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流行语在当今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近期,“蓝瘦香菇”成为大众视线中流行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因素除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大网民群众的需求。而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发展在对我们的社会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因为它本身良莠不齐的特点以及大众为追求娱乐而过度使用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传播因素;传播功能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的新兴的语言工具。而网络流行语则是在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受到人们追捧和喜爱的流行一时的词或短语,其特点有流行性、娱乐性、简单化等。
网络流行语从网络开始发展就慢慢积累、变化。互联网经历web1.0、 web2.0时代的发展,到如今的web3.0时代,如今在网络随处可见的段子、流行语越来越多,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主要形式。而随着外部推力的日渐成熟,网络流行语的衍生将会更加快速,[1]也越来越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出现渐渐生活化、口语化的趋势。
“蓝瘦香菇”是近期出现在人们视线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一、事件始末: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诞生的:
2016年10月,南宁一小伙通过社交软件——微博,發布了一段视频。微博是为其用户发布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分享各类信息提供的网络社交平台。这位小哥发布的是一条“特殊”的视频,导致其迅速引起注意。其“特殊”点在于视频的主人公以自己的家乡话——广西“夹壮话”录制,因此其表述的对于和女朋友闹矛盾的感受“难受想哭”被网友用普通话翻译就是“蓝瘦香菇”。
从最早10月5日视频发布开始,经过秒拍网红(@我当时就震惊了)、微博大 V(演员林更新、颖儿)等转载以及网友的相关视频模仿、表情包制作、网络段子的出现,几天之内引发了网友围观,并以关键词“蓝瘦香菇”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其当事人的微博:韦勇V太阳,吸引了30多万的粉丝关注,后其本人称为解释“蓝瘦香菇”的出现原因而发起的网络直播甚至吸引了上千万网民围观。
10月初至10月中旬,百度关于蓝瘦香菇的相关视频与新闻标题达到几千条,相关话题和表情包更是充斥在网络中的各个社交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贴吧以及百度、知乎等网站。新闻报道湖南一高校把蓝瘦香菇做成菜品出售,深圳一公司抢注“蓝瘦香菇”为商标。各类音乐软件(QQ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出现名为“蓝瘦香菇”的歌曲且收听率位居前列。至11月中旬,百度搜索有关“蓝瘦香菇”的网页达百万,相关视频增加至上万条。至此,蓝瘦香菇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流行语。
从开始出现到迅速在网络中流行,甚至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化模仿、菜品出售、商标注册等,“蓝瘦香菇”及其他类似的网络流行语能够进行传播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它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各类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因素
(1)、网络的发展
网络技术是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国网民接触网络带来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使得网络流行语有了其衍生和发展的庞大的受众基础以及多样化的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的越来越快。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22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普及率也越来越高[2]。2015年全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联合国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版《宽带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7.21亿人,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3]。而各类社交软件和网站(如 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为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平台,使得网络流行语在如今更是呈现出快速更新、爆炸性传播的发展趋势。“蓝瘦香菇”从最初在 QQ空间的转发,到微博上的大微转载,再到被网民接受后在各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的过程,都是利用这类具有其高度的交互性、便捷性、界面友好性的社交应用和网站平台。
(2)、大众的需求
大众对网络流行语的需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趋势说明其有充分的存在理由。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迅速,如今人们的社会压力逐渐加大,网民群体可以在网络中通过匿名的、宣泄性的方式進行减压。“蓝瘦香菇”用看似简单轻松的网络语言对消极情绪进行表达。类似的网络流行语中除了这类对语言的形变和音变,还有对于各类词语的简化与缩写等。各类网络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看起来各种各样,但它们都以一种简单直接、轻松娱乐的方式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它们是网民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应和适应,满足了网民的心理需求与娱乐需求。同时,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没有谁是一个孤岛般的存在。在网络中,类似于“蓝瘦香菇”的流行语出现时,人们出于害怕被孤立的社会心理,因而选择在互动的时候对互动的对象进行模仿,与他人在网络群体中形成一种“聚合”,在传播的过程中积极地消除不一致性,从而构建出一个网络的世界[4]
(3)、意见领袖的把关
