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特别是3D打印、桌面级CNC加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利用这些新型工具,使用项目式教学进行课程实施,国内教育的变革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助推STEM或STEAM教育在中国形成特有的创客教育。这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转变,更是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要求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要用主动的态度去了解并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教育理念。国内创客教育师资力量以传统科技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师、机器人竞赛教师为主,师资条件并不能满足创客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区县一级创客教育师资培养入手,分析了创客教育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若干建议。
二、区县一级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1.小学科学教育梯队
小学课程中的科学教育,可以被看作基础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的雏形。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开始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尝试培养,出版配套教材《自然》。课程内容大多以自然科学为主,强调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涉及一部分动手活动,利用身边常见的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和现象重现。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地开始进行教材改革,自然课被科学课替代,内容产生较大变化,出现工具技能教学。但在课程实施阶段,多数学校认识不到位,随意委派教师,造成了设备不足、资源匮乏、同一时期城乡发展差距变大,课程不能同时满足城乡的不同需求。2017年教育部新版本《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从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小学科学教师成为创客教育主力军。
2.中小学信息技术梯队
小学的科学课在中学时被理化生学科取代,由于有升学压力,教学模式会遵照应试教育方式进行,偶尔会穿插一两节类似创客教育的课程,但缺乏长效机制。各地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以省市自编教材为主,内容落伍,学生不愿上,教师不愿教。近两年,深圳、山东、浙江等地信息技术教材的改版,虽受到了创客教育的影响,但中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也需要从小学低年级逐步培养,缺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科学的培养,导致无法适应现行的创客教育内容。
3.机器人和科技创新竞赛梯队
区县一级传统科学教育比较规范的学校,必定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师坚守和推动,更好地保证学校科学或科技教育的开展。负责科技创新竞赛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高中阶段由于可以辅助升学而被突击加强。
三、区县区域性创客教育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1.优势
这一级别的区域教育系统联系紧密,教科研活动开展频繁,学校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学校的预算投入、教师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创客类教育公司也很愿意到区县学校进行免费的创客项目和课程推广,以扩大覆盖面。
2.问题
区县区域性创客教育发展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区县一级的学校表现尤为显著。
(1)认识不足
创客教育本身既侧重创造又侧重教育,讲求在创造中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和平台,利用现有技能和知识构建,扩充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目标是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增进学生创造力、合作协同能力、沟通展示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创客教育更需要进行跨学科探究,引入信息化工具和创造思维来支撑探索和创新,并不是单一的科技制作,也区别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技能学习。如果对创客教育认识不足,就无法形成基于创造的学习方法,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培养上,或者跑偏在社团乃至特长生培养上。
(2)缺乏系统的内容
由于教师的层次和背景不同,缺乏系统的学科和理论研究支持,创客教育的发展看似百花齐放,实质上缺乏如同STEAM教育或者PBL教学那样完整的体系来支撑。
(3)经费不均衡
区县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经费预算有限,对创客教育的前景大多持观望态度,投入较小,多数做法是选取某个学校进行试点。试点仅仅依靠本校资源维持,后续团队力量不够持续,而试点学校往往仅在一个方向卓有成效,容易忽视整体的跨学科发展。考虑到区域教育均衡的问题,很少会持续给学校大量经费,缺少经费的支持,教师培训、器材选购、课程研发上必定受到影响。
(4)师资缺乏
区县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课时负担较重,很多信息技术或科学教师一人担任多个学科或岗位,很少有精力再去学习研究其他内容,缺少成果的情况下很难有所提升,这就造成多数教师不愿意再去接受新理念、新事物。
(5)社会环境
创客教育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本地没有相应的教育科技公司做技术支持,单纯依靠教师自身或者教育系统内部,很难解决技术性问题。家长对学习的态度,社会营造的升学压力等,都是阻碍创客教育推进的社会因素。
四、方向和建議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结合区县创客教育实际,我们明确提出区县一级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
1.方向
创客教育整体方向会直接导致课程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要能普及的,而不是所谓的“特长生”课程和“优等生”课程。传统机器和科技创新竞赛作为创客教育的一部分,起到拔尖和引领的作用。所以创客教育的方向,是要做普及课程和构建教育理念。
2.建议
(1)资金投入要稳健。采购适合普及的硬件和软件,切忌大规模采购单纯的高大上项目,导致教学方案无法落地。对于昂贵的器材,可以考虑在区县集中采购,设立教育创客空间,避免重复浪费资源。
(2)充分调动科学教师团队。科学课程内容跟STEM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相似,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玩融合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导探式教学法”等,无一不与STEM/STEAM和创客教育的理念内容有较多相似和重合之处。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桥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信息素养,是创客教育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编程、设计等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并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4)设置专职创客教师,计入工作量,为教师的教学时间保驾护航,并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支持。
(5)建立区县创客教育空间,这个空间包含实际的共享教室空间和线上交流沟通空间。线上空间建设不能跟公共平台和省市平台功能建设重复,应形成本地化特色,给本地教师提供一个方便沟通、乐于参与、敢于展示的线上平台。区县创客教育空间可以结合区县科技部门或科技馆,从采购器材、人员安排上形成共享交流,起到共同发展、引领提升的作用。
创客教育风起云涌,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化学习为理念,以学科融合为方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搭建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思维创新的提升和发展。
