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步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ranqingiq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乘着神号宇宙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新的突破,即航天员走出舱外,进行太空行走。自从人类摆脱地球束缚实现载人航天以来,航天员们已经完成了近百次太空行走。每当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轻松漫步的画面时,我们都会身不由己地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太空漫步真像看起来那么轻松吗?在太空和在地球上行走又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在下面的文章里找寻答案吧!
  
  太空行走不靠脚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主要用于维修航天器和大型的太空组件。美国航天员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天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等重要航天器。俄罗斯航天员利用太空行走组装和维修了“和平”号空间站。当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也需要航天员多次出舱进行太空作业才能组装建成,而登月活动就更离不开航天员出舱行走作业了。可以说,太空行走是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和登陆其他星球的必备技术。
  太空行走看似轻松、简单,然而,航天员在太空中漫步与人们平时在地上走路完全不同,是一种不是行走的“行走”。因为太空中根本不存在路,所以无路可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脱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腿脚无法用力,他们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而不是用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设计人员在航天器内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握住一个一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所以,太空行走只是一种俗称,严格地讲,应该叫“出舱活动”。
  
  舱外行走的方式
  
  目前,航天员在舱外行走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脐带”式,即航天员出舱时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通过一根类似“脐带”的绳索与载人航天器相连。这条“脐带”有两个作用:一是为舱外的航天员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信,二是起保险作用,防止航天员飘离出安全范围而无法返回。另一种是“自由”式。即航天员出舱时不系“脐带”,而是身背一个可以控制的小火箭,像铁臂阿童木一样在航天器附近自由飞行。
  “脐带”式太空行走的优点是比较简单和安全,不需要装备昂贵、复杂的机动装置。缺点是“脐带”不能过长,一般在5米以内,否则“脐带”容易缠绕。对航天员在舱外的活动范围限制较大。目前,大多数太空行走采用“自由”式,最远可到离航天器100米的远处活动。不过,为了保障安全,采用“自由”式的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均为两人一组,为的是相互关照,保证安全。
  
  太空行走危险多
  
  太空行走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航天活动。太空的高真空、低温、强辐射的环境对人体来说是致命的,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所以,航天员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必须使用装有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的航天服。
  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回忆说,出舱时航天员会像酒瓶木塞一样弹射出去,一跃而进入茫茫太空,这时,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象:漆黑的太空中,太阳和星星同时闪耀,甚至能看到太阳周围的日冕,再往下看就是我们人类的美好家园——地球:湛蓝的海洋、墨绿的森林、弯曲的河流、覆盖白雪的高山、棕色的陆地。
  列昂诺夫被航天器上伸出的“脐带”牵着,“脐带”中流过的冷水能吸走航天员身上的热量,并排放到宇宙空间。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人在太空中会感到巨大的温差,向阳的一面高达130摄氏度,背阳一面则低到零下130摄氏度,因此列昂诺夫必须不停地旋转身体,以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
  当列昂诺夫完成舱外作业返回航天器时,出现了问题。他的脚进了气闸舱,可身子怎么也进不去,他被卡在了舱门口。原来,由于太空没有空气,无法从外部对航天服施压,所以航天服变得鼓鼓的,如同充满了气的皮球一样。此外,因为戴着头盔无法擦汗,汗气使得面罩变得模糊。此时,列昂诺夫除了能听到自己心脏在咚咚地急速跳动外,什么也看不清。突然,他灵机一动,开始冒着生命危险给航天服放气降压,最后,他终于穿着瘪下来的航天服艰难地爬进了舱门。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了10分钟,但为了挤进舱门,他足足花了14分钟。真可谓惊心动魄!他差点就成了世界首颗“人体卫星”。
  
