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欲说还休的沉重话题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6月1日上午9时许,江苏省阜宁县看守所预审室里,年近古稀、满头白发的于德山正在接受检察官的讯问。在如实供述完自己的犯罪事实之后,他后悔不迭、如梦方醒地说:“我原以为帮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哪晓得竟触犯了法律,张加才在我们村已经病了不少年了,是个快要死的人,经常疼得死去活来,当时如果不是他再三求我把他架到厨房去,我也不会去做这件既愚蠢又晦气的事,现在,无论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患了不治之症
  
  还是在四十五年前,时年十九岁的苏北淮安姑娘孟兰英经人牵线搭桥嫁给阜宁县农村的张加才为妻,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相濡以沫,感情甚笃,尽管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却很安逸、踏实。张加才膝下共有二女一子,两个姑娘早已出嫁,儿子也早已娶了媳妇,孙子已经九岁,在乡邻们眼里,这老两口是个福人,有儿有女,有根有后,而且子女都十分懂礼、孝顺;在当地村干部眼里,这老两口是个标准的本分人,既老实又厚道,与世无争,从未跟别人红过脸,无论是挑河工出劳力,还是村里税费上交从不拖集体的后腿。如果不是十几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不是他积劳成疾落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也许,他的晚年生活则是另一番模样。
  1992年夏天,苏北里下河地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当时,张加才所在的村,许多农田都淹没在茫茫的大水中,为了排除水涝,当地干部群众纷纷投入抗洪救灾。当时,年过半百的张加才在洪水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跟村里其他青壮年一起,顶风冒雨背泥包,堵缺口,连续奋战了几昼夜,终于战胜了洪魔,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由于平时营养不良,加之劳累过度,又受了寒湿气,张加才一下子病倒了,连续几天几夜高烧不退。刚开始,惜钱如命的他并没有把病当成一回事,以为是伤风感冒小毛病,吃几片消炎、退热的药就会好的,哪知道病越拖越重,最终躺在床上直说胡话,吓得家人连忙将他送到县医院抢救。经检查诊断,他患的是肺结核病,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虽然病情基本好转,但最终却落下了肺结核的病根,给全家人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几次自杀难遂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加才的肺结核病不仅未能治愈,而且还引发了肺气肿、哮喘病等病症,为了节省药费开支,省吃俭用的张加才一直舍不得花钱买好药来治疗,病情复发时,只是从村卫生室买来一些消炎咳嗽药进行简单的医治,实在挺不住了才打吊针输液。2004年9月的一天,他终于又一次被病魔击倒了。经县医院拍片检查,他的结核病已日趋恶化,患上胸膜炎并发症,胸腔里大量积水。为了挽回他的生命,张加才的儿女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亲友一万余元外债。经过医治,虽然抽去了他胸腔里的大量积水,但却落下下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医生好心地对张加才的儿女说:“你父亲这个病已经没法治了,估计活不了多长时间,把他弄回去买点好的给他吃吃,准备准备后事吧!”
  张加才的儿女听了心中犹如刀绞,他们没有想到吃了一辈子苦的父亲,在世上没有享受一天清福,就这么早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尽管心中十分痛苦,愧疚,还是按照医生嘱咐将他接回了家,做好寿衣,作好料理后事的一切准备。
  然而,被接回家中的张加才并没有在短暂的时间里悄然离去,而是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死亡线上痛苦地挣扎着。
  病入膏肓的张加才虽然两条腿不能行走,但双手能动,头脑也清醒,面对病痛的折磨,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他觉得自己愧对妻子和儿女,既然病已无法治愈,又何必活在世上拖累他们,如果自己能痛痛快快地死了,不仅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也使妻子和儿女在精神上彻底得到解脱,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滋生自杀的念头。
  2004年11月的一天上午,他趁妻子出门赶集偷偷喝下用来为蔬菜治虫的药水,然后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到来。当妻子从集市上归来,闻到屋里有一股刺鼻的药水味,情知不妙,连忙唤来村医生对丈夫进行抢救,也许是农药药效有限,也许是阎王爷还不肯接纳他,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救治之后,张加才并没有遂愿归去。
