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竞争机制下的小组合作语文学习,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学生轻松快乐,教师游刃有余。本文从组建小组、确定比赛内容、制订奖励办法、比赛的形式和结果的运用等四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竞争机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流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竞争机制
近日,一位做语文教师的朋友发来调侃短信: “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再世要为人,决不教语文”。其实不少语文教师也有类似的感慨。老师觉得在学生前面“领”不行,在后面“赶”也不是。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出现这种苦不堪言的现象呢?
其实,没有了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所谓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并且是痛苦的。那么,怎么让学生这群“鸭子”,不用赶就自己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这个“架”呢?试试下面这种方式,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语文教学中竞争机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组建小组
把一个班级分成实力相当、性别兼顾、人数相等或相近的几个小组。各组设组长1名,发言人1名 ,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小组人数多的话,还可以再增加)。
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常态分组法和动态分组法。
1. 常态分组法
常态分组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 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4—6人一个小组,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使各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小组内形成各显其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这种方法产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称为“常态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称“静态学习”,这种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 动态分组法
相对于“常态分组法”的动态分组法就是教学内容变化时,需要临时组建小组。比如开“辩论会”,就需要分为两个大组。或是根据学习内容及方式等由学生自由组合,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定,一般称“动态学习小组”,采用这种方式组织的学习活动称“动态学习”。这种建制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
两种分组法各有优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单独使用,也可“静动”结合。(一般以“常态组”为主)但不论哪种组建方式,都要引进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我们语文教师才可以体验“开车的惬意”。
二、确定比赛内容
课堂口答、书法练习、作业、作文、日记、课外阅读、课外识字、作品发表、班级语文报、手抄报、坐姿、考勤、纪律等利于学生学习及健康发展的各种项目。
三、制订奖励方法
和学生商量决定各比赛项目的权重,比如一人一次作业得“优”加一颗星,一节课中发言次数最多组加一颗星等,累计10颗星升级为月亮,满20个月亮升级为太阳,满30个太阳升级为钻石。反之,如作业没有按时交或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的一人次扣一颗星,等等。比赛项目可以随时和学生商量调整,但要使教师的指挥棒确实发挥作用。举一个例子。我以为,语文是一种语言课,语感很重要,所以平时还是应该加强朗读背诵训练,以增强语感。一开始,我给学生划出10篇“经典篇目”,一个月后集中检查,背过几篇,记几颗星;一篇也没有背过,每人次扣所在组1颗星。过了一周,学生的背诵热情没有大范围调动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自己的努力“立竿见影”,另外仅给个人星,好像“鱼饵”不给力。为了星星之火更快燎原,并体现小组的凝聚力,于是再跟学生讨论决定背过一篇,当即加1颗星。一组内所有学生全部完成后,再奖励小组集体星。获得小组前3名的组分别奖励3、2、1颗星,并扩展背诵范围。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我当即宣布:由各组组长任意提名抽查其他组(小组间循环监督检查)。并在各组设“监督员”一名,负责监督背诵篇目和质量。
四、比赛的形式和结果的运用
根据学习内容,在黑板一侧画出“星空排行榜”,便于随时记录。并由两名班干部同步记录,以防篡改。比赛根据各项的实际情况裁决,但最终解释权归老师。
每周公布一次累计结果,宣布优胜组,由败队的代表或全组表演一个节目。教师评点要轻松、幽默,有时也可以即兴表演,以活跃学生的情绪。表演结束后,问优胜组的组长的意见或再增演一个。总结会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关键时刻——这可是各组同学为之“奋斗”的结局。老师一定要精心“策划”——以使他们有跃跃欲试、暗攥拳头的感觉,以期待下次的“总结大会”。
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老师管理几十个学生,变成管理区区几个组长(更多时候只管理一个班长),让你享受“化整为零”的轻松;再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你再也不用在学生后面“赶鸭子”,他们就自动乖乖的上了“语文学习的一个又一个架”,而您只不过在黑板上画画星,出现意外情况解释解释,学生表演节目时打打边鼓,就可享受“车子不推自己走”的惬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旦调动起来,你会惊叹你的学生全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掌握了语文教学中的法宝:“小组合作学习+竞争机制”的学习方式,你会沉浸在学生紧张、欢快的学习氛围里,陶醉于轻松快乐的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竞争机制
近日,一位做语文教师的朋友发来调侃短信: “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再世要为人,决不教语文”。其实不少语文教师也有类似的感慨。老师觉得在学生前面“领”不行,在后面“赶”也不是。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出现这种苦不堪言的现象呢?
