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东南海域冬季水温与含盐量特性(提要)

来源 :地质科技情报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1961—1980年取得的海洋观测记录,对黄海东南海域冬季水温与含盐量特性作如下解释,沿济州岛西侧的33°40″N线,从海面直达海底明显发育有热咸水前沿.这一东西走向的前沿将该海域水系分割为二.即前沿北侧海水为低温、低盐量,前沿南恻为高温、高耗量.同时由于这一前沿的存在,遂即否定了历来认为有所谓黄海暧流将高温、高盐量海水北运的说法.温度一含盐量图解表说明冬季代表该海域的水团为暖流水与黄海冷水.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实验上研究了“人”字式断层声发射b值并从理论上对频度—震级关系及b值变化的物理机理进行了探讨。“人”字式断层的引入使b值呈现低值,b值随载荷呈现单调下降以及下降又上升或波状上升两类变化,反映了不同的破裂过程。根据微破裂的产生、发展和聚合过程的物理图象,建立了微破裂的分布方程。在裂纹无相互作用时,分布方程的解即是Gutenberg-Richter公式。在裂纹相互作用时,分布方程的解不是简单的幂
期刊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原地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型式和现今应力状态。资料表明,本区是由红河和中甸两条右旋走滑断裂所形成的拉分构造,其应力状态也与外区不同。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受这一构造型式及其应力状态的控制。
期刊
华北南三省交界区为中强地震危险区,先后开展了一些流动观测工作,如大地形变测量、流动重力测量等。同时,在地震地质及新地壳运动方面也相应作了些工作。从获得的大量资料来看,三者吻合较好,表明大地形变、流动重力的观测结果,可能反映了最新地壳运动,这对该区的地震监测以及地震危险性的趋势估计将提供一定依据。
期刊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期刊
本文应用岩石孔压三轴仪,研究花岗岩和大理岩的破裂特性,探讨应力途径对岩石破裂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岩石的内孔水压致裂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2)在拉,压应力组合条件下,岩石呈现出拉破特性,引起岩石破裂的拉应力随着轴压增加而减少;(3)孔压致裂法获得的岩石抗拉强度值偏高。
期刊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变动、地震》的编纂出版是国家地震局1982—1985年重点科研项目,由马杏垣任主编,丁国瑜、高文学、张海根、张步春、马宗晋为副主编,组织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等和外协系统共三十余单位,二百余名科研人员完成编图任
期刊
本文采用服从抛物线型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对重力构造的铲式断层进行了力学研究。岩层重力滑动的坡度与岩石强度、滑动系统厚度、孔隙压力以及润滑层有关;铲式正断层自上至下由张性、张剪性、纯剪性过渡到压剪性,铲式逆断层上下一致为压剪性。
期刊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
期刊
本文讨论了感应式磁力仪标定的最佳方法。定量分析了标定方式的选择、标定线圈最佳尺度和标定中的误差等问题。为标定线圈制作、野外施工和提高标定精度等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