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筛子私塾”点燃读经教育的明灯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民族不缺乏经典,只是缺乏推广经典的人。近两年活跃在合肥肥西路上的“小筛子私塾”就用实事证明了,热爱经典推广经典的大有人在。创办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凭着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情,租用场地,聘请老师,免费教授孩子们诵读经典著作,凭着责任和年轻人的热血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文化的推动是全民族每个人的义务,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盏灯。
  ——王武东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逐渐脱节后,一些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开始了他们的挽救行动。首要推崇的当数私塾教育。上海“孟母堂”、武汉“童学馆”、苏州“菊斋”、沈阳“九雯学堂”等都以不同形式的“私塾”模式开展了“挽救”经典的读经教育行动。
  与这些私塾不同的是,合肥“小筛子私塾”因不收费,而办成了公益教育。
  把某一产业做成公益事业的,一般都是资金雄厚的企业家,但“小筛子私塾”创办人王武东和陆易,仅是两个收入平平的年轻人。
  
  因为热爱所以传播
  
  2004年5月,王武东意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张王财贵(台湾推广读经教育第一人)在北师大的演讲VCD,看后他非常兴奋。因为王武东一直对传统文化的将来忧心忡忡,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他连忙打电话给北京四海儿童导读中心,听说这张VCD只要2.5元,就要求订购500张碟片和基础版套装10套。
  6月底,王武东和妻子陆易一起去了北京,听王财贵在国图的演讲暨经验交流会,看到有那么多志士在为传统文化而努力,他们很激动。
  从北京回来后,他们开始在家附近发送王财贵演讲的VCD,这个工作对于王武东来说并不好受,每一个人都把他们当成了推销员,而对他们不屑一顾。陆易后来到一所幼儿园和园长谈了谈,园长并不是太了解读经教育的意义,但出于想给园里多增加一个项目的理由,很愿意办一个兴趣班,一个孩子一学期200元,三个班,每班30个学时,收入他们拿一半,教材和宣传资料由他们免费提供。
  但后来王武东感到,只在幼儿园做过于封闭,很难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违背他们的初衷。他们需要自己有对外宣传的阵地。
  王武东同陆易商量:“我们开个书店吧,从北京进教材来卖,反正你也把工作辞了,可以专心经营。”陆易很赞同。王武东在他工作的安徽大学附近发现一排新的门面,都是上下两层,王武东看后马上想到可以在下面卖书,晚上在上面教孩子。他们找了最偏僻的一间,只有45个平方,租金每月1500元。
  8月22日,王武东和陆易的书屋正式开业。没有鲜花,没有鞭炮,没有朋友,不过他们有信心。小教室没有桌椅,只有一块大白板、30把塑料椅子和地上铺的松软的垫子。因为当时他们想,小孩子不需要桌子,看黑板就行了。
  开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招生的宣传单,印发了一千份,根据北京方面的经验,一般发一百份宣传单就会有20个孩子报名。可是他们发了一千份宣传单后,打电话来报名的孩子只有20多个。
  9月7日晚上7:00—8:00第一次正式上课,陆易紧张得声音都发抖,因为她没有一点教学经验。没有桌椅,加上孩子年龄不一,教室里好不热闹,地上爬的,路上跑的,哭哭闹闹,顿时让王武东没了信心。到结束时,王武东和陆易迅速给孩子以学前学后分了班,每星期一、三、五大班,二、四、六小班。第二天陆易又从家具市场花500元买了四张小长桌。有了桌子,孩子就有了约束。课就这样开始了。
  开始的三个月,王武东和陆易最怕的事是孩子走光。每天盼着孩子来,多一个他们高兴,少一个他们痛心。王武东当初的计划是让孩子免费读一个月后,就开始收费,准备每月12节课收100元,后来因为来读书的孩子有的家里并不宽裕,但家长都很支持,让他们很不忍心。而且他们也感到,一个月来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改为3个月以后再说。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他们不敢过多地批评孩子,因为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希望,他们求之若渴!
  9月中旬,幼儿园也开班了,共66个孩子,陆易每天忙碌在幼儿园和书屋之间,不到一个月,嗓子就有一些沙哑,到现在依然如此。为了把孩子教好,陆易把王财贵的VCD看了20多遍,并整理了八张纸的宣传资料给家长。但因为面对面沟通较少,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很少带孩子复习,效果不是太好。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背诵。不如在自己的书屋里,晚上王武东在下面和家长沟通,陆易在上面教孩子,效果不错,和家长、孩子也渐渐有了深厚的感情。
  因为免费,读经人数也在慢慢增加。陆易说服了面包店的主人把孩子送来,读了一段时间后,又带来的一个菜摊老板的孩子,又引来了一个烧饼店的孩子。但不管怎么加两个班都在10人左右,有的孩子是自己跑来的,他们也收。
  
