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五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教学中按照五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实施教育教学“7S”管理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五步教学法;7S管理模式
教育部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实现培养和使用对接。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构建了“五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后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五”之涵义
“五”即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结果”五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与社会结合”,达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图1)。
1.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如图2)。
2.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即通识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在每一个平台内部,由若干课程或技能模块科学组合而成。三级平台结构如图3。
3.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课程体系,拟采用“222”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期完成通识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第三学期完成专业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五、第六学期完成专业技能平台教学,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如图4)。
4.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接,如图5所示。
5.评价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内督导评教、校外专家评教、社会评教(如图6)。
二、“七”之涵义
“七”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7S”模式进行管理。作为职业学校,如何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学校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的人才?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品牌汽车4S店都采用7S管理模式,为了让毕业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所以必需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学校。
2010年我们开始接触“7S”管理模式,我们看重的是它不仅仅能改善教学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自控能力,才是一个高素质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也是学校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7S起源于日本,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所谓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些词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7S。
“整理”,即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整顿”,是使学习和生活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避免因寻找物品而浪费时间;“清扫”是将学习、生活和实训场所清理干净,保持环境洁净与亮丽,稳定品质,减少污染与损害;“清洁”,即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彻底、持之以恒,并且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也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而提升每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品位;“素养”,即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遵守规范,培养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营造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安全”就是关注、预防、杜绝、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现象,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打造平安校园;“节约”是合理使用身边的物质和资源,爱惜一草一木,节约一水一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承中华美德。
学校以日常管理为切入口,把7S管理理念渗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中,全面推动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使工作、学习、生活、实训环境整洁有序,不断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推动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五步教学法;7S管理模式
教育部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实现培养和使用对接。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构建了“五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后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五”之涵义
“五”即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结果”五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与社会结合”,达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图1)。
1.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如图2)。
2.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即通识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在每一个平台内部,由若干课程或技能模块科学组合而成。三级平台结构如图3。
3.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课程体系,拟采用“222”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期完成通识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第三学期完成专业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五、第六学期完成专业技能平台教学,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如图4)。
4.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接,如图5所示。
5.评价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内督导评教、校外专家评教、社会评教(如图6)。
二、“七”之涵义
“七”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7S”模式进行管理。作为职业学校,如何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学校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的人才?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品牌汽车4S店都采用7S管理模式,为了让毕业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所以必需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学校。
2010年我们开始接触“7S”管理模式,我们看重的是它不仅仅能改善教学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自控能力,才是一个高素质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也是学校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7S起源于日本,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所谓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些词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7S。
“整理”,即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整顿”,是使学习和生活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避免因寻找物品而浪费时间;“清扫”是将学习、生活和实训场所清理干净,保持环境洁净与亮丽,稳定品质,减少污染与损害;“清洁”,即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彻底、持之以恒,并且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也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而提升每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品位;“素养”,即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遵守规范,培养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营造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安全”就是关注、预防、杜绝、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现象,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打造平安校园;“节约”是合理使用身边的物质和资源,爱惜一草一木,节约一水一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承中华美德。
学校以日常管理为切入口,把7S管理理念渗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中,全面推动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使工作、学习、生活、实训环境整洁有序,不断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推动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