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Intel:保罗的使命

来源 :今日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甚至代表了整个硅谷的转型——技术和战略并不再是唯一的,管理能力以及推销能力将决定一切。
  在硅谷,乃至在全世界,人们坚信,几乎没有什么意外能改变这样的事实:保罗·欧德宁(Paul Otelini)将接替克雷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出任Intel第五任CEO。保罗·欧德宁目前担任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兼COO。过不了多久,Intel将有一位销售天才,而不是技术或战略天才担任CEO了。
  Intel的人事制度规定,不管身处多高的职位,都必须在65岁之前退休。这意味着,62岁的现任CEO贝瑞特离退休年龄只有两年多时间了。保罗正是Intel帝国的“皇储”。
  欧德宁是Intel为数不多的没有工程学位的高层管理者之一,他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工程技术背景,他拥有的是一个经济学学士和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不过,保罗·欧德宁是一位销售和管理上的高手。这在技术天才云集的英特尔公司中,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味道。观察家认为,这甚至代表了整个硅谷的转型——技术和战略并不再是唯一的,管理能力以及推销能力将决定一切。
  贝瑞特对欧德宁青睐有加,曾经明确表示:他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出任新一任的CEO!
  
  Intel的大管家
  
  1950年10月12日,欧德宁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他是如此地迷恋他出生的这座城市,以至于最终卖掉了硅谷的豪华别墅,举家迁回了旧金山。
  这种强烈的恋旧情绪也表现在欧德宁对Intel的“忠贞不二”上。1974年,欧德宁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学院MBA毕业后,直接进入了Intel,一直效力到今天。28年中,欧德宁为Intel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Intel的初期,欧德宁从市场和销售的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做到架构业务部长。在成功地操作了Intel1980~1985年与IBM的合作后,1987年欧德宁被推选为外部事务部门和Folsom微机分公司的总经理。这之后,欧德宁一帆风顺,1988年被推选为公司决策操作小组的副主席。1989年,欧德宁成为了安迪·格鲁夫的得力助手。后者今天已经是Intel的主席。在随后的几年中,欧德宁的事业开展的非常成功,在成功地推出奔腾处理器之后,他开始掌管公司的市场营销与销售工作,致力于将Intel的芯片产品推广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20多年中,Intel经历过两次战略转折: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全球最大的存储器厂商转变为微处理器厂商,另一次是90年代末从传统PC工业厂商转变为互联网络经济建筑模块供应商。
  从1998年起,欧德宁开始主管架构事业部的业务和战略,这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大约占Intel全球业务总量的80%。可以说,欧德宁面对这次转折所作的判断和决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
  欧德宁认为,当战略转折点出现的时候,要做出的决定是“非黑即白”的,心里很清楚,情况也很明了,困难就在于选黑还是选白。
  为了帮助Intel实现第二次战略转折,欧德宁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网络、通信和服务。现在的市场正是一个由互联网推动的不断发展的市场。Intel公司一定要向电子商务方面转移,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增长。将来,服务器个子更小,PC用起来更方便,系统平台更具备通信能力,以便适应互联网的通信和交流的需要。
  Intel现任CEO贝瑞特把Intel的未来押在了通信市场,欧德宁则是他的坚定拥护者。欧德宁相信,Intel了解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更了解市场的推动力是什么,英特尔完全有能力成为新通信时代的领导者。
  在许多方面,欧德宁都与贝瑞特的步调一致,惺惺相惜。欧德宁的管理哲学,有着鲜明的贝瑞特的“偏执狂”特性。在工作上,贝瑞特与欧德宁可以说是分工默契:贝瑞特成天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忙着和全球12家分工厂的外籍员工和客户打交道,而欧德宁则像个事必躬亲的大管家,负责每天的日常运营,制定各种预算方案和战略。“生意上,我主外,欧德宁主内!” 贝瑞特曾幽默地这么形容。
  
