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唐朝霞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名师,有很多说法,课讲得好的、能教书的、善猜题的、所教学生成绩优异的……从教27年的我,接触过的教师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具备名师特质,然而,让我对名师的内涵有全面而深刻理解的,唐朝霞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唐朝霞是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与唐老师相识,是在2002年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上,听着她入木三分、娓娓道来的点评,看着她才思横溢、亦庄亦谐的风采,心想这位小学老师有点不一般嘛。之后,在一次次共同探讨中,在一次次共赴乡村支教中,我渐渐走近了唐老师,了解了唐老师,她确实是个不一般的小学老师。2004年,她成为首批“昆明市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我的感觉得到了印证。
  唐老师的“名”,在于她的“情”。她对事业钟情,对学生真情,对同事热情。她的事业情,使她能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使她能心静如水,宠辱不惊;使她能神气内敛,抱元归一。她的学生情,体现在她能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使她能赢得学生爱戴、家长敬重。她的同事情,使她助人为乐,助人成功。她就是这样一名心中拥有阳光,浑身散发着热量,以热情、真情、激情从事着她钟爱的事业,关爱着学生,影响着同事的名师。
  唐老师的“名”,在于她的“专”。她对教学专业,对学生专心。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无数次尝试探索,经过无数次课堂历练,形成了她宽广的教育胸怀和理性的教育灵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知识内涵。为了这个“专”,她酷爱学习,博览群书,年过五旬,依然学习电脑,学做课件;为了这个“专”,她追风赶潮,投身教改,在新课改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实践经验;为了这个“专”,她对教学中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字也要寻根究底,不弄清楚,誓不罢休。她的“专”,使她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她的“专”,使她讲课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她的“专”,使她不但能高屋建瓴,而且能辨别细微,自成一说;她的“专”,使她能和着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创新。唐老师以她的“专”,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小学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更要有厚实的学科专业功底。
  唐老师的“名”,在于她的“趣”。她为师有趣,她待生有趣,她的课堂有趣,她的生活有趣。她的风趣,使她的课堂诙谐幽默,饶有兴味,常常使学生笑语串串,欢声连连,就连常常令学生头痛的作文课,在唐老师的“趣教之道”中,也如清风拂面,更似柳暗花明。她的情趣,使她的人生充溢着快乐与欢笑,这样的人生,直接影响到课堂;在课堂上,她巧妙设趣,以趣激人,让学生在趣中学文悟理。“趣”,蕴含着唐老师的智慧,更体现着一种境界。
  唐老师的“名”,在于她的“谐”。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唐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事业与生活和谐,内心与外表和谐,服饰与气质和谐,谈吐与修养和谐的人民教师。唐老师还用她的智慧,用她的才识,用她的情感,为我们演绎了鲜活而生动的和谐课堂。和谐使她拥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从唐老师身上,我看到名师之所以“名”,就在于其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名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标兵;名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生的引领。像唐老师这样执著教育,爱洒学生,情专趣谐的名师,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要义,正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又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般的清新自然。唐老师使我看到了教育是怎样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层面,直接链接学生生命的成长。
  认识唐老师是有幸的,做唐老师的学生更是幸福的!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情境创设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情境热”,不难发现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时髦、花哨,冲淡甚至扭曲了情境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四变”。    一、变“宽”为“窄”,创设简约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背离“数学”这一核心。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数学教
期刊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意识,可谓源远流长。《学记》中就有“预”原则,意指预先施教,防患于未然。虽然它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要进行预防性教育,不要在问题发生之后再去做消极的补救,但其本质精神是主张一切教学的启发诱导,长善救失,都必须有“预”的意识。在近代,预习更是为人们普遍看重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甚至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  在国
期刊
语文课除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外,还要培养其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就写作来说,第一学段(1~2年级)称之为“写话”,第二、三学段(3~6年级)改为“习作”。笔者认为,无论“写话”,还是“习作”,均应以“说”为基础。    一、“能说”,说什么  1.说自己想说的。小学生爱说话,教师应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说出来。比如学生向你告状,说“某某同学打我”,老师可追问他被同学“打”的时间和地点,为
期刊
精细的备课  □王丹薇    在重庆,我有幸听了田杰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二)”一课,对于像我这样只有两年教学实践的年轻教师来说,真是感悟甚多。但是我感受最深的是青年教师应该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扎扎实实地打好教学基本功。  由于田杰老师是异地借班上课,师生彼此很陌生。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上课前田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云南的片花,美丽的石林、丽江、翠湖等云南风光让孩子们连连称赞,对这位来自春城的老师颇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从理论的阐述、探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经历了从困惑、反思到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走向了科学、辩证、理性的和谐境界,“和谐”“回归”成了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工作者和广大教师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语文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在较深的层面上进行剖析,探索改革的途径。  回眸2007年的语文教学,无
期刊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实际和认知规律,本节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期刊
“做法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当今流行的箴言,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要让农村孩子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学会学习,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清,才有可能模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在农村小学英语课时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听配套录音磁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生成既可预料,也有意外。真正有效的动态生成应该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这个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使课堂教学既不背离教学预设,又能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然发展,从而使课堂的生成更具有效性。  1.捕捉生成亮点。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说出
期刊
一、数学随笔的诠释    新课程实施以来,与“语文日记”类似的“数学日记”逐渐火热起来,教师们都想通过数学日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由于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和学生的感受,效果往往不理想。日记是每天一记,但对于数学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写数学日记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好的内容、题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所以把数学日记一词改成“数学随笔”,旨在写数学随想不受时间限制,只要感受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