  免费更有推广价值
  
  越往后做,王武东和陆易越不知道该如何去收钱,一收钱那些自己跑来而家长又不支持的孩子一定不能来读了,他们不忍心。店里的教材很少有卖出的,一个月最多300元,一个店员看不到希望走了,他们的资金较紧张。即使这样他们还是给孩子买了20双棉拖鞋,因为天气开始冷了。
  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王武东躺在床上,思考以后的发展,他反思自己:我们要做什么,是推广还是赚钱,我们当初不就是想在合肥将经典诵读推广开吗?合肥富有的人并不是很多,让更多的人花钱给孩子进行读经教育是不现实的,而且安徽没有北京的大环境,虽然安徽在全省100所小学试点经典诵读,但真正执行的很少。
  第二天,王武东对陆易说,我们无限期延长免费时间,只要我们手中还有一分钱,就不收费。如果我们资金不足,我们就去租便宜一点的房子,一定要把孩子教好。并且让“小筛子”走公益教育的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纯粹。陆易经过一天的考虑,同意了。
  王武东感觉到,不能只把经典诵读当成简单的学习班,要把它提升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样家长才可以知道传统文化是对孩子全面整体的培养,让家长知道经典诵读对孩子各方面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于是王武东和陆易作了三年教学计划,三年内,让固定的一批孩子学完《四书》和《老子》,《唐诗三百首》等等。以后如此循环,这样,不管是什么孩子,就算插班,只要坚持三年都可以把这些学完。
  三年是个很长的时间段,王武东和陆易在经济上开始了精打细算。王武东一年的工资加奖金总共是19000元左右,陆易幼儿园的兴趣班两学期大概有10000元,他们的私塾年费用大约需要24000元左右,还有近5000元可以生活,他们还有10000元的存款,基本不用借钱。这样一算,他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其实,王武东有时也会后悔,听见陆易沙哑的声音,他心里很痛,但他想如果要把这个事业做下去,就只能默默地承受这无言的痛。
   之后,小筛子引起了媒体关注,几经报道后,“小筛子私塾”一下子客满,有了60多个孩子,周末两个班在12月4日也开班了。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度非常高。他们对家长的要求也提高了——4次不来上课,也不请假就视为放弃。当然王武东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也加重了,因为这些家长因报道而来,不是因了解读经教育理念而来,不沟通很难坚持下去。
  
