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相红外检测技术对耐候涂层厚度的评估

来源 :红外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变电设施的金属构件容易受温度、湿气等气候因素影响而发生侵蚀,因此通常需要在其表面喷涂耐候保护涂层.为了确保涂层厚度符合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针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锁相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对耐候涂层厚度进行检测与评估.首先采用制作的标准涂层试件对该方法测厚的原理与重复性进行验证,验证了该技术对涂层厚度的评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其后采用厚度均匀过渡的耐候涂层试片进行测试,采用试片上定标点的相位值拟合出定标曲线,并利用该曲线测量出试片上验证点的厚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厚度与真实厚度误差在±5%以内,采用相位图像可以对耐候涂层厚度与均匀度进行有效测量与评估.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油气开采进程也在提速.而油气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钻井岩屑,尤其是当前热门的页岩气的开采,由于需要使用更多的油基钻井液,所产生的油基岩屑的量也更多.钻井油基岩屑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钻井油基岩屑的处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微波的白油油基岩屑复合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以期能对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我国的油气水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流程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因此,浅谈油气水分离处理工艺流程及技术探讨.利用FDPSO计算油气水分离平衡常数,进行油污水多层级重叠过滤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伴生气作出高温分离净化来实现最终的分离处理.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最终所获得分离百分比均在90% 以上,表明此分离工艺的处理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提升监理工作的水平,主要对公路工程智能化监理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智能监理的概念和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之后分析了智能化监理要达到的目标,并提出了发展趋势,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为解决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和路面压实施工问题,结合以往工程经验,介绍了公路工程路基压实技术,包括填方路基压实、填石路基压实、土石混填路基压实等;阐述了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并探讨了各环节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提高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水平.
对国产低电阻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在直流模式下的线性动态范围开展了详细研究.利用深紫外光源(低压汞灯)激发蒸镀有金阴极的MCP,获得较宽范围的输入电流,进而测试了与低阻MCP线性动态范围相关的各项参数,包括电阻、增益、传导电流以及最大最小输入电流等.结果表明:降低体电阻能够有效提高MCP的线性动态范围,其最大和最小输入电流之间跨越6个数量级;该低阻MCP在3种不同工作电压下,最大输出电流为传导电流的16%~19%,与国际上高输出技术MCP相比,性能相当,能够应用于相关领域
现阶段,非英语社会的英语教育整体上衍生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以夯实英语基础为目标的公共英语,它出现在我国各类、各级的学校教育系统之内,这一种英语教育的价值高度集中,旨在提升学生使用英语交流、表达的语言素养.另一种则主要出现在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中,在形式上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即所谓的“专门用途英语”,这一种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了专业知识领域,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跨行业、跨文化等特点.
期刊
通过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样本数据在样本时间、区域的不同分布,对公路造价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随着时间、空间变化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区间约为-180.52%~64.69%,波动性高达245.21%.
为优化公路拓宽设计,更好发挥扩建道路路用性能,依托某公路扩建工程,将路基路面搭接宽度设计为30.0cm,填筑路基设计为阶梯式,明确新面层和新路基结构设计,并对扩建道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0.0cm的搭接宽度能够提高扩建道路路用性能,新旧路基路面搭接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发展,管道内检测可以有效降低管道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漏磁内检测技术和超声波内检测技术是常用的内检测技术,涡流内检测技术是两种内检测技术的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文昌13-1至FPSO的10寸油气水混输管道在PIG阀门中如何实现管道内检测,该管道PIG阀门仅可以接受350 mm的球体,在油田正常生产阶段,常规的漏磁和超声波检测设备的长度远超PIG阀门的接收设计要求,无法实现海管内检测作业,泡沫涡流内检测技术解决了PIG阀门收智能球的难题.同时,本文介绍了泡沫涡流内检测技术原理和实现形式,泡沫涡流
化工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构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化工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