其实,没有了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所谓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并且是痛苦的。那么,怎么让学生这群“鸭子”,不用赶就自己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这个“架”呢?试试下面这种方式,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语文教学中竞争机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组建小组
把一个班级分成实力相当、性别兼顾、人数相等或相近的几个小组。各组设组长1名,发言人1名 ,记录员1名,监督员1名(小组人数多的话,还可以再增加)。
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常态分组法和动态分组法。
1. 常态分组法
常态分组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 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4—6人一个小组,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使各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小组内形成各显其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这种方法产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称为“常态学习小组”,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称“静态学习”,这种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 动态分组法
相对于“常态分组法”的动态分组法就是教学内容变化时,需要临时组建小组。比如开“辩论会”,就需要分为两个大组。或是根据学习内容及方式等由学生自由组合,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定,一般称“动态学习小组”,采用这种方式组织的学习活动称“动态学习”。这种建制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
两种分组法各有优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单独使用,也可“静动”结合。(一般以“常态组”为主)但不论哪种组建方式,都要引进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我们语文教师才可以体验“开车的惬意”。
二、确定比赛内容
课堂口答、书法练习、作业、作文、日记、课外阅读、课外识字、作品发表、班级语文报、手抄报、坐姿、考勤、纪律等利于学生学习及健康发展的各种项目。
三、制订奖励方法
和学生商量决定各比赛项目的权重,比如一人一次作业得“优”加一颗星,一节课中发言次数最多组加一颗星等,累计10颗星升级为月亮,满20个月亮升级为太阳,满30个太阳升级为钻石。反之,如作业没有按时交或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的一人次扣一颗星,等等。比赛项目可以随时和学生商量调整,但要使教师的指挥棒确实发挥作用。举一个例子。我以为,语文是一种语言课,语感很重要,所以平时还是应该加强朗读背诵训练,以增强语感。一开始,我给学生划出10篇“经典篇目”,一个月后集中检查,背过几篇,记几颗星;一篇也没有背过,每人次扣所在组1颗星。过了一周,学生的背诵热情没有大范围调动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自己的努力“立竿见影”,另外仅给个人星,好像“鱼饵”不给力。为了星星之火更快燎原,并体现小组的凝聚力,于是再跟学生讨论决定背过一篇,当即加1颗星。一组内所有学生全部完成后,再奖励小组集体星。获得小组前3名的组分别奖励3、2、1颗星,并扩展背诵范围。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我当即宣布:由各组组长任意提名抽查其他组(小组间循环监督检查)。并在各组设“监督员”一名,负责监督背诵篇目和质量。
四、比赛的形式和结果的运用
根据学习内容,在黑板一侧画出“星空排行榜”,便于随时记录。并由两名班干部同步记录,以防篡改。比赛根据各项的实际情况裁决,但最终解释权归老师。
每周公布一次累计结果,宣布优胜组,由败队的代表或全组表演一个节目。教师评点要轻松、幽默,有时也可以即兴表演,以活跃学生的情绪。表演结束后,问优胜组的组长的意见或再增演一个。总结会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关键时刻——这可是各组同学为之“奋斗”的结局。老师一定要精心“策划”——以使他们有跃跃欲试、暗攥拳头的感觉,以期待下次的“总结大会”。
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老师管理几十个学生,变成管理区区几个组长(更多时候只管理一个班长),让你享受“化整为零”的轻松;再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你再也不用在学生后面“赶鸭子”,他们就自动乖乖的上了“语文学习的一个又一个架”,而您只不过在黑板上画画星,出现意外情况解释解释,学生表演节目时打打边鼓,就可享受“车子不推自己走”的惬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旦调动起来,你会惊叹你的学生全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掌握了语文教学中的法宝:“小组合作学习+竞争机制”的学习方式,你会沉浸在学生紧张、欢快的学习氛围里,陶醉于轻松快乐的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