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温婉”的城市与“实在”的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有一个乍听起来和印象中的北方城市风格迥异的名字——泉城。实际上,“泉文化”一直是济南城市建设、经济开发以及文化价值传播的核心理念。向城市东、南方向发展的“大明湖”经济模式,是影响10多年来济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也让这座城市的人口出现了同趋向的流动。未来,济南城市空间布局会进一步优化,“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新格局正在改变原有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方式。而教育,在以上众多城市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既“求新”又“踏实”的教育景观。
  外来人才与本地精英开启济南重工业之路
  每一个来济南的人,都会去趵突泉与大明湖游览一番,围绕着这两个景点的市中区与历下区,是济南的老城。老城集中了济南的历史与文化,也集中了很多济南的历史名校。在“2009年全国运动会”举办之前,老城集中了济南的传统市民。
  一位在趵突泉公园看“菊展”的、来自东北的老人告诉记者:“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仅东北地区就有很多人来到济南,他们都是国营企业的工程师与科技人员。那时的济南核心区以重工业为主。”
  外来人才与本地精英一起,描绘了济南城市建设的蓝图,建成了济钢等重工业基地,成为济南发展的第一个经济增长点。
  “大格局”打下济南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济南明府城附近的居民曾经几乎都是国企的员工,二环东路高架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历城二中的旧址董家庄在公交司机眼中还是郊区。那时的济南人,生活和思想都是稳定甚至温婉的。很多人到如今还保持着去黑虎泉畔打水的习惯,泉边80多岁的老人,牙齿尚未脱落,跟我们谈论着用泉水泡茶养生的秘方。他们眼中的济南,就是这一方山泉之地,热情好客的他们每遇到一个外來人,都会邀请他们来济南落户。
  济南人在稳定的生活中逐渐养成了踏实的性格,加之儒道文化的长期熏染,“大格局”也是他们从小就被言传身教的品质,他们习惯对自己的人生有长远的规划,很多学生早在学校时,就有了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20世纪后期,山东基础教育改革攻坚克难,探索出了许多改革经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山东模式”。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培养了一批旨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学校,其中以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和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最为典型,直到现在,三所学校仍是优质学校,共同为济南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山东模式”为济南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观念的认同、人才的集中,也促进了济南城市的正向流动。在同样标准的教育模式下,在成绩面前,所有人有着平等的机会。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才集中到市中心,反哺了济南城市发展需求。
  经济模式转型,人才东移
  2008年奥运会之后,济南市承接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借着东风,济南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众多高楼拔地而起,济南老城区的很多市民逐渐摆脱了“铁饭碗”,紧跟着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开始流动,市中心的概念不再是二环东路以西。
  伴随着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筹建,济南市人民政府也迁至东部,位置就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对面,以历城区和高新区为中心的济南“新区”快速发展起来。位于高新区的高新科技产业齐鲁软件园逐渐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52岁的济南市民孙大哥在2014年的时候,于高新区购入新的房子,搬过来之后,给他印象最深是“老”与“新”的差别:老式建筑与高楼大厦、老人与年轻人、传统观念与新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济南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很多本地和外地的高学历人才集中到新区,CBD片区成为济南房价最高的地方。
  以教育促进人口融合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来自老城区的济南老市民,和来自外地的济南新市民,都离开了自己的原生环境,离开了固有的社会圈层,来到了新区。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口的融合,教育便成为了有力的抓手,而全新的社会环境需要新的、因人而异的教育生态。
  新的城市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和看待教育的态度。
  新区的人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老城区的“拆迁户”,另一种是以学历、技术进入该地的“高学历”。他们的子女有了社会化的标签,即“拆二代”和“研二代”“博二代”。对于教育来说,需要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有效融合。
  想要影响学生,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成为重点中的重点。教育部门为激发全新办学活力,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以教育促民生,推动社会融合。
  高新区的发展,也联动着济南整个城市的改革,济南教育逐渐凭借扎实的教育基础,寻找自身的全新定位。
  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生,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过渡融合要素,济南也不例外。10年的快速发展,济南“东拓”“西进”,在东部形成了高新产业引领区,以及创新开放的前沿区。人口在此处也形成了大规模的聚集。
  与此同时,济南其他各地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同频发展。
  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设区。2018年9月,济阳撤县设区。2018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济南形成了目前的10区2县行政区划,济南的总面积已达到10244平方公里。
  2016年12月8日至9日,济南市召开全市工作务虚会,会上提出:“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要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2018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1号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黨的十九大后获批的第一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在这之后,济南在北部黄河沿岸设立先行区,规划总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北岸730平方公里,黄河南岸300公里,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样板。同时,将紧邻先行区和市中区的天桥区,作为北跨黄河的战略支点,动能转换的新经济增长极。西部的长清区,则成为新的教育科研基地。以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为中心的原有经济模式,正在逐渐被新的城市格局所改变。
  2021年1月23日,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全线贯通,预计在2021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开车最快4分钟,地铁仅需2.5分钟便可通过黄河。济南“北起”之规划,正逐步实现。
  城市全面建设,教育多点开花
