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毁灭该怪谁?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权为掌控权力,丧失了进取之心。曾经的江东猛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被权力欲冲昏头脑,以致人心散尽的“孤家寡人”。当晋朝军队挥师南下时,长江天堑再也无法保卫江东了。随着孙吴的灭亡,三国的时代画上句号。
  自秦汉以来,这段中华帝国第一次陷入分裂的历史,见证了人心的向背离合,给了后人宝贵的经验。但重塑帝国大一统的西晋王朝,并未像秦汉那样给中国带来一段长期的统一时期。
  此后,中华帝国开始面对一个新的主题,这个主题一直伴随帝国的历史长达千年,直到清王朝方才尘埃落定。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破虏讨逆传》

孙策的遗愿


  建安五年(200 年),江东霸主孙策遭仇人暗算,匆匆撒手人寰,临终之时,他将自己的基业,托付给了弟弟孙权,而以上这段话,既是小霸王临终时的遗言,也多少预告了自孙坚创业以来的东吴政权,即将迎来一场政治发展的转向。
  东吴高层当家人的更替,到底预示着什么呢?要想理解东吴内部发生的变化,还得从孙权的父亲说起。
  自黄巾军起义以来,东汉帝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其中,以江东人士孙坚为首的一支武装力量,先依附于袁术,后向东南发展,渡过长江,占领了大片土地,后来参与三分天下的东吴政权雏形,即于此时期形成。
  但是,由于轻敌,孙坚在进攻长江中游的江夏时被刘表手下黄祖(一说为吕公,见前文)所杀,而他的儿子孙策,则在经历了短暂的丧亲之痛后,迅速从痛苦中走出来,接过了父亲手中未竟的霸业。
  孙坚一家,原为江东的寒族,所以回归家乡的朴实情感,自然成为其政治事业的推动力。可是,此时孙策接手的政权当中,大多为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多年的江西旧人(淮泗集团),江东士族虽然控制乡里的财富和人丁,但很少被其接纳。
  所以双方的矛盾不小, 而更重要的是,孙策一家出身卑微,江东士族仍奉东汉王朝为正朔,这也在无形中不断撕裂着新生的东吴政权。
  此时,对于孙坚的儿子们来讲,最为可取的办法就是团结江东 士族,利用其钱粮和威望做支撑,巩固来之不易的基业。
  可是,孙策并没有这么做,他崇尚武力征伐,不肯轻易向被压制的江东士族 抛出合作的橄榄枝,所以对方看他缺乏合作诚意,也处处与其作对, 例如许贡门客刺杀孙策,即是孙策与江东士族关系恶化的后果。
  不过,创业的坎坷和艰辛,毕竟在逐渐改变着孙策的政治理念,可命运之神并没有留给他行动的余地。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当死亡向孙策袭来时,他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后想到的, 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一定要改变自己以往过于刚硬的政策,注重团结江西旧人和江东士族,尤其是后者。

团结新旧势力


  孙权何等聪明,他掌权后,十分重视兄长的经验,克制伤悲,卧薪尝胆,除了继续重用来自江西的旧人,如彭城张昭、庐江周瑜、临淮鲁肃,以笼络父兄留下的人才,还特意主动开放政权,积极联合江东地方势力。
  所以在孙权当政以后,东吴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不但结束了孙策死后的短暂动荡局面,还主动出击,击杀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黄祖,引得荆州刘表叫苦不迭。
  在取得一部分江东士族的支持后,孙权继续对南用兵,进攻南方的少数民族山越。东吴大军层层围困,后逼迫其离开山林,迁到平原丘陵从事农业生产,成为东吴政权治下的编户齐民,这又加强了孙权的实力。
  日后,统一北方的曹操出动超过二十万大军南下赤壁,试图进攻长江以南地区。江东士族为保全財富,主动与孙权亲近,以抗拒曹操,维护一方安宁,免受战乱波及。
  因此,在孙策遗言的影响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下,东吴内部凝聚力大大加强,此时是东吴国力的上升期,也是孙权与江东士族关系的蜜月期。
  当然,政治讲究刚柔相济,孙权之所以能巩固自己的政权,除了主动向地方势力分享利益,允诺对方保留“复客制”与“世袭领兵制”等特权制度外,其长期依赖的江西旧人也起到了牵制、平衡江东本地势力的作用。
  不过,这种短暂的平衡很快遭遇挑战,先是周瑜、鲁肃等旧臣离世,江西勋贵凋零殆尽,继之的则是来自江东的后起之秀,例如出自吴郡大族陆氏旁支的陆逊,因屡立战功,坐到了丞相的高位。
  收服山越、奇袭荆州袭杀关羽和夷陵之战痛击刘备,这些都是陆逊的政治资本,而这也暗示着江东士族在经历了被压制的低谷后,将迎来政治局面的柳暗花明。

