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宁 资本市场“李老师”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有为
  
  上世纪80年代初,时值中国计划经济改革进行中,一本叫《短缺经济学》的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经济学人。书中的“父爱主义”、“投资饥饿症”等经济学语言流行一时,那时的中国经济学人大有“开口不言‘短缺论’,纵读诗书也枉然”的架势。
  《短缺经济学》是匈牙利计量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的经典之作,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的正是后来创立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的李振宁,当时他正在人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我善于发现机会,也很会赚钱。”李振宁喜欢这样表白自己,淡淡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李振宁没有吹牛。和许多人不一样,读研究生的时候,别人埋头苦读,他却一口气翻译了4本外文书。《短缺经济学》多次再版,印刷量达i00多万册。那个年代,翻译稿费是千字7-25元的标准,出版商却大方地付给李振宁千字24元的稿费。当时有报道称,市场上《短缺经济学》真正“短缺”了。
  《短缺经济学》让李振宁声名鹊起,一些大的经济刊物开始频频向他约稿,一些单位、机构也纷纷请他去讲课。学生时期的赫赫战绩,不仅让他的年收入超过许多在职教授,更令人艳羡的是几人能有这样的学生时代!
  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李振宁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81年,作为研究生,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攻读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期间,他有幸结识了当时的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自此他一边读书,一边做农村改革的调研。
  其实,李振宁从小就是个很有理想的人,爱好广泛,是乒乓球队队长、文艺队队长,踢足球、游泳、唱歌样样少不了他。至今,他依然自豪地说,业余乒乓球选手中难寻对手。
  天生此材必有用!1982年,李振宁大学毕业。在当时的20000名毕业生中,李振宁的毕业论文《科尔内思想研究》同样引起了很大反响。李振宁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很强,又是个敢想、敢说、敢做的人。朋友说:“他很敏锐,总能抓住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去分析、研究,且都能有所成就。”
  
  支招股改的神秘人
  
  如果从1980年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启动开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风雨兼程28个春秋。28年里总有些标志性的事件,譬如中国第一股的出现、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疯、1999年的“5·19”行情、吴敬琏股市赌场论、股改。
  就算在老股民中,李振宁的名字也非尽人皆知,但他却是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角色,或者说是股指从1000点之下飙升到6000点的背后推动力之一。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开始暴跌。同年10月,李振宁和好友李青原联名上书给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建议股份改革借鉴其他改革的经验,先试点,然后以点带面。
  2002年夏天,李振宁再次给周小川写信,题目为《股市暴跌谁之过》。信中他提到,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应该让更广大的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因为,中国股市曾经让一些不好的企业包装上了市,这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亏欠,应该进行补偿,中国股市也应该全流通与国际接轨。
  2003年1月,在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极力举荐下,李振宁以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与刚刚就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会面,提交了《中国股市治市方略》。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股权分置改革怎么做,B股应该怎么改革,怎么健康发展机构投资者,等等,这些内容在后来的国九条中都体现了出来。2003年11月份,上证报连续刊发这一股改方案。
