都有,还有什么煮鸭子、放天灯,你一个女人家,不要说审,看了也会汗毛发直;再者说,这三科长李贵,原是军统,后归降于大日本皇军,审人的招数可多了,还是让他继续干吧。站里还有一个别动队,都是抓捕人的事儿,弄不好把自家性命也搭进去,你就甭去了。另外还有两个室:机要室和技术室,是我直接管,都是些收发文件、侦听敌台、破译密码、辨认指纹笔迹的技术活儿,专业性挺强,一天到晚坐在凳子上想走都走不开,不适合你的个性,我看你就不要去活受罪了。你们二科,主要监管皇协军军官、家属和学校、医院、工厂。马小姐是大学生,同这些军官家属、老师学生、医生护士打交道,倒是挺适合的。通城这地方,张謇老先生办了不少学校,文化人多,开口就是‘之乎者也’,动不动就要‘尊重人’‘讲道理’,特工站这些粗人,很难对付他们,光动武也不是办法;至于皇协军军官的家属,也蛮难弄的,可你马小姐对付她们,应该是手到擒来。”
  “恭敬不如从命,谢谢江站长对我的栽培。”马淑和知道,机要技术室是要害部门,江颂和当然要亲自掌控,虽无科长,自己也不便染指。急火煮不了熟米饭。自己刚来,绝不能操之过急,让江颂和生发疑心,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说来也怪,二人交谈后,才个把月的时间,也就是农历大年刚过,特工站的经费还真的比以往多了。有人说,是马科长托中岛淳子帮的忙;也有人说,是清乡即将开始,上峰看重特工站的作用,特意多拨了些。但不管如何,通城特工站的经费比过去宽裕了,而这又是马淑和来后才有的,于是人们都说:还是马科长有办法,马科长是特工站的福星、财神爷。
  在特工二科,马淑和借工作之便,开始了解科内人员的面貌和他们掌握的情报
  通城原交通银行有4幢房子,现在,临街的1幢是特工站的办公用房;中间的1幢全是密不透风的“水门汀”建筑,原是交通银行的金库,现在一半用来存放特工站的武器弹药,一半被用来当作审讯室,审讯、关押犯人;最后一幢房子是住宅楼;边侧还有一排平房,住着特工站的别动队和技术室。
  马淑和任职的特工二科,就在特工站办公楼的楼下,左边是特工一科,右边是特工三科。站长室和机要室在楼上。
  二科原有4个人,前面已交代过,科长陶汉文因窝藏日军通缉要犯,被中岛淳子处死;副科长叫徐海,原是国民党某师情报室的,后来该师整建制地投奔日军,徐海也就到了通城特工站。
  科员叫刘俊仁,是通城伪警察局长刘炎炳的侄儿。刘炎炳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就为潜藏他家的日本间谍提供通城的驻军、人口、资源情报。1938年3月,日军侵犯通城时,刘炎炳纠集了一批汉奸地痞,迎接日军进驻通城,很得日本人的赏识,任命他为通城伪警察局局长。刘俊仁就是沾了他叔叔刘炎炳的光,才来到特工站的。特工站里除了技术部门,读过书的人不多,刘俊仁却是正儿八经地在城里一所师范学校喝过几年墨水,虽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文绉绉的,书生气十足,干起活儿来却利落灵巧,加上手脚勤快,为人谦和,与大家都处得不错,就连站长江颂和也挺喜欢他。
  还有1个办事员,叫李尚文,平时不怎么吭声,大家都喊他小三(尚)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马淑和也不例外,工作抓得很紧。
  “想必大家已知道我的名字,以后大家称我马科长、马淑和都行。”在科务会上,马淑和先来了一番开场白。
  “我们情报二科,主要目标是各位皇协军的军官和他们的太太、亲属,还有就是学校的师生、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和工厂里的工人。尤其是那些军官,别看他们投靠了皇军,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皇军大大的不忠。大家都知道,最近就有好几拨皇协军投向新四军,我们不能放松警惕,眼睛要睁得大大的,盯紧着他们。”马淑和口若悬河地说着。
  “是呀,不光是那些军官们脚踩两只船,听说周佛海主席也和重庆老蒋眉来眼去,打得挺火热。”“我还听说:李士群主任还请新四军的特工头子潘汉年吃过饭。”
  像是一把火点燃了干柴,徐海和刘俊仁按耐不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
  “大家不要瞎说。周主席是奉政府之命,和蒋介石谈判的,劝蒋委员长早点归降大日本皇军,像周主席这样的高层,怎么可能和重庆政府有瓜葛呢?李主任请潘汉年吃饭更是放长线钓大鱼。”马淑和很随意地说,“他们过去曾是一家人,老朋友。”
  “不错,我也听说周主席和李主任过去都是共产党,周还是共党要人。后来他们投靠了老蒋,日本人打过来了,他们又都投靠了日本人。” 刘俊仁接着马淑和的话茬说。
  “这都是过去的事,大家不要再议论了,我们还是守住各自的职责,言归正传吧。”马淑和环视了她手下几位,语气开始严厉起来 ,“我们要盯紧皇协军军官,尤其是团营军官,这些人最容易被新四军策反。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尤其是皇协军的情况,还不怎么了解。大家说说看,最近这些军官里有没有可疑的地方?”