  自己没有死成,家里又白白花了几百块抢救费用,张加才的心里惋惜、沮丧到了极点。他怨艾地对妻子说:“奶奶呀,你找人救我干啥?白白把钱糟蹋了,我早晚是个死,不能再拖累你们了,这十几年病下来,已经欠了你们娘儿几个够多的了!”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毕竟咱们夫妻一场,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去死呢?你在世一天,我日子过得踏实一天,若是你把我撇下离去,我真不知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说到这里,孟兰英不由伤心地抽泣起来。的确,这十几年来,孟兰英为了丈夫,为了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她付出了很多很多,由于操劳过度,她自己也落下了不少病症,不仅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去年上半年还患上了脑梗塞,幸亏医院抢救及时才拣回了一条性命。从那时起,她的头脑常有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
  张加才没有自杀成,他被病痛折磨的日子又得延续下去。也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痛苦的滋味,他的五脏六腑就像被掏空了一般,身上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都像被老鼠噬咬一样难受。他想通过自杀来解除痛苦,但是,经历了喝药水事变后,家里人加强了对他的防范,凡是能够用来自杀的物件和用品都远离他的床铺。因为他不能行走,无法下床活动,所以,虽有自杀之意,却难以实现。
  张加才自杀的心意已决,既然妻子和儿女加强了防范,他就另外动起了脑筋。2005年春节过后,他借口疼痛难以入眠就寝,让妻子买来安眠药让他服下。刚开始,孟兰英担心他服安眠药自杀,所以对他看护很严,每次只给他服用两粒,而且看着他咽下去才放心地离开。次数多了,孟兰英渐渐放松了警惕,而张加才在服药时则偷偷将安眠药片藏在指缝里,然后故意装着吞咽的样子,表示药已被自己吃下去了,没想到这逼真的“表演”竟然瞒住了孟兰英。到了4月25日,他已悄悄攒下三十多粒安眠药。他估计,把这三十多粒药片都吃下去,自己肯定会痛痛快快、不声不响地走了。这天晚上,他将这些积攒多日的安眠药囫囵吞了下去。然而,这一次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原以为自己会从尘世离去,没想到他在第二天上午又被妻子从沉睡中唤醒。也许是药量不够,也许是他的生命力太顽强,死神再次与他擦肩而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人性化执法
  
  这一次自杀失败以后,张加才经常同孟兰英讨论死的话题,竭力打通对方的思想,让她觉得自杀是一种解脱,与其日复一日地经受病痛的折磨和煎熬,倒不如让自己痛痛快快、无怨无憾地去死。在张加才入情入理的开导下,渐渐地,孟兰英的观念也开始转变,她认为丈夫的说法也许有些道理,望着他那被病痛长期折磨得枯槁消瘦的面容和皮包骨头的身子,望着他那绝望的哀怜的眼神,她柔弱的心在一阵阵颤抖。
  进入五月份以后,气温渐渐回升,而张加才的病情却日趋严重,没日没夜地疼痛和咳嗽,不仅自己无法入睡,而且连陪护他的孟兰英也难以就寝。
  5月5日早上6点多钟,已连续几夜未能入眠的张加才悄悄穿好衣服对陪护在身边的孟兰英说:“老奶奶呀,我疼得实在太难受了,你去把老鼠药拿来给我吃下去,让我早一点走吧,我实在是撑不住了!”
  “家里哪有老鼠药呀?”孟兰英莫名其妙地问。
  “就放在大橱柜上边,还是两年前村里发下来统一灭鼠的!”
  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的孟兰英觉得这一天迟早要来,不由得听从丈夫的安排,在橱柜顶部摸索了一下,果然摸到两包老鼠药。她用剪刀将纸袋剪开,然后将米粒状的鼠药倒在丈夫的手上,看着他艰难地吞了下去。
  做完了这一切,就像大功告成了一样,张加才坐在床上开始接二连三地拨打电话。他先给远在上海打工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告知对方,自己已经服下老鼠药了,让他带着媳妇回老家来帮助母亲料理丧事;尔后给村里专门替人家操办丧事的张某打了个电话,告知对方,自己已经服下老鼠药了,待会过来帮助办一下丧事;又给弟弟以及儿女亲家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服下老鼠药了,正在等死。
  居住在附近不远的亲戚朋友闻讯后,连忙前来张家探望,张加才见状,忙叫妻子将自己架到堂屋的大桌前陪着说话。转眼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也许是鼠药早已过期失效,张加才仍然好端端地坐在桌前没有要死的迹象,亲友们因惦记着田里农活,在劝慰了一番之后便陆续离去。
  与张家相距不远住着一个名叫于德山的老人,今年已六十八岁,因早年家境十分贫寒娶不起老婆,一直过着艰难的单身生活。于德山虽然不识文断字,但心地善良,待人热情,与乡邻们相处得十分和谐,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找他帮忙,他都不惜力气尽其所能相帮。这些年,农村里的不少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在家的大都是妇女和老人,在农忙季节的节骨眼上,为了不误农时,他今天在这家地里抢着收割,明天在那家水田里忙着插秧,累得他常常是腰酸臂痛、气喘吁吁,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半句怨言,而是觉得十分快乐和踏实。
  在乡邻们眼里,雷锋长得什么样从来没见过,但是,于德山老人在他们心目中就是活着的雷锋。提起这些,张加才的父亲更是感慨万千,这位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张老爹在前几年生活就难以自理,热心助人的于德山在得知后主动请缨搬过来与他同住,无怨无悔地照料他生活到现在。
  事发这天上午,于德山刚吃过早饭,就听张加才的二弟说,张加才已经服下老鼠药,快要死了,便不放心过来看望一下。进了张家堂屋,他见孟兰英正陪着丈夫坐在大桌前长吁短叹,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
  张加才见于德山前来便客气地招呼他坐下,然后对孟兰英说道:“老奶奶呀,刚才那老鼠药弄得不好是假药,怎么吃下去到现在还没死掉呢,不如你去找一根绳来把我在大屋楼梯跟前吊死吧!”
