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紧迫课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宝贵经验总结和概括。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一节课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现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角色形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除了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更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角色形象,并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新世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开放课堂,建立平等参与,师生互动,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活跃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老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教师若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讲得生动,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照本宣科,不仅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而且事倍功半。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通过以前在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社会的实际问题熟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才会认真的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例如我曾在《愚公移山》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授,我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你怎样看愚公”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学生们便能明确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未必可取的,但愚公认定目标、坚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弃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巧妙的融入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断,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走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画龙点睛为讨论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既不失对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现代气息。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三、因材施教,及时鼓励
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理解和掌握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优生和后进生的存在。后进生一直都是每个老师很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呢?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这一群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这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感觉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这样有情感交流的老师,都喜欢上这样的课。
四、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在课堂新课导入时需要引入新材料、新观点等,从而为静态的课本注入流动的新鲜血液。在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的今天,教师一定不能满足于“聊赠一枝春”,而应多方介绍,充分吸纳,让学生通过对比、辨析来加深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有些只侧重某一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如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举举例子,丰富的实例可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情况。如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从短信、广告词、电视剧台词、歌词、标牌中选取例句,来源广泛,句型丰富,辐射生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认知视野就会随之开阔,思维深度也会因之拓展。
语文作为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处初中语文教学前线的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拓宽语文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总之,只有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了,观念转变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积极探究,去体验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成功的喜悦。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角色形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除了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更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角色形象,并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新世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开放课堂,建立平等参与,师生互动,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活跃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老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教师若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讲得生动,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照本宣科,不仅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而且事倍功半。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通过以前在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社会的实际问题熟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才会认真的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例如我曾在《愚公移山》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授,我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你怎样看愚公”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学生们便能明确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未必可取的,但愚公认定目标、坚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弃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巧妙的融入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断,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走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画龙点睛为讨论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既不失对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现代气息。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三、因材施教,及时鼓励
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理解和掌握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优生和后进生的存在。后进生一直都是每个老师很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呢?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这一群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这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感觉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这样有情感交流的老师,都喜欢上这样的课。
四、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在课堂新课导入时需要引入新材料、新观点等,从而为静态的课本注入流动的新鲜血液。在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的今天,教师一定不能满足于“聊赠一枝春”,而应多方介绍,充分吸纳,让学生通过对比、辨析来加深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有些只侧重某一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如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举举例子,丰富的实例可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情况。如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从短信、广告词、电视剧台词、歌词、标牌中选取例句,来源广泛,句型丰富,辐射生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认知视野就会随之开阔,思维深度也会因之拓展。
语文作为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处初中语文教学前线的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拓宽语文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总之,只有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了,观念转变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积极探究,去体验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