  2021年1月26日上午,济南市召开202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0年全年济南生产总值为10140.91亿元,成为新的“万亿俱乐部”成员。
  伴随着济南经济的快速增长,寻找新旧动能转换与民生改善的契合点,成为济南城市新命题。教育在民生改善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区县都在教育的求新求变上渐积跬步:市中区的济南市第十四中学正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改革;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家校共育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模式;历城区的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从董家庄搬到了市中心的兴元街;济南市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在成立2年之初,便已将“大学+实验”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天桥区黄河南的泺新小学,把最前沿的脑科学理念及教育的温暖带给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平阴县的校车将每个学生都能安全送到家门……
  济南市的城市发展紧跟着国家战略发展的脚步,教育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济南一直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在大格局的牵引下,做“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在不断求新的努力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2020年11月,济南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位列第一,实现了年度测评的“三连冠”,同时济南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教育在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在芙蓉街随机采访了几位来济南求学的大学生,他们都一致地用“温婉”一词评价济南,并解释说,“温婉的不只是这里的风景,更是这里的人”。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书,不仅是物,还是我儿时的玩伴,更是我如今的挚友,亦或是一位远见卓识的老者。书是因为喜欢,是因为兴趣。书,每时每刻都在记录着我的成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如教师过度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不会主动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导致写作教学质量尚且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整合时事素材,拉近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教学内容通过活动生成,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途径进行系统性的变革。而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其发展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形式带来了巨大转变。本文结合课题实践,从教师、学生、双主地位、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赋能道法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赋能和创新,从而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事业的新要求。
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不单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活泼的修养身心的过程。在掌握内容的基本前提下,做到阅读教学和身心灵魂的融会贯通,将阅读内容与修养自身的文学能力和身心健康融为一体,才能实现阅读理解的最终目标。
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除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以外,更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诸多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身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切实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以此来有效促使或保障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稳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抓住兴趣,助力习惯生成”“讲究方法,助力习惯养成”“明确信心,助力习惯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三方助力,培养阅读习惯。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概念思维,写实用性的纪实习作要靠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同时运作。作为思维可视化工具之一的承接式学习地图——流程图,可以将抽象概念思维具象化,帮助学生分析事物的发展及内在逻辑,在绘制和完善流程图的过程中厘清写作思路,扩展写作思维,提升习作立意。  【关键词】流程图;思维训练;习作立意  【基金项目】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课题“小学体验阅读教学”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同样也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在教学环节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小学班主任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德育渗透状况,讨论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下,衍生出核心素养理念,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确定了目标。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理科课程,也是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化学核心素养理念融入于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能够契合新高考的内涵,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复习教学方向。本文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作为切入点,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看图写话教学,因而学生并不能够较好地激发自己对于看图写话练习的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是较为不利的。为了能够较好地提高看图写话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更好地感受看图写话练习的乐趣,这对于推动看图写话教学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依托绘本,高效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分析展开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基础性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部分最为关键,尤其是阅读,为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我国教师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后发现读写结合的方式十分适合阅读教学,该授课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还能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教学模式备受师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