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是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恰当的“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适当的融入作文教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借鉴文章来进行模仿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
读写结合 群文阅读 课型分类 篇章结构
1.初探,小荷才露尖尖角
叶圣陶先生曾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指出:“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适当的融入作文教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借鉴文章来进行模仿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摹仿、有目的进行仿写。
2.迁移,接天莲叶无穷碧
2.1打开一扇窗——比较中把握向读学写的内涵
笔者发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奇”,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怎样唤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词析句体悟“奇”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架构篇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语言文字看,抓住文中的比喻句体悟“一切比喻皆有情”,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松树生长环境和姿态的奇特。在结构上,应抓总分的谋篇,抓有详有略的布局、抓点面结合的安排、抓情景交融的方式。
下面以《黄山奇松》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怪不得人们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假如你就是陪客松,你会怎样向游人介绍黄山的其他松树呢?(播放视频)你能试着把诗歌补充完整吗?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独特。
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______________ ;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______________ ;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______________ 。
生: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士兵守护着黄山的安全;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架起一座桥梁……
师:这么多的奇松,要想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描绘千姿百态的松树?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生:我喜欢文中的表达,短句的运用使得课文读起来更有节奏。
生:黄山的松树还有很多很多,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所以我觉得在介绍其他松树的时候可以略写来表现姿态的奇特。
师:是啊!在有详有略描写松树时,作者还通过总——分的形式来展开描写,使得全文更加清晰、有条理。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不管是结构还是内容,都需要好好斟酌。
师:出示黄山怪石图后进行仿写指导。例如写怪石,重点围绕哪个字写?
生:怪。
师:第一句话可以怎么写?
生: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
将图文结合起来,在阅读比较中体悟文本语言的同时关注言语表达,学习语言运用。看图说话,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它们的说话能力。打开表达方式的一扇窗,引导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描写其他事物,做到由附到放,有步骤地指导写作。
2.2 会读一类文——阅读中开掘向读学写的资源
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解读文本,資源的运用合理、丰富且具有迁移的功能,同时灵活运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成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三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以及向读学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名城便览”,课文有《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秦兵马俑》。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不仅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及当时秦朝的强盛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关注到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学生会发现三篇课文都在开头点明了地理位置,用了许多说明方法来围绕一个中心表现说明对象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再利用练习中例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3.思考,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一要注意面向全体。在开展群文阅读,多元化探寻向读学写策略时,学困生的课外阅读进度跟不上大部分同学,因此在写这一块很难落实到每个同学。二要提供选择,尊重学生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使其发挥潜能,彰显个性。三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评价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多元地参与比较、评价。最后呈现的作文只是结果,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立足篇章,内化结构,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
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是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恰当的“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适当的融入作文教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借鉴文章来进行模仿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
读写结合 群文阅读 课型分类 篇章结构
1.初探,小荷才露尖尖角
叶圣陶先生曾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指出:“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适当的融入作文教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借鉴文章来进行模仿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摹仿、有目的进行仿写。
2.迁移,接天莲叶无穷碧
2.1打开一扇窗——比较中把握向读学写的内涵
笔者发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奇”,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怎样唤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词析句体悟“奇”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架构篇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语言文字看,抓住文中的比喻句体悟“一切比喻皆有情”,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松树生长环境和姿态的奇特。在结构上,应抓总分的谋篇,抓有详有略的布局、抓点面结合的安排、抓情景交融的方式。
下面以《黄山奇松》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怪不得人们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假如你就是陪客松,你会怎样向游人介绍黄山的其他松树呢?(播放视频)你能试着把诗歌补充完整吗?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独特。
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______________ ;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______________ ;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______________ 。
生: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士兵守护着黄山的安全;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架起一座桥梁……
师:这么多的奇松,要想写尽,恐怕千言万语也不够啊。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描绘千姿百态的松树?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生:我喜欢文中的表达,短句的运用使得课文读起来更有节奏。
生:黄山的松树还有很多很多,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所以我觉得在介绍其他松树的时候可以略写来表现姿态的奇特。
师:是啊!在有详有略描写松树时,作者还通过总——分的形式来展开描写,使得全文更加清晰、有条理。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不管是结构还是内容,都需要好好斟酌。
师:出示黄山怪石图后进行仿写指导。例如写怪石,重点围绕哪个字写?
生:怪。
师:第一句话可以怎么写?
生: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
将图文结合起来,在阅读比较中体悟文本语言的同时关注言语表达,学习语言运用。看图说话,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它们的说话能力。打开表达方式的一扇窗,引导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描写其他事物,做到由附到放,有步骤地指导写作。
2.2 会读一类文——阅读中开掘向读学写的资源
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解读文本,資源的运用合理、丰富且具有迁移的功能,同时灵活运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成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三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以及向读学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名城便览”,课文有《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秦兵马俑》。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不仅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及当时秦朝的强盛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关注到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学生会发现三篇课文都在开头点明了地理位置,用了许多说明方法来围绕一个中心表现说明对象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再利用练习中例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3.思考,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一要注意面向全体。在开展群文阅读,多元化探寻向读学写策略时,学困生的课外阅读进度跟不上大部分同学,因此在写这一块很难落实到每个同学。二要提供选择,尊重学生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使其发挥潜能,彰显个性。三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评价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多元地参与比较、评价。最后呈现的作文只是结果,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立足篇章,内化结构,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