  这一年,证监会规划委成立全流通改制研究小组,共有3名成员,分别是李青原、薄涛和李振宁。李振宁参与的身份是市场人士代表。
  但那两年,股改的脚步始终踯躅不前,很多人将股份制改造视为洪水猛兽。一直到2005年,当股市奔向千点的时候,改革的思路再次占了上风。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A股市场终于迈开了全流通的步伐。李振宁回忆说,当时的担心是可以想象的。证监会曾作了最坏打算,假如市场不接受股改试点,就推出包括平准基金、融资融券、T+0交易和提高保险公司入市规模等措施来稳定市场。
  是的,每一个老股民都不会忘记这一天——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下破千点,股改的洪水似乎要将股市淹没。幸运的是,阴云密布的时间并不久,跌跌不休的市场终于在这一年的6月8日转向,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自此展开。
  第一批4家上市公司股改试点结束后,李振宁建议,如果继续保持4家的改革节奏,那投资者会觉得股改lO年也做不完。不如“快刀斩乱麻”,最多两三年都做完。
  之后,第二批股改试点达到40多家上市公司……而以股改基本完成为标志,中国股市实现了牛熊转换。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上证综指从998点一路冲到了6124点,令人目眩神迷。
  
  坚定的多头
  
  1997年,李振宁创立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主营业务为私人或大企业理财。
  2008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睿信产品的仓位却始终保持在80%左右,这一年睿信产品在年度私募收益排行榜上名列后位。
  李振宁不减仓的理由是,睿信挑选的股票,平均市盈率只有大盘一半,分红率都达到5%,除非股票基本面有变化,否则不需要担心什么。
  李振宁没有想到,A股市场2008年的跌幅却远远超过发生金融危机的美国,跌得那么惨烈!原本觉得股权分置改革了,机构投资者越多,股市越稳定,没想到中国的机构如此热衷于博弈,市场上几百只基金在博杀,每个星期都在评分,机构投资者都疲于做趋势。他慨叹:“巴非特在中国也会变成索罗斯。”
  “我就是别人眼中那坚定的多头。”李振宁说这话的神情,就好像在说他这件白色的夹克是他自己买的一样自然。是的,他是个价值投资者,选股严格坚持3条标准,即价值低估、沟通顺畅、市场共识,没有见过公司董事长的股票不投资,多家机构重仓的股票不买。
  大道至简,很多人觉得巴菲特和索罗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李振宁看来,他们是一样的。索罗斯做多的时候,选的是价值低估的股票,高估的不买。做空英镑的时候也是价值投资,正因为当年英镑价值高估,政策需要调整,索罗斯才有机可乘,才能一根稻草压垮一峰骆驼。否则,多少个索罗斯都无法与英、法、德3国央行对抗。
  但这样的道理,在现在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不被认可的。学者出身而后下海的李振宁,有时书生意气改不了。去年,他甚至写过文章,批评不能把蓝筹股的泡沫炒出来,蓝筹股盘子太大和经济靠的更紧密,恶炒蓝筹股肯定会有问题,云云。
  一年跌70%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坚持不减仓策略,李振宁深深感受到了客户的压力,他说:“2001-2005年的大熊市,由于 国有股减持和很多政策不明朗,4年多跌了50%,现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若也调整到50%倒是可以理解的。”
  1664点见底后,睿信的业绩越来越好,旗下产品收益开始大幅度反弹,远远好于私募基金产品平均水平。“2009年的行情很简单,跌过头的东西会纠偏,会涨回来,这说明我们的股票价值重新被市场认可了。”经历压力之后,李振宁的语气还是那么平静与坦然。
  但是,总结2008年,李振宁依然感慨万千,他说:“这就像你明明看到的是鹿,大家都说是马,最后股票就按马炒了,而客户注重的是中短期利益,没有咱们经历的多,没有咱们承受能力强。”经历2008,李振宁不断告诫自己,操作的时候一定铭记自己是一名基金经理,不仅仅是个学者,不能过于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回顾2008,李振宁说,单一发展公募基金的模式一定会犯大错误,若没有公募基金,股市不会这么暴涨暴跌。
  股权分置改革后,沪指还在1000点的时候,李振宁预言,中国将迎来10年大牛市,不少人提出质疑。但李振宁说,2005年之前中国没有牛市,从1992年1500点,到2005年最高点2200点,13年的时间,中国cDP翻了两番了,指数才涨了这么一点点,这不算牛市。
  他说自己所言的牛市,跟索罗斯说美国60年牛市是一个逻辑,因为中国有好的成长率,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完成,人民币升值还在继续,要开始一个历史性的行情。目前,A股3000点至4000点是价值中枢,30倍市盈率很正常,这些理由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当然中间会有波折,会有熊,但那只是个波动,跌掉的还可以加倍涨回来。
  李振宁坚持10年牛市论。他说:“当年这样讲,现在还这样讲。”作为学者,他始终很自信。或者,正如高尔基所言,鹰有的时候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胆识、豪气与追求
  
