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影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心理学》是我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时效性与针对性差、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业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借助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本次课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使之更加适应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以及高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是我院在2012年申报成功的“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项目”。在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影视心理学》是我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影视心理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上存在理论太多太难、时效性差和缺少针对性等问题
  《影视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探讨影视传播活动的规律、影视创作者与受众的心理特征的理论课程。它涉及了色彩学、声学、美学、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影视创作、传播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受众在参与影视传播活动中的心理反应规律,为从事影视传播心理研究、影视内容分析、影视原创性开发等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的理论性和综合性特征很强。对于高职生而言,这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理论课程。
  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职生的教材,我院使用的是本、专科通用教材《影视心理学》(彭玲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对于高职生而言,该教材纯理论性的东西显得太多太难,如第四章涉及到了符号学,第五章涉及到了“声音意象”和“图像意象”等较难理解的概念等等。
  该教材由于版本较早以及著者自身的专业和视野的限制,用来印证相关理论的影视作品普遍存在时效性较差或经典性不足等问题。以教材中所引用的部分中国电影为例,有些老电影虽然曾经影响很大,但时过境迁,已经很难引起90后高职生的兴趣,如《祝福》(1956)、《林家铺子》(1959)、《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冰山上的来客》(1963)、《地道战》(1965)、《天云山传奇》(1981)和《人到中年》(1982)等。同时,教材中对这些作品的片段或整体进行的一些解读,往往也缺少对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针对性,所以学生观看或解读这些视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核心就是“讲授”,即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方法也是中国最传统的“传道、授业”的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要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的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下降。教师在讲台上辛辛苦苦地讲,学生们在讲台下认认真真地玩几乎成了一种课堂常态。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淹没在了无休止的“讲授”之中。
  (三)学业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教学中该门课程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是终结性评价,即把基础知识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课程考核的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注重一次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与学业发展过程中动态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等。这种学业评价方式造成的后果往往使学生重视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不重视课堂教学,缺乏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很难产生成就感。这种状况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大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和阻力,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与“学”的对峙,或者进入“不愿学——不愿教——更不愿学——更不愿教”的恶性循环。
  二、基于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影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度增删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1]“教材是一种系统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实践经验。”[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从而最终喜欢教材、用好教材,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增删。增加了部分较实用的内容,如在第四章第一节中增加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应对各种考试;在第八章(心理分析理论与影视传播)中增加了多数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本能理论”等。删掉了与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距离较远或者对高职生太深奥的一些章节,如第四章第二节“再现原理”(该节内容涉及了“符号学”)和第五章“声音的认知”等。
  2.教学内容的“直观化”
  教学内容的“直观化”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3]荀子也曾经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俗语也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性原则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或理论变得感性,变得形象而具体,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从而减少学习抽象概念或理论的困难。
  “直观教具繁多,一般可分两类:(1)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2)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4]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图片和视频等即属于模象直观教具。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持,而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模象直观教具的下载,为教学内容的“直观化”提供了教学资源方面的有力保障。
  包括各种图片和高清视频等在内的大量模象直观教具的使用,使得课堂教学中“让图片发声,让视频说话”基本成为现实。让图片和视频等直接印证理论和阐释理论,从而让抽象的理论和知识最大限度地“直观化”了。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外国影视作品为例:在讲解第一章中“感受性的变化”时播放了《感觉剥夺实验:彻底隔离》(2008年BBC播出节目)部分段落。在讲解第二章中“光的寓意与抽象”时播放并解读了《十分钟大师》中的《距托那托十二英里》。在讲解第三章中的“色彩思维与联想”时放映了《黑泽明之梦》中的《梵高的画》和《红色的富士山》等。在讲解第四章中的“记忆的推理性”时,播放了《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导演:约翰?吉勒曼)结尾片段。在讲解第六章中的“审美心理距离理论”时放映了《十分钟大师》中的《狗没有地狱》。在讲解第八章中的“心理分析理论”时播放并解读了《沉默的羔羊》(1991;导演:乔纳森?戴米)等影片。对于图片这种模象直观教具的使用更是几乎贯穿于每一个章节和每一堂课,如在讲解第六章中的“审美移情理论”时就展示了大量松、竹、梅的图片和绘画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向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力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1.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问题
  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是这次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互动式教学的实施难度很大。例如,由于师道尊严等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和定位有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对于这种新型课堂,教师驾驭或掌控的度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还有对教师的知识面等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教师将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学生,由于受到含蓄、内敛等东方传统文化和美学特质的长期影响,要养成在大庭广众之下踊跃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2.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依据之一:耶克斯—道德逊定律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动机与成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著名的耶克斯—道德逊定律指出:动机水平或唤醒水平与成绩水平之间成倒U型关系。因此,当动机水平中等时,成绩最佳。[5]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所以,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就有可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依据之二:默里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默里认为: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性的源泉,是个体行为所必需的。由于需要和个体的不平衡状态相联系,在一般情况下个体总是处在一种不平衡状态,因此需要经常推动着个体活动的进行。默里还认为:人类动机是个人的需要(人的特征)和压力(环境特征)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需要是倾向性的因素,压力是促进性的因素。个人需要和环境影响相结合,决定一个人的行为。[6]互动式教学能刺激在学习方面的个人需要,通过营造课堂气氛也能给学生一些环境方面的压力。
  心理学依据之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7]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尊重需要。
  3.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几种具体做法
  一是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并加强对学生提问的频度和广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思考,增强心理上的体验。加强提问的频度能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提问的广度则是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挑肥拣瘦,让学生有一种公平感,使他们感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行这些措施的结果是:课堂上打瞌睡的少了,玩手机的少了,认真听课的多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多了。
