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粮食供需平衡研究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地区粮食供需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粮食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历史数据揭示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演变的轨迹,同时对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预测,展望2021—2030年区域粮食供需情况;进而从粮食生产安全机制、流通安全机制、产销协作机制、区域应急机制、有效监管机制等方面构建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安全机制;并针对所构建的供需平衡安全机制,从思想观念、科技创新、人才、财政金融、协同协作等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表现出明显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变动趋势,相伴而来的是资产风险敞口的扩张.本文分析了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趋势和结构特征,对人行资产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进而提出了提升人民银行资产质量、防范资产风险的相关建议.
本研究依据福建省408份家庭农场调研数据,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因果步骤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厘清金融素养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在金融素养中,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两个维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提升;(2)较高的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水平,有助于家庭农场获取正规信贷资源;(3)拥有较高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家庭农场,往往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绩效;(4)拥有较高先验知识的家庭农场创业者,能够更为高效地将正规信贷资金转化为家庭农场的创业绩效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针对我国国情并且借鉴列宁和斯大林的工业化思想以及苏联工业化经验,毛泽东提出以“三个并举”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思想体系.基于首重安全和兼顾发展的战略逻辑,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凭借这一战略,我国到改革开放前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效率偏低和结构失衡等问题.这种战略逻辑分析有助于理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工业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把握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战略方向,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要对学术界关于工业化战略的一些评论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再评论,有助于理解习近平
在划转国有资本股权充实社保基金背景下,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众多优质白酒企业相继向地方政府无偿划转股权,白酒上市公司“输血”地方财政现象愈发明显,创新应用“茅台化债”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选取已完成向地方财政“输血”的白酒上市公司,基于事件研究法分析白酒上市公司无偿划转股权事件对公司短期价值的影响,并分析企业划转股权前后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情况,研究白酒行业无偿划转股权的市场反应及“输血”效果。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白酒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正向回应,白酒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输血”的效果
艰苦奋斗精神与人类社会进化进步互为因果、紧密关联。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敢于迎接并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艰苦奋斗史,艰苦奋斗精神早已融入民族生命的基因内核。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无我精神奉为自己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开创了人类史上的伟大事业,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停滞固化的概念,它一定随着时代变迁被打上时代烙印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仍然成为激励人们
高等学校于2019年开始采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高校会计处理实现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转变,会计核算实行双分录、双基础、双报告——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在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天财6.0财务核算系统中,高校对校内各二级单位及科研项目按资金类别设置单独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由预算会计核算项目的收支明细,财务会计核算项目的成本费用。由于预算会计反映的内容相对简单,其核算范围小于财务会计,而高校实际的预算管理却比较复杂,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难点
诚实作为一种美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然而关于公民诚实水平决定因素的研究却相对匮乏.早在两千年前,管仲便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的假说,认为经济发展是公民诚实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数据限制和识别困难一直以来较难通过实证来检验.文章借助多国行为数据和多种工具变量,检验了经济发展、制度质量和文化因素对公民诚实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对诚实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次,经济发展对诚实水平的影响有滞后性,其当期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以上结果在不同模型设定、不同估计方法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法治失灵”引发的村民对法治的轻视、质疑与抵触,严重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进程。乡村民众传统礼治思维与法治思维脱节、乡土风俗习惯与现代法规范间存在冲突,是“法治失灵”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新时代背景下,要消解“法治失灵”的阻碍、促进法治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应着力完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弥补单一法治的欠缺;构建嵌入乡村场域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民众法律思维的培育;推行能动司法与人性化法治,化解法律规范与
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领域,农村创业创新培育与农民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明确农村双创与主体创业意愿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双创培育对创业创新主体的创业意愿作用关系的假设模型,并应用农业农村部的“2019年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监测调查试点工作”所搜集相关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创业创新培育对农民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业主体的效能感知在这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而主体的风险感知行为能够在逆向作用于创业意愿的同时,还能起到调节主体效能感知中介效应的作用效果。基于上述结论提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建设在基层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应该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把握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与突破?文章从资源和权力两个维度将村民自治归纳为4种实现形式,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给不同形式村民自治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提出村民自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实现的新突破:避免项目消解自治的弊端,完善村民自治相关体系;警惕村治法人主体的错位,确立村民主体地位;防止集体资源使用监管的缺位,构建监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