  人们眼中的李振宁喜欢自己开车,甚至喜欢飚车,喜欢摄影,精力充沛,亲和洒脱,完全不像已经56岁的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凡是别人所有的我都有,既有人的真情,也有人的缺点和优点。但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994年,一个以他的名义开户的机构,不仅亏光了1000万元的本金,连向券商借来的2000万元,也亏得所剩无几,同时还背负着50%的年息。这样的事情原本就是开户机构与券商之间的债务关系,与李振宁无关。但当这家机构以及亏钱的券商请他出来挽救时,李振宁接手了这件事。因为这笔钱是用他的名字借的,事关名誉,与金钱相比,李振宁认为名声更重要。
  1995年,李振宁来到了上海。他利用剩余的700万元投资基金、股票等多种证券产品,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券商的2000万元借款,还多赚了300万元。
  更神奇的是,这多赚的300万元在半年内变成了4000万元。原本来“救火”的李振宁,竟然创造了半年赚13倍的神话。
  “我相信,我想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做到。”这看似血气方刚的话语,也一再出自李振宁之口,但他说得如此平静,像是在对面前的人说,又像是向世间展示,那份自信、坚定、胆识与豪气,没有天长日久的积累不会如此浓郁。
  1992年lO月,李振宁感觉到中国股市蠢蠢欲动,要起来了。当时,新中国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宝安权证发行,他居然借了20万元利息为30%的高利贷做投资,当深证综指跌到100点时,李振宁以3 75元的价格买了5万股宝安权证。宝安权证真是争气,最高涨到了每股23元,李振宁初始的20万元变成了500万元,赚了25倍。算起来,这20万元的高利贷则是李振宁的创业启动资金了。
  李振宁就是这样,从读研究生时放弃留学奖学金,选择留在国内为改革做调研,到后来毅然决然下海,想好了,就这么办,他不会优柔寡断,想来想去。
  对睿信的未来,李振宁有明确的思路,睿代表智慧通达,信代表诚信,做金融的一要智慧,二要诚信,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私募基金之一,而且未来无论是规模和效益上都应该成为世界一流的基金。
  做世界一流的基金,这是李振宁的理想。按照他的设计,睿信两条腿走路,一块是股权投资基金,另一块是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包括成熟期PE和前期的Vc。
  基金圈里,新人辈出,相当大一部分基金经理都是70年代生人,与他们相比,李振宁是从“老八股”时代就投身于股市的老资格职业投资人,是国内最早做私募的人。
  李振宁的自信有充分的底气,从理论到实践他哪样都不缺。1985年,李振宁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研究的就是股份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期间,曾经访问日本,跟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野村证券有过深入的交流。1987年,又被派往香港任客座研究员,研究的是香港股市制度。这也正是李青原极力举荐李振宁参与股改方案起草的原因。
  曾经的学者,下海以后亦难以放下学者的情怀。李振宁乐于给政府提建议。他说:“这就跟赚钱一样,无论是帮自己赚钱,还是帮别人赚钱,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帮市场变得更好也是价值的实现。钱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也是捐给社会。”
  除了自信、豪气,李振宁身上这种难得的平等观同样令人慨叹,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全面的人。无论与谁交流,他都一样的和蔼、可亲,即便是面对一个实习生,他都会耐心平和地讲解。在公司里,员工们称呼他李老师;走出公司,在资本市场这个圈子里,人们称呼他李老师……这是他最乐意听到的称呼。
其他文献
美金自4月中旬以来已贬值9%,黄金价格却上涨了13%  经济恶化,让黄金在变动时代成了避险天堂,历史上一直如此,包括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目前黄金投资在科技繁荣崩溃和金融危机下稳步增长,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黄金、美金、黑金(石油)这“三金”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年来经常出现“违背常理”的走势。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让黄金成为重要的资产保值工具,黄金ETF的持仓也出现迅猛增长。这次金融危机改变了黄金供需
期刊
表现差的基金亏损超50%,今年收益冠军中邮优选同期亏损依然超40‰  触底反弹以来,上证指数大涨1100多点,涨幅逼近70%,就在股民扳着指头计算自己的损失补回多少时,少数在6200点以上高位买基金的基民,却已经悄悄实现赢利。这不是神话!实现赢利的两只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和荷银预算。    基金净值超越6214点    “从6214点最高位开始算,基金到现在还能赚钱?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记者在北京
