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的天津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性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天津市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从实际调查入手,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天津市新农村体育建设的现状和制约性进行探讨,进而研究和揭示影响天津市农村体育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进天津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体育 制约因素 可持续发展
  
  Research on Condition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ianjin Rural Physical Activities in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uang Yanmei Zhu Jianmin
  Abstract:The author takes peasants in Tianjin countryside as the research target,beginning with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s,making use of mean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from the microcosmic angle,to discuss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conditionality of the physical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socialism rural area,researches and reveals the elements which effect farmer sports inTianjin.This paper aims at finding strategies push forward to farmer sports in Tianjin countryside.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ural physical activities Condition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69-0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提出了“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力度,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促进全面健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和谐农村体育,探索发展和谐农村体育的构建理念,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和谐农村体育健身体系,以此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农村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项紧迫、现实而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有鉴于此,本文以天津市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探索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
  尝试。
  
  1.天津市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1.1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现状。
  由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可以改善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主要由政府承担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责任,并辅之以其他供给方式。但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体育场地的供应,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城乡差距都明显的过大。2006年,天津市乡镇人均体育经费仅为0.15元,而根据天津市体育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人均体育事业经费达到2元,后者是前者的13倍。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部分区县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与第四次普查数据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不足,致使部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荒废或被挪用。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中很大一部分为地方性公共体育产品,多由地方政府供给。但由于天津市县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方领导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同,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呈现出严重的区域性不平衡。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公共体育产品,分布在乡(镇)村的体育场地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市区。如健身设施和健身知识等供给严重不足。但能够反映和满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政绩”和“利益”需要的大型体育场馆,如“一场两馆”或“两场一池一馆”和竞技体育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过剩,又造成了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总体供给结构失衡。我们从表一可以明显看出,在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上,天津市明显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范畴和文化范畴上可观察、可测量、可判断的客观事实。
  


  


  资料来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简明资料。
  1.2 农村体育组织与管理现状。
  目前,天津市农村体育管理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县城、镇、村三级运行网络,以县城为龙头、镇为中心、村为基础,发展整个农村体育工作。天津市许多县区有较为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制度,乡镇和农村都成立了相应的体育协会和文体中心。但有的区县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权限边界划分模糊,运行机制不畅,管理不力,具体表现在:体育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性别比例失调(男多女少),学历层次偏低,体育专业毕业的太少;县区体育部门与上级体育局之间的沟通、联系少,权利责任不清;区县、乡镇的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少、水平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比赛较少;有的县区还没有专职的农村体育工作者。据调查显示,有专职农村体育工作者的区县不到65%,说明政府虽已加强了对农村体育的管理组织工作,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边远县区的体育管理组织建设。另外,由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刚刚起步,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比例很少,而农村体育人口又较多,造成农村体育管理人员的不足,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率低。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农村体育发展的需要。
  1.3 农民的健身观念和体育意识问题。
  价值判断要真正指导、影响主体的行为,则需使外在或客观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主体的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农民在对体育这一事物有充分的自主认知、自主价值判断他才会形成比较明确的体育态度。或者接受其他人所倡导的体育观念,而体育观念的形成将直接左右着他的体育实践。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总收入相差较少的情况下,但文化娱乐的支出却差别较大。调查发现,不少乡镇村基层领导认为,“体育活动是闹着玩的事,搞体育既花钱又没有效益,得不偿失,蹦蹦跳跳跳不出钞票”;而终日劳作的农民则普遍认为“干活就是锻炼,无需再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是机关单位、城里人的事,富足无聊人的事”。因此,在不少乡镇领导眼里,体育成了可有可无、不务正业的事、摆不上台面,而一般干部群众空闲时宁可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教育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导致农民对体育价值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制约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调查发现,同是农业户口的农民,只占农民总数18%左右的农村文化精英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而占农村人口75%~85%的农业劳动者则很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
  我们对天津市郊农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的认识程度的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普遍偏低(见表3),仅有16%和8%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很了解;有46%和75%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毫无所知。以上问题说明,天津市农村居民对体育法律法规了解缺乏,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政府在贯彻农村体育管理法规政策方面重视不足,农村体育管理缺乏法制保障,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建设基础不稳,宣传体育法规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工作明显得不到落实。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及宣传教育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1.4 农村体育的需求和特征。
  农业是与大自然相伴的传统产业,他们的生产劳动特点决定了他们生活特征、文化特征和体育需求的特征。通过调查总结,现阶段农民体育需求的特征主要是:
  1.4.1 负荷轻量和内容娱乐性。农民群众主要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固然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的体力付出和活动环境是相似的。因此,农民在体力劳动之余,就需要一些负荷量不大、调节性或具有休闲娱乐性的体育项目,使之与生产劳动的体力付出和精神疲劳得到调节。
  1.4.2 季节性和随机性。农业劳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农忙的季节性,体育活动作为休闲、娱乐的内容,多半是调节式和补充性的。因此,农民体育的季节性特点也很明显,而只能依照农业季节特点,进行随机安排。
  1.4.3 文体结合和技能简便。与农民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农村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开展农村体育一定要注意在文体结合点上,寻求增长点,如开展秧歌舞、踩高跷、龙舟、腰鼓等传统体育活动。由于多数农民缺乏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动作简捷、规则简单、便于推广的项目应当是开展农村体育的重点。
  


