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阅读技巧、听说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92-02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很基础又很重要的环节,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出于升学需求,教学目的多在于应试而教与学,对日常的听力教学与训练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听力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教师深感学生听力水平难以提高。听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采取确实可行且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听力的教学现状十分迫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音教学强化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加强对听力理解影响较大的语音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听是一种以语音为基础的动觉。语音是转递信息的关键,而听力训练的目的正是要获取正确的信息。因此,在学生进校初期加强语音训练是很必要的。此阶段,可结合相关的训练巩固或纠正音标的发音。因为语音未掌握就不能听懂、读出,更不能用英语交流。教学中发现重音和音变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两大难题。
1、重音。重音在英语语音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重音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英语中许多词因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均有变化,比如“digest”第二音节重读时为动词,词义是“消化、助消化”等;词重音在第一音节时是名词,词义是“文摘”等;词重音是英语重音的一个重要环节,语音语调离开重音也无从谈起。而句重音指句中重读词。通常,句中重读词多是实词,而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或功能词不重读;但也有例外,有时为了满足语义的特殊需要,一些虚词或功能词也会重读。大量语言事实证明,凡表示重要信息的词均重读。因此听音时要指导学生捕捉重读词。
2、音变。音变即语音在各种语音结合中,邻近音相互影响,引起发音上的变化。常见音变有“同化”、“连读”等。在自然语流中,音变现象很普遍,是听音中的一大难题。其中,同化是指一个音受邻近音影响变成与邻近音相同或相近音的过程或结果,它也可指邻近音互相影响后融合成一个新音。如快速口语中的“did you in case you need it”等都有音的同化现象。
而连读即前一个词的末尾音与后一个词的起首音紧密连接而形成的读音。对于存在连读现象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甚感吃力,甚至“I saw at once”这样的句子,也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听懂。
在听力教学的精听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此类语音上的难点,让学生反复模仿,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二、词汇掌握重视直接感知与实际训练融合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其他技能的形成。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应以词汇为基础,听音时,人们常常能模仿生词的发音,但却无法与词形相联系,也就无法知道词意,就不能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词汇量的扩大非一朝一夕可就,学生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是主要手段。但老师在课堂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词汇量的扩大牵涉到记忆。研究显示,信息通过结合一定情境以多样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感知,其记忆效果优于简单显示。单纯通过听觉视觉一个通道输入,其效果不如通过视、听、动觉多通道输入。为了改善记忆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呈示方式。对于外语学习,最重要莫过于结合一定情境,视听动觉结合,学用结合。
听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克拉欣(Stephen D.Krashen)在输入理论中强调: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的语音进行习得,使学习者从阶段(习得者的能力水平)移向i+1阶段。大多数听力材料中都包含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新内容,如新词,词的新义等。听录音之前,扫清这些很必要。教师使用学生能理解的目的语(英语)解释这些新知识,多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加以说明,尽量避免使用母语,给学生要多接受目的语输入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听音过程中,这些新知识又通过听觉,在一定的语义环境下再次输入法,感知深度加强,记忆加深。其次,在课前导入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听一篇关于“梦”的文章前,让学生对“dream”这个词进行语义场扩展。如果听之前已“预测”到某些词汇,在听时就感到轻松很多。
另外在阅读时受到重视的信号词,这些词使信息以一定的逻辑性出现,直接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但在听录音时,它们常被忽略,给予singal words适当关注,对揭示听力能力是有益的。可以通过填空这种练习方式加强训练。
三、巧用阅读技巧提升听力水平
听与读同属于领会式掌握技能,在语言上存在相同点,同属接受性技巧。美国学者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阅读是在阅读者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部分利用感知输入中选出的最少量语言提示。在处理这部分信息的过程中,指出的初步论断随阅读的进展而被证实、否定或改进。”听力过程事实上也通过重新组织他们记忆中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来理解输入的信息和概念。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听者和读者都会交替使用词汇、语法、语义知识,根据人及语言程度的不同,这些知识都用不同方式传递意义。人头脑中已经存入的图式决定了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吻合,因此听者和读者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往的经历、背景知识等因素相联系。
基于以上所述的听与读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以下在阅读中使用的两种方法也适用于听力教学。
(一)关注背景知识
在阅读前,提供给读者关于作者情况、写作体裁等背景知识,让学习者了解一个全貌,但不说明情节。在听力教学中这也同样适用。说明及评论性文章时学生听力中的难点,尤其在听此类材料时,要采取听标题、主题句、开头段落的策略,鼓励学生预测内容、词汇等。预测可以调动我们已有的信息和图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知道自己将听到哪方面的内容,比如天气预报、节目预告、交通信息等。因此,听录音之前,可以告知学生将要听到比如关于“伞”的历史,让他们有一个心理上的预测过程。
