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探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拙政园一直被“林木绝胜”著称,因为植物景观在拙政园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或与其他要素的相互结合,形成的视觉效果在置身于意境上更胜一筹。植物景观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造园师们通过精心设计,融合大自然的艺术特点,不断调整和改造所营造出的空间以及审美艺术,使拙政园的植物景观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此来提升美学价值、彰显中华民族的特色。介绍了拙政园的基本情况和文化背景,阐述了拙政园植物景观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意蕴;拙政园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7-011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30
  Abstract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unsurpassed forests”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plants in the garden.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themselves or the mutual combination of other elements, the formation of the visual effect in the place i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better.Plant landscap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three religions un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hrough elaborate desig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sion of nature and create the space and by continuous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art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plant landscape to reach the state of a kind of “nature and humanity”, in order to enhance aesthetic value,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expound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e, and analyz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Key words Jiangnan gardens;Plant landscape;Cultural implication;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以花木取胜的拙政园在植物的种植方式、种类选择方面往往是根据造园师的内心活动而进行选择,以植物作为象征性的符号,以此来表达园主人的品格。植物为题材的景观在拙政园占多数,而正是由于植物的合理配置,拙政园灵动性得以增加,使拙政园在富有生气的同时,其文化意蕴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一切的背后是由于明代江南地区经济水平发达,文人辈出,文学之风盛行。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以文人为代表的造园家的出现,使整个江南私家园林艺术达到高峰,又因绘画的兴起和繁荣,以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拙政园在整个时期乃至当今都堪称一绝。
  1 拙政园的概况
  明正年间,王献臣告知文徵明自己建园林的计划后,文徵明表示愿鼎力相助。以大弘寺遗址为基础,将低洼处开挖成池,四周林木和间隙较多,以此为竹林,栽植各种花木。园区分东中西3部分,东部的花园开阔雅致,种植花木用以吸引各類蜜蜂与小鸟,营造一幅生机勃勃的风景画。中部沿岸植以柳,尽展树木的婀娜。西部建筑点以芭蕉、翠竹,和以自然之声。一个树木繁茂的江南私家园林,自然典雅、曲径通幽的园子就这样奇迹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1] 。
  2 拙政园的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文人辈出,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文人造园家的出现,文人志士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下成就了江南园林,以拙政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的园林艺术体现在高超技艺与自然的结合美,其植物、山石、水体、建筑完美结合运用到了极致,成就了今天展现在世人眼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拙政园。拙政园为四大名园之一,在历经数百年之后依旧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3 拙政园植物景观的文化特点
  在拙政园中,运用不同植物材料,通过文学、艺术等色彩,综合考虑与其他要素及生态因子结合所发挥的植物具有寓意、形态、色彩等美感,创造出自然和谐统一的局面,并表达出具有一定寓意或空间艺术效果[2]。
  3.1 象征与寓意
  造园师们根据植物的习性和形态,得于性情,深入性格,使之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故用梅花的“傲”来咏高洁志士;用兰花的“幽”来叹世上贤达;用翠竹的“澹”来赞谦谦君子;用菊花的“逸”来歌世外隐士,故用“四君子”来寓意园主人高尚的品德。将遗址原有的古树所蕴含的雅、逸、幽等特点与之完美结合,或将四季常青的松与梅、竹加以配置,称之“岁寒三友”[3],因此,造园师们所选取的植物都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蕴。   3.2 空间与自然
  园中运用不同植物材料所营造出的视觉空间效果或与山石、水体、建筑紧密联系再加以花木修饰,或掩、或映、若隐若现,扬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以此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甚至以植物命名的,如芙蓉榭、海棠春坞、荷风四面亭、玉兰堂等以此加强了景点的气氛。植物与其他要素所营造的空间效果,给人产生一种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其形成主要归功于植物的烘托,正是由于植物景观所营造出来的空间艺术效果,因此在有限的空间使整个园子延伸到无限大,给人产生无限的遐想[4]。
  3.3 节奏与韵律
  植物组成的群落收放自如,随着一年四季冷暖的变化,不同植物的花、叶和果实或枝干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随着空间、时间的节奏变化,不同的植物材料营造出来的意境,或结合山石、水体、建筑,通过五官活动所产生三维度空间意境。节奏变化所带来的意境在园中各有表现,春日可谓是山茶如火、玉兰如雪,烟雨结合杨柳可谓“拂堤杨柳醉春烟”,梨花杏雨可谓“遮映落霞迷涧壑”。仲夏,园中郁郁葱葱,莲叶满池,植物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秋日之枫叶,若似红霞,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暗香浮动、独傲冰霜[5]。在遇上下雨天时,且听“听雨轩”细听雨打芭蕉之声,会体味到环境之幽静、之深远,“留听阁”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亦是如此。
  3.4 光影与色彩
  光影的变化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光的强弱会影响影的亮度,光线的角度和方向会改变影的形态。当植物的光影投射在空白的墙上,光影与墙体实物形成的对比及留白如同一幅幅写意山水画。微风吹过水面,碧波荡漾,园中植物和其他要素融合倒影在水中,再加以水中动物,得以活灵活现[6],呈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画面的立体感。夏天,当太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树叶间隙透射下来,印满了波光粼粼、铜钱般大小的光晕。光会影响植物的叶、花、果实等色彩,而植物也会因季相变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美景,彩色叶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展现出迷人的光影和色彩。
  4 拙政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拙政园在“三教合一”的思想下用园中的植物来表达思想,通过寄托情感来追求理想,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而形成了植物文化,而植物文化是指人的情感需要(文化的、精神的、人文思想的)而赋予某种植物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7]。拙政园的植物在环境中予以意境、风格中予以感知、象征中予以联想,继承和发扬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4.1 赋予高尚人格
  拙政园的植物所具备特有的文化寓意,而文人雅士总爱借用植物来寄托情怀。因此,植物这一素材在文人雅士精神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文提到,造园师会根据园主的品格来选取植物材料,采用传统名花以及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植物加以配置,这些植物的不同特性都象征着园主人的高尚品德。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托物言志象征品德高尚之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则被世人认为刚直不阿,有气节的谦谦君子。
  4.2 体现哲学思想
  在园林中对植物的选取深受传统以物“比德”的影响,植物配置时受“师法自然”的影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植物是自然界具有生命力的要素,这“天人合一”的观念指导者造园师将植物融入园林中。人们可以从拙政园中的植物要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主张理想的自然天地与现实的生活场所相互统一,追求知性、情感、意向与自然融合;文人的社会理想、宇宙观、人格价值等精神文化信息等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8]。这些思想的根源便是儒、道、释哲学思想。拙政园意境的生成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受儒、道、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私家园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在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
