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重要和相当紧迫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1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势利导,是创新教育的良好策略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开始于浓厚的兴趣,而其先导和支柱是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探索和创造的契机、兴趣与动力。富有好奇心是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常会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常表现为爱“刨根问底”,即使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或回答不了,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的钻研精神,而绝不能“泼冷水”,摧折创新的幼芽。
2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3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学中一贯提倡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常会有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完善,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经常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和难点组织话题,把学说分成小组,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尝试让学生自命作文题目(包括从报刊获取材料,然后拟出话题类作文);经常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试着让班内其他学生来点评,然后把佳作及学生评语一起推荐发表。这些尝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4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变换设问的角度,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应做相应变化,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求异就是不苟同于传统的或者一般的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求异思维的特点是独特、新颖、灵活,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逆向思考,对老师的讲授、同学的发言等提出反驳或修正,并讲明道理。只要学说能独立思考,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支持。不但如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还要让他们明白:从某一个角度思考不通时,应及时改变角度,另辟蹊径,这样在思维的海洋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6 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托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众所周知,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熟悉了,教学思路出来了,就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满足于轻车熟路,无论上什么课都沿用既定模式,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老师讲什么、怎样讲,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已了如指掌,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呢?因此,教师应该勇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教师还要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讲究“授之以渔”,在讲述、提问、讨论、练习时大胆发动学生,鼓励他们创新。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更多其他的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1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势利导,是创新教育的良好策略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开始于浓厚的兴趣,而其先导和支柱是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探索和创造的契机、兴趣与动力。富有好奇心是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常会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常表现为爱“刨根问底”,即使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或回答不了,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的钻研精神,而绝不能“泼冷水”,摧折创新的幼芽。
2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3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学中一贯提倡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常会有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完善,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经常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和难点组织话题,把学说分成小组,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尝试让学生自命作文题目(包括从报刊获取材料,然后拟出话题类作文);经常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试着让班内其他学生来点评,然后把佳作及学生评语一起推荐发表。这些尝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4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变换设问的角度,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应做相应变化,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求异就是不苟同于传统的或者一般的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求异思维的特点是独特、新颖、灵活,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逆向思考,对老师的讲授、同学的发言等提出反驳或修正,并讲明道理。只要学说能独立思考,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支持。不但如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还要让他们明白:从某一个角度思考不通时,应及时改变角度,另辟蹊径,这样在思维的海洋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6 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托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众所周知,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熟悉了,教学思路出来了,就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满足于轻车熟路,无论上什么课都沿用既定模式,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老师讲什么、怎样讲,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已了如指掌,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呢?因此,教师应该勇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教师还要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讲究“授之以渔”,在讲述、提问、讨论、练习时大胆发动学生,鼓励他们创新。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更多其他的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