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方面产生影响。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提升,到大班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如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幼儿心理状况和行为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重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向家长和教师传授正确引导幼儿的方法,让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于自我控制能力的定义有很多种。杨慧芳、刘金花认为自我控制是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识、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以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1]。杨丽珠、董光恒等人认为自我控制能力是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构成[2]。根据以上结构划分可知,有学者提出四维度结构,有学者提出五维度结构,且各个维度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杨丽珠教授提出:自我意识包含着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不仅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也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是为了保证某种目标的实现而自发地在无其他外部控制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一定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
本论文以杨丽珠教授的定义和结构为前提,从自制力、坚持力、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等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影响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处理好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并从各方面努力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性别因素
学前后期,大班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但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幼儿仍具有易冲动、易兴奋的特点。男孩女孩的性格差异也显示出来,特别是男孩表现出明显的好动性。男孩性格活泼,喜欢运动,他们常常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女孩喜欢手工、绘画等较安静的活动。有学者研究表明女孩之间发生冲突事件的次数明显少于男孩,且女孩能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谢军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4]。男孩在中班时行为控制能力最慢,大班的时候有所提高[5]。另外,男女儿童的基因也有所不同,家长所提供的玩具类型以及爱看的动画片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杨丽珠等人认为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是造成女孩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强于男孩的原因[6]。
(二)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并决定着儿童的某些个别差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儿童。幼儿身上流淌着父母亲的血液,携带者他们身上的基因,这也决定着幼儿之间一定会有差异。因此有学者提出遗传素质会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者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与自我控制能力所具有的联系[7]。一些幼儿也遗传了父母一方的气质类型,气质是个性心理的一个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很难改变。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性格也不相同,他们活泼或聪敏,冲动或抑郁。因此幼儿之间由于气质的不同,自我控制能力的程度也不相同。
(三)家庭因素
幼儿自出生起就接受着父母的影响,父母教育幼儿的态度以及父母的举动都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养成。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家庭教养的方式。从类型上可将其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幼儿。专制型的父母教养出的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幼儿在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变得暴力、冷漠,严重时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其所作所为也很难得到控制。幼儿在权威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会使他们产生压抑情绪,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被家长所支配,使得他们自卑、胆小[8]。最好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严慈相济的,既要民主又要严厉,父母能够听取幼儿的想法,又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导和约束他们,使幼儿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社会因素
幼儿能够顺利成长为一名社会人,需要通过自己不断感知外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去体会不同的社会因素。因此社会因素会对幼儿成长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大部分幼儿早早的就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些通过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看动画片的方式也已经非常普遍。这些教育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虽然幼儿的年龄小,发育不完善,但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模仿影视作品(动画片)中的行为。影视作品中的榜样行为会使幼儿进行自我强化,加强好的行为,进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以达到自我控制。但暴力的影视作品和家庭环境也会使幼儿出现攻击行为。研究表明,外界的诱因对四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激励作用。尽管四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诱因对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9]。
(五)教育因素
幼儿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成熟,一直是在父母与教师的教导下学习与进步。当一个幼儿犯错误时,人们会说“子不教,父之过”,将幼儿的错误归结于父亲没有教育好幼儿。由此可见,教育对于幼儿的行为举止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适龄儿童能够接受到正规教育。学前期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他们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同伴和成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有了飞跃的发展。因此良好的教育是保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培养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对策
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不僅体现在幼儿成长方面,也关乎幼儿未来的成功。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学前时期要进行的必修课,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提高幼儿自身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然而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学前期大不相同,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学习压力更大,生活节奏也比学前期快得多,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得幼儿难以适应、想要退缩。因此家长和要是要大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克服困难,融入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同时,家长和教师要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当幼儿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相信自己,并去克服困难。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减少初入小学的不适感,而且能使幼儿更加快速地投入到紧张而不同的小学生活中。
(二)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周7天中有5天的时间都是在与教师以及同伴相处,在幼儿园中,教师角色占据领导地位。在幼儿园生活中,他们首先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和人际交往,教师要做好引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天生活,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12]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游戏法
幼儿们生性活泼,不能采用刻板的方式,比如不让他们乱跑乱跳、不让他们说话等,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幼儿的本性,难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进行游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大量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进行活动,比如走直线、木头人等。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可以让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榜样示范法
幼儿不仅善于模仿别人,而且也渴望受到表扬。教师可以将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幼儿树立为全班小朋友的榜样,从而激起幼儿的竞争意识,通过适当竞争和个体影响群体的方法达到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此外,被列为榜样的幼儿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他幼儿的监督,也会努力做得更好,更利于自身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讲绘本的方法,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出色和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明线增强时,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要赞赏幼儿,肯定他们的变化,以此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从而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10]。
(三)家长注重家庭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周内,幼儿有5天在学校,2天在家过周末,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出现“5+2=0”的情况。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1.统一家庭教育观念
