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今高校会计学生在求职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目前的设置情况,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对于改进高校会计专业生培养的建议。旨在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形势下,为公司经营及商务活动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为流动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正是由于此,各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素质的提高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近几年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从用人公司的反映来看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远未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在现阶段,我国工商业界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依次为: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财务管理40%、计算机应用40%、外语30%、生产管理52%,此外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为:财税金融60%、财务管理50%、计算机和外语50%、企业管理52%。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向着科技和管理知识兼备、具有多元化结构知识层次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需要适时代而变,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够强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各高校的要转变会计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須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这具有指导性意义,正确的理论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思路要符合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同时要依各高校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各自优势,不能盲目跟风。以培养具有自我特色的会计专业学生为重点,这样才能提高本科毕业生在供过于求的会计用人市场的竞争实力。
其次,完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变革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是学生接触学习会计知识的第一手资料,是获取会计知识的直接途径,因此高校有必要、有义务适时更换教材,使内容保持常新。或者,学校可依据在读学生特点自主编写教材。只有将最新颖、最前沿的会计知识教授与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水准。
教学方法是传授会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制定符合会计学内涵的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项理论兼顾实践,尤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培训要在校内建立形成一套完备健全的会计实践体系,例如模拟企业财务核算,以求贴近真实。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既是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完善师资结构,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会计知识教授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其一,高校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以此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其二,充实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由于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对实际操作缺少一定的了解,为保证会计教学不成为纸上谈兵,有必要提高教师自身对会计应用的认知。其三,各高校可以外聘一些有关单位的主管业务领导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财会人员来校兼职上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了解。
再次,我国高校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有必要向欧美国家的会计教育借鉴学习,如此才能使我国的会计专业学生具备高水平,不至趋人之后。
通过中美两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其中不足可知一二。我国的会计课程设置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政治思想类课程以及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课(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西方经济学等)、核心专业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一般专业课程(会计理论、外贸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等)。
而美国的会计教育专业课程前两年为基础课,第三年在学生选定专业方向后,开始学习本专业主课程。其中,异于我国的是在美国会计教学的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的学习过程中,选修课和必修课始终贯穿其中,即使是专业必修课,学生也可以从校科目表中选择学习。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区别:一是学生从入学时就划定为会计专业,自始至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上课;二是在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占绝大比重,即使是选修课,也大多是限定选修课。
美国课程设置是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Bedford委员会(“未来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的报告,“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须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Bedford委员会在其报告中认为,“大学会计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括人文学科、艺术、自然学科、通用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原理,在他们毕业时应该可以看懂诸如《科学》《自然》等这类科学杂志中的科普性质的文章。
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主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会计知识,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其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课程安排较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在认真把握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地逻辑认识,缺乏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鉴于此,我国高校会计的课程改革既要着眼于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又要立足于本国本校的教育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力求不仅仅使会计学生在强化专业素质,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合理衔接与扩展,而且强化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感知,使学生具备过硬专业技术和广博的科学知识。我们的高校既要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又要每一名会计生具备终生学习的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形势下,为公司经营及商务活动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为流动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正是由于此,各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素质的提高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近几年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从用人公司的反映来看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远未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在现阶段,我国工商业界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依次为: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财务管理40%、计算机应用40%、外语30%、生产管理52%,此外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为:财税金融60%、财务管理50%、计算机和外语50%、企业管理52%。由此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向着科技和管理知识兼备、具有多元化结构知识层次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需要适时代而变,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够强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各高校的要转变会计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須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这具有指导性意义,正确的理论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思路要符合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同时要依各高校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各自优势,不能盲目跟风。以培养具有自我特色的会计专业学生为重点,这样才能提高本科毕业生在供过于求的会计用人市场的竞争实力。
其次,完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变革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是学生接触学习会计知识的第一手资料,是获取会计知识的直接途径,因此高校有必要、有义务适时更换教材,使内容保持常新。或者,学校可依据在读学生特点自主编写教材。只有将最新颖、最前沿的会计知识教授与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水准。
教学方法是传授会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制定符合会计学内涵的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项理论兼顾实践,尤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培训要在校内建立形成一套完备健全的会计实践体系,例如模拟企业财务核算,以求贴近真实。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既是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完善师资结构,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会计知识教授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其一,高校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以此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其二,充实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由于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对实际操作缺少一定的了解,为保证会计教学不成为纸上谈兵,有必要提高教师自身对会计应用的认知。其三,各高校可以外聘一些有关单位的主管业务领导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财会人员来校兼职上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了解。
再次,我国高校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有必要向欧美国家的会计教育借鉴学习,如此才能使我国的会计专业学生具备高水平,不至趋人之后。
通过中美两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其中不足可知一二。我国的会计课程设置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政治思想类课程以及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课(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西方经济学等)、核心专业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一般专业课程(会计理论、外贸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等)。
而美国的会计教育专业课程前两年为基础课,第三年在学生选定专业方向后,开始学习本专业主课程。其中,异于我国的是在美国会计教学的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的学习过程中,选修课和必修课始终贯穿其中,即使是专业必修课,学生也可以从校科目表中选择学习。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区别:一是学生从入学时就划定为会计专业,自始至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上课;二是在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占绝大比重,即使是选修课,也大多是限定选修课。
美国课程设置是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Bedford委员会(“未来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的报告,“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须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Bedford委员会在其报告中认为,“大学会计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括人文学科、艺术、自然学科、通用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原理,在他们毕业时应该可以看懂诸如《科学》《自然》等这类科学杂志中的科普性质的文章。
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主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会计知识,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其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课程安排较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在认真把握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地逻辑认识,缺乏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鉴于此,我国高校会计的课程改革既要着眼于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又要立足于本国本校的教育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力求不仅仅使会计学生在强化专业素质,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合理衔接与扩展,而且强化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感知,使学生具备过硬专业技术和广博的科学知识。我们的高校既要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又要每一名会计生具备终生学习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