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乡村士绅之“懿行”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清邵阳士绅以“信义”精神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如对贫困人群在灾荒时捐资相救,平常时亦予以周济;或因德高望重,主持府县学修建事务,或以家资雄厚,捐赀建学宫和助学子,推动了本地文教事业的发展;还兴修水利设施,建造道路桥梁,不屈权贵替人申冤,调解邻里纠纷,不取不义之财,出赀减少乡邻差役,襄助官府承担征取公务等,展现了他们在新时期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明清;邵阳;士绅;善行;乡土情怀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06-02
  所谓“懿行”者,即善行也。自唐宋至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中国传统社会逐渐由贵族型社会向平民型社会过渡,乡村社会的优势社会阶层也在这种变革中重新审视和确立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在明清时期由“富民”阶层士绅化而出现的“士绅阶层”[1]以及由此导致形成的“士绅社会”[2]32就是这种努力与趋势的反映。明清邵阳籍士绅亦以“懿行”构建新的乡里关系,展现了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乡土情怀。
  一、赈救灾荒,周济贫急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清之际的邵阳人主要以农耕为业,不时亦有天灾人祸,贫穷者若得不到富有之士绅的救济,就会流离失所,甚至死无安葬。今按史籍,幸然发现邵阳之士绅在灾荒时不吝捐资相救,平常时亦周济贫困,真绅士风度也。
  明代时,有饶寅者,字良畏,城步人,先后任通城训导、茶陵学正,为人慷慨好施。万历四十六年(1618),其家乡“荒旱,寅出积谷振济。又其时病疫流行,民死无告者,寅备棺殓葬”[3]卷124,1773。彭宪成,亦城步人,万历时岁贡生,“有学行,喜施与,尝值岁大荒,开仓分给里人,免息。”第二年,本地荒旱更为严重,“乃出帖免偿”,由此获得了“淳德”长者的称号[3]卷124,1773。李铎,邵阳人,为人敦厚,非义不为,时常赈济贫民与老者而不知疲倦[3]卷124,1774。扈大贤,邵阳人,“性善好施”,前后为安葬贫苦百姓而捐棺木“百十具”,受到本府长官的旌奖[3]卷124,1776。赵懋易,邵阳人,每当灾荒之时,“首出粟米,粥糜以食饥人,人赖全活,乡里称之”[3]卷124,1776。金永辉,城步人,时当“流寓孤贫死者甚多,无葬所”,永辉捐资修义冢于金家苑,“流人德之”[3]卷124,1776。李天福,新宁人,“内行甚笃”,“族有不能婚及窘甚者,辄助以金”[3]卷124,1774。
  清代有李应高者,邵阳人,性孝友,其家业盛大,“持筹治生,食指恒数百”,在乡里常“施与米粟被絮棺木之类,周给贫困,至老不倦”。他曾训导儿子说:“为人不可得罪天地,使乡里称善人,足矣。”[3]卷137,1937何志贵及子何椿,邵阳人,皆慷慨好施。清初动乱,境内流民甚多,“遇冻绥病死无告者,辄施棉衣、药饵、棺木”[3]卷137,1937。李秋芳,新宁人,居邵阳城东关,靠白手起家,“渐至饶裕”,邻里有急着用钱的,“必竭力周之,无德色也”[3]卷137,1937。陈以治,新宁人,虽“家无多蓄”,但好行义,遇上荒歉之年,“辄出斗升济人”,当地民众皆称其为“善人”[3]卷137,1937。林应爵,字子元,新宁人,为人孝友正直,乐善好施,时常“籴谷减价”,“施棺木”,受到官府的表彰[3]卷137,1938。饶开生,字万育,城步人,“周贫乏,置祭田,里族均赖之”[3]卷137,1938。尹甲第,邵阳人,县学生,为人至孝,雍正十三年(1735)所在乡里因流行疾疫而死者众,他“施棺二百余具”,有贫困无计可施者,他亦“出资保全其室”,受惠之家后人均“深感其德”[3]卷137,1939。石多善,字汝壁,邵阳人,少时家贫,以经商来维持家庭生计,供养父母。年长后,“积有余赀而施济不吝”,恰遇饥荒连年,“施谷以周贫乏”[3]卷137,1939。姚又禄,邵阳人,“性浑朴慈祥”,雍正十三年(1735)本地大饥荒,“人皆闭粜,又禄独开仓减价捐谷数百石,凡无告者贷之不责偿”,后再遇荒歉之岁,又减价赈济,“全活无算”[3]卷137,1939-1940。张文俊,武冈人,“周恤穷妇,保养婴儿”,若听说有因贫困要卖儿鬻女者,必“携银代偿”,又为社仓捐粮五十石,“以佐民食”[3]卷137,1940。
  二、捐修学校,资助学子
  明清邵阳士绅,或以德高望重,出任府县学修建事务的主持头首,或以家资雄厚,捐赀建学宫和助学子,推动了本地文教事业的发展。
  明代张鼎,武冈人,为人正直,曾督修学舍,获得一笔无主金财,并不据为己有,而是用以资助“士之学行俱优而贫乏者”,州守旌其门曰“高义”[3]卷124,1774。新宁人林仲锦,“性雅朴,操履修谨”,如万历十三年(1595),“捐金买地”助建府学,由此得以受邀参加乡饮之礼,当地官员亦以“旌其门”彰奖其义行[3]卷124,1773-1774。萧添茂,武冈人,为人忠信不欺。当时州守修建学校,受众人推举“经理其事”,他不惮辛劳,昼夜规划,“毕尽其制”,受到众多士人的赞誉[3]卷124,1774。前举邵阳人李铎,“尝捐私币饰学宫,时论贤之”[3]卷124,1774。新宁李天福,因适逢县学要迁址重修,县令“贤其品,命董工役”,他则“为捐资以助”,由此“举乡饮宾”[3]卷124,1774。