网络流行语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意见领袖”的把关。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5]。“蓝瘦香菇”事件中的意见领袖便是网络上的微博大V:明星林更新和颖儿、秒拍网红等。受众通过他们的转发和模仿了解到“蓝瘦香菇”从而模仿这些娱乐行业的“意见领袖”。而“意见领袖”很多时候并非是一些“大人物”,与其受众也并非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是个人身边熟悉、了解和信赖的人,因此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6]。由他们对网络流行语如“蓝瘦香菇”进行传播,使更多的受众得以接触并接受。网络流行语在这个“朋友圈”意见领袖的作用下进行传播,从而造成所谓的“刷屏”现象。 (4)、沉默的跟风者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其反对者或持中立态度的人由于其社会性等原因表现出的沉默也是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消除阻力,快速传播的原因。当网络语言出现流行趋势时,也有不一样的观点出现,那么人们会不会因此会放弃这个流行语?诺依曼认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件事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陷入沉默”。[7]而如眾多网络流行语一样,“蓝瘦香菇”在传播中成为流行语的过程中,除了“意见领袖”和众多追捧者的模仿和使用外,必然会有人对其持迟疑或反对态度。但这些人一旦发声,便会迅速被淹没在一众疯狂刷屏的网民群体之中甚至会受到排斥、被扣上“不合群”、“你OUT了”的帽子。因此,这类声音越来越小,而高呼着“蓝瘦香菇”的群体则越来越大。
三、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功能
(1)、反映社会问题、满足大众需求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通过本能的“主我”和社会化的“客我”的结合成为了一个具有社会性的“自我”[8]。网民通过网络语言的交流,构建网络关系,扮演好“自我”的角色,是一种在网络中的自我实现和角色扮演。对于“蓝瘦香菇”而言,其是“难受想哭”的网络流行语表达形式,也是当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写照。因此,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的社会心态和社会问题。
其次,网络流行语本身的使用符合网民的匿名心理,使网民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正当的进行表达和宣泄;网络流行语构词简短,流通速度快,符合当今社会的快速化和人们将时间碎片化的发展现状;同时网络流行语表述方式的简洁、轻松,增强了网民的参与意识,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变得更加活跃,增强网民群体的公共话语权。而除了网民,其他组织和群体例如媒体,在其表述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强其趣味性和可阅读性,如人民日报文章《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出现网络流行语“给力”二字,引发热议,符合其提高文章关注度的需求。
(2)、打造网络红人、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诞生了一批的网络红人,便有了所谓的“网红经济”。
“蓝瘦香菇”的视频主角韦勇(其微博名已从“韦勇V太阳”改为 “蓝瘦香菇哥”)则是从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贴上了网红的标签。自“蓝瘦香菇”走红网络后,韦勇本人开始参加电视节目、做网络直播、代言产品等,其包装团队正是利用其“网红”的身份进行营利。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多样化特征让网络流行语并不仅仅以其本身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类相关的表情包——即对于网络流行语的配图。他们或是因网络流行语而产生的配图,或是配图上的文字随后变成流行语。随着这类集娱乐搞笑和新奇与另类审美于一体的网络语言与经济的结合,便出现了各个网络各个平台通过制作表情包向网民输出,网民进行下载更新的热潮。同时,网络流行语渐渐以各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上被印上流行语和表情包进行售卖,商标为 “蓝瘦香菇”的注册公司等。
(3)提供娱乐元素、协调社会关系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具有娱乐性的本质。“蓝瘦香菇”的流行,一方面由于当事人的方言表达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让人产生了一种啼笑皆非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网民不仅消费了视频当事人的感情,也对自己的感情进行了娱乐化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蓝瘦香菇”这个网络流行语充当了娱乐元素的角色,成为了网民一种新的消遣方式。
而“蓝瘦香菇”由地方方言的谐音而来,避开了“难受想哭”这一直观直白的带有消极性的词,以调侃玩笑的方式表达。使网民在宣泄了心中的压抑与无奈不满等情绪的同时,也不至于传播消极的“负能量”,同时间接表现出自己紧跟网络风潮走向的态度。其他的网络流行语如“么么哒”、“也是醉了”、“你咋不上天”等的流行,都是网民在传播过程中用具有娱乐化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表达,从而缓和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转移了现实的矛盾、协调了社会关系。
结语: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特征。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不仅仅有上述的社会作用,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应该是网络流行语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如网络流行语不但不是一种表现自我个性的渠道,反而让使用者们成为跟风队伍的一员,这样的交流不但没有突出使用者的个性,反而加深其同质化;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有趣、娱乐又浅薄;网络环境的建构建立在网民的互动之上,当人们沉溺与虚拟网络世界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时,忽视来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便会阻碍社会发展等[9]。因此,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理智、全面地看待和使用,不能够只追求新奇和趣味,要综合考虑其是否具有内涵和意义,使得能够留下来的是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能够融入到我们文化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静,胡连利.网络语言的特征、动力及其发展趋向[J].新闻战线,2015(06).
