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治理“摩的”泛滥无果之后,湖南常宁市为了整治混乱的交通,从7月1日开始实行城区公交车全部免费的政策。为此,当地政府每年将至少投入480万元的运营费用。公交免费后,日平均载客近6万人次,是免费前的5.7倍,而黑“摩的”从原来的1700辆锐减为400辆。
一石激起千层浪。常宁的吃“螃蟹”之举不仅在全国开了先河,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个在当地政府看来“一石二鸟”的公共政策是否超出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免费公交能走多远?
決策者说
免费公交的多重效应
胡丘陵(中共常宁市委书记)
一开始我们推行免费公交,主要是想节约能源,同时改进城市交通秩序。不过这些之外,还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宁市原本在媒体上曝光并不多,而这次实行免费公交,光中央电视台就播了三次新闻,大大提高了常宁在全国的知名度。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就是对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新来的企业认为,能够实行免费公交的政府,一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政府。
第三个就是提升了城市形象。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那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形象广告每秒钟往往要几十万。而我们常宁公交车每天只要不到一万元。以前和外界的人没听说过常宁,现在一提起来,都知道是那个公交免费的地方。
就我个人掌握的情况来讲,坐公交的都很支持,反对的主要是那些不坐公交的人。反对者主要说免费公交不符合市场规律。但实际上这不是个市场的问题,它是一个公共产品。归根到底,就是公共财政这块蛋糕怎么去切的问题。这400多万是用来建办公楼、建广场、搞雕塑,还是实行免费公交,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常宁市连续3年财政收入以亿元左右的幅度递增,去年达到5,23亿元。因此,政府有能力把公交车从准公共产品变成了纯公共产品,这样公交免费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只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我们就要把它坚持做大做好。宁愿我们自己一分钱都不花,用到老百姓身上的钱,一千万也要舍得。
观点交锋
谁是免费公交真正的买单者?
朱少华(特约评论员)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公交免费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与这个优惠政策相对应的是,数千名依靠“摩的”养家糊口的下岗者一夜之间又不得不失业。也可以说政府这个利民的优惠政策,正是建立在牺牲“摩的”司机利益的基础上的,那些被迫失业的“摩的”司机才是这个政策真正的买单者。
现在许多城市也和常宁一样:商贩云集,摩的泛滥。这是城市里的一种无奈、一种阵痛,更是群众生活的必须。诚然,城市的文明形象,城市的街道、交通、安全也需要改善,但在这种困难之下,更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科学头脑。
可我们看到,常宁市在对待这些黑“摩的”常用的手法就是逮到没收和罚款,而“摩的”司机们一闹事,一上访,就干脆“法不责众”,索性不管了。这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也成了我们许多城市的一个通病,而就没想到怎样进行科学的管理,用疏通的办法,既能够保障他们合法的经营,又能保证城市的文明和协调。
常宁公交免费看是一种“利民”,其实用钱来代替管理,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解决本该属于智慧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不仅是一种“懒政”,更是一种“权力的垄断”。而这种行为更是治标难治本,因为那些受到伤害的“摩的”司机还在,他们失业在家,这个社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甚至可以说,这样用钱换来的“稳定和谐”只能是暂时的。
请给免费公交一点掌声
苑广阔(特约评论员)
常宁免费公交推出以后,掌声没有听到多少,倒是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说政府这是头脑发热,有人说政府如此大包大揽,免费公交肯定走不长久等等。猛然一看,似乎免费以后的问题比不免费的时候还要多。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又遗憾。其实给免费公交这一政府还富于民,百姓从中受益的改革之举一点掌声又有何妨?
正如常宁市政府所说,免费公交这个惠及民生的举措是经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8个月的调研论证,最终慎重推出的,并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草率上马,更不是作秀。一年几百万的投入,还要一直坚持下去,什么样的政府敢拿这个来作秀?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相信常宁市政府也不敢贸然上马免费公交项目。免费公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从市民口袋里掏钱,而是基于财政实力之上,只是改善民生的一项举措而已。
还富于民应该是各级政府当前和未来的施政方向之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常宁市政府在推出免费公交后,肯定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作为旁观者,理应对这一惠民利民之举多些鼓励,多些肯定。即使想说话,也不妨多给点建议和意见,而不是求全责备,鸡蛋里挑骨头。
纵深分析
免费公交的成本分析
王志安(资深媒体人)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呼吁政府增加公共开支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在这种背景下,常宁市这种体现财政公共性的举措,在思路上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公共财政如何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无论对政府还是市民来说,免费也是有成本的。仔细衡量免费政策下的成本支出,是我们评价一项公共政策最终效率如何的根本。
政府为免费公交付出了机会成本。因为公共财政的收入是既定的,补贴了公交,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方面放弃了补贴。这就需要衡量,在一个政府的各个公共项目中,到底哪一项是最值得补贴的?常宁市总人口有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15.7万,目前,免费公交提供的福利,主要享用对象是这15.7万的城镇人口,但相对于农村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薄弱,似乎后者的投入更迫切一些。免费公交,在公共政策上有加大城市和农村福利差别的趋势。
市民为免费公交付出了通行质量的成本。根据报道,免费公交实行后,大量原来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市民,纷纷改乘公交,导致公交车的乘车环境质量大大下降。从市场上讲,市民原来花费1块钱可以买到的交通服务,现在市场不再提供了,市场上只剩下免费但乘车环境较差的公交和环境较好但价格较贵的出租车市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机会减少了。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免费供应等于无限放大了人们的需求。许多原本可以步行的距离,市民现在都愿意乘公交车来解决,由此增加的车辆磨损维修、油气费用,都由整个社会买单。这也是一种成本。