(二)运用速读和掠读
速读是一种了解文章大意(main gist)的快速阅读。进行阅读时主要搞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问题、持何种态度。经验证明,速读时阅读标题和每段的首句和尾句有助于理解大意。在听录音时,也常需要听者在很短时间内快速抓住内容大意。
掠读同样要求快速,但目的性强,要求寻找时间、地点、数字等具体信息。一些听力材料,也需要听者快速听取此类信息,例如听谈话判定物品价格、火车发车时间、约会地点等。
四、模仿实践与听说结合促进听力教学最优化
没有一种语言技巧是孤立存在的。在口语中,听与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对一种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另一种技能的发展。
我们知道听是言语理解技能,说却是表达言语技能。通常认为听应先于说。但在口语中,不可能只听不说。听的技能的提高对说的技能的发展是不可少的支持,反过来,说的能力提高对听的技能也有影响,能流利说出的东西很少有听不懂的情况出现。
克拉欣认为:“概念的内在化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的,而且研究也表明:如果新信息可以与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有效结合,对新信息的理解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机会,将听与说结合起来。根据听力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听完一段“问路”的对话后,提供一些特定情景供学生进行模仿性对话实践;听过一篇“饲养宠物”的文章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饲养宠物的看法或在饲养过程中的感受,及与此相关的话题。只要多留意,听力材料有很多话题可供挖掘。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就是以说为基础。听力教学中,占有一些听的时间,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地听录音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变缓。所以,听力课上,应让学生不仅动用听觉,也动用其他感官参与学习。研究表明: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存储到人脑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的运动存储到人脑的信息更牢固。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听力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重心,通过教师组织、指导、鼓励、监督、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进而发展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牟娟.浅谈语言习得理论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探索,1999,(5)
[2]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价Krashen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与设想[J].外国语,1984,(1)
[3]谢贤春.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南方论刊,2006,(05)
[4]曾辉.母语语法对二语语法原则与参数习得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92-02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很基础又很重要的环节,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出于升学需求,教学目的多在于应试而教与学,对日常的听力教学与训练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听力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教师深感学生听力水平难以提高。听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采取确实可行且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听力的教学现状十分迫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音教学强化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加强对听力理解影响较大的语音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听是一种以语音为基础的动觉。语音是转递信息的关键,而听力训练的目的正是要获取正确的信息。因此,在学生进校初期加强语音训练是很必要的。此阶段,可结合相关的训练巩固或纠正音标的发音。因为语音未掌握就不能听懂、读出,更不能用英语交流。教学中发现重音和音变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两大难题。
1、重音。重音在英语语音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重音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英语中许多词因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均有变化,比如“digest”第二音节重读时为动词,词义是“消化、助消化”等;词重音在第一音节时是名词,词义是“文摘”等;词重音是英语重音的一个重要环节,语音语调离开重音也无从谈起。而句重音指句中重读词。通常,句中重读词多是实词,而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或功能词不重读;但也有例外,有时为了满足语义的特殊需要,一些虚词或功能词也会重读。大量语言事实证明,凡表示重要信息的词均重读。因此听音时要指导学生捕捉重读词。
2、音变。音变即语音在各种语音结合中,邻近音相互影响,引起发音上的变化。常见音变有“同化”、“连读”等。在自然语流中,音变现象很普遍,是听音中的一大难题。其中,同化是指一个音受邻近音影响变成与邻近音相同或相近音的过程或结果,它也可指邻近音互相影响后融合成一个新音。如快速口语中的“did you in case you need it”等都有音的同化现象。
而连读即前一个词的末尾音与后一个词的起首音紧密连接而形成的读音。对于存在连读现象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甚感吃力,甚至“I saw at once”这样的句子,也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听懂。
