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研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考古学界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学界方面,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一直是十分关键的话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能够为我国文物修复事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实现文物的良好保护。基于此,本文针对文物修复中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效运用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为相关从业人员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协助作用。
  我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物数量不计其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物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坏或者是泛旧等情况,对文物的良好保存造成一定的制约。由此可见,开展文物修复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同样也是实现文物的长远传承。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能够确保文物修复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何正确、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仍然是当前相关从业人员迫在眉睫需要处理的问题。
  现如今,伴随着材料科学的大力发展,文物修复事业得到了创新,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能够对以往文物修复中易变黄、易受冲击、不耐油、不耐高温等问题做出改善,促使文物修复工作在高效率、高质量的环境下进行,推动文物修复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
  ●   “清洗”方法的材料与技术
  针对陶瓷的清洗而言,在宏观的层面可以划分为“深度清洗”和“一般清洗”。在“一般清洗”中,又分为干、湿两种方法,干法主要是通过不同用具的运用,例如:对瓷器表面的浮土、灰尘利用毛刷清扫;对瓷器缝隙内坚硬污物利用竹签清除等。湿法主要是通过清水浸泡、陶瓷器冲洗。如果文物是考古出土的,在清洗之前,必须对瓷器表面、内里是否存在具备研究价值的黏附物格外注意,例如:植物种子、织物、碳等(1)。而“深度清洗”主要是通过化学或者是物理的方法清除“一般清洗”中没有去除的污染杂质,绝大多数的瓷器由于温度剧烈变化、碰撞、挤压等因素,造成瓷器表面极有可能出现深浅、大小不一的细微碎痕,久而久之,便会逐渐显现出裂痕,多为绯红或者是灰黑的颜色。在陶瓷修复中为“冲线”术语。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灰黑色冲线的原因主要与细菌、污染物相关,而绯红色出现的原因主要与铁锈相关,在清洗期间,必须将其去除,从而达到更高的修复效果,并且更具客观性。在各类污染物的清洗方面,通常主要采取以下相应的材料:
  第一,运用双氧水、次氯酸钠处理冲线。
  第二,运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乙二酸处理铁锈。
  第三,运用丙酮、宜春、石油醚处理油渍。
  第四,运用六偏磷酸钠、盐酸处理石灰类文物。
  第五,运用硝酸处理石膏类文物。
  第六,运用氢氟酸处理硅质类文物。
  第七,运用热水处理胶渍。
  另外,部分出土的釉陶,例如铅绿釉等,通常釉层不够稳定,甚至在轻触的情况下便会剥落釉层片。由此可见,此种釉陶不应该直接用水清洗,而是应该先进行加固,否则将会由于清洗不正确而导致釉陶变成素陶。同时,任何出水或者是出土的陶瓷器,在器中都会存在较高的盐分,在修复期间,必须排除盐分。在适宜的结构情况下,可以在去离子水或者是蒸馏水中浸没整件瓷器,初始时期应该频繁换水,此后可以每日早晚各换一次水(2)。如果瓷器的结构不佳,不可将其浸没于水中,可以运用纸浆放置于破碎处进行处理。最后,无论哪一种文物,在清洗方面都必须具备限度,不能过量,如果对文物过量清洗,也会造成对文物的破坏。
  ●   碎片的修复材料与技术
  1.拼接技术
  此技术的应用对修复工作人员的个人习慣、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有时,文物极有可能破碎成数片或者是上百片大小、形状不一的碎片。在修复以前,必须先进行准确的找拼,并且做好临时拼接,对文物的形状做出还原,从而对文物的缺损、破损情况做出全面了解,为黏结程序的制定带来一定的便利,进而选取适宜的黏结材料和黏结方式。在找拼陶瓷碎片期间,有时会难于普通的拼图游戏,按照颜色、弧度、胎体薄厚、花纹图案等特征,将对应的接口找寻,是找拼的关键(3)。在拼对的过程中,如果瓷器表面情况较好,可以运用胶带进行临时固定,对每一碎片在器物中的位置做出明确,并且了解相邻碎片的关系。针对黏结的次序而言,同样也有一定的理论,通过逻辑层面来讲,如果器物呈碟形,则可以由内向外进行黏结;如果器物呈罐形,则可以由下向上进行黏结。
  2.黏合技术