东吴进入难得的安定期


  面对江东士族的壮大,孙权也并非无动于衷。一方面,此时汉献帝禅让帝位予曹丕,割据益州的刘备也在诸葛亮等人的支持下即位称帝。孙权得到这些消息后,也按捺不住效法对手称帝的心情。
  所以,为了服务于自己的这个最高目标,他还需要承认江东士族的既得利益,以换取地方势力对他称帝的认可。
  另一方面,他也看到本地的江东士族集团不受抑制地膨胀,这必将威胁皇权的稳定,所以在称帝后不久,他又相继设立校事、察战等官职,负责监视群臣动向。

  其中,依附于皇权的中书校事吕壹检举揭发臣下不轨行径,东吴内部人人自危,而这正有利于孙权展现自己身为皇帝的威严。
  此一时期,东吴外部环境趋于稳定,西边的蜀汉在经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主动向孙权示好,其势力被限制在三峡以西,尚无法对东吴构成威胁。
  至于北边盘踞中原的曹魏,虽数次以重兵出击淮河流域,甚至在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15 年)逍遥津之战差点儿俘获孙权本人,给东吴造成不小的威胁,但是,吴黄武七年(228 年) 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假意投降,将魏将曹休的精锐诱骗到石亭重创,有效缓解了北部防线的压力,使得江东迎来一个难得的安定期。

颓势初现:各打五十大板,匆匆了结储位之争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时外部环境的安定没有激发 孙权的发展雄心,反而把他引到了整肃内部、排斥异己的歧路上来。原来,此一时期,身为东吴重臣的陆逊卷入了东吴的储位之争。

  孙权称帝后,长子早逝。不得已,他只能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第二子早亡),但是,从内心深处讲,他又更喜爱第四子孙霸,所以孙权封孙霸为鲁王,待遇上同太子几乎没有差异。很明显,如果不是舆论所迫,他将选择孙霸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东吴群臣眼看孙权在立皇储的事情上举棋不定,纷纷提前站队。作为朝中重臣、江东士族出身,又曾为捍卫孙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陆逊,早把“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忘得一干二净,他对孙权偏爱孙霸的做法不以为然,于是联合大将军诸葛恪等支持太子孙和,而骠骑将军步骘和中书令孙弘等则以孙权喜好为指向,无论何时都力挺鲁王孙霸。
  双方围绕皇储与“可能的”皇储各自站队,东吴内部政治斗争无比激烈,开国之初团结一心的景象,早已消失了踪影。
  常言道,无利不起早。陆逊等认可太子孙和的地位,不仅仅是维护宗法制度伦理,还与其借助干预储位之争,以扩张江东士族势力的目的有关。孙权何等的精明,他不可能察觉不出陆逊的意图, 所以在涉及储位之争的事情上,孙权批评起陆逊来毫不留情。
  随着孙权与孙和关系的恶化,孙权产生废立之念。孙和为了自保,便让其亲信陆胤、吾粲、杨竺等人联系陆逊为其说情。陆逊虽上疏直言,但不被孙权采纳。杨竺、陆胤、吾粲等人先后被下狱治罪。
  孙权虽未惩罚陆逊,但仍“遣中使责让逊”。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也因“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在这种微妙的政治环 境和饱受主公猜忌的情况下,陆逊不堪受辱,于赤乌八年(245 年) “愤恚致卒”。
  陆逊死后,东吴的储位之争未见降温,反而愈演愈烈,其激烈程度,简直同清朝时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不相上下。
  眼看局面逐渐脱离自己的控制,孙权后悔不已,连忙废掉太子孙和,又赐死 鲁王霸,以平息这场内斗。至于皇位继承者,则改为小儿子孙亮。幼小的太子怎能理解復杂的宫廷政治,当孙权病逝之时,他才只有十岁。

谁种下的内斗恶果?