  2.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2.1 农民经济基础薄弱,消费水平不高。
  马克思曾说过: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成员享受各种权益,在体力、身心、精神、道德和个性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不是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而是由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表4恰恰反映出影响天津市农村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个因素是经济条件因素。体育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的经济实力。人们生活中的经济行为有较严格的层次划分,对于体育生活的投入是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的经济行为,这是生活需要层次的一般规律。依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可知,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低,低收入阶段,消费对经济收入就会有相当大的依赖。虽然天津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贫等惠农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仍没有得到解决,这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且城乡贫富分化日趋严重。2006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7942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41.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39%。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日益突出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是基础,物质是保证,目前农村经济基础差,生活水平低下的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因素。因而,只有发展农村农民经济,加大政府对农村农民体育的扶贫,体育和健身才能进入千家万户。
  2.2 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仅取决于经济收入、个人需求、个人观念,同时还取决于体育环境所给予的容纳程度及其所提供的保障条件。当农民想参与、能参与之后,就必需解决参与什么、怎样参与、在哪参与、谁来指导、谁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而,这些方面也是严重影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没有这些基本保障条件,即使农民的体育需求和愿望很强烈,也很难有效的、大规模的开展起来。建国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所形成的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差别与地理差别相互重叠、相互加强,即城乡差别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差别,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差别。这种社会差别不仅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更体现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存在差异。城市的文化事业包括体育公益事业经费是由国家财政供给,而在农村则是以“农民自供自给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这一供给制度,客观上使农村体育所需的经费、公共设施,既外在地受制于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差别,又内在地默认于地理差别供给的体制性。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占总人口24.89%左右的农村仅拥有8.2%的公共体育场地,并且这些场地又多分布在学校。由此,这样一种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二元社会结构,遏制着农村群众体育开展所需的配置要素,使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失去平台,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开展。
  2.3 农民的教育素质偏低,健身宣传难度较大。
  需要是行为表现的先决条件,动因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农民有了高层次的需要条件时,才可能产生其它行为,而这种行为的产生、实现,是这种行为在观念中得到表现并被农民所意识。因而,农民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之后能否在余暇时间内参加体育锻炼,还应取决于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由于教育素质偏低,缺乏对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及对个人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行动,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体力劳动者不需要体育锻炼劳动就是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是高消费、锻炼身体人家笑话、参加体育锻炼是城里人的事等一些不成熟的体育意识正严重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更新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使他们在相互的耳濡目染及亲身领悟中产生对体育的正确理解和爱好,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健康认识水平,增强健身意识,改变传统思想影响的旧观念。使人们懂得体育与生产劳动的区别、体育可以强身健体、消除疾病等观念。只有这样,农民才可能在时间少、条件差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创造条件去参加体育活动。
  而且受多方面的制约,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慢,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加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薄弱,群众体育宣传、组织的缺乏,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足,被竞技体育所同化。这必然导致新时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推广、开展的难度增大。
  2.4 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制约农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农村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时刻在起着作用,几千年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农村居民,凭借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风俗、经验、常识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生活形式加以维系,在家庭、村落、乡里等自然体系中建构起他们生活方式的规定性和日常活动其积极意义,是为个体自发地调节和支配日常生活的运行、规范其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必备的基础;其消极意义在于,当农民以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种种传统的、习惯的、常识的生活方式去对待日常观念以外的事物或精神文化建设时,恰是那些积极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较大的阻滞力。农民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稳定的生活价值模式或心理定势,农民体育意识较淡薄。当组织者于农闲时发起迎奥运的健身长跑时,应从者多数是小孩(学生)和村干部,村民几乎都在家中玩牌。这都与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观念造成农民自主参与体育意识不强,农村体育活动主体的缺失有关。
  2.5 组织管理的统一化与需求多样化的冲突,阻碍农村体育的开展。
  对农村体育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导致实践操作的失误。长期以来,管理部门都在强调城市体育所代表的群众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导向与表率作用,而忽视了对农村体育自身的挖掘和整理。在理论上,管理者承认农村体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农村体育的普及与推广更多地是采用了城市体育的思路,将农村体育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以为要发展农村体育就是要将现代体育推行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以城市的群众体育标准去简单衡量农村,通过建多少场馆、参加了什么级别的运动会、获得了多少奖牌、输送了多少运动员来衡量农村体育发展的水平,而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的体育却远远重视不够。而现代体育的开展,对场地、专用器材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是不可能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的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开展。比如,在过去的农村体育工作中,无视客观实际和城乡差别,盲目提出体育工作城市和农村并举,争取在四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基本普及农村体育,五年内做到每乡有两场、一站、一馆、一池的要求,结果全部落空,就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如果简单地把城市体育的一些做法复制到农村,那么这样对农村区域广阔和人均资源短缺的现况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根本无法实现。
  