  针对陶瓷黏合修复中所运用的黏合剂,可以将成分作为依据,划分为合成树脂型、丙烯酸酯型、硝基型以及环氧树脂型等。不同的陶瓷文物,在黏合剂类型的选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通过修复对象而决定的,例如:瓷器或者是陶器、体积大小等。一些黏合剂在老化以后,将会出现变脆、变黄、可逆性能降低等情况,除非必不可少,否则不建议使用,可以采取“搭桥法”,也就是先在碎片断口将一层可逆性高的黏合剂薄涂,在固化之后,涂抹黏着剂做出黏合,此种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确保器物在拆卸之时能够减少伤害、更加顺利(4)。同时,在黏结陶瓷器碎片以前,必须要确保断面不存在水分或者是油脂,避免黏结的效果受到影响。在涂胶的过程当中,需要合理管控分量。在接合的过程中,应该左右施压,挤出多余的空气以及过量的胶,确保接口更具吻合性。最后,在固化黏合剂时,可以运用热熔胶或者是胶带临时固定,再利用指甲顺着接缝轻轻进行垂直刮取,如果不够平整,则必须及时改正(5)。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必须要确保碎片间的黏结次序存在逻辑性,避免陶瓷文物受到破坏。
  3.修补技术
  在修补陶瓷之时,会存在众多的材料,自制面团、黏土、纸、石膏等均可以得到应用。而其中的石膏具备修坯容易、可塑性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修复出土陶瓷文物中得到了广泛普遍的应用。在欧洲国家,一些修复工作人员选择纸黏土在石膏上展开表面装饰;在我国,相关机构研发出一种名为AJK面团的陶瓷修补材料,但是必须预先调制该品,才能够再现取、现用。   部分文物修复的研究学者在交叉材料方面,发现“原子灰”属于非常实用的修复材料,此种喷油漆前的嵌填材料,同样也被通俗称为汽车腻子,是现代嵌填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材料。其原料主要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属于快捷方便、随时调配使用的一种新型嵌填材料,同我国传统的醇酸、过氯乙烯、桐油腻子相比,“原子灰”具备施工时间短、不开裂、耐热、附着力强、干燥快等诸多优势。在常温的环境下,能够形成更坚硬的固体,具备耐硝基、耐冲击、耐油、耐高温、光洁度高、易打磨、附着力强、固化快等特征。
  4.“仿釉”与“着色”技术
  针对这两种修复技术而言,要求文物修补的部位必须要平整、光滑、手触不察。但是,在部分瓷器以及陶器的表面通常存在釉层,这便要求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在最后阶段,需要在器表进行着色补彩、喷涂光釉等工作。通过用具的差异而言,在喷涂光釉的方法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毛笔作釉法以及喷笔作釉法。通常情况下,在单色釉修复中经常运用喷笔作釉法。在运用的工具方面,主要以压缩泵、喷笔为主,选取优质汽车喷漆颜料作为色料;而在釉色较多的陶瓷器修复中,时常运用毛笔作釉法。在运用的工具方面,主要以羊毫毛笔或者是狼毫毛笔为主,选取丙烯、粉彩、水彩等颜料作为色料(6)。在上色期间,为了能够确保陶瓷本体颜色同修补部位颜色相协调,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对比,通常可以采取逐层依次至修复部位的方法,在干透第一层表面颜色以后,再进行第二层的着色,并且重复该步骤多次,直到着色同陶瓷本体颜色相符。另外,在着色方面,应该始终坚持着色面积少、着色自然的原则,进而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而言,上千年来的历史进程,诞生出诸多具备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文物,一些文物具有观赏性、一些文物具有参考性、一些文物具有探究性,因此,必须对我国的文物做出良好保护,才能够真正实现文物的长远传承。而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运用,能够改善以往文物修复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文物修复的质量,确保文物能够得到高效维护。
  参考文献
  (1)乔榛、王捷、孙博、王逢睿、丁梓涵、杨天宇,石墨烯增强传统砂岩文物修复材料性能研究(英文)[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01—10;
  (2)朱會亚,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J],文化产业,2020(21):23—24;
  (3)林祥清,现代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修复与保护中的应用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2):71—73;
  (4)郗悦,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识与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78—80;
  (5)杨柳,文物保护修复调色原理、材料浅析[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S2):13—15;
  (6)韩芳、李玮,文物保护文保新材料评价策略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03):25—27。
其他文献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当时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即便是在外销的瓷器中亦拥有广阔市场。尽管此时御窑厂的青花瓷生产近乎停滞,但民窑青花瓷的烧造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更加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特别是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反映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等叙事性内容,世俗人物开始成为主角的青花瓷。它们较之元、明早中期同类题材的拘谨