  “他爹呀,不能啊,要吊也不能在楼梯这里吊,媳妇胆小,不然把她吓着了!实在要吊,就到厨房去吊吧!”
  张加才听了觉得妻子说得有理,但他早已瘫痪在床,虽然厨房离他所坐的位置只有七、八步远,但他还是无法前去,便对妻子和于德山道:“你们过来把我架到厨房去吊!”
  此时,愚昧无知的于德山和孟兰英见张加才执意寻死,以为帮他自杀是做了一件好事,便一人架着张加才一只臂膀来到了厨房门处,由于德山扶着,孟兰英找来一根绳子在门头上打了一个结,因绳子长度不够,她又找来一根布条接上打了一个琵琶扣,然后套到面朝门趴着的张加才的脖子上。
  做完了这一切,孟兰英让扶着张加才的于德山先行离开,然后流泪对相守四十多年的丈夫说:“他爹呀,你实在想死我可就松手啦!”说着就将扶着丈夫的手一松,到堂屋里伤心欲绝的哭泣起来。
  张加才在家里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出后,热心的乡邻们纷纷前来张家帮助料理丧事。帮助孟兰英将张加才吊死的于德山此时也没有闲着,他在张家的灶屋里灰头土脸地帮着烧火做饭,一边忙乎,一边向他人介绍自己是如何帮助孟兰英将她丈夫吊死的。此时,人群中不知谁冒出一句:“于老爹呀,这件事你可不能往外乱说呀,你虽然是好心帮人,但这是故意杀人呀,派出所若是知道了肯定抓你去坐大牢!”
  于德山听了不禁浑身一震,头皮开始发麻,他实在没有想到问题会变得这么复杂和严重。
  果然不出村民们所料。当天下午,就在于德山担心派出所会不会找自己麻烦的时候,一辆警车驶进村里,将忙着操办丧事的孟兰英和于德山一起带走审查。
  在派出所里,孟兰英和于德山二人态度很好,对作案过程供认不讳。鉴于孟兰英患有多种疾病不适宜羁押,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对其取保候审,同案人于德山则被提请县检察院审查逮捕。
  针对这起情节和性质都很特殊的故意杀人案,县检察院的办案人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从人性化执法的角度,慎重审查处理。在认真审阅卷宗,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他们综合分析了张加才患病、自杀等各方面情况,了解孟兰英和于德山二人一贯的行为表现及当地群众对这起案件的反应。6月2日,县检察院最终以“涉嫌犯罪,无逮捕必要”为由,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于德山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在接到通知后,随即为他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
  
   众说纷纭“安乐死”
  
  因为好心帮人自杀,于德山被警方抓去,现在又被放了回来,在当地村民中引起较大反响。人们在充分肯定司法机关人性化执法的同时,把议论的焦点纷纷转向“安乐死”这个敏感的话题上来。
  “安乐死”原意为“安逸死亡”,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在司法实践中,“安乐死”个案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如何处理“安乐死”问题上,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司法机关在案件定性、量刑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有的对帮助实施“实乐死”的人判处有罪,有的则主张判处无罪。长期以来,法学界、理论界对“安乐死”的诸多问题一直争执不休。
  改革开放以来,受现代思潮、理念的影响,“安乐死”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原卫生部一位部长曾说过:“实行‘安乐死’于国于民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只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随着社会进步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安乐死迟早会被人们所接受。”邓颖超同志在生前也很赞成“安乐死”,她认为“安乐死”问题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1992年起,在全国人代会上,提案组都会收到有关要求对“安乐死”立法的提案,使“安乐死”合法化。目前,我国赞成“安乐死”的主要是老年人和高知识阶层人士。上海曾以问卷形式对200位老年人进行了“安乐死”意愿调查,赞成者占72?郾56%;在北京的一项同样调查中,支持率则高达79?郾8%。在1997年首次全国性的“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
  有关人士指出,人类个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有生的权利,也应该有平静地死的权利,生命诚然可贵,但人应当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否则,延长的不是生命的欢乐而是痛苦。放弃无价值的治疗选择“安乐死”,标志着人类对生与死的更理性的认识和选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因此,立法机关应针对“安乐死”引发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安乐死”的立法工作,这正是由本案而引发出来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责编:金池)
