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低年级Let,S talk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话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剖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具体案例从新课导入、新知学习、文本处理以及话题拓展等介绍了低年级对话课的有效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对话教学
  PEP教材共有八册,有关Let’s talk的教学内容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对话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三年级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初学阶段,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很多教师仅教会学生读本课Let’s talk中的课文,忽略了talk的真正含义——交谈。错误的目标定位将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以“会读”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上,学生反复跟着教师做机械运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毫无帮助。
  一、低年级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一)情境创设不真实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使用的,若教师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和学习语言,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和情境,一些教师弃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另外再创设情境,但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自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三年级上册Unit 2 Let’stalk A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情境中用“This is...”来介绍他人。某教师在执教中用PPT展示图片后教授句型,落实句型后请学生与同桌互相指着对方介绍“Thisis...”。“This is...”是介绍他人的句型,怎么可以用来互相介绍对方?本单元的主情景图是Sarah向家人介绍老师,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展开。
  (二)学生的思维未被真正激发
  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素质,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普遍缺乏思维活动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是机械、枯燥、僵硬、浅层次的。
  案例:某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Unit 2 Let’s talk A时,先指着自己对学生說“Hello,Good morn-ing,this is Miss…”,然后板书句型,让学生跟读;跟读结束后,教师指着一个学生,其余学生说“This is…”,操练后打开书本跟着动画逐句读,读完后请学生翻译中文意思,最后自己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这样的英语课堂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Thisis…”,教师既要设计恰当的情境,更要设计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笔者认为A部分的talk可让学生续编,让学生任意发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不到位,导致交际机械重复
  听过几次三年级的对话教学公开课,最后的拓展形式大多如此:熟读课文并表演。笔者认为,教师之所以会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内容简单,没有拓展的空间;或认为学生刚接触英语,没有能力参与拓展活动。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就可以让对话拓展丰富有趣。
  案例:某教师在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talk的对话拓展中,让两个学生操练并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Mike。表演完“I’d likesome juice,please.Here you are.Have some bread,too.Thanks.”后就结束了。
  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跟朗读对话相比并无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妈妈自己肯定也需要吃早餐,那不如把对话编下去,让学生发散思维想想:Mike跟妈妈之后的对话应该如何展开?爸爸过来后他们的对话又是怎么的?这样能让对话更丰满,以达到拓展的目的。
  (四)情感教育或没有或形同虚设
  部分教师在学生表演介绍后就布置作业,省略了情感渗透;有些教师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在最后总结一两句话,当作情感渗透。笔者认为这样的情感教育是无效的。
  案例:某教师在上三年级上册Unit 3 Let’s talk B时,先拿出一张纸,说:“This is a piece of pa-per.I’ll make a bear puppet.”。一边折一边重复make a bear puppet,让学生体会make的含义,最后引出对话。教师播放Let’s talk的录音,学生跟读对话,然后带上人物头饰,给对话人物配音。最后用中文渗透“同学们玩好玩具后要记得收拾”。
  笔者认为既然教师在前面讲授新知时已经让学生操练,不如让学生边操练边做;到最后的情感渗透时,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手上的玩具,并做介绍,让情感渗透更自然。
  二、小学英语低年级Let’stalk有效教学思考与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活旧知,引出话题
  部分教师以单词的复习作为对话课的导入,这样的导入形式机械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Unit 5 Let’s talk A,笔者借用情境图,播放了单元主情景图。这样,能借用情景图鼓励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获取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体和主要任务,并且提前渗透本单元的一些句型,做好语音输入,同时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这个活动紧扣主题,为新知呈现做好铺垫。
  (二)听中寻答、情景呈现,实现对话
  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对话教学应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对话人手,围绕话题这一主线依图讲解。图片是学习新知时呈现情景的好素材,它包括课本中的插图、挂图以及PPT等,教师需要提供简单的与对话信息有关的图片作为提示。
  笔者呈现本课时的情境图,导入话题:
  T:Look!They are having break-fast.Who’s that woman/boy?   SI:She’s mum.
  S2:He’s Mike.
  T:Yes.Mum is hungry andMike is hungry,too.What wouldMike like?Guess.
  SI:I’d like some…
  S2:I’d like some…
  T:OK.Now let’s listen andcheck the answer.
