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三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导趣乐学,多样灵活
  下笔写作前的精彩导入非常重要,所以每次作文课教师根据习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语或设疑, 或激情, 或创设情景, 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例如讲故事。提到听故事,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在导入时,教师可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一篇美妙童话的讲述,一件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一段优美的传说等,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使他们充满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我要说”“我要写”的欲望。又如,“XX我想对你说”作文指导课时,我问:在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人是谁?学生立刻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喜欢爸爸、有的说喜欢妈妈......接着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学生便开始回想人物的语言、形象、特殊事例,回想当时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简短的两句话就把学生的思维如磁铁般地吸引到作文上来。
  二、导思善学,学以致用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才能打开儿童创作的源泉, 最主要是激发写作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写”机动灵活地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写”。
  1. 打开思路,布局谋篇。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情景中的所感所悟,从文章的章法入手,指导小学生快速打开思路,快速布局谋篇。结合习作的内容,指导小学生选择一种写作格式,引导想像,快速地画出思维导图。教师顺势予以点拨:哪里要过渡、照应,怎样开头、结尾,何处是细节描写、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等等。
  2. 范文引路,读中学写。对于小学生,那怕是高年级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学习其写作方法。作文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 “写作本身并不容易, 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其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 不仅是语文素养, 还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样一个语文的“重头戏”,如果让刚刚接触到写作的学生独自闭门造车, 那“造车”的速度一定很慢, 而且所造之车也一定不伦不类。小组合作作文的方式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3. 小组合作,轻松教学。小组合作过程中, 前后邻座的四位同学为一个习作小组,相互讨论, 相互点拨, 相互激发,合作构思。由小组长主持,在合作小组内以合作谈话的方式,交流和思考怎样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层次和详略处理等内容。首先,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构思画好思维心导图,大致想好怎样组织材料,落实重点;然后,同一小组的同学围坐在一起,逐个交流自己的思路,其他人在倾听的基础上对交流者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正已有的提纲和思路,这样构思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三、导评活学,共享共进
  以往常规的作文修改大多是在班集体中针对个别同学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 这样的修改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往往不太大。如果仅仅是在小组中修改, 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完全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所以把两种修改方法进行结合, 先小组修改, 主要是找出一些错别字、病句、不通顺的句子等等, 然后在集体中交流, 主要是评议选取的材料是否典型, 段落之间是否连贯, 中心是否突出等等。
  小组中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 四位同学轮流读草稿, 一位同学读的时候, 其他三位同学静静地听, 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可以立即叫停朗读的同学, 说出自己的疑问, 在小组中研究、讨论,直到大家都满意。然后其他三位同学依次朗读每次修改后的草稿, 读一遍, 修改一次。在这一环节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最后, 老师再选取两至三个自己在巡查指导过程中发现优缺点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交流, 由小组长朗读作文, 接受大家的评议和质疑, 该小组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答疑解惑, 教师最后做总评。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和老师讲到的一些情况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其他三位同学把草稿誊写在作文簿上, 小组长则誊写到老师发给的作文纸上, 四位同学都在这张作文纸上署名后张贴到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览, 接受其他班级同学的评议,共享共进。
  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模式,刚开始实行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相对多一些,头绪也比较杂乱,但这种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它不但会刺激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而且会顺理成章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评价权在学生自己手中,谁不想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作文评改就不再是“烫手的山芋”,学生的写作也就不再是“唉声叹气”。这种模式运用熟练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完成写作和评改的任务。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师团队,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何立伟是新时期文学的积极探索者。1984年前后,正当我国文学由伤痕文学向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过渡的时候,《白色鸟》以其“另类”的面目凸兀在中国文坛.它一点也不像当时流行的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93年9月25-2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理论研讨会。来自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近百位专
杨绛老人在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让我想到了“水”——这个至柔至刚,至纯至美,而又宁静绵远的物质,想到了“真水无香”这个词。  从“真水”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迪。我们教育的初衷,我们培养儿童的目的,不就是像水的流动一样,往它浸润和攀援的方向,日夜不息地汩汩而往——我们的教育,也是向着儿童生长的方向,在返璞归真中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要求教师树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选文内容、练习内容、习作内容、活动内容及课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重构、融合,构筑立体交叉的语文学习网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优化教学方法。  1. “精略读”整合,“扶放”结合,得“
“导学案”的应用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准”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的。它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为目的,起到贯穿课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我布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而师生互动中必然会有即时性评价,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入情入理、适时适度的评价,能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引领儿童的道德成长。但是,笔者作为教研员,常在听课中见到教师不评、乱评、虚评和错评等现象,导致即时性评价低效、无效,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以下,笔者就听课中的感悟,与同行作一探讨。  现象1:有失中肯的评价  《我真棒》一课教学进入到学生展示个人特长环
为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社会传递更多优秀出版读物,甘肃人民出版社最近作出决定,在1990年拿出20万元作为出版补贴,以扶持一批学术专著和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优秀图书的出版.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品德课教师带着激情和憧憬,高举生活化的旗帜,渴望用蓄积已久的新理念,编织理想的品德课堂。然而,在品德课堂走向生活的实践中,我们虽然明显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但也观察到许多值得思考与推敲的课堂生活片段。品德课程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活,才能让品德课堂真正走向生活,彰显生命的张力?  一、“谁吃的早饭最好?”——理解孩子眼中的生活  《合理饮食》(浙江版
意大利帕杜瓦大学的经济学家在欧洲9个国家里对60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都出生在上世纪中期。受访者按照其原生家庭的藏书量被分为三组,分别是藏书仅有几十本的和藏书量丰富的(不少于几百本)家庭,以及家里有两组以上书柜的。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家庭藏书较少的孩子成年后的工资收入仅上涨了5%,而且这个涨幅还有赖于从学校毕业之后获得的继续教育;但家庭藏书丰富的对照组的工资收入涨幅达21%。研究结果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