其他文献
我之所以这么幸运,是因为上帝赐给了我一个有“魔法”的妻子。她可以净化我的灵魂,洗去我心中所有的污垢和尘埃;她可以点石成金,把我生命中所有的挫折和苦难,变成希望和幸福……她所施的法术,叫做真爱。  ——本文主人公语    从一个身世凄苦、家境贫寒的农家娃子,到以骄人成绩跻身著名学府的大学生,他艰辛的求学经历曾让人感动;从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为了朋友不惜铤而走险,甚至成为“出卖商业机密”的阶
期刊
陈军,广西柳州市一个普普通通的民警,他用热忱和执着,把一条臭名远扬的“粉仔街”改造成了无毒街,在柳州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2005年8月30日陈军荣获2003—2004年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西闸巷——吸毒街    走进西闸巷,像走进了一座古老的村庄。狭窄弯曲的街巷,坑洼不平的路面,低矮简陋的房屋,纵横交错如迷宫的街区……柳南派出所所长张新喜介绍说,谷埠路西闸巷地处柳江南岸,有居民
期刊
夏晓芙/口述 李云龙/整理  一个人可以没有资产,可以没有后台,但只要有信心、有微笑,就有成功的希望。  ——康拉德·希尔顿    举世闻名的美国希尔顿酒店,在全世界拥有2800多家分店及47.5万间客房,除南极外,它气派的身影遍及全球,堪称“旅店帝国”。那些经常来往于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巨商、明星乃至国家首脑,都把下榻希尔顿看作一件幸事。一位中国兰州女孩,是怎样闯进纽约希尔顿酒店当“金钥匙”的?她在
期刊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抨击浪费现象,成了近几年“两会”热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各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了密集的口诛笔伐。既然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将遍布各个领域的怵目惊心的浪费现象揭出来见见阳光,从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浪费的黑洞到底有多深
期刊
近年来,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短文,获奖、入选通知书和邀请函像雪花一般纷纷飞来,先后收到入选通知书和研讨会邀请函86封。没想到,几篇拙文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既受宠若惊,又莫名其妙,为何有这么多的大型理论文集入选拙作并邀请我去旅游景点参加研讨会?为了慎重起见,对自己和读者负责,也对这些大型理论文集编委会负责,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对我的那几篇短文进行端详,对这些名目繁多的入选通知书和邀请函进行研读,自己
期刊
许 菲/口述 张虎林/整理  爱上一双蓝眼睛    我是青海人,在国内做过模特、时装设计师,同许多爱追梦的时髦女孩一样,1995年我又满怀激情漂到了英国。  11月的伦敦呵气成霜,街头商店琳琅满目的热闹也无法赶走冬的萧瑟。我从白金汉宫周边走至圣马丁教堂,听完大笨钟浑厚而凝重的报时声又匆忙奔向Leicester Square欣赏各种各样的传统表演。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坐落在Gowderstreet南边尽
期刊
2005年1月8日以来,江苏省如皋市以鲍学文等人犯罪事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到9月上旬为止,该市已有近两万名党员干部观看了鲍学文案件警示教育片。原如皋市人大代表、郭园镇原镇长鲍学文伙同他人炮制400份题为《特大新闻》的小字报,以极其下流的打油诗,诽谤该市下原镇党委书记马某与副镇长吴某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成为该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利用小字报恶意诽谤第一案。    死要面子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自从提出之日起,就成为流传于我国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前者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其中国民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
期刊
一    今年48岁的黄敏是广西北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她的丈夫是北海市某单位的局长。和她同岁的房玲是北海中医院的检验科主任,黄敏和房玲已经有30多年的友谊,当她们还读中学的时候就是铁姐们。黄敏天生丽质,房玲也容颜姣好,两人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特别是黄敏,不但楚楚动人,而且能歌善舞,被追捧为校花。黄敏对那些懵懵懂懂的愣头青根本不屑一顾,高傲的她一直是男同学心中的冷美人。性情温顺的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