  丰富的语言输入可能引发丰富的语言输出。在文本的问答过程中,学生不仅活跃了思维、了解了对话的大概内容,为后续的听音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也检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程度,以读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词句、获取图片信息,培养读图能力。
  听是获取知识信息与培养纯正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听的能力,才有信心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三年级的学生听力比较弱,没有目的地听音只会增加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听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将视听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从听力材料中捕获重点,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三)回归文本。设疑促解。指导朗读
  笔者在学生听完文本后,教授“I’d like some…”进行操练。师生角色表演,借用词卡让学生为教师提供食物,操练句型“Here youare.Have some…too.”。
  笔者在示范并列两个词汇的声调朗读,让学生感悟并且模仿;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并列三个甚至更多词汇的朗读方式。听完录音后,找出Mike吃的食物,根据幻灯片提示选择正確图片。最后回归文本,呈现对话,指导阅读,在朗读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标记朗读语调,强化语音意识。
  (四)情景延伸,滚动发散,促进思维
  在学生灵活掌握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本,引导、鼓励学生将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拓展环节,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的量,更要关注语言输出的浓度。续编对话是检验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好方式。笔者在备课时思考:Mike和妈妈对话结束后就完了吗?Mike的爸爸也是要吃早餐的。为此笔者设计Mike的爸爸出现后会有怎么样的对话。笔者为学生提供话题涉及的主要句型和单词,要求学生结合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语言情境,整合学过的知识点创编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这种开放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真实运用。
  (五)挖掘情感,巧妙渗透,水到渠成
  英语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充分领悟教材编者的意图,读懂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内涵,还要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巧妙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和升华。
  (接上一片段)大家都注意到了妈妈一直在照顾Mike和爸爸,自己未能吃上一口早饭。在拓展环节续编对话时,有一组学生做出如下表演。
  Dad:Good morning.
  Mike:Good morning.Dad.
  Dad:I’d like some bread andjuice.
  Mum:OK.Here you are.Havesome eggs,too.
  Mike:Mum.Have some juiceand bread.
  Mum:Thank you.Mike.(妈妈拥抱了Mike)
  这时,笔者马上伸出大拇指:I think Mike is a good son.。学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教师应该多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隐含信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对话教学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的设计理念,要为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服务,真正提高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享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真正地进行语言交流,实现语言能力的突破。
其他文献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坑口路110号何添颐养院里面的番禺区福利院的潘嘉姬。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生活在福利院了。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刷牙、洗脸、穿衣服,七点钟左右阿姨就带我上学。放学时阿姨又在学校门口接我回福利院。回到福利院我就和弟弟、妹妹们吃饭,吃完饭阿姨辅导我做功课,睡觉前我还有晚点吃。福利院就是我的家。每天,我都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阿姨们就是我的妈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爸爸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文章重点基于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对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识字能力展开讨论,旨在为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学习识字的启蒙阶段,识字指导教学不好或不恰当,会让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学习
【摘 要】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上运用插图,结合课文,延伸情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想象力;培养;语文教学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涵盖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學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学习与应用语文的过程。众多的语文教学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以外的广阔空间。而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主要需要把握好“动”、“活”、“多”这三个方面,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活”用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大语文观”,“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被放在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地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文章提出了利用分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巧用游戏教学,增添课堂魅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渗透德育观念,内化体育精神这四条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初中体育的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体育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全
【摘 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本文论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以及核心素养与英语语篇教学的关系,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发挥语篇在培养语言能力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篇教学;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
摘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聚龙小学以“汇聚经纶,养蒙儒雅”为办学理念,努力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之路。多年来,作为龙江陈涌聚龙小学的校长,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儒雅风范的同时,关注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强健體魄的培养,主持开发了校本教材《阳光体育,快乐足球》。  关键词:足球特色;特色学校;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阳光体育,快乐足球》让学生走进课堂,切实做到有规定的训练时间、有专业的指导教
摘要: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培育班主任的岗位情感、优化班主任的人员选聘、深化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创新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完善班主任的奖惩机制,是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1-0124-03
摘 要:“发现学习”要求教师不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从对教材的深入剖析中发现、从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从合作交流与反思中发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高年段;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图书,“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新形式适应了当下儿童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教师和家长们共同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阅读;新形式;成长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我校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