在听力教学的精听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此类语音上的难点,让学生反复模仿,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二、词汇掌握重视直接感知与实际训练融合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其他技能的形成。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应以词汇为基础,听音时,人们常常能模仿生词的发音,但却无法与词形相联系,也就无法知道词意,就不能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词汇量的扩大非一朝一夕可就,学生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是主要手段。但老师在课堂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词汇量的扩大牵涉到记忆。研究显示,信息通过结合一定情境以多样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感知,其记忆效果优于简单显示。单纯通过听觉视觉一个通道输入,其效果不如通过视、听、动觉多通道输入。为了改善记忆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呈示方式。对于外语学习,最重要莫过于结合一定情境,视听动觉结合,学用结合。
听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克拉欣(Stephen D.Krashen)在输入理论中强调: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的语音进行习得,使学习者从阶段(习得者的能力水平)移向i+1阶段。大多数听力材料中都包含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新内容,如新词,词的新义等。听录音之前,扫清这些很必要。教师使用学生能理解的目的语(英语)解释这些新知识,多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加以说明,尽量避免使用母语,给学生要多接受目的语输入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听音过程中,这些新知识又通过听觉,在一定的语义环境下再次输入法,感知深度加强,记忆加深。其次,在课前导入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听一篇关于“梦”的文章前,让学生对“dream”这个词进行语义场扩展。如果听之前已“预测”到某些词汇,在听时就感到轻松很多。
另外在阅读时受到重视的信号词,这些词使信息以一定的逻辑性出现,直接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但在听录音时,它们常被忽略,给予singal words适当关注,对揭示听力能力是有益的。可以通过填空这种练习方式加强训练。
三、巧用阅读技巧提升听力水平
听与读同属于领会式掌握技能,在语言上存在相同点,同属接受性技巧。美国学者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阅读是在阅读者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部分利用感知输入中选出的最少量语言提示。在处理这部分信息的过程中,指出的初步论断随阅读的进展而被证实、否定或改进。”听力过程事实上也通过重新组织他们记忆中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来理解输入的信息和概念。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听者和读者都会交替使用词汇、语法、语义知识,根据人及语言程度的不同,这些知识都用不同方式传递意义。人头脑中已经存入的图式决定了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吻合,因此听者和读者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往的经历、背景知识等因素相联系。
基于以上所述的听与读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以下在阅读中使用的两种方法也适用于听力教学。
(一)关注背景知识
在阅读前,提供给读者关于作者情况、写作体裁等背景知识,让学习者了解一个全貌,但不说明情节。在听力教学中这也同样适用。说明及评论性文章时学生听力中的难点,尤其在听此类材料时,要采取听标题、主题句、开头段落的策略,鼓励学生预测内容、词汇等。预测可以调动我们已有的信息和图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知道自己将听到哪方面的内容,比如天气预报、节目预告、交通信息等。因此,听录音之前,可以告知学生将要听到比如关于“伞”的历史,让他们有一个心理上的预测过程。
(二)运用速读和掠读
速读是一种了解文章大意(main gist)的快速阅读。进行阅读时主要搞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问题、持何种态度。经验证明,速读时阅读标题和每段的首句和尾句有助于理解大意。在听录音时,也常需要听者在很短时间内快速抓住内容大意。
掠读同样要求快速,但目的性强,要求寻找时间、地点、数字等具体信息。一些听力材料,也需要听者快速听取此类信息,例如听谈话判定物品价格、火车发车时间、约会地点等。
四、模仿实践与听说结合促进听力教学最优化
没有一种语言技巧是孤立存在的。在口语中,听与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对一种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另一种技能的发展。
我们知道听是言语理解技能,说却是表达言语技能。通常认为听应先于说。但在口语中,不可能只听不说。听的技能的提高对说的技能的发展是不可少的支持,反过来,说的能力提高对听的技能也有影响,能流利说出的东西很少有听不懂的情况出现。
克拉欣认为:“概念的内在化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的,而且研究也表明:如果新信息可以与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有效结合,对新信息的理解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机会,将听与说结合起来。根据听力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听完一段“问路”的对话后,提供一些特定情景供学生进行模仿性对话实践;听过一篇“饲养宠物”的文章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饲养宠物的看法或在饲养过程中的感受,及与此相关的话题。只要多留意,听力材料有很多话题可供挖掘。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就是以说为基础。听力教学中,占有一些听的时间,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地听录音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变缓。所以,听力课上,应让学生不仅动用听觉,也动用其他感官参与学习。研究表明: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存储到人脑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的运动存储到人脑的信息更牢固。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听力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重心,通过教师组织、指导、鼓励、监督、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进而发展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牟娟.浅谈语言习得理论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探索,1999,(5)
[2]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价Krashen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与设想[J].外国语,1984,(1)
[3]谢贤春.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南方论刊,2006,(05)
[4]曾辉.母语语法对二语语法原则与参数习得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