期刊
商品的利多因素仍占主导,价格仍有上升空间,但需求没有有效启动是制约因素。  龙头大哥原油在本轮涨势中一直落后,不过最近几周在美元等因素的影响下加速上扬,在原油的带领下,CRB指数,5月涨幅达到13.79%,这是34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商品价格持续了半年的震荡上行,时间已经不短,尤其这半年里,除了豆类有实质性的利多外,很多品种都在炒作朦胧的预期,后续是否有利多因素跟进,是上涨能否持续的关键。我们可
期刊
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刊登题为“中国能拯救世界吗?”的封面文章,封面是一只熊猫正拿着打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  在全球经济仍然阴云笼罩时,中国已经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救星。  如果问“你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吗”?相信绝大部分国人都会回答“是”。全球经济学家都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  如果相信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我们如何分享她的发展成果?  要是您相信股指几年后会持续走高,不
期刊
网络销售平台增加了保险销售的透明度,但投保人也需要注意规避风险。  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这几年淘宝网做得红红火火,现在,网上销售保险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近日,新浪网推出了全国首家网上金融超市。打开“超市”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保险超市”,上面分列诸多保险公司旗下的意外、旅游、健康、养老、医疗等保险产品。点击页面上任一险种,还可以看到“具体条款、保险责任、投保规则、投保案例、索赔方式”等具体
期刊
银行理财发行主体和数量并没有多大起色,主流品种依旧。  近期,理财产品发行形成了短暂的空档期。中资行在发行主体和发行数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外资行与前期基本持平。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5月29日至6月4日期间,19家银行共发行了69款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发行处于较低位。有16家中资银行发行了61款产品,3家外资银行发行了8款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依然领先,发行数为59款,市场占比在80%以上。
期刊
分红险主打的市场也会出现分歧。弱市之下,一批曾经热销市场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遭遇了“停售”潮。但与之相反,一些分红型两全险则逆势分红,为进一步占领市场摩拳擦掌。  本期,本刊为您精心挑选3款“摩拳擦掌”的分红型两全险,即恒安标准人寿“恒爱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泰康“金利”两全险(分红型)和太平人寿“盈盛”两全险D款(分红型),看看谁可以更快一步抢占市场。    谁的保障合适    两全保险也称
期刊
学发展的节奏不能被应对危机打乱,保增长的文章要做,调结构的文章更要做。  前些日子因工作需要去听一节课,碰到老朋友梅松在会场,喜出望外。小叙后得知,这位十年前与我一起成功忽悠“中国光谷”概念的前官员,现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已是京城知名经济学家。  老梅讲课生动活泼,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上游的技术环节,体现以知识的使用、传播和以技术的研发、应用等为
期刊
小银行产品配置高收益企业债,大银行配置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谁的债券理财棋高一着?  普益财富研究显示,今年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逐月上升,4月份以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数量处于各类理财产品之首。  虽然目前债券市场横盘整理,但对理财产品收益影响不大,债券类理财产品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不过,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收益率大部分在1.4%至2.5%之间,相比于其他产品明显处于弱势
期刊
房贷打折不新鲜,但房贷打折还要“搭售”保险让人摸不着头脑。  商场促销活动,经常会采取“买一送一”的方式变相打折;超市卖牛奶,也会以类似“买五赠一”等方式促销……这样的打折促销手段并不新鲜,然而,您听说过打折房贷搭售保险的促销方式么?  近日,杭州某银行打出“买保险换7折房贷利率”的口号,为首套住房贷款尚未结清、继续贷款买第二套普通商品房的客户办理7折优惠,条件是房贷客户需购买该银行代理的人寿保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