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固体潮观测分析

来源 :南极研究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海洋四号”船1991年在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所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这里的地形地貌、重力异常和磁异常沿东方向呈条带状分布。海峡中的新生代沉积可分为两组沉积系:第一张裂沉积系和第二张裂沉积系。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西北部,基底发生了断裂,基底断块沿断面下滑,因而在海峡中部形成基底半地堑。通过横穿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的地壳剖面,我们用分层剪切模式解释了在张性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圈
期刊
1993年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的一台波长为0.694μm的激光雷达对平流层进行了53次探测,从激光大气回波信号计算出平流层气溶胶后向散射比的垂直分布和12~30km高度范围内的积分后向散射系数。探测结果表明因受菲律宾Pinatubo火山爆发的影响,1993年南极地区平流层气溶胶粒子含量比1990年明显增加,证实了南极冬季平流层云的存在。平流层气溶胶为两层结构,12km附
期刊
在南极中山站使用TD-4A测高仪,从1990年3月至今已取得了10万余帧的电离图记录。由于中山站处在极尖区附近这样一个特殊位置,所以这些电离图能显示出大多数高纬现象,诸如极光卵现象、FLIZ(F层不均匀区)现象、倾斜Es和空白现象、F区磁纬中午现象、E和D区的粒子沉降效应,以及粒子E层(夜间E层)现象等。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期刊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期刊
本文报道了长城站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西湖雪、企鹅粪便和藓类沼泽地)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4、5站)的藻类密度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在已鉴定3个门类50种淡水藻类中,划分为两大生态类群:根据其生存环境,划分为水生藻类和雪生藻类;或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浮游藻类和底生(着生)藻类。
期刊
在1988~1994年期间,对南极拉斯曼丘陵东部麦氏贼鸥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尺度在1989/1990年考察站建设期间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该区多国考察站、点的建设和发展中,一度缺乏对废弃物品和垃圾等的有效管理,使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不良影响,以及频繁的人员活动对栖息动物的直接侵扰与危害,是造成本区麦氏贼鸥繁殖与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样品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666、∑DDT和PCBs及油的沾污亦很明显。本文还对污染物质的来源、南极环境样品历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以及世界部分地区的背
期刊
南极大陆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演化的研究,对于研究解决某些全球性构造和全球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1991年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家按照《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八五”计划》的要求,继续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及其它岛屿、布兰斯...
期刊
从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43个采样点采集了334个定向火山岩样品进行古地磁研究。火山岩层的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火山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时,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已经处于或接近于现今的地理位置。早第三世以来,本区未有明显的相对运动。古地磁资料还表明,古新世南极半岛的北缘出现了小规模的逆时针转动(约15°)。这与南美板块与南极板块的相对移动有关。随着南大西洋的扩张,南美板块向西漂移,
期刊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极昼月S0q(H)变化出现有双峰图象。S0q场主要是由高纬度极区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控制。3)Spq场的变化形态没有昼夜之分;它的变化强度为冬季小、夏季大。Spq场源主要是依赖于场向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