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楠风雨尘沙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楠,原名杨立仁,字德川。1968年生于缅甸腊戌市。1985年于腊戌市明德中学初中毕业。后经商,现居仰光。现任缅华古韵新声诗社社长。已出版《古韵新声诗集》第一、第二、第三集。
  开裂的鞋
  是呐喊?
  想诉说?
  多年的压迫,是否
  开口想宣泄什么?
  还是闭嘴吧
  明天把唇粘牢
  所有说不出的都烂肚里好了
  反正只有泥土听得见
  你的声音有多悲凉
  蒲甘出土盛唐时代汉缅石碑
  风雨尘沙
  见证了背靠着背的情谊
  迟来的重逢
  挥毫填补坚守后的斑驳
  茶马古道又响起清脆的马铃声
  一千年容易过了
  岁月还很漫长
  注:2020年元月7日为纪念蒲甘申遗成功,蒲甘艺术馆举办国家级艺术盛会,缅华书画协会同仁应邀率团参会,当场洒墨挥毫。
  仙人掌
  如果,可以重来
  只稀罕一雙凡间血肉
  握一握
  无缘的温凉
  白鹭
  不是因为忧愁
  我刻意装扮一身白雪
  只想飞进你的诗句
  典雅如秋
  点灯节
  明月醒来,惊讶今夜的
  小星点都哪儿去了
  一瞬间低头莞尔
  原来都溜到了人间
  久观漁者不获同感
  清理每一网枯枝败叶后
  目光依然坚持锁定流水
  灵感是一群狡黠的鱼
  不断刺探网的敏捷与耐心
  无题
  前半生执着涂鸦的
  就用后半生慢慢清洗
  当生命这块画布
  再也,无白着色的时候
其他文献
西厢记:虚构,或真相的迷雾  那天早起,她隐隐觉得有些头重脚轻,丈夫带着孩子去上学了,她了无心绪般整理着橱柜里的衣物。大人的,孩子的,一件有些陌生的灰呢子大衣挂在衣橱里,袖口上还有一叶干草。哦,似乎想了起来,是李红兵的。李红兵看起来壮实,其实还是显老了,原来刷子一样直立的头发稀疏得现在软塌塌的可以看见头皮,手骨节奇大,可能常年的乡间劳作受了风寒,骨节里发生了某种看不见的异变。那天李红兵喝了很多酒,
期刊
从昆明过昭通,行程五百公里  你常在两地辗转,带着疲惫  曾想过,如何将这堆骨血安放  毕竟灵魂与肉身、他乡与故乡  总要有个了断  于是你隐身众多躯体之中  跟上时间与流水的步伐  踽踽独行  途经高速公路,你停下脚步  想看看这川流不息的车马  跟他们聊聊 这一生  高速奔波的苦  故鄉的人们啊,早已将你遗忘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徘徊与陌生  逼得你痛心疾首  烂醉如泥过后 夹着  这丧家之犬般
期刊
谷奇,原名谷从赟,1978年出生,缅甸第三代华人,出生在缅北南坎县,缅甸古韵新声诗社社员,现居仰光,从商。业余爱好旅游,偶尔写点小诗,格律诗。  废墟  八根雕花的柱子 撑着圆形的屋顶  新郎牵着爱人的手 走入新房  一切如此美好  在导弹飞来之前  没有雪的十二月  窗外的十二月  带着流言般的雾  四处弥漫……  弥漫那枯黄的野草  弥漫那似水的流年  十二月的太阳  发出温柔的光  照不散
期刊
1  阿布从一开始就后悔,在那个夜晚没有跟着他的女朋友小云,一起进入大厦的内部。现在看来,似乎一切都已经晚了。  那座大厦,每天都会出现在他的视线里。那是北城最高的一栋大厦,其他的楼群在它面前,简直黯淡无光。或者说,站在北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就像人们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埃菲尔铁塔一样。它像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屹立在北城的正中央。它更是北城的权力中心和制高点。在大厦的顶部,一架通往太空的光速电
期刊
毫无悬念,我进了学校礼仪队车展结束后没多久,军训的后续事宜也都处理完了,学校这才启动招新工作。这不,第一教学楼贴出了这样一张海报:  如果你有 165cm以上的身高  如果你有匀称、健美的体型  如果你对自己的外貌足够自信  ……  中午放学后,简硬是拉着我去看这张海报。我粗略一扫,只见上面还说,在礼仪队的训练,将有助于参加各种选美比赛、综艺选秀。但是亲,你懂的,我对这些事儿天生不带感。在我的家庭
期刊
古道门楣  骑着马,在拉市海的茶马古道徐行,被路两边的建筑和墙绘绊住了脚。  白族建筑迥异于北方呆板划一的红砖瓦房。简朴的凸花青砖,石灰砌成的飞檐串角,木质的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影壁及围墙上各式彩画,闲坐聊天的白族阿妈,躺在墙角的老土狗,在细腻的阳光下,像一首合辙押韵的律诗,排在眼前。恍惚中生出不真实感,仿佛所有建筑的律动之美,一切来自生命的喜悦都汇聚于此。  之前在大研古城住了三天,庭院深深处,
期刊
号角,原名王崇喜。1983年生于缅北腊戌市。出版《五边形诗集》合集、个人诗集《原上》。2018年获台湾 “台客四行诗奖”首奖、“台客五行诗奖”首奖。2019年获“第十六届滇池文学奖·东南亚最佳诗歌奖”。现任五边形诗社社长、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理事。  风  我就这么的来去着  我没有颜色,颜色是百花的  是彩虹的  是渴望彩绘的孩子的,当然  也是那些带色的眼睛的  我也没有嗅觉  臭味是人类用现代
期刊
蓝翔,本名朱添来,缅籍华人,祖籍广东台山。1982年出生于缅甸密支那市缅甸“古韵新声诗社”社员、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会员、缅甸密支那缅华书画写作协会副会长。  释放  重音震动下  一只只脱缰灵魂  摆弄着、扭动着五尺身躯  平日里,难得释放的内心世界  一泻千里  酒精催化下  一双双有型的手  随着音符,伴着节奏  灰暗灯光、霓虹灯的闪烁  内心的郁闷  一扫而光  晨悟  池水,经一夜寒冻  
期刊
1969年 7月间,我们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已有一阵子了。繁重的劳动和生活的不习惯正体现那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因此,心情上倍加思念父母亲人。这份思念之情一时也成不了现实,就转移为多找同学小伴相聚以解思乡之愁。于是,知青们四处走走的“走村串寨”行动悄然地漫开来。我们几人也开始策划来一次“走村串寨”,我们心智很大,不是寻思到附近的隔壁村寨走走,而是抱着青年人“胸怀天下”的
期刊
我觉得不可能的是:现在,自己读书也使用书签了。  我本是一个粗糙读者,虽然爱书程度并不亚于那些精致读者,但以前保护书本都是随手用一张报纸现做书皮,看书也是随手用一张纸条当做书签。川端康成作品传达出来的“物哀”,在我写完《“美是邂逅所得”,忧伤和哀愁却不是》之后,更是浸透全身。“物哀”这种情感,其实由“爱物”而来。我这次竟然购买了“单向”三件书衣:一件是真皮系列雁灰书衣(相当于中号大小),另外两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