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具备外在的形式美,更要展现深刻的思想美。传统的写作教学过于重视模式和技巧的传授,使学生的作文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作文内容大多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故事套路,缺乏对生活片段进行细致表现,缺乏真情实感,难以实现打动人心的人文效果。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就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指导,将生活内容和作文写作密切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写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94-02
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和再创造,脱离生活的文学创造就如同无根浮萍,根本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正处于写作训练和能力提升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写作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作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因此,教师的写作教学应该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写出形神俱备的优秀作品。
一、利用教材文本,关注生活描写
语文课本提供的阅读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是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和领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同的主题单元描写的具体方向不一样,但是在思想表现上都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节展开,用质朴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画面,既形象又具体,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理性的升华,无形中完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体格式的关注点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描写过程,体会其中的生活味,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含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阅读和写作是一体的学习理念,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从文本中吸收借鉴可利用之处,在作文练笔中进行应用练习。
比如在进行《落花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生活气息,从家里种花生的原因开始,到收获花生后在后院茅亭品尝花生进行徐徐地引入,最后父亲回来和我们讨论花生的品性和做人的精神。这就是一件生活小事的叙述,最后借父亲对花生的评价实现文章主旨的升华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感受那一份生活情怀,体会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可以进行描写和抒发感情的意境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体会那份质朴、诚挚的宁静之美。对“我们要有花生一样的精神”能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借助这一课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片断经历,借助故事的叙述来进行传情达意的小练笔活动。
二、回归作文本质,引导生活体会
作文,无非就是通过对生活事件的描述,来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体裁。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反映,生活内容是基础,文学形式是表面。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数给一个理论的框架模板,让学生去模仿。这种不细化、不具体的指导,对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帮助不大,就如同鸡肋的存在。还有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使部分学生在写作中步步留心,如同八股应试一般进行模式化写作,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此,教师要打破常规,意识到写作是为了展现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提高祖国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把心中所想所感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关键是做到“真”,情感真和内容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中不要说那些假话和空話,文章的情谊是能够反馈到读者那里去的,不要为了应付作文而写作文,胡编乱造的文章在逻辑上和细节上都经不起推敲,而要以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基础,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时,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经历后说出感受,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真实感受为依托,随后进行创作技巧的探讨。而不是先说好作文模式,应该怎么写,可以怎么写,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剽窃,即使用上了好词佳句也实现不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长期的模仿创作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只会导致学生越来越厌烦作文学习,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临时性的作文安排,提高学生的生活写作意识。比如下雪之后,学生通常都会进行赏雪和玩雪的活动,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先不讲究技巧方法,纯粹让学生进行“我笔写我心”的创作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借助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借助作文教学,引导生活观察
生活化写作需要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才可能和阅读教学中的生活描写,写作教学中的生活体会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由此及彼地创作出个性化的文章内容。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无不是热爱生活,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的人。由此可见,熟悉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观察生活是作文的基础,而热爱生活是写作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面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学生自身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而会认为生活内容枯燥无味,导致作文内容难以体现生活的细节性和真实性。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观察,做到细节化,重点化和深刻化。
比如在指导以“喜欢的动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生活观察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除了外貌形状,还有日常的生活习性,通过足够长的观察时间,确保学生对这种动物足够熟悉,从以前的空泛认知到现在的深入了解,从而使作文写作有话可说,并流露出真情实感。又比如在“父母”为主题的写作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笔下的父母形象千篇一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父母情况的问卷调查,然后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摆脱文本创作的刻板印象,从而使文章创作中的父母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动人。总之,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自己也要发现生活的写作内容,使作文表达言之有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学生能够逐步发现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观察能力,还能深化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和进步。 四、落实学生主体,进行生活交流
生活的内容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特别是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生活经验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都会体现在学生的文章内容上。面对同样的作文内容,有的学生作文素材源源不断,而有的学生可能只有寥寥数笔。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基于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认知的交流分享,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比如同样在“感恩”的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思维局限在感恩父母的传统模式当中,自然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但是写作角度相对就比较狭窄,格局不够广阔,难以凭借新颖取胜。而有的学生阅历比较丰富,能够从社会的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各行各业产生感恩意识,还有的学生能够从大自然的馈赠之处产生感恩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分享交流活动,就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进行探讨,可以不断丰富认知视野和思维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另外,现在的作文考查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作文命题都和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比如,前几年的共享单车存放问题就引起强烈的反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点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丰富认知视野,提升思维水平。基于此,教师可以每周选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生活交流座谈会,去了解丰富的生活现象,产生思维的火花碰撞,提升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或者认知思维的局限,表达的观点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指导或者启发,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思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五、组织综合实践,内容回归生活