[2]陈洁,张建.网络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建.联合国发布报告:中国成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DB/OL].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9/19/t20160919_16006473.shtml.2016
[4]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肖云忠.社会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9]约翰·J·麦休尼斯.社会学(第十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传播因素;传播功能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的新兴的语言工具。而网络流行语则是在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受到人们追捧和喜爱的流行一时的词或短语,其特点有流行性、娱乐性、简单化等。
网络流行语从网络开始发展就慢慢积累、变化。互联网经历web1.0、 web2.0时代的发展,到如今的web3.0时代,如今在网络随处可见的段子、流行语越来越多,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主要形式。而随着外部推力的日渐成熟,网络流行语的衍生将会更加快速,[1]也越来越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出现渐渐生活化、口语化的趋势。
“蓝瘦香菇”是近期出现在人们视线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一、事件始末: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诞生的:
2016年10月,南宁一小伙通过社交软件——微博,發布了一段视频。微博是为其用户发布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分享各类信息提供的网络社交平台。这位小哥发布的是一条“特殊”的视频,导致其迅速引起注意。其“特殊”点在于视频的主人公以自己的家乡话——广西“夹壮话”录制,因此其表述的对于和女朋友闹矛盾的感受“难受想哭”被网友用普通话翻译就是“蓝瘦香菇”。
从最早10月5日视频发布开始,经过秒拍网红(@我当时就震惊了)、微博大 V(演员林更新、颖儿)等转载以及网友的相关视频模仿、表情包制作、网络段子的出现,几天之内引发了网友围观,并以关键词“蓝瘦香菇”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其当事人的微博:韦勇V太阳,吸引了30多万的粉丝关注,后其本人称为解释“蓝瘦香菇”的出现原因而发起的网络直播甚至吸引了上千万网民围观。
10月初至10月中旬,百度关于蓝瘦香菇的相关视频与新闻标题达到几千条,相关话题和表情包更是充斥在网络中的各个社交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贴吧以及百度、知乎等网站。新闻报道湖南一高校把蓝瘦香菇做成菜品出售,深圳一公司抢注“蓝瘦香菇”为商标。各类音乐软件(QQ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出现名为“蓝瘦香菇”的歌曲且收听率位居前列。至11月中旬,百度搜索有关“蓝瘦香菇”的网页达百万,相关视频增加至上万条。至此,蓝瘦香菇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流行语。
从开始出现到迅速在网络中流行,甚至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化模仿、菜品出售、商标注册等,“蓝瘦香菇”及其他类似的网络流行语能够进行传播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它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各类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因素
(1)、网络的发展
网络技术是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国网民接触网络带来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使得网络流行语有了其衍生和发展的庞大的受众基础以及多样化的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的越来越快。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22年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普及率也越来越高[2]。2015年全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联合国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版《宽带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7.21亿人,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3]。而各类社交软件和网站(如 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为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平台,使得网络流行语在如今更是呈现出快速更新、爆炸性传播的发展趋势。“蓝瘦香菇”从最初在 QQ空间的转发,到微博上的大微转载,再到被网民接受后在各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的过程,都是利用这类具有其高度的交互性、便捷性、界面友好性的社交应用和网站平台。
(2)、大众的需求
大众对网络流行语的需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趋势说明其有充分的存在理由。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迅速,如今人们的社会压力逐渐加大,网民群体可以在网络中通过匿名的、宣泄性的方式進行减压。“蓝瘦香菇”用看似简单轻松的网络语言对消极情绪进行表达。类似的网络流行语中除了这类对语言的形变和音变,还有对于各类词语的简化与缩写等。各类网络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看起来各种各样,但它们都以一种简单直接、轻松娱乐的方式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它们是网民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应和适应,满足了网民的心理需求与娱乐需求。同时,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没有谁是一个孤岛般的存在。在网络中,类似于“蓝瘦香菇”的流行语出现时,人们出于害怕被孤立的社会心理,因而选择在互动的时候对互动的对象进行模仿,与他人在网络群体中形成一种“聚合”,在传播的过程中积极地消除不一致性,从而构建出一个网络的世界[4]
(3)、意见领袖的把关