  3.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政府职能和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村体育工作。
  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宪法》和《体育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条件下,强化政府职能于发展农村体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农村体育处于起步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理应起到主导作用。没有政府行政行为,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是不强的,政府行为主要是依法行政和健全机构,全面组织和发动,真正把农村体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在当前特别是要抢抓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经济后盾。在一些体育“贫困”乡村,应该把体育场地建设列入农村发展规划,逐步使农民都有一个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同时,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比如可以制定一部全省性或地方性的《农村体育工作条例》,配合国家的《体育法》和天津市有关体育事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有关部门在开展农村体育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环境。
  3.2 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农村基础设施匾乏,公共体育设施少,己成为制约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瓶颈”。树立群众体育群众办的体育社会化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形成“政府、企业、群众(个人)”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拓宽体育投入渠道,使体育真正进入市场拉动的发展轨道。结合目前天津市农村体育经费短缺、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政府应在筹集农村体育经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它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和参与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探索推广的“村企共建模式”,“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双赢”的思路是能够体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新农村体育的建设也可利用该模式,即鼓励各行各业,投资兴建体育基础设施,举办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和表扬对新农村体育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单位。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一系列体育法规、政策,对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竞赛、从事体育项目经营和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等活动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如优惠的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以帮助和扶持农民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来投资农村体育,从而形成“企业搭台,体育唱戏”的双赢模式。
  3.3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流动的宏观调控。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潜力与状态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体育物质资源、实现体育经济增长中的体育产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各级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加强对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村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环境。要建立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立足乡镇、重点村组、各级扶持与监督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流动、创新、低耗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遵循法规、政策引导、乡镇扶持、村组主导、农民主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时,逐步完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有效使用,这是转变农村体育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要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创建公平的就业环境。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受地域特点、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农民价值取向等多元因素的制约,其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制定农民的体育创业优惠政策等有效途径,促进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全面协调与控制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方向、配置数量、配置质量与配置比例等问题。要重点培养农村全民健身、农村体育继续教育、农村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依靠市场供需关系与契约关系,进行组织协调、信息服务与监督指导,切实加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流动的宏观调控。
  3.4 构建“以农为本”的农村体育内容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健体的价值取向发展农民体育显然是不合适的,发展农村体育,应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的体育主流意识,需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的自身特征,在目前,以文化娱乐为主流的体育价值,注重体育文化对农民生活方式、心理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吻合农民的心理特征,也是发展农民体育的一条新思路。从对农民体育器物、政策支持转化到对农民体育发展所必需的心理、文化支持层次。
  