  “驻守在启东的三团陆虎舫部近来几次有新四军陶勇的人过来。”刘俊仁打了个头炮,抢先答道。
  “就是那个姓陆的海匪头子?”马淑和知道陆虎舫部虽被日军收编,但暗中还和新四军A师三旅陶旅长保持联系,为新四军做了不少事,上次接应邹韬奋从天生港内河水路到根据地的那个船老大,就是陆虎舫安排的。
  “正是此人。”刘俊仁答道。
  “情报准确吗?”
  “应该没问题。”刘俊仁很有把握地说,“我在他的团部安插了耳目,是我的同学,在陆虎舫的团部当参谋。”
  “好样的,虽是读书人,年纪轻轻,做起事来还是有板有眼、精到老练的。”马淑和表扬了刘俊仁,“知道他们往来的内容吗?”
  “不知道。这陆虎舫在苏北也是个人物,是沿海一带人见人怕的海匪头子,早年就加入青帮,在帮会里的辈分还不小,徒弟分布于三教九流,成分非常复杂。他既抢出海打鱼的渔船,也抢过日军的军用物资;他既掩护过新四军,向新四军出售皇军明令禁止的违禁品,也向日本人出卖过抗日游击队。他手下有1000多杆枪,人多势众,日本人对他一直很头疼。坊间传闻他还和新四军A师三旅陶旅长关系挺铁的,陶勇还请他喝过酒。”
  “这吃酒不算什么,新四军想拉拢他呗。不过依我看,他现在这样做,是老江湖的惯用伎俩—狡兔三窟,脚踩几只船,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刚才你们不是说,周主席、李主任也和重庆政府、新四军上层人物喝过酒吗?他们真的私通老蒋、私通共产党吗?绝对不可能,最多只能说是政治上的需要,他们好跟日本人谈价码。陆虎舫也是如此,他这样做是自己生存的需要,让日本人更看重他的价值。皇军不是老讲咱们中国人狡猾狡猾的?就是这个道理。对陆虎舫这类海匪头子,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要随意动他,弄不好,羊肉没吃到,还惹了一身臊味,打蛇不中反被蛇咬。我们可以继续侦查,一旦抓到铁证,绝不心慈手软!”
  “师范校的年轻教师刘松坡,思想很活跃,有抗日倾向。”见刘俊仁已打响头炮,徐海也赶紧插上话,“他借给学生上课之际,宣传抗日:讲明代的倭寇是如何如何凶残,杀起人来眼睛眨都不眨;说通城的曹顶是个民族英雄,杀了多少多少倭寇;还给学生讲述通城南郊倭子坟的来历,说那块地方埋了多少被明代官兵杀掉的倭寇。”
  “有没有实质性的抗日行为?比如上街贴传单?参加抗日游击队?传送情报?”