想要教育好幼儿,首先家长要统一教育观念。年轻家长与老一辈们有很多不同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分歧,这时幼儿被两种不同的要求所左右,但他们还不能正确做出决定。面对亲人的分歧,幼儿也不愿让彼此生气,自己也变的畏首畏脚,对自己的事情不能果断下决定。统一的教育观念,不仅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也能让他们明辨是非,明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家长也要尊重幼儿本身的意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幼儿有了自己的思想,自我控制才能更好的发展。
2.正确的教养方式
幼儿的年龄还小,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好自己,因此放任幼儿,让幼儿自己发展是不可取的。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成人要对幼儿百般呵护,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悉心照顾也是需要有限度的,一旦越过了这个度,照顾便成了溺爱。溺爱幼儿会使幼儿过于任性,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比其他幼儿弱,严重时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家长应采用“民主+严厉”的教养方式,不仅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幼儿适当的要求,让幼儿能够明辨是非,更好的控制自己。
(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才能够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11]。尽管学校是教育幼儿的场所,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承担者,但幼儿的教育也离不开他们所处的家庭。只有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幼儿园应多开展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互动
家长与幼儿共同参加活动可以培养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克服困难,团结一致,使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相互合作,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家长们可以相互学习、沟通交流,使每个家庭都收获一份和谐和快乐。
2.召开家长会,引领家长树立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意识和正确方法
教师在召开家长会时,应向家长普及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教给家长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正确方法,在课堂外也能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和家中共同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3.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表现。延迟满足不仅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忍耐,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提高他们的耐力。美国斯坦福进行了有关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幼儿比缺乏耐心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较好。通过十几年的跟踪观察,最终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的出色的往往是有耐心的孩子,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不难看出延迟满足能力与取得成功的概率成正比。
家长和教师要有意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延迟满足训练,当幼儿提出一些要求时,在幼儿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满足他们,在培养幼儿的耐心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3-6岁幼儿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
[2]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5.
[3]谢军.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6(4):2-3.
[4]周少贤,陈尚宝,董莉,沃建中.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1):1-3.
[5]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6]谢超.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22):7-9
[7]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2(3):2-4.
[8]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9]袁园.5-6岁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A幼儿园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6):20-21.
[1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7.
[11]金蓉.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作者简介:
王瑞钰(1997-),女,汉族,籍贯:河南省义马市,洛阳师范學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谷笑艳(199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嵩县,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洛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方面产生影响。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提升,到大班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如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幼儿心理状况和行为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重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向家长和教师传授正确引导幼儿的方法,让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于自我控制能力的定义有很多种。杨慧芳、刘金花认为自我控制是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识、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以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1]。杨丽珠、董光恒等人认为自我控制能力是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构成[2]。根据以上结构划分可知,有学者提出四维度结构,有学者提出五维度结构,且各个维度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杨丽珠教授提出:自我意识包含着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不仅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也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是为了保证某种目标的实现而自发地在无其他外部控制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一定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
本论文以杨丽珠教授的定义和结构为前提,从自制力、坚持力、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等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影响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处理好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并从各方面努力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性别因素
学前后期,大班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但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幼儿仍具有易冲动、易兴奋的特点。男孩女孩的性格差异也显示出来,特别是男孩表现出明显的好动性。男孩性格活泼,喜欢运动,他们常常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女孩喜欢手工、绘画等较安静的活动。有学者研究表明女孩之间发生冲突事件的次数明显少于男孩,且女孩能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谢军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4]。男孩在中班时行为控制能力最慢,大班的时候有所提高[5]。另外,男女儿童的基因也有所不同,家长所提供的玩具类型以及爱看的动画片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杨丽珠等人认为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是造成女孩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强于男孩的原因[6]。
(二)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并决定着儿童的某些个别差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儿童。幼儿身上流淌着父母亲的血液,携带者他们身上的基因,这也决定着幼儿之间一定会有差异。因此有学者提出遗传素质会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者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与自我控制能力所具有的联系[7]。一些幼儿也遗传了父母一方的气质类型,气质是个性心理的一个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很难改变。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性格也不相同,他们活泼或聪敏,冲动或抑郁。因此幼儿之间由于气质的不同,自我控制能力的程度也不相同。
(三)家庭因素
幼儿自出生起就接受着父母的影响,父母教育幼儿的态度以及父母的举动都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养成。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家庭教养的方式。从类型上可将其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幼儿。专制型的父母教养出的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幼儿在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变得暴力、冷漠,严重时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其所作所为也很难得到控制。幼儿在权威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会使他们产生压抑情绪,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被家长所支配,使得他们自卑、胆小[8]。最好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严慈相济的,既要民主又要严厉,父母能够听取幼儿的想法,又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导和约束他们,使幼儿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社会因素
