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有致 “高效”求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智慧叫“舍得”,而“舍得”之最高境界在于先予后得、破而有立。具体到教学上,则是努力倡求打破师道尊严,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以学生潜能为本,获取自主发展。曾经看过一节日本的录像课,这节课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位40多岁的男教师,给孩子们上一堂关于亚洲饮食文化的课。课堂上没有教师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精美华丽的课件展示,所呈现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们坐在一起,拉家常似的交流。我们听到的是孩子们对问题的有感而发,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这堂课自始至终映现了学习过程的自然、和谐与本真,而整个过程又不难看出教师巧妙的设计与斟酌。
  凡是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大家花几天、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认真制作课件,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可谓精益求精。忙年似地准备了数日,就为了大年初一那一天。可是试问常规课堂教学,谁是这样准备的?或者说有无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做如此丰富的准备?这不禁使我们思考,公开课、观摩课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公开展示那一节课吗?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常规课的教学?笔者曾观摩过许多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较高奖次的课堂教学,但总觉得这些展示课过于追求形式、技巧上的推敲,片面追求场面的热闹。或注重表演体验,或使用课件音像,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学得似乎有声有色,但实际上却仍然是教师指挥棒下的一场热闹表演,缺乏学生思维的创新和灵动。于是,在集体智慧的打造之下,课堂变成了教师技术操作的“秀场”。
  为了更好地创造高效的课堂,笔者有一个深刻的感悟,那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做好“舍得”有致。
  首先是舍得放弃浮躁的“秀场”。我们都知道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其在课堂上过多地展示教师的设计,倒不如展示学生的大胆创新与思维;与其展示教师的妙语连珠,倒不如创设情景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最真实的感悟;与其展示那些花哨的课件和精美的小奖品,倒不如展示一场是非难断的价值观碰撞、一场容易激发心灵的碰撞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讲的是《我们去游玩》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师生的探讨中,答案逐渐明晰起来:水、食品、背包、雨具、各种药品、门卡、乘车卡、钱、相机、备用衣服、看天气预报……甚至连帐篷都考虑到了,答案似乎非常全面,但是执教教师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顺势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必须都要带上吗?短暂的停顿之后,学生们的思维又活跃起来,重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哪些东西是去什么样的地方必带的,哪些是为了减轻负担轻松游玩而可带可不带的。这样大家对游玩要带的东西便做好了梳理和调配,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由此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提问引发的一场热烈的讨论,其效果远远胜过了课件和教具的精美包装。看似是多了一步提问,但是展示给学生的就是真实的生活。生活不是夸夸其谈,不是美好的设想,现实生活中总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取舍与选择,很多时候会有很多问题我们都难求其全,品德课要求我们教会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在对生活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中进行思考之后作出理性选择,这不正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任务吗?对孜孜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师们来说,不也正是面临着这样的一种取舍吗?
  其次,舍得在生成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教师的指挥棒转个圈,学生就转个圈,教师画个八字,学生就画个八字,学生的对答再如流,就如同每枝花都如期插到教师提前准备的花瓶里,这样的课堂充其量也只是貌似繁华的假花瓶,缺少了节外生枝的鲜活的真实。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我们只有用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关注一次课堂的生成,唱好这似乎顺畅的课堂学习中不和谐的音符,却能让小小的跑题汇集成课堂教学的主流;关注一个孩子一个家庭问题的生成,甚至可以唤醒一个懵懂的生命;关注一个社会问题的生成,能够让孩子们多接触一次真实的社会,多一次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作为一名教师,养成关注生成问题的好习惯,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经意间有意外的收获和感动。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异国习俗》一课时,设计了“他们来自哪里”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国家人们的服饰来理解各国习俗的不同。也恰恰是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一名回答问题的女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恰巧穿了一件桃红色的非常漂亮的中式旗袍,我没有因备课中没有设计这一环节而忽略或绕过这一小小的发现,而是非常热情地把这个女同学请上讲台,让她身临各种各样的异国服饰之中,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在感受异国服饰特色的同时,也深深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感受我们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看似节外生枝,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增色许多。
  其实,在与很多教师在交流时发现,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恰当地关注了学生的课堂生成,往往会成为一节课最突出的亮点。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笔者认为,时刻关注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及时与之形成互动,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如,说到关于品德课诚信话题的教学,凭借以往教学经验,教师们进行诚信教育总是围绕学校和家庭来进行,没有或很少关注社会生成的现实问题,而很多社会问题却也是我们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好案例。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给我们提供了诚信教育的绝佳时机。另外,媒体每天报道的那些社会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与之无关的。作为一名社会人,社会意识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这些社会生成的重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事项,而提高对社会生成问题的敏感度并关注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品德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以上是笔者对于还课堂教学以本真和生命力,追求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笔者认为想,策略上“舍得”有致,方能求索到教学的“高效”。愿用我们共同的努力为孩子们营造经历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生动时刻。
  
  (作者单位: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张晓清)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然而,尽管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书馆的资料利用率并未得到大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年前发布科技部第1号令、第2号令、第3号令,为实施,贯彻精神提供具体办法和运作措施.
一、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也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方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多种,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它首先需要采用一定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教师给出一定的话题,学生通过查找课外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定的见解,先在小组成员之间进
研究型教师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不仅能够在不断提升其本人的学科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能使其在教学研究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带动共同体的发展与提高。研究型教师及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还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推动的作用,因而研究型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凭借自身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在学校“平台—模块”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搭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
在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对讲坛怀着依恋,对教学充满热情,再次受聘到教学岗位上奉献余热;有的教师只有四五十岁,正是发挥专业水平创业绩的时候,却对事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倦怠情绪严重,甚至主动要求退居“二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还不应忽视教师管理未能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位在偏远学校工作的52岁“老”教师,得到举行教
新课程推行以来,笔者参与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笔者能领悟到新课程理念的先进,也赞同它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热闹”,忽略“实际效果”  目前,笔者听了许多教师设计的小学语文课,大都让人感觉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我国当前社会
以国家科学技术部第3号令发布,并于1999年12月26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清楚地认
图书采访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藏书质量的优劣,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