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局灶点阵激光技术(FFLT)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20例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使用FFLT技术进行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平扫技术,1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面部两侧瘢痕进行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并采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并评估皮肤纹理值;记录和评价不良反应;对患者两侧满意度评分进行评价;对患者两侧皮肤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及评价。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治疗后3个月,FFLT侧ECCA评分(51.24 ± 17.61比34.46 ± 14.99,t= 7.886,P< 0.05)及平扫侧ECCA评分(50.96 ± 18.96比38.29 ± 14.86,t= 6.123,P< 0.05)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FFLT侧ECCA评分明显低于平扫侧(t= 4.462,P< 0.05)。治疗后3个月,FFLT侧治疗改善率(32.75%)也明显高于平扫侧(2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0.016)。治疗后1 h,患者FFLT侧疼痛及水肿评分均显著低于平扫侧(P< 0.05),而两侧红斑持续时间及结痂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侧皮肤纹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后FFLT侧皮肤纹理值显著低于平扫侧(P< 0.05)。治疗后第1天,FFLT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红斑指数均较平扫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低(P< 0.05);治疗后前3天,FFLT侧瘢痕处黑素指数及经表皮水分丢失均较平扫侧瘢痕处高,但FFLT侧非瘢痕处低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0.05);治疗后第1天至第1周,FFLT侧瘢痕处角质层含水量较平扫侧瘢痕处低,但FFLT非瘢痕处高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时,红斑指数、经表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在FFLT侧瘢痕及非瘢痕处与平扫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FFLT技术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