  清代新宁林应爵,也致力于“修学宫、建学廨”[3]卷137,1938。邵阳人石多善,捐上好良田为濂溪书院学子的“膏火”钱,出资修理学舍,倡导族人“建葺文昌阁,以培一邑风水”[3]卷137,1939。武冈人张文俊,为书院捐田六亩,“以为诸生膏火”[3]卷137,1940。陈德善,字敬安,邵阳人,“闻邵阳新迁学宫,概然捐银百两,倡族人共建两庑,并自捐腴田五亩以为濂溪书院膏火”,其喜此类“济人利物”,堪为乡里士绅之楷模[3]卷137,1940。
  三、修路建桥,信义助公   明清邵阳士绅以“信义”精神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除前述赈灾、助学之外,还有如兴修水利设施,建造道路桥梁,不屈权贵替人申冤,调解邻里纠纷,不取不义之财,出赀减少乡邻差役,襄助官府承担征取公务等。
  兴修水利设施,建造道路桥梁。明代蔡荣耀,邵阳人,“富而好施”,“凡利人之事,无不勇为”。如城北资江河渡口年久失修,不利行人来往,他“捐金砌石”,至今仍造福后人。又在隆回修建石桥九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通行[3]卷124,1774。新宁人李天福,出钱修建了白沙小溪桥[3]卷124,1774。清代邵阳何志贵,慷慨好施,“捐资独修本村伴月桥”[3]卷137,1937。新宁陈以治,虽“家无多蓄”,但好行义,“凡修桥利行、造船济渡”等事宜皆尽力而为之[3]卷137,1937。新宁林应爵,遇本地“造桥梁”等事都不惜出钱出力[3]卷137,1938。林希禹,字尔绩,新宁人,“性耿介,笃内行,乐善好施”,如“施茶解渴、送药疗疾、修路造桥”等等能给本地居民带来方便之事,无不竭力为之。县东有山岭林深路狭,给不法之徒作恶提供了便利,他便出资扩修了此路[3]卷137,1938。曾载年,字永锡,邵阳人,为人宽厚,好施济,在康熙年间曾助修石马江广济桥,县令以“济善之家”旌其门[3]卷137,1938。新宁李文景,于“白水津捐地以居舟子白公,积租以济行人”[3]卷137,1938。邵阳石多善,“于丰市、双江、■树诸桥工捐助数百金以济行人”[3]卷137,1939。邵阳姚又禄,曾专门买田收租以供修建江口渡的工食,在中兴渡设船免费供人过河来往[3]卷137,1939-1940。武冈张文俊,雍正七年(1729)应诏举为农官,“敦朴勤练,出已赀买田,开渠置闸,以通水利,凡渠庙一带良田,至今犹资其灌溉”[3]卷137,1940。
  不屈权贵而替人申冤,调解邻里纠纷,不取不义之财。霍凤翔,武冈人,性刚毅耿介,不畏权贵,乡人有遭受冤屈之人,“必力为申办,为乡里所严惮”[3]卷124,1774。邵阳李铎,非义不为,“乡人有所争,悉往听质”[3]卷124,1774。马钟瑞,字明扬,邵阳人,为县诸生,清廉耿介,“为当道所重”,本县若有连年不决的案子,县令就会请其出马,在城隍庙设香案“听分曲直,人多悦服”[3]卷124,1776。新宁李秋芳,居邵阳城东关,其亲朋邻里有纷争,则“委曲排解,虽代多金,不吝”[3]卷137,1937。武冈张鼎,曾获得一笔无主金财,并不据为己有,而是用以资助学子[3]卷124,1774。王大任,邵阳人,居市肆以“信义”经营四方财物,一次有远方商贾来购买其木材,不小心遗留七十两黄金在其商铺,大任将其封好,过几日失主来领,大任“即原封还之”,“人多称其有古风”[3]124,1775-1776。
  出赀减少乡邻差役,襄助官府承担征取公务。彭凤仪,新宁人,嘉靖年间,宝庆府同知彭谨奉命伐征御用木材,时承役之人因缺少粮食,力不胜劳,苦不堪言,“凤仪出米百石,鱼盐百斛,运至木所协济”,彭谨尊其为贤士,赠其门匾曰:“义重乡评”[3]卷124,1773-1774。新宁林仲锦,嘉靖三十八年(1559),本县有解运禄米重役,众民户皆畏役不承,独仲锦主动“请往”。不仅如此,“又助费百金,凑免本县南粮,宁人德之”[3]卷124,1773-1774。
  参考文献:
  [1]林文勋.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与体系[J].史学理论研究,2006(2).
  [2][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3][清]黄宅中,等,修.邓显鹤,等,纂.道光宝庆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
其他文献
摘 要:慈善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慈善行为和意识,并对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
期刊
摘 要:从躯干国家制造向头脑国家制造的战略转型,是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家制造创新。发展实践表明,头脑国家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的激励响应的结果。基于此,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方面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是国家动员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交互作用、引发协同创新的产物。这是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是政府
期刊