  销售专家
  
  关于欧德宁不是一位技术天才,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欧德宁小时候,曾经费了很大的功夫做出了一个推进工具,他希望借助这个“发明”把他和他的哥哥成功地运到湖中。可不幸的是,小欧德宁忘了在计算时加进自己的体重。结果可想而知,在空中滑行了几英尺后,绳子断裂了,本应该降落在湖中的飞行器一头撞在石头上,差点把未来的Intel总裁摔成了残废。很明显,欧德宁在工程学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
  他将如何驾驭Intel的技术天才?
  自PC诞生以来,20年间Intel一共产生了四任CEO,都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博士,对半导体业都有过突破性的科学贡献,正是他们把Intel打造成产业标准的制定者。Intel的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尼奥斯发明了集成电路,被认为是硅谷之祖。尼奥斯的合作伙伴戈登·摩尔则是一名技术天才,创立了信息时代的一条定律——“摩尔法则”。
  与所有这些前辈们相比,欧德宁简直可以说是Intel高层的一个异数。不过欧德宁完全有信心以销售和市场方面得天独厚的天赋和经验带领Intel面对这次转型带来的巨大挑战。
  当他还在大学时,欧德宁就曾在公园里卖过汉堡,1974年加入英特尔之后他也没有放弃推销员的工作。1987年刚刚担任分公司的总经理时,年轻的欧德宁就老练漂亮地处理了由于两个员工的自杀带来的恐慌和混乱,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同事和高层的赞扬和赏识。1991年又因为成功推广了“奔腾的芯”这一口号,由其带来的巨大的品牌效应而成为业界的传奇。
  在过去的岁月里,Intel在PC市场上称霸全球,凭的是打败天下无敌手的过硬技术。然而,从1998年起,Intel宣布了宏大的计划,提出了新通信架构,正在跨入通讯、手机和网络服务。
  为适应这一转型,Intel必须强化与其它公司之间的联盟关系,于是,销售和市场业务就被推到了前沿位置,而这方面的工作正是欧德宁的强项。
  
  意大利式的乐天主义
  
  欧德宁是美籍意大利人,他的血液中似乎也混着两个民族的鲜明特点:既不失美国人的随意简单,又有意大利人的张扬和乐天主义。
  2002年欧德宁年薪达到了35万美元,奖金则高达61万美元,而从分红、股权方面得来的报酬也有7.3万美元,每年100万美元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生活上任何奢侈的要求。但欧德宁在生活方面却是非常低调,经常穿着一件海军蓝的夹克和一条牛津裤,不认识他的人可能会把他误当成一名美国中西部的保险推销员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五金店老板。平日里,欧德宁不爱打高尔夫球,而是喜欢与老婆和两个孩子出去划船或是滑雪。
  多年从事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工作经历,使欧德宁有着同Intel现任CEO贝瑞特不一样的办事风格。贝瑞特曾经带着棒球棍参加会议,激情四射地为他的员工加油。欧德宁则更像销售人员,没有好高骛远的幻想,倾向于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一步步达到目的。Intel的员工们都认为欧德宁非常善于用一种安静内敛的风格激起员工的热情。
  Intel的信息部门主管Sandra K. Morris 回忆说:“1997年,欧德宁在开展电子商务的时候,为了对Intel来说非常简单的区区10亿美元的网上交易额,居然定了整整12个月的计划,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当然,欧德宁的按部就班并不意味着沉闷迂腐。一位资深的Intel分析师这么评价欧德宁:“他很少发脾气而且非常善于把公司的意见和理念灌输给员工和外部人员。”他的幽默感也深入人心,在推广奔腾产品的初期,欧德宁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和愤怒的顾客,但他还能不时地开个玩笑调节气氛。
  欧德宁和Intel所面临的任务是要把自己的芯片产品带到地球每个角落。在这位销售天才的执掌下,Intel在未来将会怎样地飞翔?
  