  主上年幼,正给了宫廷内部有野心者上位的良机。孙权生前光注意防备文武百官,却忘记提防宗室势力。结果,身为皇亲的武卫将军孙峻调动军队,大杀朝臣中的异己势力,以诸葛恪为首的江西旧人剩余力量和江东士族因此遭遇重创。
  到了孙峻堂弟孙接盘的时候,掌握权柄的宗室势力更是膨胀到公然废立皇帝的地步,年轻的孙亮被赶下皇位,而继承者则是孙权的第六子孙休。
  孙峻、孙的倒行逆施,终于惹来了报应。孙休成人后,暗中联络反对者,将孙解除权柄处死,暂时结束了宗室篡权的危机。
  孙休可能受此影响,心中也留下了无穷的阴影,那就是不择手段以确保帝位的稳定。在他任内,江东士族未能翻身,而孙休的继承人孙晧,更是把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推向了高峰。

  孙晧为集权而在朝中展开残酷的杀戮,让东吴政权离心离德,曾经对孙家寄予厚望的江东士族也寒了心,主动同其保持距离。
  当完成篡魏自立的晋武帝挥动六路大军征伐东吴时,孙晧竟然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而西晋灭吴的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曾经凭借长江天堑数次挫败曹魏南下的江东猛虎,如今却成了纸老虎。
  回顾东吴兴衰的历程,作为整个政权统治架构的设计者,孙权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继承父兄事业,促成三分天下之局,这是他的功业和成就,曹操曾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诚非虚语。
  可是,在外部环境趋于安定后,孙权逐渐退去了开国之初的进取之心,而以维护手中帝位为统治重点。
  为了一己私欲,他不惜为群臣内斗推波助澜,结果不得不以“各打五十大板”草草收场,而最终折损的,是东吴的智库和精英,还有让当初江东猛虎能够立足的士人之心。陈寿评价他“性多嫌忌,果于杀戮”,可谓是一语中的。
  孙权晚年对宗室的刻意扶植和纵容,不但没能换得皇权的稳定,反而更加激化了内部的种种矛盾。而日后西晋重蹈覆辙,不知是巧合,还是司马炎与孙权的措施有相似性。
  不过无论如何,孙权亲手铸就了东吴的霸业,也在无意中亲手种下了毁灭它的种子。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 楼塌了,且一干二净。(来源:历史研习社)
其他文献
2008年文科综合测试(天津卷)地理部分的试题设计,经过几年自主命题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突出能力立意、知识考查全面、贴近生活实际、时代特征明显、图表语言丰富的独特风格。    一、试题总体评价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地理试卷从素材选取、内容组织上注重把握大纲要求,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覆盖面较广。试题涉及高中必修上、下和选修一、二,共四本高中教材内容,以及考试大纲中
Ⅰ.选择题  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1.A 2.C  解析:第1
2月27日,田启文接受媒体采访称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9岁。  消息发出后,很快成为热搜,众多明星发微博缅怀吴孟达。  网友们纷纷表示:“達叔一路走好”。  吴孟达是香港著名的黄金配角,他和周星驰一起,创造了香港电影无厘头表演的新时代。  不过,自从《少林足球》之后,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黄金搭档,就再也没有合作过。时间一晃,已经过了20年。  曾经有记者问吴孟达:“你和周星驰还会合作吗
冯端,一名优秀的老师,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在南京大学服务了70年,在中国的固体物理领域探索了70年,他曾用10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读书、教书、写书和科研育人。” 2020年12月15日,这位物理学泰斗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冯端生前是南京大学最年长的院士。他一生潜心科研,献身教学,著作等身,在国内外物理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你知道吗?天上有一颗小行星——“冯端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Ⅰ.选择题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答案:1.B 2.A  解析:本题考查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吨题。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 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答案:1.C 2.D  解析:本题组以中南半岛区域图为基本信息,考查影响农作物的区位因素、产业转
一、总体评价    2008年地理高考虽然尘埃落定,它给笔者带来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再一次地理高考成功惊喜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真切切而又不堪回首的故事。但长期负重奋进呕心沥血的比拼足以让人刻骨铭心。掩卷遐思感触良多。可谓“观之新颖,读之亲切,闻之纯香,品之绵长”。  回味之余,我们不难形成一个共识:2008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总的特点是理性回归、凸显课改、推陈出新。它以地理图表作为载体,选取具有明显
如果2020年是一场电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2020年的开场并不顺利,新冠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他们或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筑起最坚固的防线,与新冠病魔殊死一搏;或在疫情阴霾下,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工作岗位锐意进取,向世界亮出中国成绩单。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除了他们,还有数不尽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一年用自己的方式,不懈耕耘、艰难求索,把理性和求实的火种播撒在每个角落,汇聚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的欲望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将地理问题融于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  例如,学习“洋流”(湘教版·必修Ⅰ)一课时,笔者在新课导入中就引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
一、教材分析  大气一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吸收知识,尝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尝试按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三圈环流—世界气候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就是对教材进行重组,打乱顺序把三圈环流与常见天气系统互换,将锋面系统的教学提前到三圈环流前面讲。让思路更清晰,过渡更自然,知识之间联系更紧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体语言的体验表演,理解冷锋和暖锋的坡度大小和锋前锋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