  “马科长,这些证据我还没抓到。”徐海像泄了气的皮球,低下嗓门小声咕哝着。
  “他这是在给学生们上历史课,我小时候也听爷爷讲过曹顶的故事,不能说我爷爷也有抗日倾向,在向我宣传抗日。”马淑和笑着说,“他顶多是在对政府发发牢骚,你们不也常发牢骚吗?说什么拖欠薪水,物价上涨,皇军拿咱不当人,那你们不一个个成了抗日分子?”马淑和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这些年轻躁动、乳臭未干的浑小子,逃不出我们的手心,先加强监视不忙着动手,等火候到了,我们再动手,一抓一个准,就等着他们的父母大把大把地掏银子,哭着央求我们,各位说是不是?”
  马淑和的一番侃侃而谈,说得手下醍醐灌顶、服服帖帖,异口同声地说 :“科长高见。”
  “各位不要无事生非扰乱秩序,日本人知道了会很不高兴的—因为皇军很快就要向苏北新四军发动大规模的清乡。城里不稳定,就如同后院失火,皇军一定很恼怒,会怪罪我们,诸位不要没事找事,抓了跳蚤放在自己头上,自个儿给自个儿惹麻烦。”
  “马科长说得有道理,男人都是家里的天,天塌下来,一家老小怎么办?”徐海声调又高了起来,“马科长不愧是从大上海来的,从特工总站来的,见识就是不一般。兄弟们,谁给我们讲过这么贴心的话?没有!我们以后就听马科长的,各位不要乱来。”
  “古人云: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在这个世道上,要想过几天安稳日子,我们就要拧成一股绳,彼此信任,抱成一团。”刘俊仁接着徐海的话说。
  “发现情况,抓到可疑分子,功劳是我们的。你报告给宪兵队,那功劳就是日本人的;如果情报不准,惹怒了日本人,弄不好连脑袋也搭进去。”听了徐海、刘俊仁的发言,马淑和言辞严厉起来,“诸位可能听说过我的来头和背景,我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在座的如有离心离德专搞窝里斗,那就莫怪我不客气动真格。”
  “听叔叔说,你是上海特高课中岛淳子课长的救命恩人,是她派你来通城的,谁敢碰你,我们决不轻铙他。”刘俊仁乖巧地拍着马屁。
  “这个以后再和你们聊。今天就这样,再强调一下:有情况多汇报,不得擅自行动。至于分工,还和以前一样,不换来换去了,让各位手头的工作好有个延续性。徐海,你一方面协助我的工作,一方面瞄紧皇协军军官,发现与皇军貌合神离的,立即向我报告。刘俊仁,你是上过师范读过书的文化人,你主要的关注点,是学校、医院,皇协军那头就不要你操心了。小三子,你憨厚老实,去工厂吧,听说大生纱厂的工人,最近老是闹出点事情,这对皇军清乡可是大大的不利。各位务必记住:我们的对手是抗日分子,而不是安分守己的良民,明白吗?”“明白!”
  “各自按分工开始行动。”“是!”
