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江西县域高中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选择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高中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把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来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尽管我省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县域高中基础较为薄弱,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学校缺乏办学特色,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评价导向不够科学,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仍然存在等,与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
  县域高中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西讲话精神,着眼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局,实现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强力推动县域高中发展。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就很难发展好。我省共有普通高中519所,在校生110.5万人;其中县域高中339所,占比65.3%,在校生64.3万人,占比58.2%,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和我省部署要求,未来我省发展县域高中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多样办学为特色,創新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多样特色发展、完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谱写新时代县域高中发展新篇章。
  深化评价改革,推动县域高中更新办学理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江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实施“两清单一安排”(工作任务清单、工作负面清单,2021—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力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为推动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是改革学校评价,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重点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着重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二是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发挥好“江西省教师信用体系信息平台”功能。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定期开展“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优秀典型选树宣传活动。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将教师教学述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三是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需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分级分类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流动红旗”“跳动的五星”等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
  突出队伍建设,创新县域高中教师管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可以说,县域高中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江西省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统筹谋划,更好地适应高考综合改革。
  一是加大培养力度。落实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扩大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覆盖学校范围和培养规模,吸引优秀人才就读师范专业;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启动实施“赣鄱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未来五年力争培养教育家型名师400人、名校长100人,为县域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提升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待遇,完善县域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科学评价教师教学管理,探索适应新高考改革需求的教师薪酬管理办法,并在职称评定上向县域高中倾斜。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县域高中发展后劲。
  三是加强统筹调配。完善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县域内教师流动,适应选课走班教学对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畅通教师补充机制,鼓励各地通过自主招聘、双向选择等方式招聘优秀教师及短缺学科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盘活用好教师资源。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域薄弱地区全覆盖。
  聚焦课程改革,提升县域高中教育质量
  经过全省上下长期努力,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满足了群众“有学上”的需求。为满足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现实需要,就必须实现高中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国家部署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县域高中内涵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
  要统筹推进县域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编排三年课程,开齐开足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材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学科思政元素,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动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红色文化教学有效实施,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充分发挥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引领带动作用,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推进特色办学,构建县域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
  新一輪的高考综合改革带来了课程改革的新变化,而课程改革又为学校特色办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县域高中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推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促进特色多样化转型,构建县域高中品质提升新格局。
  一是明确特色发展方向。县域高中特色发展要调整和优化原有特色办学方向,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如南昌、瑞金等地红色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九江书院文化、吉安茶文化、上饶稻作文化、樟树药文化等,对全省县域高中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校自主选择特色发展之路,切实提升特色办学育人质量。重视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促进普通高中创新发展。
  二是加强指导交流。通过省级特色高中评估认定、特色高中创建现场推进会等形式,指导各地各校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条件保障等方面开展特色办学,鼓励省级特色高中传经送宝,激发县域高中学校办学活力,不断深化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
  三是构建特色课程。鼓励引导县域高中因地制宜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课程的地域性、选择性和适宜性,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推动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可选择”发展,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整体提升县域高中育人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县域高中发展条件保障
  江西是革命老区,条件不足是制约我省县域高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确保我省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工作不掉队,就必须强化条件保障,加强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县域高中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将推进县域高中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县域高中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县域高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新时代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要“摸底”。通过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信息管理台账系统,重点督促指导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县域高中,对照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利用好教育专项资金,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基本满足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二要“保底”。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化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要在经费投入上对县域高中予以倾斜。为提高县域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我省将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00元/年的标准定额落实到位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三要“兜底”。各地政府要履行和承担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主体责任,兜底保障普通高中建设资金,加快扩充教育教学设备、学位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同时,我省将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帮扶机制,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县域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培养、干部交流等方面相互提高、相互促进,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县域高中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城乡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江西县域高中发展要把握时代机遇,适应时代要求,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三香文化”是萍乡市安源区八一小学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办学文化。它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书香润人生、墨香铸品格、花香育良习,推进“双减”工作落实,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书香品味人生。美妙优雅的书香文化飘香在八一小学的每个角落。学校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墙柱文化,用深入人心的美德故事传承中华传统;用朗朗上口的古代诗词展示名家名篇;用跨越古今
期刊
加强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中职学校逐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如何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探究的热点。2018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十六
期刊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以下简称“鱼洞四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牢固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确立“为每一个儿童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思想和“润泽生命,静待花开”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根本,构建生命教育育人体系  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系统的育人体系。鱼洞四小根据个体生命的“自然、智慧、精神和社会生命”四个维
期刊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学家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两位跨学科研究基因编辑的女生物科学家这一事件使跨学科研究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有人梳理了20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
期刊
近期专程去我的母校——海安市李堡镇中心小学,参观了新建的“李堡小学校史馆”。  紧凑的布局、柔和的灯光、优美的文字、海量的照片以及随时可查看的视频资料,让人对这所百年小学的认识与感受鲜活而丰满。  从1971年2月到1978年7月,我在这里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因为是我的母校,她的前世今生、沧桑巨变、人员更替、新旧故事,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在想:1524年的存性社学、1816年的赤岸社学与现今的
期刊
为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安丘市兴安街道兴安小学于2016年组建了“家校携手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与实施”团队,开展了被潍坊市立项为重大课题的“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该课题已于去年12月结题,学校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型家校合育模式、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成效。  五年来,项目组通过健全三级家长委员会,组建家委会群、家校合育群,走出去请进来等,扎实开展家委会工作。家委会成员
期刊
一所学校不仅要配备先进的教育设施,更需看重舒畅的成长环境。学校是提供教育的,理应成为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的学园;学校是培育精神的,理应成为具有自信心的家园;学校是奠基幸福的,理应成为具有舒适度、美譽度的乐园。“三园”办学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体现了以发展为基的办学准则,体现了以幸福为要的育人追求。  上海市宝山区宝虹小学于2006年9月创办,比邻樱花盛开的顾村公园,年轻而富有朝气。学校坚持
期刊
“如何保持高中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创造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更广阔的空间,极大地考验教育决策部门的能力和智慧。”  普通高中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引领,又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准备,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县域普通高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支撑着普通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加快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质量,对于构建高质量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正面临新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广泛展开,工业4.0时代正在到来,以“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物,敲响了未来世界的大门。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层次变革,是波及各行各业的整体性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能否抓住“弯道超车”的机遇,如何变革现有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未来的教育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就读时间最长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家庭和学校都是教育的重要阵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是与学生成长最紧密相关的环境,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就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步调一致,相互信任,协力共进,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精彩的舞台。  营造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