更重要的是,免费公交政策将1000多辆“摩的”和几十辆出租车置于破产的边缘,这部分人生活受到了影响。如果政府补贴的是整个公交系统,那应该对各种公交工具进行均衡合理的补贴,或者要为其他交通工具退出市场进行赎买,否则, 政府补贴的“善政”,也会在市场上构成一种“不正当竞争”。如果这种权力不加约束,也是对市场原则的破坏。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影响到千百万纳税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尤其需要用更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市场规则和各方利益的平衡。只有这样,善策才会最终变成善政。
常宁样本的借鉴意义
“公交优先”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已经成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共识,常宁市把公交优先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宁颇有借鉴意义。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免费公交”并非“亏本生意”。政府支出的是一笔“公益成本”,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不可低估。满足市民需求,体现了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意识。我们也期待,更多地方、更多的公共服务行业能学会做老百姓喜欢的“亏本生意”。当然,常宁公交模式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对被挤垮的“摩的”与出租车行业司机的出路,应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等。
常宁公交免费模式虽好,但复制与推广难度不小。常宁市采矿业、冶炼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拥有发展“免费公交”的经济实力。对大城市而言,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公交线路密集,开行“免费公交”的成本很大。
以笔者之见,常宁公交模式的借鉴意义,就在于其坚持了优先发展公交,还原公交公益本质的正确思路和做法,这一点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学习。
在目前私车迅猛发展的阶段,公交可能是大部分城市居民意见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涉及面如此广的一个问题,大城市尚且难以解决,一个县城为什么就通过免费的形式解决了呢?常宁的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從当地的实际出发,实行免费公交是可行的。而如果大城市有如此举动,可能就行不通。但是免费行不通,不等于常宁的举措没有任何值得借鉴的意义。
政策对路,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潜在需求可以被激发。国内大部分城市,现在都遇到私车迅猛增长,公交艰难的情况。各种改革举措,比如引进外来资本,比如改革内部管理,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为什么百姓还是不满意?为什么只能看到公交车在私车的潮流中“举步维艰”?没有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公交发展政策,也许是根本原因。常宁的免费,适合常宁,不一定适合其他城市,但是每个城市都应该能够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公交发展之路。
一石激起千层浪。常宁的吃“螃蟹”之举不仅在全国开了先河,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个在当地政府看来“一石二鸟”的公共政策是否超出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免费公交能走多远?
決策者说
免费公交的多重效应
胡丘陵(中共常宁市委书记)
一开始我们推行免费公交,主要是想节约能源,同时改进城市交通秩序。不过这些之外,还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宁市原本在媒体上曝光并不多,而这次实行免费公交,光中央电视台就播了三次新闻,大大提高了常宁在全国的知名度。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就是对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新来的企业认为,能够实行免费公交的政府,一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政府。
第三个就是提升了城市形象。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那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形象广告每秒钟往往要几十万。而我们常宁公交车每天只要不到一万元。以前和外界的人没听说过常宁,现在一提起来,都知道是那个公交免费的地方。
就我个人掌握的情况来讲,坐公交的都很支持,反对的主要是那些不坐公交的人。反对者主要说免费公交不符合市场规律。但实际上这不是个市场的问题,它是一个公共产品。归根到底,就是公共财政这块蛋糕怎么去切的问题。这400多万是用来建办公楼、建广场、搞雕塑,还是实行免费公交,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常宁市连续3年财政收入以亿元左右的幅度递增,去年达到5,23亿元。因此,政府有能力把公交车从准公共产品变成了纯公共产品,这样公交免费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只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我们就要把它坚持做大做好。宁愿我们自己一分钱都不花,用到老百姓身上的钱,一千万也要舍得。
观点交锋
谁是免费公交真正的买单者?
朱少华(特约评论员)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公交免费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与这个优惠政策相对应的是,数千名依靠“摩的”养家糊口的下岗者一夜之间又不得不失业。也可以说政府这个利民的优惠政策,正是建立在牺牲“摩的”司机利益的基础上的,那些被迫失业的“摩的”司机才是这个政策真正的买单者。
现在许多城市也和常宁一样:商贩云集,摩的泛滥。这是城市里的一种无奈、一种阵痛,更是群众生活的必须。诚然,城市的文明形象,城市的街道、交通、安全也需要改善,但在这种困难之下,更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科学头脑。
可我们看到,常宁市在对待这些黑“摩的”常用的手法就是逮到没收和罚款,而“摩的”司机们一闹事,一上访,就干脆“法不责众”,索性不管了。这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也成了我们许多城市的一个通病,而就没想到怎样进行科学的管理,用疏通的办法,既能够保障他们合法的经营,又能保证城市的文明和协调。
常宁公交免费看是一种“利民”,其实用钱来代替管理,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解决本该属于智慧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不仅是一种“懒政”,更是一种“权力的垄断”。而这种行为更是治标难治本,因为那些受到伤害的“摩的”司机还在,他们失业在家,这个社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甚至可以说,这样用钱换来的“稳定和谐”只能是暂时的。
请给免费公交一点掌声
苑广阔(特约评论员)
常宁免费公交推出以后,掌声没有听到多少,倒是质疑声纷至沓来。有人说政府这是头脑发热,有人说政府如此大包大揽,免费公交肯定走不长久等等。猛然一看,似乎免费以后的问题比不免费的时候还要多。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又遗憾。其实给免费公交这一政府还富于民,百姓从中受益的改革之举一点掌声又有何妨?
