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一年疗效对比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1年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CRVO继发ME的88例患者8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黄斑区水肿容积。88例88只眼中,非缺血型、缺血型CRVO各为44例44只眼,并以此分为非缺血型组、缺血型组。两组患者年龄(t=0.650,P=0.517 )、性别(χ2=0.436,P=0.5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型组比较,非缺血型组CRT明显降低(t=−2.291,P=0.024 ),黄斑区水肿容积明显减小(t=−2.342,P=0.022)。所有患眼均行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此后按需重复注射。ME消退不明显者同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存在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者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统计患眼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对比分析两组患眼治疗后BCVA、CRT及黄斑区水肿容积的变化。

结果

1年随访期内,88只眼注射次数1~ 10次,平均注射次数为(4.51±2.33)次。缺血型组、非缺血型组注射次数分别为(4.55±1.59)、(4.48±2.91)次。两组平均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 ,P=0.892 )。缺血型组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次数、激光治疗次数较非缺血型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9.512,P<0.001)。末次随访时,与缺血型组比较,非缺血型组患眼BCVA提高(t=8.128),CRT降低(t=−7.029 ),黄斑区水肿容积减小(t=−7.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与缺血型CRVO继发ME比较,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CRVO继发ME联合曲安奈德注射和激光治疗次数更少,视力提高更多,黄斑水肿消退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Rap1、鸟苷三磷酸-Rap1 (GTP-R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方法42只棕色挪威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为7、35只;均双眼入组。模型组大鼠氪离子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光凝后3、7、14、21、28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查,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大鼠荧光素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有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患者30例3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表进行。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测量黄斑
期刊
外层视网膜管形(ORT)是光相干断层扫描B扫描上圆形或卵圆形强反射边界包绕弱反射空间的结构,位于外核层及Henle纤维层。其最常见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弹性纤维假黄瘤,也可见于多灶性脉络膜炎、全葡萄膜炎、地图样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无脉络膜症等脉络膜或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相关疾病。ORT是外界膜和椭圆体带连接完整性遭到破坏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错位连接的结构,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可能协同作用。方法研究由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及体外细胞实验两部分构成。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0例12只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二甲双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变化。体外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将其分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51例76只眼纳入研究。采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 (APOA)等血脂指标;血中性粒
目的观察视网膜出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筛查并诊断为Ⅱ区阈值期的ROP患儿67例1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64只眼;女性35例70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7.80±2.55)周;平均出生体重(1060±320)g。所有患儿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第三代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检查。134只眼中,伴有视网膜前、嵴上出血或玻璃体积血38只眼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2O2组)、实验组(H2O2+NBP组)。H2O2组、H2O2+NBP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200 μmol/L H2O2刺激2 h后,H2O2组更换为完全培养基,H2O2+NBP组更换为含1 μmol/L NBP的完全培养基。正常对照组为常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