网络流行语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意见领袖”的把关。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5]。“蓝瘦香菇”事件中的意见领袖便是网络上的微博大V:明星林更新和颖儿、秒拍网红等。受众通过他们的转发和模仿了解到“蓝瘦香菇”从而模仿这些娱乐行业的“意见领袖”。而“意见领袖”很多时候并非是一些“大人物”,与其受众也并非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是个人身边熟悉、了解和信赖的人,因此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6]。由他们对网络流行语如“蓝瘦香菇”进行传播,使更多的受众得以接触并接受。网络流行语在这个“朋友圈”意见领袖的作用下进行传播,从而造成所谓的“刷屏”现象。 (4)、沉默的跟风者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其反对者或持中立态度的人由于其社会性等原因表现出的沉默也是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消除阻力,快速传播的原因。当网络语言出现流行趋势时,也有不一样的观点出现,那么人们会不会因此会放弃这个流行语?诺依曼认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件事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陷入沉默”。[7]而如眾多网络流行语一样,“蓝瘦香菇”在传播中成为流行语的过程中,除了“意见领袖”和众多追捧者的模仿和使用外,必然会有人对其持迟疑或反对态度。但这些人一旦发声,便会迅速被淹没在一众疯狂刷屏的网民群体之中甚至会受到排斥、被扣上“不合群”、“你OUT了”的帽子。因此,这类声音越来越小,而高呼着“蓝瘦香菇”的群体则越来越大。
三、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功能
(1)、反映社会问题、满足大众需求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通过本能的“主我”和社会化的“客我”的结合成为了一个具有社会性的“自我”[8]。网民通过网络语言的交流,构建网络关系,扮演好“自我”的角色,是一种在网络中的自我实现和角色扮演。对于“蓝瘦香菇”而言,其是“难受想哭”的网络流行语表达形式,也是当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写照。因此,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的社会心态和社会问题。
其次,网络流行语本身的使用符合网民的匿名心理,使网民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正当的进行表达和宣泄;网络流行语构词简短,流通速度快,符合当今社会的快速化和人们将时间碎片化的发展现状;同时网络流行语表述方式的简洁、轻松,增强了网民的参与意识,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变得更加活跃,增强网民群体的公共话语权。而除了网民,其他组织和群体例如媒体,在其表述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强其趣味性和可阅读性,如人民日报文章《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出现网络流行语“给力”二字,引发热议,符合其提高文章关注度的需求。
(2)、打造网络红人、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诞生了一批的网络红人,便有了所谓的“网红经济”。
“蓝瘦香菇”的视频主角韦勇(其微博名已从“韦勇V太阳”改为 “蓝瘦香菇哥”)则是从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贴上了网红的标签。自“蓝瘦香菇”走红网络后,韦勇本人开始参加电视节目、做网络直播、代言产品等,其包装团队正是利用其“网红”的身份进行营利。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多样化特征让网络流行语并不仅仅以其本身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类相关的表情包——即对于网络流行语的配图。他们或是因网络流行语而产生的配图,或是配图上的文字随后变成流行语。随着这类集娱乐搞笑和新奇与另类审美于一体的网络语言与经济的结合,便出现了各个网络各个平台通过制作表情包向网民输出,网民进行下载更新的热潮。同时,网络流行语渐渐以各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上被印上流行语和表情包进行售卖,商标为 “蓝瘦香菇”的注册公司等。
(3)提供娱乐元素、协调社会关系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具有娱乐性的本质。“蓝瘦香菇”的流行,一方面由于当事人的方言表达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让人产生了一种啼笑皆非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网民不仅消费了视频当事人的感情,也对自己的感情进行了娱乐化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蓝瘦香菇”这个网络流行语充当了娱乐元素的角色,成为了网民一种新的消遣方式。
而“蓝瘦香菇”由地方方言的谐音而来,避开了“难受想哭”这一直观直白的带有消极性的词,以调侃玩笑的方式表达。使网民在宣泄了心中的压抑与无奈不满等情绪的同时,也不至于传播消极的“负能量”,同时间接表现出自己紧跟网络风潮走向的态度。其他的网络流行语如“么么哒”、“也是醉了”、“你咋不上天”等的流行,都是网民在传播过程中用具有娱乐化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表达,从而缓和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转移了现实的矛盾、协调了社会关系。
结语: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特征。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不仅仅有上述的社会作用,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应该是网络流行语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如网络流行语不但不是一种表现自我个性的渠道,反而让使用者们成为跟风队伍的一员,这样的交流不但没有突出使用者的个性,反而加深其同质化;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有趣、娱乐又浅薄;网络环境的建构建立在网民的互动之上,当人们沉溺与虚拟网络世界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时,忽视来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便会阻碍社会发展等[9]。因此,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理智、全面地看待和使用,不能够只追求新奇和趣味,要综合考虑其是否具有内涵和意义,使得能够留下来的是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能够融入到我们文化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静,胡连利.网络语言的特征、动力及其发展趋向[J].新闻战线,2015(06).
[2]陈洁,张建.网络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建.联合国发布报告:中国成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DB/OL].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9/19/t20160919_16006473.shtml.2016
[4]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肖云忠.社会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9]约翰·J·麦休尼斯.社会学(第十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