  传统文化发扬之路不会断
  
  2005临近春节,王武东和陆易收到孩子们自己画的画、贺卡和家长悄悄送给他们的礼物。晚班小班的17位家长联合起来每人拿出200元,给他们当过年礼。王武东和陆易退了三次没有退掉,后来他们就用这钱给孩子们上课的房间安装了空调。家长对他们的信任,让这两个年轻人对推广经典诵读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至今来小筛子当志愿者的人虽然很少,一般都是学生家长,看他们忙不过来而帮忙的。不过,这对王武东和陆易来说并不重要,毕竟不是每个新生事物大家都会很快接受的。
  小班的孩子,他们在每天上课前都检查孩子上一次课复习的情况,要求至少老师读第一个字,孩子们可以顺出后面的话。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压力,这样家长在家带着复习就会轻松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好,一半以上的孩子可以完全背出;其次他们训练孩子坐相站相,礼节礼仪。
  大班的孩子,王武东和陆易的要求更严格,要求每个孩子必须会背,不会背就留下来背熟再走,有时太晚了,王武东就会向他们发火,并要求他们向自己的父母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不孝,读书不用功,让你等了那么长时间,我错了。”不过王武东对大班的孩子父母说不要过多地催孩子读书,只要督促他们必须来上课,这样时间长了可以锻炼他们自己读书的习惯。现在的大班孩子90%可以过关。
  王武东在一楼书屋里贴上“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条幅提醒家长。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和学生的关系还是轻松、快乐的。
  陆易上课是比较活跃的,休息的时候就听唐诗新唱和西方古典音乐。以前陆易奖励孩子的方式是贴小贴画,后来取而代之的是写有鼓励话的小书签,每次数量很少。王武东和陆易对教育孩子上下了很多功夫,从没有因为免费而偷懒。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记者在“小筛子私塾”里最大的感觉就是人情味很浓,孩子们非常有礼貌,一进门就会深深地鞠躬行礼:“王老师好!”转过身一声“陆老师好!”王武东微笑着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检查上一节课的背诵情况,背不出的王武东就会用尺子“打”一下孩子的手心,记者问一个孩子:“疼吗?恨不恨老师打手心。”“不疼,就是背不好,很丢人,惹老师生气。”孩子回答。记者发现在孩子鞠躬喊“老师好”的那一刻,王武东和陆易笑得很幸福!
  有一件事不仅让王武东和陆易感到很幸福,而且很感动。私塾里8岁的张文杰一天对妈妈说:“如果我连续3次考100分,你能不能给我500元钱。”“你用来做什么?”“我给王老师和陆老师,他们生活得好辛苦。”妈妈对孩子的转变很欣喜,因为以前他只知道要钱自己买东西。“好,那你要加油哦!”张文杰真的开始用功了,不过他还是一直没有得过100分。不过这已经让王武东和陆易甚感欣慰了。
  据家长介绍,到小筛子读经的孩子,一个月以后就会有巨大的变化:不懂礼貌的孩子,开始向长辈鞠躬行礼了;一刻也静不下来的孩子,能安静地看书学习了;整天唱着《老鼠爱大米》的孩子,开始嘴里念念有词地背《弟子规》、《三字经》了……这一切让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王武东和陆易更是觉得,孩子有了进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受王武东的感染,从2005年开始,安居苑小区内和城隍庙附近一家居民楼里,也传来了读经的声音。王武东定期去指导交流。2005年10月城隍庙附近的私塾也招生了,至今已有40多个孩子来这里读经。创办人褚维珍把自己的居室腾出来做教室和家长休息室,自己一家3口则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居住,每月大约投入1000元。褚维珍自己没有工作,靠“小饭桌”维持生活,丈夫的收入也不高,但凭着和王武东一样的信念,褚维珍、安居苑的杨扬都选择了与王武东一起走公益教育之路——免费传播传统文化。
  “褚老师这样对我们的孩子无私奉献,我们拿什么给她的孩子。”一位孩子的家长充满感激地对记者说。
  
  读经教育不可以用商业运作
  
  王武东对“小筛子私塾”的学生都寄予了深厚的希望。希望这些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并在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陶冶出高尚的情操和品行。
  在王武东的心里,只有这样无私的、全民族的发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会得以保持和延续。“不管坚持多久,至少我为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王武东对自己的选择很自豪。
  现在一些人把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王武东对此痛心疾首:“一个民族的成长就像一棵大树,文化就是树根,树根永远是默默地存在于地下,但确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用树上的果实充饥或赚钱,但千万不要忘记主动自愿地为树根浇水。只有保护好树根,我们才可以生存得更好。请千万不要把树根挖出来卖钱啊!”
  现在“小筛子私塾”有92个学生,四个班。他们每年要贴24000元。对于不富裕的王武东夫妇来说这是很大的数字,但王武东和陆易都不觉得心疼:“一想到有92个稳定的孩子,你可以想见这24000元的价值有多大。92个孩子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将会远远大于这24000元!”
  王武东的公益教育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但王武东对赞扬他的人却并不领情:“如果有人说我们这些推广文化的人是高尚的,我会为我们的民族羞耻。因为文化的推动是每个人的事,是应该做的事,是义务!”
  值得玩味的是,在全国推广读经教育的都是一些像王武东一样的普通人,收费也好,免费也好,他们都是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教育模式的探讨,实践着他们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而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教育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却都比较保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私塾教育?
  
