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阶段,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同时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可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中学阶段以及整个人生都有重要意义。  体育 课外活动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阶段,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同时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可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中学阶段以及整个人生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积极开展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呢?  一、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1、
期刊
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财务信息支持,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绩效水平。  房建项目 成本核算  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财务信息支持,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竞争能
期刊
当今世界,台风、海啸、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非典、甲流感等流行性急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追溯其根源无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有关联。为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作法。  语文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一、充
期刊
STS 是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社会(Society) 的英文缩写,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STS教育理念下实施初中化学教学,是将化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找准STS教育与教
期刊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发及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
期刊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中,工民建结构抗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现代社会建筑物特别是工民建项目越来越趋向于高层,对于抗震的要求也会越来高,因此,加强对工民建结构抗震的探究及探索,在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民建 结构抗震  一、工民建结构的抗震现状浅析  工民建结构质量特别是抗震性能不单单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而且与国家的发展及人们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此,一定要对工民
期刊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而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演员,是主角,学生则是听众。而教学则更多停留在知识“积累”的层面上,着眼点在知识的“接受”与“继承”上,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和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能力型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
期刊
所谓高效课堂,指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项活动,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是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已经逐步成为英语教师的共同追求。  深化课改 高中英语 高
期刊
体育教育首先是―种体验教育,仅仅有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运动,才能真正达到体育的教育效果。而体育教育中蕴含着的德育教育正是通过这种体验,不断加深,不断升华。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道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针对技校生的特点,研究技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途径是当代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技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