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疼、薄荷的凉,诺奖来揭秘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10月4日,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他们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获奖。这可能为开发新型非阿片类止痛药铺平了道路。

用辣椒和薄荷揭开未解之谜


  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晨雾的清爽、晚风的吹拂以及脚下的落叶,这种对温度与触觉的感知是人类维持生命、减少伤害的重要能力。这种本体感觉让我们的身体与外界相连。那么,发挥这种“连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主任马超教授介绍:“吃辣椒会让人觉得灼热,是因为TRPV1通道被辣椒素激活发出了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热和痛的感觉。同样的,吃薄荷会让人觉得清凉,这是TRPM8通道在发挥作用。再比如,人们在拥抱时会感受到压力,这也是机械力激活PIEZO通道的结果。”而这些有趣的发现,在朱利叶斯和帕塔博蒂安的研究开展之前,一度是关键的缺失环节。尽管人们找到了与视觉、嗅觉相关的分子受体,但温度和触觉是如何在神经系统内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直是未解之谜。



  朱利叶斯通过分析辣椒素使人产生灼热感而取得重大进展。朱利叶斯创建了一个由数百万个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组成的基因库,这些DNA片段与能对疼痛、热和触碰做出反应的感觉神经元中表达的基因相对应。朱利叶斯希望从中找到一个受体基因。经过长期探索,1997年,朱利叶斯率先在感受疼痛的神经元上,找到辣椒素的特异性受体分子TRPV1。他发现,这一受体可以被辣椒素或43℃以上的高温激活,产生电信号,电信号沿神经系统上传至大脑,再被大脑解读为“疼痛感”。在此基础上,朱利叶斯和帕塔博蒂安分别使用化学物质薄荷醇,识别出TRPM8,这是一种会被寒冷激活的受体。而这两种受体都是TRP通道的重要“成员”。同时,TRP通道在温度感知中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后来,科学界还发现TRP通道家族更多的成员,包括“芥末感受器”TRPA1、会被百里香等香料激活的TRPA3等。
  同样是经过大量研究,帕塔博蒂安和同事鉴定了72个候选基因,并从中找到了关键受力敏感基因,在此基础上鉴定出可以被机械力激活的离子通道,命名为PIEZO1。PIEZO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压力”。接着,他们又找到了第二个离子通道PIE2O2。后来,帕塔博蒂安团队和其他科学家证明了PIE2O2离子通道对触觉至关重要,同时在身体位置和运动感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PIEZO1和PIE2O2通道被证明可以调节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血压、呼吸和膀胱控制。
  “TRPV1、TRPM8和PIEZO1、PIE2O2等通道的突破性发现,让人们了解了热、冷和机械力如何触发神经冲动,使我们感知和适应周围的世界。”马超说。

让疼痛和瘙痒治疗更精准


  值得关注的是,TRPV1通道与炎症相关的疼痛敏感反应有关,为治疗疼痛开辟了新的潜在途径。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介绍:“炎性疼痛、神经病理学疼痛、术后疼痛以及慢性疼痛等,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今我们对疼痛机制仍有诸多未知。”比如,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进展严重时会导致末梢神经和组织的干性坏死,这种疼痛非常剧烈,我们有哪些新疗法?再比如,带状疱疹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人数不少,发作起来疼痛难忍。现在对这些疼痛,临床上倡导多种药物、多种作用机制、多种给药途径的所谓“多模式镇痛”,事实上也是现有疼痛医疗的无奈之举。我们是否可以针对特异的受体和功能蛋白,或是相应的TRP离子通道,去开发相对应的靶向药物?可以预见,未来治疗的思路将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