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特别是3D打印、桌面级CNC加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利用这些新型工具,使用项目式教学进行课程实施,国内教育的变革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助推STEM或STEAM教育在中国形成特有的创客教育。这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转变,更是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要求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要用主动的态度去了解并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教育理念。国内创客教育师资力量以传统科技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师、机器人竞赛教师为主,师资条件并不能满足创客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区县一级创客教育师资培养入手,分析了创客教育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若干建议。
二、区县一级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1.小学科学教育梯队
小学课程中的科学教育,可以被看作基础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的雏形。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开始加强小学自然科学尝试培养,出版配套教材《自然》。课程内容大多以自然科学为主,强调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涉及一部分动手活动,利用身边常见的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和现象重现。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地开始进行教材改革,自然课被科学课替代,内容产生较大变化,出现工具技能教学。但在课程实施阶段,多数学校认识不到位,随意委派教师,造成了设备不足、资源匮乏、同一时期城乡发展差距变大,课程不能同时满足城乡的不同需求。2017年教育部新版本《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从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小学科学教师成为创客教育主力军。
2.中小学信息技术梯队
小学的科学课在中学时被理化生学科取代,由于有升学压力,教学模式会遵照应试教育方式进行,偶尔会穿插一两节类似创客教育的课程,但缺乏长效机制。各地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以省市自编教材为主,内容落伍,学生不愿上,教师不愿教。近两年,深圳、山东、浙江等地信息技术教材的改版,虽受到了创客教育的影响,但中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也需要从小学低年级逐步培养,缺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科学的培养,导致无法适应现行的创客教育内容。
3.机器人和科技创新竞赛梯队
区县一级传统科学教育比较规范的学校,必定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师坚守和推动,更好地保证学校科学或科技教育的开展。负责科技创新竞赛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高中阶段由于可以辅助升学而被突击加强。
三、区县区域性创客教育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1.优势
这一级别的区域教育系统联系紧密,教科研活动开展频繁,学校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学校的预算投入、教师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创客类教育公司也很愿意到区县学校进行免费的创客项目和课程推广,以扩大覆盖面。
2.问题
区县区域性创客教育发展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区县一级的学校表现尤为显著。
(1)认识不足
创客教育本身既侧重创造又侧重教育,讲求在创造中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和平台,利用现有技能和知识构建,扩充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目标是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增进学生创造力、合作协同能力、沟通展示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创客教育更需要进行跨学科探究,引入信息化工具和创造思维来支撑探索和创新,并不是单一的科技制作,也区别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技能学习。如果对创客教育认识不足,就无法形成基于创造的学习方法,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培养上,或者跑偏在社团乃至特长生培养上。
(2)缺乏系统的内容
由于教师的层次和背景不同,缺乏系统的学科和理论研究支持,创客教育的发展看似百花齐放,实质上缺乏如同STEAM教育或者PBL教学那样完整的体系来支撑。
(3)经费不均衡
区县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经费预算有限,对创客教育的前景大多持观望态度,投入较小,多数做法是选取某个学校进行试点。试点仅仅依靠本校资源维持,后续团队力量不够持续,而试点学校往往仅在一个方向卓有成效,容易忽视整体的跨学科发展。考虑到区域教育均衡的问题,很少会持续给学校大量经费,缺少经费的支持,教师培训、器材选购、课程研发上必定受到影响。
(4)师资缺乏
区县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课时负担较重,很多信息技术或科学教师一人担任多个学科或岗位,很少有精力再去学习研究其他内容,缺少成果的情况下很难有所提升,这就造成多数教师不愿意再去接受新理念、新事物。
(5)社会环境
创客教育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本地没有相应的教育科技公司做技术支持,单纯依靠教师自身或者教育系统内部,很难解决技术性问题。家长对学习的态度,社会营造的升学压力等,都是阻碍创客教育推进的社会因素。
四、方向和建議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结合区县创客教育实际,我们明确提出区县一级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
1.方向
创客教育整体方向会直接导致课程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要能普及的,而不是所谓的“特长生”课程和“优等生”课程。传统机器和科技创新竞赛作为创客教育的一部分,起到拔尖和引领的作用。所以创客教育的方向,是要做普及课程和构建教育理念。
2.建议
(1)资金投入要稳健。采购适合普及的硬件和软件,切忌大规模采购单纯的高大上项目,导致教学方案无法落地。对于昂贵的器材,可以考虑在区县集中采购,设立教育创客空间,避免重复浪费资源。
(2)充分调动科学教师团队。科学课程内容跟STEM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相似,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玩融合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导探式教学法”等,无一不与STEM/STEAM和创客教育的理念内容有较多相似和重合之处。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桥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信息素养,是创客教育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编程、设计等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并以信息技术为桥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4)设置专职创客教师,计入工作量,为教师的教学时间保驾护航,并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支持。
(5)建立区县创客教育空间,这个空间包含实际的共享教室空间和线上交流沟通空间。线上空间建设不能跟公共平台和省市平台功能建设重复,应形成本地化特色,给本地教师提供一个方便沟通、乐于参与、敢于展示的线上平台。区县创客教育空间可以结合区县科技部门或科技馆,从采购器材、人员安排上形成共享交流,起到共同发展、引领提升的作用。
创客教育风起云涌,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化学习为理念,以学科融合为方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搭建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思维创新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