摘 要:借鉴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青少年冷漠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使青少年能体会关心,对他人的关心给予积极回应并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关心品质,使青少年学会关心并建立起良好的关怀模式和关心关系。从而培养青少年关心的品质,让青少年“学会关心”是走出当前青少年关怀冷漠困境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关怀冷漠;关心关系;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特性,高校校园的占座现象一直存在,给同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对于这一现象,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探讨。与学者普遍探讨的图书馆占座不同。从关于占座的研究的基础出发,探讨了大学生上课占座的情况;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分别用数道试题测度了学生占座倾向、成绩重视程度、班级学习气氛变量等属性,并利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性别、学习态度、成绩重视程度、课程难度、在课堂
期刊
摘 要: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自诞生起,就开始自身的制度建设,并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在中共制度史上,中共党组制作为连接中共与其他组织系统尤其是国家政权系统的具体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随着时空的推移会发生变迁。只有全面、详细地研究制度的起源和变迁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制度的价值。对中共党组制产生之前的党团制度进行了全面考察,
期刊
摘 要:我们既要从宏观上讨论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模式,也要从微观入手分析其日常教学实践。以日常教学实践为视域,通过反思日常教学实践中脱离情境学习和虚构情境学习的弊端,提出了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社会工作知识的观点。认为情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知识学与教过程是采取学徒制方式进行,依次循序分为合法理阶段、周边参与阶段和独立成长阶段。  关键词:情境学习;社会工作;社工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高、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难、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期刊
摘 要:以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通过参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高中新课程理念实践课,分析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情况,重点突显学生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与价值。针对具体案例指出西北地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主体性;价值;实践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体系,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重大理论创新。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07-02 
期刊
摘 要:随着2012版(本科)(以下简称新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逐渐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受到挑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反思传统的教师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决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好坏的关键。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为视角,探讨在教学反思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角色的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