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电交易的问题挑战及前景展望

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能源转型的战略规划。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致力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对用户用能的考核也日趋严格,外贸型企业及外资企业绿色电力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此外,随着新能源装机持续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消纳也面临着新的压力,绿色电力交易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其他文献
<正>又是一年迎峰度夏。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尽管每年的度夏之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挑战,但当下我们谈论迎峰度夏,所探讨的绝不仅止于今年的夏,和当前的峰。进入“十四五”以来,电力保供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加大:2020年岁末,湖南、江西等地先后进入“限电”模式,局部地区电力“硬缺口”初现;2021年下半年一次能源价格飙升,中国多地出现大范围拉闸限电;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气象干旱,云南、川渝等传
期刊
<正>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驱动下,新能源将逐步成为主体电源,由于新能源有效容量较低、可调节能力不足,仅靠省内装机规模受限的传统火电机组,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面临保供电和保消纳的双重挑战,电力的清洁低碳和安全供应目标将面临经济成本逐步提升直至难以承受的压力。依托不同省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保供应和保消纳需求特性的时空差异,依托更加灵活的
期刊
<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一条重要道路,也是国际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补贴压力大、消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愈发突出,结合国际新能源发展经验,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建立了绿电绿证交易制度。但是目前来看现行机制还不健全,且大众对绿电和绿证交易的机制也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我们及时纠偏,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能源转型道路。
期刊
<正>在输配电价逐步厘清、无关成本的剥离单列、电网企业仅依靠输配电价盈利的背景下,电网企业需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使系统运行费等用电成本中的其他社会主体显性化。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26号),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朝着“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入。
期刊
<正>截至目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简称“CBAM”)法案的立法程序全部完成,正式生效。CBAM旨在通过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碳税以应对潜在的碳泄露风险。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2022年,出口欧盟总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60%。除直接排放外,碳关税覆盖范围也涉及到商品的电力间接排放。因此,有必要从能源电力视角分析碳关税对我国相关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性
期刊
<正>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本身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节短期电力平衡,因此在现货市场运行地区,并不需要额外设计具有相同功能的调峰市场。从全球范围内五十年来的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看,国外典型电力现货市场均不建设调峰市场,也不存在调峰这一辅助服务品种。
期刊
<正>近年来,新能源发电迅猛发展,煤电机组产能过剩、发电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已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性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较强,其大规模入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的挑战日益严峻,“双碳”目标下的电力系统调峰压力与日俱增。
期刊
<正>新能源资源的随机波动性、间歇性,新能源发电并网设备的低抵抗性、弱支撑性客观存在。为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调频、调峰、调压、备用、黑启动等辅助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需要探索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对辅助服务成本的影响。笔者基于国外电力市场运行时间较长、辅助服务品种较为丰富、且部分国家或TSO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的背景,研究国外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对辅助服务成本的影响,能
期刊
<正>国家能源局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下,
期刊
<正>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而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煤电占比逐渐降低,煤电在调度中的作用发生根本性改变,将从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考虑到新能源出力的间歇性与波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