实践是思维认知的根本来源,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素材的来源,灵感创作的触发点。虽然间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为写作学习增光添彩,但是总不如实践参与带来的深刻感知和个性化体会。教师要将写作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去写生活内容的东西,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同时,学生个体的生活空间相对有限,认知视野也相对狭小,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同主题的写作要求时,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广阔的生活空间,给他们创造融入自然、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生活情景的切身接触,画面的想象就更加具体,进而带动思维活动的活跃,实现“情动而辞发”的结果。
比如要想学生写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作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和博物馆去见证那些历史时刻,学生在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艰难的时候,内心就会涌动出许多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从而在今昔变化中感受到责任和使命。这样文章的表达才会体现出情真意切,而不是空话和套话的虚假。又比如在描写春景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春游活動,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景色的特点,同时和书本学过的春景描写有效结合起来,借鉴其中的生活描写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文章创作。这样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之后,获得具体而真实的写作素材,并且促使写作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创作出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结构严谨、观点清晰的优秀文章。
六、提升学生素养,评价反映生活
作文评价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作文评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注意事项,不断优化写作能力。生活化作文理念需要教师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指导和渗透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作文批阅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选材安排,观察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思考是否真实有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心思想、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顺畅连接程度。教师通过对学生生活描写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升优秀文章的创作能力。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就同样主题的生活描写进行互相学习和借鉴,从而不断拓宽生活写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作文专业素养能力为前提。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的提升工作,认真研究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同时能够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展开丰富的练笔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习,用汉语汉字构造的优美篇章都是真情实意的情感表达。写作不只是汉字的运用能力,更是精神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让作文写作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前提下来写作。
参考文献:
[1]张永清.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J].报刊荟萃.2018(08)
[2]李菊华.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3]王小琴.引进生活元素,激活小学作文的写作指导[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1)
[4]徐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6(07)
[5]苟安宁.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J].课外语文.2016(07)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写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94-02
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和再创造,脱离生活的文学创造就如同无根浮萍,根本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正处于写作训练和能力提升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写作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作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因此,教师的写作教学应该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写出形神俱备的优秀作品。
一、利用教材文本,关注生活描写
语文课本提供的阅读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是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和领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同的主题单元描写的具体方向不一样,但是在思想表现上都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节展开,用质朴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画面,既形象又具体,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理性的升华,无形中完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体格式的关注点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描写过程,体会其中的生活味,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含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阅读和写作是一体的学习理念,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从文本中吸收借鉴可利用之处,在作文练笔中进行应用练习。
比如在进行《落花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生活气息,从家里种花生的原因开始,到收获花生后在后院茅亭品尝花生进行徐徐地引入,最后父亲回来和我们讨论花生的品性和做人的精神。这就是一件生活小事的叙述,最后借父亲对花生的评价实现文章主旨的升华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感受那一份生活情怀,体会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可以进行描写和抒发感情的意境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体会那份质朴、诚挚的宁静之美。对“我们要有花生一样的精神”能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借助这一课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片断经历,借助故事的叙述来进行传情达意的小练笔活动。
二、回归作文本质,引导生活体会
作文,无非就是通过对生活事件的描述,来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体裁。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反映,生活内容是基础,文学形式是表面。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数给一个理论的框架模板,让学生去模仿。这种不细化、不具体的指导,对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帮助不大,就如同鸡肋的存在。还有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使部分学生在写作中步步留心,如同八股应试一般进行模式化写作,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此,教师要打破常规,意识到写作是为了展现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提高祖国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把心中所想所感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关键是做到“真”,情感真和内容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中不要说那些假话和空話,文章的情谊是能够反馈到读者那里去的,不要为了应付作文而写作文,胡编乱造的文章在逻辑上和细节上都经不起推敲,而要以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基础,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时,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经历后说出感受,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真实感受为依托,随后进行创作技巧的探讨。而不是先说好作文模式,应该怎么写,可以怎么写,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剽窃,即使用上了好词佳句也实现不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长期的模仿创作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只会导致学生越来越厌烦作文学习,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临时性的作文安排,提高学生的生活写作意识。比如下雪之后,学生通常都会进行赏雪和玩雪的活动,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先不讲究技巧方法,纯粹让学生进行“我笔写我心”的创作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借助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借助作文教学,引导生活观察