幼儿能够顺利成长为一名社会人,需要通过自己不断感知外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去体会不同的社会因素。因此社会因素会对幼儿成长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大部分幼儿早早的就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些通过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看动画片的方式也已经非常普遍。这些教育早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虽然幼儿的年龄小,发育不完善,但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模仿影视作品(动画片)中的行为。影视作品中的榜样行为会使幼儿进行自我强化,加强好的行为,进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以达到自我控制。但暴力的影视作品和家庭环境也会使幼儿出现攻击行为。研究表明,外界的诱因对四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激励作用。尽管四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诱因对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9]。
(五)教育因素
幼儿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成熟,一直是在父母与教师的教导下学习与进步。当一个幼儿犯错误时,人们会说“子不教,父之过”,将幼儿的错误归结于父亲没有教育好幼儿。由此可见,教育对于幼儿的行为举止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适龄儿童能够接受到正规教育。学前期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他们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同伴和成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有了飞跃的发展。因此良好的教育是保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培养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对策
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不僅体现在幼儿成长方面,也关乎幼儿未来的成功。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学前时期要进行的必修课,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提高幼儿自身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然而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学前期大不相同,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学习压力更大,生活节奏也比学前期快得多,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得幼儿难以适应、想要退缩。因此家长和要是要大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克服困难,融入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同时,家长和教师要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当幼儿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相信自己,并去克服困难。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减少初入小学的不适感,而且能使幼儿更加快速地投入到紧张而不同的小学生活中。
(二)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周7天中有5天的时间都是在与教师以及同伴相处,在幼儿园中,教师角色占据领导地位。在幼儿园生活中,他们首先需要学会生活自理和人际交往,教师要做好引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天生活,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12]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游戏法
幼儿们生性活泼,不能采用刻板的方式,比如不让他们乱跑乱跳、不让他们说话等,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幼儿的本性,难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进行游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大量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进行活动,比如走直线、木头人等。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可以让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榜样示范法
幼儿不仅善于模仿别人,而且也渴望受到表扬。教师可以将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幼儿树立为全班小朋友的榜样,从而激起幼儿的竞争意识,通过适当竞争和个体影响群体的方法达到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此外,被列为榜样的幼儿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他幼儿的监督,也会努力做得更好,更利于自身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讲绘本的方法,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出色和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明线增强时,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要赞赏幼儿,肯定他们的变化,以此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从而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10]。
(三)家长注重家庭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周内,幼儿有5天在学校,2天在家过周末,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出现“5+2=0”的情况。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1.统一家庭教育观念
想要教育好幼儿,首先家长要统一教育观念。年轻家长与老一辈们有很多不同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分歧,这时幼儿被两种不同的要求所左右,但他们还不能正确做出决定。面对亲人的分歧,幼儿也不愿让彼此生气,自己也变的畏首畏脚,对自己的事情不能果断下决定。统一的教育观念,不仅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也能让他们明辨是非,明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家长也要尊重幼儿本身的意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幼儿有了自己的思想,自我控制才能更好的发展。
2.正确的教养方式
幼儿的年龄还小,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好自己,因此放任幼儿,让幼儿自己发展是不可取的。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成人要对幼儿百般呵护,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悉心照顾也是需要有限度的,一旦越过了这个度,照顾便成了溺爱。溺爱幼儿会使幼儿过于任性,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比其他幼儿弱,严重时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家长应采用“民主+严厉”的教养方式,不仅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幼儿适当的要求,让幼儿能够明辨是非,更好的控制自己。
(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才能够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11]。尽管学校是教育幼儿的场所,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承担者,但幼儿的教育也离不开他们所处的家庭。只有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幼儿园应多开展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互动
家长与幼儿共同参加活动可以培养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克服困难,团结一致,使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相互合作,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家长们可以相互学习、沟通交流,使每个家庭都收获一份和谐和快乐。
2.召开家长会,引领家长树立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意识和正确方法
教师在召开家长会时,应向家长普及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教给家长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正确方法,在课堂外也能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和家中共同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3.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表现。延迟满足不仅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忍耐,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提高他们的耐力。美国斯坦福进行了有关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幼儿比缺乏耐心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较好。通过十几年的跟踪观察,最终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的出色的往往是有耐心的孩子,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不难看出延迟满足能力与取得成功的概率成正比。
家长和教师要有意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延迟满足训练,当幼儿提出一些要求时,在幼儿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满足他们,在培养幼儿的耐心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3-6岁幼儿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
[2]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5.
[3]谢军.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6(4):2-3.
[4]周少贤,陈尚宝,董莉,沃建中.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1):1-3.
[5]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
[6]谢超.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22):7-9
[7]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2(3):2-4.
[8]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9]袁园.5-6岁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A幼儿园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6):20-21.
[1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7.
[11]金蓉.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作者简介:
王瑞钰(1997-),女,汉族,籍贯:河南省义马市,洛阳师范學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谷笑艳(199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嵩县,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洛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