期刊
2020年4月26日,西泠拍卖有限公司网拍瓷器专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图1),以远远高出拍前估价(3.8万—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突破了所有人的心理预期。笔者对此虽因未做详细考证和逐一比较,不敢轻易断言此件青釉瓷瓶是否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拍卖市场历年来瓷器板块溢价空间最大的拍品,但确凿无疑的是,拍品之所以能够引发竞拍者强烈的竞价兴趣,与其作为龙泉瓷器珍品的稀缺性和艺术性
期刊
作为一个以收藏外销瓷为主的藏家,我有19件明清外销瓷藏品有幸被收录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当中(图1)。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些藏品,受《大系》总编委的委托,我在此把“外销瓷”这个特殊的收藏品种作个简单的介绍,并选择其中几件明清外销瓷精品,与读者朋友一起赏析。  外销瓷的概念  外销瓷的概念可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来解释。  什么是广义上的外销瓷
期刊
历代留下来的古籍藏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这些古籍是博物馆的责任。本文从预防性保护的角度,以《大乘妙法莲花经》为例,对古籍本身进行病害分析,提出通过进行环境控制与传统防病害技艺相结合的手段,阻止其发生病害,达到对古籍进行保护的最佳效果,进而将预防性保护的方法应用到更广泛的古籍保护中。  文物具有产生、流传、消亡的必然过程,所以就会存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问题。全国各个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着历史遗
期刊
由大英博物馆珍藏以描绘中国古代妇女应循道德规范的《女史箴图》(图1),此画分段作图并书箴言。现画已残缺一半,尚存九段,人物衣纹作“高古游丝描”,色调薄而妍,气息古朴典雅,是中国和世界绘画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件杰作。  此画究竟作于何时,原创作者何许人士?目前中外一些专家学者仍存有两种看法或猜测,一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手笔的唐代摹本;二則可能是出自南北朝某画家手笔的后代摹本。虽有不同,但研究方法都是“就地论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第一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透雕双龙白玉璧”。这块玉璧是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刘胜墓的棺椁之中发现的。它通长25.9、璧外径13.4、内径4.2、厚0.6厘米,用和田白玉制成,玉质晶莹润泽,光辉华美。两面琢刻谷纹,纹饰精巧;边缘处有一周凸起的棱;璧的上端透雕卷云双龙,两条龙昂首翘尾,跃而欲飞,造型生动。无论从材质、构思设计,还是雕琢技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尚希教授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让各种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它们说话。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文物像一个蕴涵着各种重要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元素的矿藏。只有开掘出来、提炼利用,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 古中山国”展厅中,陈列着一件青铜重器——中山王铁足铜鼎。  中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境内建立的诸侯国。从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在典籍中出现,到公元前296年被赵灭国,中山至少经历了210年的风雨。它不仅能在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等中原强国的夹缝中生存,而且在公元前323年与战国七雄中的韩、魏、燕、赵结盟,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中山多次与“万乘之
期刊
2017年4月,香港苏富比上拍明代设色纸本长卷《宣圣事迹图》(图1),作者是宫廷画家、文人画家谢庭循,此卷被学术界认定为其存世唯一的职业绘画,即画院体作品,却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谢庭循的绘画内容和艺术风格,在明初文人达官的诗歌吟诵中时有所见,存世作品却不足十幅,本文将择要加以述评。   谢庭循绘画的师承关系  谢庭循(1377—1452),又作廷循,名环,号梦吟、乐静翁,以字行,传
期刊
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历史留下的见证物,通过这些见证物,向公众传播知识文化。展览海报作为如今重要的宣传性媒介,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视觉传递的方式,向观众告知博物馆的展览。本文则通过内蒙古博物院的展览海报实例作为出发点,从图案、文字、版式和色彩四个方面,分析博物馆海报的视觉特征,探讨博物馆海报的设计方法。  图案方面  1.文物主体型。  在博物馆展览中,文物展出是主要性的内容,通过文物讲述文化、传播文化,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