  2005年9月,全日制的“孟母堂”在上海市松江区开设,教学内容以读经为主,其中语文读的是《易经》、《道德经》、《论语》等中国古代传统典籍,英语从莎士比亚的名著《仲夏夜之梦》起步,数学由外聘老师根据读经教育的观念重组教材,体育课以瑜伽、太极之类修身养性的运动为主。据介绍,所有孩子根据年龄要保证每天9至10小时的睡眠。
  “孟母堂”不办理学籍,孩子也不以年龄分班。这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引了一批家长送孩子来体验,经媒体报道后更引起多方关注。
  实际上,“孟母堂”并非全国首家现代私塾,湖南、厦门、广州等地均有类似的全日制私塾,而其背后均有读经机构推动。因为尚未取得合法身份,目前各家私塾均低调行事。合肥“小筛子私塾”目前也是“黑户”。
  虽然都是推广读经教育,但他们的教学模式却大相径庭。“小筛子私塾”只读古书,但不仿古人,而沈阳“九雯学堂”的教育模式则完全回到了孔子时代。
  学生身穿汉服听课,老师手拿毛笔板书,教室内悬挂着孔子像,一张琴桌上放着砚台……12月2日,中国古代私塾教学场景在沈阳一家名为“九雯学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里再现。这里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上数学课,只讲授古文,内容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及《弟子规》等。与现代教室不同的是,“九雯学堂”的黑板被一张宣纸覆盖,教书先生在孔子像下授课。学生们的书桌是矮小的红木桌,只有三四十厘米高,匹配的矮凳只能让学生们挺腰盘腿端坐听课。
  王武东认为这种复古式教育并不可取,读经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形式。
  但是,这里蕴含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面对不同的客体,究竟存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应该更适合一个人的成长,更具效果。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当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当高考成为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模式不是也暴露出很多人所共见的弊端了吗?记者对现代私塾愿意乐观其成,并不意味着记者否定现代教育模式的功用,而是面对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克服现代教育模式弊病的客观现实,希望在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之下,能够给现代私塾一个空间——生存的、话语的、发展的,探索其能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原”。以教育而论,谁敢说,某种教育方式就绝对成功,就一定符合教育规律?
  “给现代私塾一个生存空间吧!”许多业界人士和一些家长开始呼唤。
  民间呼声很高,不得不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于是在这场现代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博弈中,传统文化突破了生存“瓶颈”。私塾教育获得了一席之地。
  去年12月1日上午,沈阳市第一家“私塾”——“九雯学堂”宣布开馆。“九雯学堂”成为我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第一家私塾。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消息:非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类学校,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申报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程序批准就可以开办。
  而在此之前,经过4个月不懈努力和家长不断上访,上海市教育局也最终认可了“孟母堂”的存在。完成了从“非法办学”到“允许开办”的转变。在全国轰轰烈烈饱受争议的“孟母堂事件”也告一段落。
  有人如此评论“孟母堂”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官方良心的苏醒,更预示着私塾书院将在全国遍地开花。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21日,海大集团发布公告,近日,该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广州市益豚猪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益豚”)与湖南省资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资兴市现代化种养农业及饲料与食品加工建设
<正>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的象征,是天津历史的见证,她横贯全市,东流入海,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5条河汇聚而成。
从2003年起,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报刊结构调整,大大压缩了报刊总量,专业性报纸经历了分化和重组,其中法制类报纸处于前所未有的境地。她所擅长的法制新闻随着新闻报道的多元化发展,遭遇到来自都市类报纸的全面围堵。机关化办报的惯性,过于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特征,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的不明晰,主管行业的庇护渐行渐远,自主的市场化运行和发展“功力”不够,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得地方法制类报纸近年来发展身陷困境,处于尴尬和
在城市住宅商品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商品住宅价格,作为调节房产供求的基本手段和指示居住区开发程度的标尺,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和掌握住宅价格的级差规律和变化趋向,对于
2月10日,金新农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天种、福建一春2017年1月的生猪销售情况良好,其中种猪销售量9432头,收入2070.9万元,销售均价34.43元/kg较上月升3.49%;商品猪销售量14721
“群众观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媒进行宣传工作的基本观点,更是党报之宗旨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关注党报面对社会转型和传媒格局变化所进行的改革的研究很多,成果也不少。本文则
8月31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研讨会.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承办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上的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已一去不复返.几乎在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城市发展观逐步
2017年1月9日,雏鹰农牧发布2016年12月销售简报,2016年12月份销售生猪25-4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47亿元.具体明细为:仔猪销售量为12.39万头,销售均价29.03元/公斤。比2016年11月上升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