生活化写作需要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才可能和阅读教学中的生活描写,写作教学中的生活体会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由此及彼地创作出个性化的文章内容。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无不是热爱生活,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的人。由此可见,熟悉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观察生活是作文的基础,而热爱生活是写作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面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学生自身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而会认为生活内容枯燥无味,导致作文内容难以体现生活的细节性和真实性。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观察,做到细节化,重点化和深刻化。
比如在指导以“喜欢的动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生活观察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除了外貌形状,还有日常的生活习性,通过足够长的观察时间,确保学生对这种动物足够熟悉,从以前的空泛认知到现在的深入了解,从而使作文写作有话可说,并流露出真情实感。又比如在“父母”为主题的写作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笔下的父母形象千篇一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父母情况的问卷调查,然后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摆脱文本创作的刻板印象,从而使文章创作中的父母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动人。总之,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自己也要发现生活的写作内容,使作文表达言之有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学生能够逐步发现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观察能力,还能深化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和进步。 四、落实学生主体,进行生活交流
生活的内容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特别是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生活经验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都会体现在学生的文章内容上。面对同样的作文内容,有的学生作文素材源源不断,而有的学生可能只有寥寥数笔。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基于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认知的交流分享,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比如同样在“感恩”的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思维局限在感恩父母的传统模式当中,自然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但是写作角度相对就比较狭窄,格局不够广阔,难以凭借新颖取胜。而有的学生阅历比较丰富,能够从社会的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各行各业产生感恩意识,还有的学生能够从大自然的馈赠之处产生感恩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分享交流活动,就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进行探讨,可以不断丰富认知视野和思维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另外,现在的作文考查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作文命题都和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比如,前几年的共享单车存放问题就引起强烈的反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点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丰富认知视野,提升思维水平。基于此,教师可以每周选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生活交流座谈会,去了解丰富的生活现象,产生思维的火花碰撞,提升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或者认知思维的局限,表达的观点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指导或者启发,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思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五、组织综合实践,内容回归生活
实践是思维认知的根本来源,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素材的来源,灵感创作的触发点。虽然间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为写作学习增光添彩,但是总不如实践参与带来的深刻感知和个性化体会。教师要将写作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去写生活内容的东西,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同时,学生个体的生活空间相对有限,认知视野也相对狭小,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同主题的写作要求时,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广阔的生活空间,给他们创造融入自然、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生活情景的切身接触,画面的想象就更加具体,进而带动思维活动的活跃,实现“情动而辞发”的结果。
比如要想学生写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树立远大理想的主题作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和博物馆去见证那些历史时刻,学生在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艰难的时候,内心就会涌动出许多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从而在今昔变化中感受到责任和使命。这样文章的表达才会体现出情真意切,而不是空话和套话的虚假。又比如在描写春景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春游活動,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景色的特点,同时和书本学过的春景描写有效结合起来,借鉴其中的生活描写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文章创作。这样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之后,获得具体而真实的写作素材,并且促使写作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创作出内容丰富、情感饱满、结构严谨、观点清晰的优秀文章。
六、提升学生素养,评价反映生活
作文评价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作文评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注意事项,不断优化写作能力。生活化作文理念需要教师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指导和渗透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作文批阅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选材安排,观察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思考是否真实有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心思想、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顺畅连接程度。教师通过对学生生活描写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升优秀文章的创作能力。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就同样主题的生活描写进行互相学习和借鉴,从而不断拓宽生活写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作文专业素养能力为前提。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的提升工作,认真研究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同时能够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展开丰富的练笔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习,用汉语汉字构造的优美篇章都是真情实意的情感表达。写作不只是汉字的运用能力,更是精神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让作文写作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前提下来写作。
参考文献:
[1]张永清.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J].报刊荟萃.2018(08)
[2]李菊华.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3]王小琴.引进生活元素,激活小学作文的写作指导[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1)
[4]徐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6(07)
[5]苟安宁.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引入[J].课外语文.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