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体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以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为宗旨,科技人员围绕果树产业的需求,借助国家的财政科技推广、林草推广、综改试点专项及省、市各级各类项目在果树科技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果树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的策略、助力乡村振兴思路。
关键词:科技成果推广;问题;策略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体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科技项目支撑数量、人员配备等所限,有些地区域科技成果推广相对较慢。从而限制了我国果树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1.1 以科技开发推广项目为依托,推广科技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技开发、共建、扶贫项目132项,项目数量比十二五翻一番。在鞍山、锦州、辽阳、葫芦岛、抚顺等地示范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取得明显效果。首次实现辽宁省全省技术服务全覆盖。重点推广“国峰7号”“国之鲜杏”“岳阳红苹果”“早金酥梨”等果树新品种36个,全国示范面积9.42万亩,技术辐射带动45万亩。帮扶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3家。特别是果树所自主选育的“国字号”李子、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国李子、杏栽培品种的更新,改善了栽培品种结构,实现鲜果品质质的飞跃。
1.2 发挥科研单位人才优势,组建专业科技推广队伍
截至2020年末,辽宁省果树所从苹果、梨、李子、杏、葡萄等课题组选派技术专家65人次,共组建3个扶贫工作队、21个科技特派团,选派1名科技副县长和7名第一书记(副乡镇长)长期工作在乡村第一线,实施果树科技的园区规划、建设及技术管理指导,实行保姆式的果树基地建设服务,技术服务达到辽宁省内各县(区)全覆盖。
1.3 找准科技成果方向,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
辽宁省果树所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发挥学科齐全优势,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突出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聚焦辽宁省旱寒地区、瘠薄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前(产业规划和品种选择)、产中(栽培技术、土壤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贮运、加工、品牌培育、协调销售)的全产业链支撑服务。
1.4 强化科技培训与宣传,培育骨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近五年以来,辽宁省果树所以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基地建设为抓手,实施“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一是各项目团队与市县的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培养了近300名的稳定的果树“土专家”和技术员。通过“乡村振兴专家果树讲师团”活动,采取“线上 线下”等多种形式,直接培训技术骨干,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七套,辽宁新闻、山东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传播了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
2.1 果树管理人员的生产观念较为落后,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受到长期以来的果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从事果业的人员依然保留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标准的科学管理思想。与此同时,很多山地栽培区由于粗放式管理观念的限制,不仅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也忽视了树木的长期培育和生长,产量过高,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树势衰弱。
2.2 缺乏相应的科技配套设施,不能全面展示科技成果水平
科技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还需要一定的基础配套设施,才能够真正将其进行有效的推广。特别是近三年在7、8月份早熟的桃、李、杏、葡萄、苹果等果树成熟期间都受到高温、暴雨、冰雹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出现了病害、裂果等现象大爆发,使部分果园赔本经营,但采用了設施避雨栽培模式的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效益都很好。
2.3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地区都建成了一套这样的体系,但落实这套体系的机构在发挥自身职能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3.1 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连的樱桃、丹东的草莓、北镇的巨峰葡萄、盖州的设施桃、李、杏,海城的南果梨,目前市场的认可度高,需求量大,但是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和品质好的品种发展趋势明显,在科技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熟化)技术和大面积的推广为重点,成功率更高。
3.2 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降低农户科技成果应用风险
相关部门要以市为单位,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推广体系作为这一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的核心,然后逐级向下发散,最后延伸到村级当中,建立科技示范榜样户,作为整个网络推广的核心。
本文以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做法为例,对当前普遍存在于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希望能够在果树推广应用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使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在推广转化速度快、成功率高,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科技支撑性作用。
■作者简介:周洪富(1979-),男 ,辽宁昌图人,硕士学历,助理研究员,从事科技推广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技成果推广;问题;策略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体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科技项目支撑数量、人员配备等所限,有些地区域科技成果推广相对较慢。从而限制了我国果树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以科技开发推广项目为依托,推广科技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技开发、共建、扶贫项目132项,项目数量比十二五翻一番。在鞍山、锦州、辽阳、葫芦岛、抚顺等地示范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取得明显效果。首次实现辽宁省全省技术服务全覆盖。重点推广“国峰7号”“国之鲜杏”“岳阳红苹果”“早金酥梨”等果树新品种36个,全国示范面积9.42万亩,技术辐射带动45万亩。帮扶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3家。特别是果树所自主选育的“国字号”李子、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国李子、杏栽培品种的更新,改善了栽培品种结构,实现鲜果品质质的飞跃。
1.2 发挥科研单位人才优势,组建专业科技推广队伍
截至2020年末,辽宁省果树所从苹果、梨、李子、杏、葡萄等课题组选派技术专家65人次,共组建3个扶贫工作队、21个科技特派团,选派1名科技副县长和7名第一书记(副乡镇长)长期工作在乡村第一线,实施果树科技的园区规划、建设及技术管理指导,实行保姆式的果树基地建设服务,技术服务达到辽宁省内各县(区)全覆盖。
1.3 找准科技成果方向,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
辽宁省果树所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发挥学科齐全优势,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突出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聚焦辽宁省旱寒地区、瘠薄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前(产业规划和品种选择)、产中(栽培技术、土壤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后(贮运、加工、品牌培育、协调销售)的全产业链支撑服务。
1.4 强化科技培训与宣传,培育骨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近五年以来,辽宁省果树所以科技推广示范引领基地建设为抓手,实施“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一是各项目团队与市县的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培养了近300名的稳定的果树“土专家”和技术员。通过“乡村振兴专家果树讲师团”活动,采取“线上 线下”等多种形式,直接培训技术骨干,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七套,辽宁新闻、山东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传播了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
2 果树科技成果推广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2.1 果树管理人员的生产观念较为落后,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受到长期以来的果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从事果业的人员依然保留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标准的科学管理思想。与此同时,很多山地栽培区由于粗放式管理观念的限制,不仅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也忽视了树木的长期培育和生长,产量过高,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树势衰弱。
2.2 缺乏相应的科技配套设施,不能全面展示科技成果水平
科技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还需要一定的基础配套设施,才能够真正将其进行有效的推广。特别是近三年在7、8月份早熟的桃、李、杏、葡萄、苹果等果树成熟期间都受到高温、暴雨、冰雹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出现了病害、裂果等现象大爆发,使部分果园赔本经营,但采用了設施避雨栽培模式的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效益都很好。
2.3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地区都建成了一套这样的体系,但落实这套体系的机构在发挥自身职能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宣传和推广。
3 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策略
3.1 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连的樱桃、丹东的草莓、北镇的巨峰葡萄、盖州的设施桃、李、杏,海城的南果梨,目前市场的认可度高,需求量大,但是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和品质好的品种发展趋势明显,在科技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熟化)技术和大面积的推广为重点,成功率更高。
3.2 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降低农户科技成果应用风险
相关部门要以市为单位,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推广体系作为这一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的核心,然后逐级向下发散,最后延伸到村级当中,建立科技示范榜样户,作为整个网络推广的核心。
4 结束语
本文以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做法为例,对当前普遍存在于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希望能够在果树推广应用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使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在推广转化速度快、成功率高,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科技支撑性作用。
■作者简介:周洪富(1979-),男 ,辽宁昌图人,硕士学历,助理研究员,从事科技推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