正如常宁市政府所说,免费公交这个惠及民生的举措是经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8个月的调研论证,最终慎重推出的,并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草率上马,更不是作秀。一年几百万的投入,还要一直坚持下去,什么样的政府敢拿这个来作秀?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相信常宁市政府也不敢贸然上马免费公交项目。免费公交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从市民口袋里掏钱,而是基于财政实力之上,只是改善民生的一项举措而已。
还富于民应该是各级政府当前和未来的施政方向之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常宁市政府在推出免费公交后,肯定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作为旁观者,理应对这一惠民利民之举多些鼓励,多些肯定。即使想说话,也不妨多给点建议和意见,而不是求全责备,鸡蛋里挑骨头。
纵深分析
免费公交的成本分析
王志安(资深媒体人)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呼吁政府增加公共开支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在这种背景下,常宁市这种体现财政公共性的举措,在思路上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公共财政如何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无论对政府还是市民来说,免费也是有成本的。仔细衡量免费政策下的成本支出,是我们评价一项公共政策最终效率如何的根本。
政府为免费公交付出了机会成本。因为公共财政的收入是既定的,补贴了公交,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方面放弃了补贴。这就需要衡量,在一个政府的各个公共项目中,到底哪一项是最值得补贴的?常宁市总人口有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15.7万,目前,免费公交提供的福利,主要享用对象是这15.7万的城镇人口,但相对于农村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薄弱,似乎后者的投入更迫切一些。免费公交,在公共政策上有加大城市和农村福利差别的趋势。
市民为免费公交付出了通行质量的成本。根据报道,免费公交实行后,大量原来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市民,纷纷改乘公交,导致公交车的乘车环境质量大大下降。从市场上讲,市民原来花费1块钱可以买到的交通服务,现在市场不再提供了,市场上只剩下免费但乘车环境较差的公交和环境较好但价格较贵的出租车市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机会减少了。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免费供应等于无限放大了人们的需求。许多原本可以步行的距离,市民现在都愿意乘公交车来解决,由此增加的车辆磨损维修、油气费用,都由整个社会买单。这也是一种成本。
更重要的是,免费公交政策将1000多辆“摩的”和几十辆出租车置于破产的边缘,这部分人生活受到了影响。如果政府补贴的是整个公交系统,那应该对各种公交工具进行均衡合理的补贴,或者要为其他交通工具退出市场进行赎买,否则, 政府补贴的“善政”,也会在市场上构成一种“不正当竞争”。如果这种权力不加约束,也是对市场原则的破坏。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影响到千百万纳税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尤其需要用更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市场规则和各方利益的平衡。只有这样,善策才会最终变成善政。
常宁样本的借鉴意义
“公交优先”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已经成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共识,常宁市把公交优先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宁颇有借鉴意义。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免费公交”并非“亏本生意”。政府支出的是一笔“公益成本”,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不可低估。满足市民需求,体现了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意识。我们也期待,更多地方、更多的公共服务行业能学会做老百姓喜欢的“亏本生意”。当然,常宁公交模式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对被挤垮的“摩的”与出租车行业司机的出路,应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等。
常宁公交免费模式虽好,但复制与推广难度不小。常宁市采矿业、冶炼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拥有发展“免费公交”的经济实力。对大城市而言,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公交线路密集,开行“免费公交”的成本很大。
以笔者之见,常宁公交模式的借鉴意义,就在于其坚持了优先发展公交,还原公交公益本质的正确思路和做法,这一点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学习。
在目前私车迅猛发展的阶段,公交可能是大部分城市居民意见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涉及面如此广的一个问题,大城市尚且难以解决,一个县城为什么就通过免费的形式解决了呢?常宁的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從当地的实际出发,实行免费公交是可行的。而如果大城市有如此举动,可能就行不通。但是免费行不通,不等于常宁的举措没有任何值得借鉴的意义。
政策对路,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潜在需求可以被激发。国内大部分城市,现在都遇到私车迅猛增长,公交艰难的情况。各种改革举措,比如引进外来资本,比如改革内部管理,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为什么百姓还是不满意?为什么只能看到公交车在私车的潮流中“举步维艰”?没有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公交发展政策,也许是根本原因。常宁的免费,适合常宁,不一定适合其他城市,但是每个城市都应该能够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公交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