  二是让学生试着去“当老师”。就教材中某些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理论或是看过的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让学生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开讲”。每个学生都要上讲台,每人一般3-5分钟,可以直接讲解,也可以一边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PPT)一边讲解,相当于每个学生要讲一个“微课”。讲完之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最后老师简要点评,并按照A\B\C\D\E五个等级给该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过过“当老师”的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坐在下面成为配角。这种活动每个班每次大概需要3个课时,每学期大概搞三四次。
  三是开展小组讨论。老师就某个知识点、某个重要理论或者刚看过的某个视频等提出问题,然后当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般以前后相邻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讨论数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直接站起来或者到讲台上发言。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只抽查几个小组,然后进行总结。
  四是提交纸质作业。该门课程学习期间要求学生提交四五次纸质作业。内容是他们为上讲台“当老师”而准备的“讲稿”、微影评或者是小组讨论的发言稿等。字数从几百字到一千字不等。根据作业质量,按照A\B\C\D\E五个等级打分,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4.互动式教学的延伸
  以上几种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不但向课堂要效率,而且实际上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因为无论是应对老师的提问还是直接上讲台“当老师”,他们都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因为他们的表现不但有老师给出的“显性评价”(包括打分),而且还有全班同学对他的“隐性评价”。这种“隐性评价”虽然不直接变成分数,但是会对一个人在班级群体里的形象、威信和影响力等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逼迫他们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在课前做准备,除了教材,现在的网络资源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样就把学习从教材延伸到网络。
  (三)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状态,检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本课程学业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学业评价方式逐步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形成性评价包括到课情况(考勤)、课堂互动、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本课程考核采取百分制,由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改革的具体目标:考核成绩由平时形成性考核大约占30%,期末终结性考核大约占70%逐步向平时形成性考核大约占60%,期末终结性考核大约占40%转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58页.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199页.
  [3]张焕庭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第49页.
  [4]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228页.
  [5]M·艾森克著,阎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826页.
  [6]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M].1997.第447-448页.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M].1997.第448页.
其他文献
【摘要】:夫妻生育权是生育权的主要类型之一,其行使关系到夫妻人格权的实现及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夫妻生育权包括夫妻生育知情权、生育请求权、生育决定权及生育选择权。夫妻生育权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其表现类型多样。  【关键词】:夫妻生育权;权利冲突;立法  一、夫妻生育权概述  生育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方式。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应当对生育关系有所保护和规制。  夫妻生育权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
期刊
【摘要】: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能够更便捷地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另一方面,随着公众媒介使用能力提升,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使得移动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公众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现实中的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以往难以受到关注的与该事件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就会经人举报集中出现在公众视野,这就是“新闻搭车”。本文以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为例,探析“新闻搭车”现象的原因、影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用于生物动态过程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利用效率。一.运用多媒体,知识由抽象变得直观且通俗易懂;二.使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三.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四. 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动态过程;信息技术;PPT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 》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
期刊
【摘要】: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和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这都必将对“高等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产生巨大的变革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充分运用法学思维,以《决定》中关涉高等教育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为基点,以《刑九》中相关条文为切入点,反思了法治背
期刊
【摘要】:为了更深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填补文献资料对此方面综合性回答的空缺,在查阅前人对特定物种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现象,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规律和针对性。  【关键词】:适应;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  适应性是指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指出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
期刊
【摘要】:社区媒介的兴起,不仅是媒介自身发展的趋势,同样也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目标紧密相关。社区媒介扎根于社区,深入研究其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既是社区媒介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社区媒介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受众的分析。  【关键词】:社区媒介;机制;影响  社区媒体自新世纪之处被引入我国之后,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着创新,社区媒体的种类和样式不
期刊
【摘要】:发展总是伴随着相应的代价,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盲目追求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污染代价的原因有内外因组成。本文认为: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没有减轻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体意志的局限性,“生态帝国主义”在外部原因中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何警醒社会主体意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关键词】:代价生态帝国主义环境污染  引言:在迅速发展的当
期刊
【摘要】:现代战争中,武器不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唯一标准,而还有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军人的个人素质。军人的个人素质包括技能、身体、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素质。本文重点对军人身体素质与战斗力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军人身体素质;战斗力;内在关系  现代战争中,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不能光看军队的武器有多先进。我们也都知道,武器不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唯一标准,而还有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们军人的个人
期刊
我一直认为朦胧诗的出现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大转机,她赋予了人性长期被压抑和扭曲的年代一抹鲜绿的喜悦。而这喜悦,是需要用心感悟的。朦胧诗虽然可能并不都「可懂」,但我相信她们都「可感」,其中复杂细腻的情感需要细细品味。出自女性作家舒婷之手的《致橡树》是我最喜欢的朦胧诗,长久的品读竟使我能自然地背诵出这首优美的诗篇。它伴随着我从年少无知走到懂得思索的年纪,一直未曾离开。我想,这或许是我对她有着极高认同度
期刊
【摘要】: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在视听新闻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源于这类作品的新闻性、时效性较强,能够强烈的反映出创作者的主观倾向和思维认知,监测社会动向,引导公众舆论。本文以日本NHK《追踪秋叶原行凶事件》为例,探求这类作品如何呈现观点,从而发挥出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视听新闻作品;叙事风格;逻辑结构  事件类视听新闻作品,即以事件为由头,通过对于事件本身、事件的不同侧面以及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