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则是主要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民众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使人生活得更高尚、更高雅,从而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因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更加深广,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
  
  中国传统教育的败笔之一就是用课堂禁锢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封杀学生的想象致使一个个充满自信、富于想象、富于个性的孩子,在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一个又一个梦想在这里破灭,最后导致少数人体验成功,多数人品尝失败。这样的教育现状不得不令我们反思。
  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反而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把学生内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使他们的语言丰妙起来,让课堂韵味十足。
  1.教师走下来。教师应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卸下心理上的包袱,迸发出创造的潜能。
  2.教师退下来。教师应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改变自己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提问质疑,容许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到学习引导者,从课堂主导者到平等交流者,从单向传播者到互动合作者等角色的转换,这就意味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有利于创造融合的人文环境。
  
  二、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人文底蕴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优秀作品,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底蕴,就能触动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琴弦。语文教师应该倾情激发诱导,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去感受,去欣赏,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整理出来,重组到教学内容中,按一定的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可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可以剖析人物,培养学生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可以品词赏句,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也可以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激情。例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美文,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那恢弘激荡的场面,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结合文章内容来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感美。读“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用不同的语速、语调和语气,使学生在领略本文语言美的同时,逐步感受到那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以及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对文章的鉴赏,有时还需要通过渗透一些美学知识、音乐知识等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使之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但要鉴赏其精妙却并不容易。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可以从绘画的角度来进行品赏:首先,在构图方面,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最后,它的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这样的赏析,既让学生们领略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又可体会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从而获得一种感受美、欣赏美的愉悦。又如,在教授郭沫若的《静夜》时,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音乐知识,使学生透过意象领略诗人的抒情风格,感受这首诗隐隐流露的淡淡忧伤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风格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犹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挖掘”丰富了人文知识,彰显了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让学生有机会表现人文精神。语文实践活动是检验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广阔天地。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学生最终要载着他所形成的人文素养和掌握的语文知识从容不迫地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广阔空间,达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完成课本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外,还要在校内举办制作手抄报、演讲、辩论、朗诵、联欢、读书会等活动,在校外开展参观、游览、采访乃至文学创作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表现爱心,如: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父母喜爱的礼物,帮助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到敬老院去照顾孤苦老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人文精神的平台。
  此外,重视以情施教、建立人文评价体系等,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都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开发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钢材PTFE抗腐蚀管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目前国内这类产品中还有许多关键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好,限制了这一产品的推
摘要: 本文从精神、政治、经济、科技、奥运项目的国际化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奥运会长盛不衰的文化内涵,指出:奥运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政治的角逐,是经济的体现,是科技的演示,是世界全球化的标志。  关键词: 现代奥运会 现代文明 文化与运动结合    现代奥运会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奥运会经历了复兴、发展过程中无数风雨险隘,逐渐成为一个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运动,使得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摘要: 文章对先秦时代的儒道学说中的环境保护思想进行了研究,并比较、求证、发掘了其原始环境保护思想的精华,以益于建构现代的环境伦理学。  关键词: 先秦儒道哲学 环境保护 主要观点 同一性 现代意义    一、先秦儒道哲学关于环境保护的主要观点    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十分亲善的,大自然的每一个律动,无不牵动他们的情肠,孔子在建构他森严而沉闷的伦理王国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大自然深情的关注和向往。
摘要: 清代是满人建立的政权。在统治汉人期间,文化上,清廷一方面严酷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却积极编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在这一点上与知识分子产生了某种互动。虽然清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然而这一特殊的现象也给后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本文试图将目光从清廷编纂一统志逐层转移到知识分子中的章学诚,来描述这一现象,即:清廷的治世思想与知识分子的经世观的趋同。  关键词: 《大清一统志
会议
摘要: 明清时期徽商以其资金雄厚、经营范围广、势力大、经验丰富而著称,其经营的主要项目是盐、典、茶、木。但到了近代,徽商在一些行业中的优势开始丧失。文章主要从徽商的官商结合、战乱摧残、资金的流向和近代经济形势的变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徽商优势丧失的原因。  关键词: 近代徽商 传统优势 式微 原因    明清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商品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表现最明显的是出现了十大商帮(山
该文研究了聚碳硅烷的特性与其可纺性的关系,并对连续聚碳硅烷原丝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摘要: 本文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了探析,旨在阐述人文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文本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升华的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学中挖掘文本中的人文之道,理解感悟作品的深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学 人文性    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相交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