  人体是特别复杂的整体,而对人类的基本功能的认知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使用的镇痛药物有很多副作用,还有一些难以缓解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都是镇痛领域研究的重点。”马超从事慢性疼痛与瘙痒的基础研究已有20余年,他通过研究发现,瘙痒也和TRPV1通道密切相关,“就是说TRPV1也参与痒觉的发生,可能成为治疗瘙痒症的靶点。另外,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的人们喜欢吃辣的东西祛除风湿,而已经有研究发现,辣椒素等成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免疫系统。这些民间传统的食疗方法,也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人体有四大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今年诺贝尔奖得主深入研究并闡明人类的生理过程,是对人体的最基本认识。他们解决了生命体征中的一些源头问题,回答的是人类最基本内在感觉和调节的问题,描述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理过程。”黄宇光说,“获奖者通过研究发现,缺乏TRPV1的实验动物会失去对热和辣椒素的敏感性。而人们感知温度、疼痛和压力的变化,都是在面对自然环境时进行自我保护并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
  黄宇光同时表示:“人体是特别复杂的整体,而对人类的基本功能的认知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现在的临床医学当中,有很多的问题尚待解决,只是因为我们在对人体的最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很多未知。从两位获奖者身上,我们看到科研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心怀敬畏之心去发现、去探索。”
其他文献
老年人是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又常常存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慢阻肺等基础疾病,因而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发展成重症。以老年人为主的慢阻肺患者,更需要加强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防护。慢阻肺遇新冠,病死率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0年1月22日报道的42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162个(162/425,38.1%),与70岁以下人群比较,年龄>70岁或以上的人感染后生存时间往
期刊
肺功能检查是一项了解我们肺部功能情况的功能学检查。它通过医学计量测试技术、应用计量仪和现代计算机,对患者呼吸运动所形成的呼吸容量、流速、压力等进行测定,对呼吸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从而了解呼吸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肺功能检查是“侦察兵”  当人体呼吸系统发生病理变化时,如阻塞性改变、间质性改变、气管病变等,肺功能检查相应的功能和检测出的数据也会产生变化,医生通过变化进行
期刊
全球肺病负担巨大,估计每年造成750万人死亡,约占全世界年死亡人数的14%。与肺相关的主要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和间质性肺纤维化。危害肺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而环境导致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有害颗粒物、雾气、蒸汽或气体吸入引起的。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空气污染是导致约5%的男性肺癌和3%的女性肺癌的原因。在欧洲部分地区,
期刊
我刚做住院医生的第一年,病房里收治了一名喉癌患者。他是保喉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这次他再次住进来,打算做全喉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说不出”的那句话  全喉切除,相当于端了肿瘤的“老巢”。这是我们面对喉癌晚期、复发患者的终极外科手段。  做了手术,患者喉咙的发音功能自然是保不住了。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患者都只能依靠纸笔与他人交流,就算后期用了电子喉,用食道发音来弥补,发出的声音一般人也很难听懂。
期刊
你的肺部周围大约有4.5千克肌肉在帮助你呼吸,如肋骨之间的肋间肌,双肺下面的横膈膜(膈肌),以及腹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等。加强呼吸锻炼,通过主动训练用力吸气与呼气,动员尽可能多的呼吸肌,可以增强呼吸肌群的收缩力与耐受力,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1.缩唇呼吸  鼻子吸气,保持2~3秒,嘴巴以吹蜡烛动作缓慢吐气,呼气与吸气时间比大约2:1,呼气4~6秒。其作用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呼气末肺容积。
期刊
慢阻肺可归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是由于肺脏感邪,迁延失治,致使肺、脾、肾三脏虚损引起。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行至肾,由肾摄纳,从而保证吸气有深度。慢阻肺患者长期接触烟雾粉尘,侵袭肺脏,迁延失治,可导致小气道发生炎症或阻塞,出现气体交换不利,再加之肾不纳气,故患者常出现“气息不到底”“气不够用”。此外,中医常说“脾为生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
期刊
近年来,由于肺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不少名人也因肺癌去世,因此人们对肺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发现,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但问题随之而来:在肺部检查报告上频频出现的“磨玻璃结节”,究竟是不是肺癌的早期表现?该不该切除?  我曾经在《大众健康》杂志撰文介绍了磨玻璃结节究竟是什么。要知道,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一种基于密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只要是肺泡腔充气程度的任何改变,都可以在CT影像上
期刊
流言:  流感年年有,每年都好像特别凶。来看看这些流言有没有听过:  “10分钟不喝水喉咙干燥,病毒就要入侵体内了,要得流感!”  “多喝点板蓝根、抗病毒冲剂可以预防和治疗流感!”  “今年流感那么凶,说是流感病毒君变异升级了啊!”  “今年得过流感了,就不会再得第二次。”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一起来扒一扒流感的“老底儿”。流感为啥比感冒凶  流感起病急,症状比一般感冒重,虽然大多数熬几天,
期刊
胰島素是我们身体内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没有足够的胰岛素,糖就不能进入机体细胞发挥作用,而是继续留在血液里,导致血液里的糖含量越来越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控制血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补充胰岛素。但口服胰岛素进到我们的胃肠道,首先就会被胃酸破坏掉,无法发挥降糖作用,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补充胰岛素的方法是皮下注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针”。  但是,很多糖友注射胰岛素时出现很多“bug”(原意是
期刊
腰痛,一个大家提起就忍不住吐槽的话题。腰痛的原因有很多,但多数人一看自己的医学影像报告结果为“椎间盘膨出”或“椎间盘突出”,就会默认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惹的祸。  真的是这样吗?作为脊柱外科医生,我有责任郑重地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易给自己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什么是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所谓“膨出”或“突出”,这是一种影像上的描述,反映了腰椎间盘形态上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来自椎间盘的退变、破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