  欧德宁简介
  年龄:51岁
  现任职位:Intel总裁 首席运营官(COO)
  履历: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74年加盟Intel,从业务员做到架构业务部长,现任Intel总裁兼COO。
  格言:我们时刻在观察,时刻在警觉,努力成为“偏执狂”,以保证能追上新技术。“偏执狂”没有敌人,只有竞争对手,而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我们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取代我们过去的产品。
  嗜好:与老婆孩子一起划船 、滑雪
其他文献
沈重    复星抢滩国资的脚步并没有因SARS而停止,反而加快了步伐。  4月12日,沈阳在SARS时期显得异常冷清。然而,一支由财务、审计等人员组成的队伍却特地从上海匆匆赶到这座危城。他们走进了位于铁西区兴华北街八号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门。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在抢购国资运动中甚嚣尘上的上海复星集团特派员工。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考察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重),
期刊
通过第一次重组,1990年代初全国近500个家电业品牌削减为现在的25个左右;而最新的一轮浪潮,则有望使硕果仅存的家电业品牌一举削减为5-6个品牌寡头  越来越多家电业的大佬都在渴望规模扩张。  一直被媒体追逐的TCL重组乐华事件最近已一锤定音。与此同时,长虹、创维等大牌公司也在暗暗地计划下一步的动作。另一方面,长岭、ST小鸭、威力等欲振乏力的老家电品牌苦苦寻找“如意郎君”。小天鹅整体出售也吊足了
期刊
尽管有人宣布中国生物医学科学界在SARS基因组测序方面遭遇了整体失败,但是,接下来在SARS疫苗方面,中国的科学界似乎并不甘落后——一些科学机构不断发出SARS疫苗取得重大进展的好消息;然而,另一些科学家却又不断地站出来,告诫我们,不要过分乐观。  这是另一场关于SARS的国际与国内、真科学与伪科学的竞赛。    科学不是商业操作    “我们的研究人员全部封闭起来了,全力以赴地攻关,但是估计一时
期刊
一旦金融分业政策解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将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流模式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看来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在中国,虽然光大、中信早已在口碑流传之间,形成了金融控股雏形,但更具实质意义的举动却悄悄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老牌的“四大行”——工农中建在不经意间已朝这个目标越走越近。  虽然银行业,尤其是占到国有金融资产的80%的四大国有银行一直处在金融业改革的漩涡中,但是
期刊
当公共管理出现了人为灾难,如何在法律上明确责任主体,并设置相关赔偿条例,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职能所在,而不仅仅关系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体现。  法治缺位,往往是公共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爆发灾难的根源。  孙志刚事件如此,发生在湖南长沙的水灾丑闻依然如此。  5月19日凌晨,位于湖南长沙的五合垸突然发生了溃堤事件。这是全国防汛抗洪以来,第一个被冲垮的堤坝。这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而非“天灾”。 
期刊
愈益提高的投资审批门槛,能使国内汽车企业尚显单薄的身子,阻挡住外资的咄咄进逼么?在WTO规则的约束下,这似乎是一笔事关大局的赌注。  国内的大小汽车企业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紧张过——薄薄的8张纸,却是对国内上百家汽车企业命运的一次宣判。  这份起草了两年,将至少指导未来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的新政策征求意见稿,共12章57条,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投资审批门槛的提高——这无疑是对地方造车运动的一次打击
期刊
操作系统的标准之争极有可能因为英特尔、IBM的加盟而把战火燃到硬件行业,乃至整个IT行业。在其背后,除了利益之争,更是技术标准之争,而且隐隐勾画出世界IT业的发展脉络。作为世界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企业并不在局外。    SCO狠咬IBM一口     SCO(NASDAQ:SCOX)和IBM官司的背后,闪烁着微软的冷冷阴谋。以SCO为先锋,微软展开了对Linux的新一轮围剿。   3月7日,S
期刊
突如其来的SARS好像打乱了一场本该提前到来的资本盛宴。但方寸未乱。  就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证券市场步入发展历程的第12个春天,中国资本市场的重新萌动也在跃跃欲试当中——几乎每天都有资本流向市场的“最新报告”——QFII实质性启动、外资控股企业A股登陆、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大举试水,正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了一个门槛。  年初,温家宝总理曾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继续推进证券、保险业改革
期刊
放眼未来,谁能占领中文语言搜索领域市场的鳌头?是百度?搜狐?慧聪?还是Google?每一家都在奋力奔跑,当然,赢家需要智慧也要靠运气。  一半靠运气,一半靠智慧,搜索引擎业开始成长为一个市场巨大的产业。Google几乎成了搜索引擎的代名词。在全球英语语言搜索中,Google占有33%的份额。  Google的汹涌之势会席卷中文语言搜索吗?这是中国的同行们不能容忍的。去年9月,由慧聪商务网领头组织了
期刊
门户网站总体上是在走向成熟,他们各自已经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定位。现在,拼的更多的是执行能力。他们离成功还很遥远   在SARS扰人的4月,三大门户网站公布了2003年第一季度财报。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亮丽的答卷:网易收入总额达1420万美元,纯利830万美元;搜狐收入总额1440万美元,纯利460万美元;新浪收入总额1811万美元,纯利338万美元。  三家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的股价也让人喜上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