  加强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对已有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在活动的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的方针,实行传统养生与现代化健身相结合,娱乐休闲与健身锻炼相结合,平时健身活动与假日旅游活动相结合,个人活动、家庭体育、集体活动与竞赛活动相结合等,使农民踊跃投身于体育健身的活动中去,形成全民健身的新局面。农村体育,要做好“农”字文章。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和农民生活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是发展农村体育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农民喜闻乐见、参与程度高的体育活动项目,有效利用健身工程的场地设施,常规性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台球、象棋、武术、气功等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二是建立农村特色的体育内容体系,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将体育活动与农民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把趣味与常规竞技项目结合起来,如跳绳、踢踺子、拔河、挑水、搬运重物、自行车载重、掰手腕等。三是挖掘和创新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内容体系。那些根植于地方文化之中的传统体育、乡土体育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在农村传统节日中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体育文化娱乐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作用。总之,应推广更多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集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于一体,植根于百姓、易于开展、易于推广的新型特色健身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8日
  [2] 陆相欣主编.农村社会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 卢元镇主编.体育社会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4] 张成福主编.公共管理学 [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5] 田雨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战略[J].体育学刊,2006/05
  [6] 李留东、张文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发展农村体育的几点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7] 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8] 丁海勇.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9] 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6
  [10] 胡庆山.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
  [11] 张洪武,陈元欣,李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其他文献
7月11日,即省科技厅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次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国辉赴磐安县窈川乡依山下村等地,开展走亲连心活动。周国辉进厂房、下农田、访农户、慰贫苦。他详细考察科技型企业磐玉塑料厂的生产发展情况;下农田观察冷水镇基地里的铁皮石斛长势;徒步走村串户了解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帮扶的进展。磐安县窈川乡依山下村是省科技厅结对帮扶的贫困乡村,五年来,人均收入从
羌活、独活的来源是否相同,在历代本草著作中说法不一。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正本清源,并结合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认为羌活和独活为来源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其功用亦有着显著的
以两种超临界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其燃烧特性、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高负荷及低负荷下两种炉型的燃烧稳定性及经济性,针对超临界W火焰锅炉较为重要的受热面壁温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缩果术后短期内患者临床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呢?下面,通过对“石头剪子布”游戏的思维解读,让学生依次经历“探究问题,总结规则—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编程解决部分问题
“自感应”聪明螺丝刀这款电动螺丝刀产品变得非常“善解人意”,使用者只需向右倾斜手腕四分之一英寸,该螺丝刀就会“明白”并执行你想要拧紧螺钉的心思:反之向左,则立刻逆时针拔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区域植被碳源/汇的重要指标。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测算了2001—2015年草地生态系统净
摘 要:解决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问题,事关我国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小康社会的最终建成。为了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必须深化农村改革;激活村级党政组织的中心作用;改变传统扶贫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避免三种错误倾向。  关键词:贫困村区 发展 对策思考    The countryside poor area development faces ques
这些获得图灵奖的IT大神们啊,他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可能是我们最好奇的吧。巧的是,我们竟然有一个近距离观察的好机会。有这么一位图灵奖得主,在获奖之后毅然辞去美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