  4.3 提升美学价值
  植物景观本身具有观赏价值的本质特征,造园师选用不同的植物材料,反映了园主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凸显出象征与寓意的美学思想。植物本身的色、香、姿态以及群落形成的疏密空间,展现出这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學价值[9],加上植物合理性的艺术布局形式,再加上其他元素的运用或主、或次,在随着时间、空间以及园主人的个性,或对自然界光的有效利用,巧妙地运用感官营造特殊的意境,使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利用空间与自然、节奏与韵律、光影与色彩所呈现的美学思想,丰富了美学思想的本质,明晰了审美特征,确立了美学价值的提升[10]。
  4.4 彰显民族特色
  在江南私家园林中,我国特有的植物、植物“比德”以及植物的应用所体现出“三教合一”的传统思想,中国园林的风格灵活多变以顺应自然之景而所呈现出来的自然之美,植物的参差错落巧妙地运用虚实对比、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美感,拙政园中植物的千姿百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彰显民族特色和水平。园中因植物而富有朝气,植物寓以诗文、复在藻饰,如诗如画,可谓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5 结语
  笔者用拙政园植物景观创造出来的意境来阐释江南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景观文化意蕴,造园师们在营造植物景观时不仅要关注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组合关系,还将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加以融合,再结合人文、环境、季相变化等要素,营造出私家园林精致淡雅、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所体现出的寓意、古朴、精致且拥有的浓厚文化意蕴是当今园林不可比拟的,但是当今园林却拥有极大的艺术创作力和感染力。从拙政园中折射出来的美学原理反映整个江南园林的植物景观,对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旭.细说江南园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2] 刘芳,姚锦.园林植物文化景观特点及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8(25):235.
  [3] 张兰,包志毅.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J].中国园林,2003,9(11):62-65.
  [4] 卜志勇.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J].经贸实践,2015(12):9,11.
  [5] 夏玉兰,郝日明.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45-50.
  [6] 周云鹤,杨莹莹,陈己任.明代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探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J].绿色科技,2020(1):63-64,67.
  [7] 欧斌.树木的文化属性及其应用[J].江西林业科技,2009,37(6):23-26,37.
  [8]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9] 卜复鸣,孙剑峰,陆伟,等.拙政园景观植物现状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95-99.
  [10] 周艳芳.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校企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等。通过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对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进行了探
期刊
摘要汶川县龙溪乡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其发展途径也具有推广意义。在分析龙溪乡独特地域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特点,将体验式旅游的理念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通过对龙溪发展体验旅游的SWOT分析,建立了体验式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该地区旅游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地域资源;民族地区;体验式旅游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3-0134
期刊
摘要 应用高分辨率的Sentinel-2A数据,提出了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特征的烤烟遥感提取方法。然后将支持向量机和分类回归树算法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了对比试验,3种分类器与光谱+地形+纹理+缨帽特征组合的平均验证精度分别为63%、88%和94%,随机森林分类器结合光谱+地形+纹理+缨帽特征组合的分类精度最佳,制图精度达到90%,用户精度为98%,总体精度为96%,Kappa系数为0.94。结果显示,
期刊
摘要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增加对转移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空间;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
期刊
摘要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绥德县作为研究区域,从6个单项资本入手选取19个指标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绥德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农户生计资本差异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探究各项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贫困村农户的各单项资本不同程度地高于非贫困村,范围在0~0.02,无论是贫困村或非贫困村农户人力资本均高于其他单项资本值,自然资本值低于其他单项资本值;贫
期刊
摘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闲置农宅的盘活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对于资源的配置效率、村集体和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北京市房山区石板台村充分开发利用闲置农宅,大力发展民宿旅游项目,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使得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基于京郊宅基地现状,通过对石板台村开发利用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并针对京郊闲置农宅开发利用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
期刊
摘要 分析研究旅游開发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旅游发展政策,更好地发展高寒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郎木村4个社区为案列研究区,选用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模型,通过问卷分析法获取实验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案例地旅游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定量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高寒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实际生活与愿景间的差距。结果表明:①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模型适用于高寒民族旅游社区,且模型拟合程度高。②旅游获益和
期刊
摘要 与传统耕地农业相比,戈壁农业是非耕地设施农业,不占用耕地,具有质量优、效益高等优势,其特点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具有可持续和循环经济的特点。甘肃河西地区戈壁分布面积广阔,从甘肃省的现实依据出发,探讨了河西地区发展戈壁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戈壁农业今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戈壁荒滩发展戈壁农业对调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同时,互联网使用通过消费构成项目中的食品及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消费影响总消费。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
期刊
摘要以新疆H縣D村为实地调研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已入社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态度需求存在普遍短期行为;未入社的贫困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的不匹配是降低贫困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原因;贫困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于参与合作社的意愿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分化特征;政府扶持下的新型合作养殖运营模式在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