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奎利的语言哲学简论

来源 :理论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ical shift”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the posed great challenge to theology by logical positivism, McGuire put forward his own language philosophy. He criticized the linguistic theory of logical positivism, distinguishing between language and discourse, proposing that the life of language exists in discourse situation, and that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is only obtained in discourse situation. He use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elements of discourse situation in detail, emphasized the personality in discourse, advocated the language as a kind of basic phenomenon that involve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treated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survival analysis methodologically The combination provides a clue for fin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eological language, and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new philosophical theology.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在研究方法上 ,各种方法越来越多元化 ,明显地注重心理过程的研究 ,对统计学的方法有了反思 ;由于基因研究的突破 ,遗传环境又受到重视
本文借鉴了英国学考哈耶克的思路,对道家的社会观作了新的论述。详前人所略而略前人所详,重在体现“道”此一点之两面,即以善治国与以正治国。同时,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否认道家思
《天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因为作者用诗歌话语内涵了诸多的原始文化或原始文化观念。对此学界虽已有所论 ,但仍有论而未尽或言而未当者。本文就《天问》中所涉
文章分析了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指出善导的念佛思想主要由念佛的心理基础(“三心”说)和念佛的实践方法(称名念佛)两方面组成。
中国先秦美学就已经把“言”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先秦诸子美学理解语言的一个共同出发点是把语言及意义看作人的行为活动的自身和产物 ,而不仅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工具和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既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论述 ,也不能沿用过去曾经倡导但效果并不明显的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返回抑制容量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对外周数个位置连续线索化,实验二对外周数个位置同时线索化.结果表明:(1)在连续线索化条件下,当线索化位置是相邻时
本文的根本目标便在于从希克的“实体”学说、“救赎论”学说和“伦理标准”入手解析其宗教多元论假说的乌托邦性质,并进一步探究其宗教多元论假说的方法论原则,最后对2l世纪基
本文探讨了基于字字同现、词性二元接续和语义二元接续的中文文本的自动查错原理和查错算法;给出了字词接续判断模型,并讨论了与接续判断模型相关的查错知识库的构造方法.通
道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概念。在历史上,中国唐代的韩愈率先明确提出了从尧传之孟子的传承谱系,承认道统由帝王向师儒的转移,以之抵抗佛老之学。时隔一千年,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