  空太空行走的训练方法
  
  进行太空行走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可以在陆地上、失重飞机上训练,但目前最多的还是在水池中进行训练。一般一个太空行走作业要在地面的水池里模拟练习至少60次。
  航天员大多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中性浮力试验室”中进行航天器维修的实际操作训练。这个“中性浮力试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水池,能容纳整个国际空间站模型和一个航天飞机的货舱模型。身处实验室水池中的航天员就有在太空中工作的感觉,因而可以熟悉和掌握在失重状态下身体如何运动和手如何操作的技能。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家人已经进入了梦乡。时钟刚敲过十二下,屋里的桌椅等家具,就开始“嘎吱嘎吱”地说起话来。  装扮十分豪华的酒柜首先怪声怪气地说:“兄弟姐妹们,趁现在主人们还没醒,咱们说说知心话吧。”  这时,挂在墙上的羽毛画上的三条金鱼摆着尾巴,抢着说:“哎,给你们透露一个最新消息,听主人说,过几天就要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席梦思床,既漂亮又舒服,只可惜我们的老朋友木床就会离开我们了。”  拐
期刊
如泉水流经山涧,如微风轻拂树枝,我与她纯洁的友谊,平淡中显出细腻,细腻中又显出清纯。并没有如火如荼,而是恬淡安详,一切的美好与眷恋,都缘于那个微微萧瑟的秋,和那架尘封许久的钢琴——  蓦然回首,那时不知怎么了,突然和她冷淡下来,但依旧保持着若有若无的友谊,冰冷的氛围就快使这友情支离破碎。毋庸置疑,一些话已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最严重时,我们不再互相搀扶,谈笑风生地回家,彼此不理不睬。回家的路上,
期刊
最近,文字法庭接到了不少诉状,都是状告“吧”字的。说它老在句子中强拉问号坐在自己的后面,弄得小朋友们分不清谁是问句。你看,还有不少罪证呢:(1)咱们在这儿歇一会儿吧?(2)请你帮我一下吧?(3)你走吧?我不想再见到你!……  其实,这怎能怪“吧”呢?都是豆豆的缘故。近来,豆豆忽然对“吧”有了兴趣,但他还没弄明白“吧”的用法,就在写句时用开了,而且不管三七二十—,“吧”后一律用问号。“吧”真是“哑巴
期刊
粗心巫婆种瓜果,用的种子是有魔法的“字”!她把“花”种进地里,第二天,各种花就骨碌骨碌地从地里长出来了!  巫婆说:“我要吃瓜!我要吃瓜!”可是她把“爪”种进了地里!  “呼噜呼噜”,巫婆开始做美梦——鲜嫩的黄瓜、扁圆的南瓜、肥硕的冬瓜、碧绿的西瓜、皱巴巴的苦瓜、香甜的木瓜……皮绿瓤红、瓜甜子少、瓜嫩皮薄,瓜圆如盘、瓜弯如镰、瓜小如拳、瓜长似枕……  嘻嘻嘻,巫婆在梦中笑醒,睡眼蒙  地来到了瓜果
期刊
尊敬的朱校长:  您好!  我是您资助的一个学生,叫张亚星,在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读书。原来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妈妈在家操持家务,爸爸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虽然挣钱不多,但我们一家人过得很愉快。  不幸的事发生在2004年8月29日,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爸爸到陕西咸阳拉货,由于疲劳驾驶加上天气原因,发生了追尾事故,爸爸的双腿粉碎性骨折,货车也变成了一堆废铁。爸爸被好心人送往陕西核工业215
期刊
腊月三十贴对子,收拾收拾过大年。对子即春联,在两条大红纸上用墨或金粉写上吉利话。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在门上贴春联的习俗。在五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人们只是将一块长方形的桃木板钉在门上,说是能驱除邪魔鬼怪。有的在板上刻些驱邪符号,或画上两个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古书记载,这两个人是上古时的一对兄弟,哥俩都有捉鬼的本领。他们住在东海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树下,在树的东北方有一个大洞穴,叫鬼门
期刊
可乐喝完了,鸡翅也啃完了,可窗外的烈日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在这吹着冷气的舒服的KFC里,聪明的脑袋可不能停止转动哦,灵巧的双手也不能闲下来呀,让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创意吧——
期刊
有时,听见某些声音就会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母亲拿茶花壶那尖厉刺耳的响声,地下室里洗衣机隆隆的轰鸣声,我那可爱的小狗跑下楼梯迎接我时它脖颈上的牌照叮当作响的声音……  我在一个小镇长大,从我家到学校只要步行10分钟。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可以回家吃午饭,而且母亲也会在餐桌旁等待着他们。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认为,母亲理所当然就该做三明治,理所当然就该欣赏我的手指画,理所当然就该检
期刊
孩童时,有幸遇到这样一个玩伴,觉得童年更加充满趣味。  那时,在我们这帮小孩的圈子里,提起白桦,几乎无人不晓。虽然,这帮小伙伴里,白桦的年龄不是最大的,但是,他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欺软怕硬的小子们几乎都被他收拾过了,个个对他服服贴贴,亲切地称他“桦哥”。(呵呵,有点黑社会的味吧)当然,只要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东西,白桦也一定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白桦的爸爸妈妈远在深圳,一年回来一次。白桦由
期刊
如今,商家滥用、篡改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就让我们这些火眼金睛给以下广告中的“假成语”杀杀毒吧!  磁化杯广告:有杯无患( )  治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  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 )  运动鞋广告:步步为赢( )   灭蚊片广告:默默无蚊( )   软件广告:无网不胜( )   饮料广告:饮以为荣( )   钙片广告:钙世无双( )  礼品广告:百礼挑一( )   胃药广告:无胃不至(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