  散会后,马淑和让何妈将敌人已开始怀疑陆虎舫、刘松坡的情报送出去。
  让马淑和纳闷的是,刚才开会时,刘俊仁、徐海都很活跃,话都蛮多的,唯独小三子却像个哑巴似的,一言不发。马淑和有种感觉:小三子要么是个大憨子,要么就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要在这两者里选出答案,她一时还吃不准。
  “这小三子,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要轻易下结论。干特工这一行,判断上差之毫厘,结果就会失之千里。”马淑和暗暗告诫自己。(未完待续)
  (编辑:王 庆)
其他文献
在那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有一类人,她们扛着急救箱,穿梭在抗战前线和敌后,用柔弱的臂膀救治伤员,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她们不畏艰险、勤劳能干,她们就是军中美丽的白衣天使。章央芬是其中独特的一位,她是最早参加新四军的一批医生,又是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期间唯一的一位女医生。  为参加新四军而放弃毕业文凭  1914年8月,章央芬生于江苏无锡。祖父时还是小康之家,但到父亲时却家道中落,加之父亲离家出走,六
期刊
淞沪亮相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打响。杜聿明率年轻的装甲兵团战车第一营的两个连投入战斗。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在激战中,有辆战车抛锚。淞沪前线司令官张治中误以为士兵畏葸不前,以军法相威胁。于是,战车连连长指挥战车继续冲锋,后被日军击毁。张治中在望远镜中目睹战车连的覆没,不禁热泪盈眶。  三个月后,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杜聿明所属的战车部队留守南京,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损
期刊
“《大公报》就是王芸生,王芸生就是《大公报》!”  —作为《大公报》的总编辑,王芸生曾踌躇满志地说过这样的话。口气虽说张狂了些,却也不无一定的道理。  的确,王芸生的名字是和《大公报》紧紧连在一起的。—其一,从他本人来讲:自从1929年进入报馆以来,直到1966年报纸被迫停刊为止,他在《大公报》工作了整整37年;如果刨去以前的幼年时代和以后的老年时代不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全都献给了《大公报》。
期刊
这是一个被定格了的画面,他身着西装,左手烟斗,头戴法兰西呢帽,风度翩翩,魅力四射。从东京左联的急切呐喊者,到一袭戎装的新四军文化战士;从八桂大地的戏剧翘楚,到秘密战线的无畏勇士,他有着太多的传奇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次转身,都是那样华丽和潇洒;每一个作品的呈现,都是历史的凝练与记录。他用智慧创造自己的生活,也创造出旷世传奇的爱情。他就是杜宣,一个永远充满激情的文化战士。  留学东瀛的他毅然回国抗战
期刊
世人皆知郭沫若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那个“别妇抛雏”的壮举,但很少有人关注过老舍也曾有过同样的抛妻别子的行动。  那是1937年11月15日的黄昏,济南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三道红色的闪电,紧接着便是三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齐鲁大学院内的树木被震得摇晃不止,片片叶子如同雨点般簌簌而下。38岁的老舍恋恋不舍地将身边的一双小儿女紧紧地拥抱了一下,然后又深情地望了一眼正在床上为怀中婴儿哺乳的妻子,便毅然站起身来,拎起
期刊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克大兵压境,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里乱作一团。那天,院长下令给300多名重伤员血管里注射酒精和空气,给走不动的家属及小孩服下毒丸,剩下的2000多名伤员和医护人员被赶到牡丹江。“跳江!”随着院长最后
期刊
★ 盘马弯弓  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迎来陈毅派出的一批军政干部,改编后,被命名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7月中旬,根据管文蔚的请求,陈毅司令员派手下的一员大将,时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的刘炎来到了丹北。  刘炎是湖南桃源县人,16岁时即参加农民协会,任乡农民协会会长。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刘炎被编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任副班长。12月下旬,毛泽东到二连检查工作
期刊
在电影《拉贝日记》中,有她的影子;在哈金的小说《南京安魂曲》里,有对她的描写;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有她正义的呐喊;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风月女子们危难时刻挺身救士兵的感人故事,真正的幕后导演是她。她用滴血的笔记录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把金陵女大改成难民收容所,挽救了上万中国人的性命。  她的中国名字叫华群,美国名字叫明妮·魏特琳。  1886年9月
期刊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彭雪枫与林颖相爱了。一个是新四军指挥员,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一个是年轻漂亮,精明能干的新四军女干部。他们既是爱人,又是亲密的战友。彭雪枫曾写过87封家书给林颖,他们的爱情被战火熔铸得简单而纯洁,质朴而壮烈。  1941年5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领部队来到了位于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中共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眼见彭雪枫都34岁了还是单身
期刊
“小豆腐”,是徐泉根的绰号。他本是个孤儿,从小到白马涧一家豆腐坊做童养女婿。抗战时期,太湖游击队经常到白马涧一带活动,徐泉根便主动要求参加了游击队。由于徐泉根个子小,皮肤白,又在豆腐坊做过小女婿,大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豆腐”。此人比较灵活机警,起先工作表现尚好,因此组织上把他作为一个骨干使用。新四军北撤时,派他留在太湖苏西地区,担任武工组长,在阳山东面一带活动,由周志敏具体指导。  但是,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