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点测站的风力机塔筒倾斜测量方法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基于免棱镜全站仪的两点测站法,通过现场测量,由几何关系计算可准确得塔筒倾斜量,可实现快速评定问题风力机因混凝土损伤引起的倾斜.基于误差传播定律,提出两点测站的风力机塔筒倾斜量测量的中误差计算公式,现场多次测量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对于评估风力机基础混凝土中不可逆的风致疲劳损伤程度是可行的.同时,通过对问题风力机塔筒多段测量结果亦表明,塔筒变形不仅与底部基础混凝土损伤程度有关,而且与测试时机头偏置方向有关,建议将塔筒倾斜量作为评估基础混凝土风致疲劳损伤程度的补充参数予以考虑.
其他文献
依据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能量传递守恒过程,建立相对应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系统进行热电性能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搭建高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实验台,进行实际光照条件下的热电测试和验证,并分析冷却水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系统发电效率为26.2%,总能利用率为75.4%,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近似评价系统热电性能;系统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受冷却水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冷却水流量对系统热利用效率、发电效率及效率影响较大,需依据不同需求决定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的控制策略.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但因各类电源出力调度不尽合理,存在风光难以消纳且调节成本较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将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同火电机组一起作为基荷电源与调节电源的两阶段调度策略.第1阶段调度模型以风光消纳最大为目标,得到风电、光伏各时段调度出力及调节电源需承担负荷量;第2阶段在已知风电、光伏调度出力的基础上,以火电与太阳能热发电组成的调节电源成本最低为目标,充分利用太阳能热发电调度快速灵活的特性,求得最终的火电与太阳能热发电的调度出力值.算例结果表明,
采用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法,在不同的基片温度下制备金属钨薄膜,并对薄膜的反射光谱、电学性能、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00℃基片温度下获得完全热力学稳定的体心立方α-W金属膜,并具有(110)晶面择优取向,薄膜电阻率为22μΩ?cm,500℃发射率低于0.07.通过薄膜沉积过程中基片加热的方法,在较小的薄膜厚度,即150 nm以下,将亚稳相β-W全部转变为稳定相BBCα-W,适合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中红外反射层的规模化制备;不同晶体结构W做红外反射层的吸热膜膜系大气环境400℃热稳
永磁直线发电机有效避免了传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中间转换机构,大大简化了装置结构,但存在效率及功率密度低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用于该系统的磁场调制式永磁直线发电机(M-FMPMLG),该发电机具有双动子结构,经过磁场调制后其次级运行速度得以提升,功率密度和材料利用率提高.在综合考虑发电系统构成确定发电机基本结构及主要参数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电磁特性,并制作样机.电磁分析和样机测试结果充分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为缩短枸杞干燥周期、节约能耗、提高干燥成品品质,设计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并在青海省德令哈枸杞产地实地搭建联合干燥系统,分别对75 kg枸杞进行太阳集热器单独运行、空气源热泵单独运行、集热器与热泵联合运行3种模式下的干燥实验.在相同温度设定下,联合运行耗电量较热泵单独运行节电26.4%,且联合运行单位能耗除湿量比热泵单独运行大36%,联合运行具有明显优势.热泵单独干燥模式平均制热系数为3.47,联合干燥模式平均制热系数可达4.72,且二次回热使联合运行单位能耗除湿量显著提高,可达2.91 k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在不同串并联分区面积、不同蓄热量的情况下,系统土壤温度场、地源热泵进出口温度、短期蓄热水箱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系统最佳设计串并联分区与蓄热量,同时与同规模下传统SAGSHP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串联区与并联区面
针对风电叶片两加载源疲劳加载试验中加载器相对位置实时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D-H坐标系建立两加载源空间位姿监测系统,并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开发两加载源同步激振控制策略.根据风电叶片疲劳加载试验过程中对激振力方向一致的要求,分别利用激光测距仪与角度传感器监测两作动器空间位置与摆锤角度,建立绝对空间内的位姿监控体系;将位姿监测与同步激振实时控制相结合,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设计一种适用于两加载源同步激振的控制器.最后,搭建了一套现场疲劳加载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H坐标系与递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两加载源同步激振
提出并试制一种基于PDMS材料的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耦合的光谱选择性表面.光谱测试发现该表面在太阳辐射波段(0.3~2.5μm)和“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89和0.86;在左中红外波段(3~8μm)和右中红外波段(13~25μm)具有低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38和0.37,呈现出鲜明的光谱选择特性.此外,搭建户外实验装置并对该表面的白天集热和夜间制冷性能进行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日间的集热温度为72.8℃,比环境温度高69.6℃;夜间的制冷温度为-6.2℃,比
传统供暖方式受到“以热定电”的约束.针对供暖地区大气污染和弃风现象严重的问题,为解耦热电耦合约束并促进弃风的进一步消纳,该文提出利用电锅炉对燃煤或燃气锅炉进行辅助供暖的多锅炉耦合协调供暖方式.考虑到供暖成本,根据不同电锅炉容量的弃风消纳能力构建电-燃煤锅炉和电-燃气锅炉耦合协调供暖经济性模型,对电锅炉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最后对4种供暖方式进行经济性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多锅炉耦合协调供暖和其他供暖方式相比能减少20%的碳排放,同时其收益率要高于单一类型锅炉的供暖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为弃风消纳提供了一条
针对风电场中风速随机性大,难以准确和高效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风电机组采用密度峰值算法进行聚类,随后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同类风电机组的风速进行预测.考虑到实际聚类时各指标存在不等重要性的情况,基于加权理论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同时通过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避免了密度峰值聚类面对高维数据时聚类效果差的现象.最后根据风电场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