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寻梦渔梁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皖南歙县以西,一处古镇,依山傍水,因坝而得名,人称渔梁。歙县,明清时期为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黄金水路。渔梁古镇因紧靠新安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曾辉煌一时的徽州商人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如今,古镇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的繁华。
  梁坝·渔梁街
  古徽州府和歙县同城。隋末统一歙、宣、杭、饶、婺、睦六州的“吴王”汪华把郡治由休宁古城移到歙县乌聊山麓,大筑城垣。新安江支流——练江像一条玉带绕府城而过,为了府城的风水和保持城区的地下水位,人们在城南三里的练江水面上“绝流为梁,储水为渊”,开始有了“渔梁坝”之设。
  经过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官方和百姓的不懈努力,这座长138米、坝体宽27米、坝顶宽10米,建筑科学、千秋永固的渔梁坝终于建成了。
  渔梁坝横截练江,南依龙井山,北接渔梁古镇老街。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设计建造极为巧妙,既可蓄上游之水,便于灌溉,以利通航,也可缓坝下之流,以利防洪。坝上有3处宽约10米的凹槽,人称水门。3个水门从北至南渐次低落,练江在常年大部分时间正常水位时,流水只从最南端的低水门流过。北端和中部的两道水门,则保证练江在高水位时,仍具有较大的泄水能力,并能定期冲刷掉一部分因江面在此转折而留下的淤积泥沙。
  渔梁坝的构造十分讲究,构成坝身的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垒砌方法科学,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硬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被称作“稳定”,也叫元宝钉。这样一来,上下层互相衔接,极为牢固。在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燕尾形石锁连锁,于是上下左右由此紧密连成一体,使得大坝逾千年而不垮。
  渔梁坝不仅使徽州府城山光水色更为秀丽,而且利于运输灌溉、施惠百姓。古建专家郑孝燮在考察渔梁坝后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发挥,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渔梁坝边古代有徽州姚姓氏族聚族而居的村落姚家庄。大概是“因渔而梁,继梁而坝,村因梁名,地因坝传”的缘故,姚家庄因渔梁坝的远近闻名,渐渐地就形成了有近2000人丁的渔梁村。
  当年为了保护坝体,人们不允许船只从坝上通过,所以那时上游来船到了渔梁坝就是终点,想去下游必须从这里转船。于是,徽商只能把从上游运来的货物在此卸下,再转到坝下的船上,因而短短200米的河岸边就有了七八个码头。作为货物交卸枢纽的渔梁,也就成了繁华之地。渔梁一跃变成徽州人“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走出大山闯荡世界的第一大码头,成为徽州府城城郊的商贸货物集散转运中心、水运中心。
  渔梁坝下在宋代就形成的龙船坞最多时能停靠300多艘运输船。随着明清徽商经济的兴盛,渔梁繁荣发展,成为一个沿江伸展的鱼形村落,村中一条约两里多长的商业古街,两头稍低,中间隆起,像是鱼的脊背骨,街心则全用鹅卵石铺就鱼鳞状的路面,徽派民居沿街两边依次排列。最繁盛时,盐、典、茶、木、米、布等28种店铺就有100多家。沿街的这些店房大多为上下两层,临江一边有多条巷弄铺石阶直通渔梁坝。
  时至今日,这条有1250多年历史的“江南第一水街”仍旧保留着始建于唐代的狮子桥、宋代就有的通渔梁坝的“百步云梯”以及一些历代古建、古遗存。街上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巴道复运输过塘行、元和堂道地药材店、泰源盐栈、缮方草堂等老字号徽商店房。渔梁老街也是目前徽州明清商业文化生态原貌保存较好的古街区之一。
  阳山·寿民桥
  渔梁古镇的秀美不仅在于它的“斜阳西照,渔舟唱晚”,历经岁月沧桑和历史磨砺的古镇民居,也处处展示出一种苍凉之美。
  镇上的房屋沿着背后的山势铺陈下来直到江边,一律是青瓦白墙翘屋檐,排列有序,重重叠叠。在阳光的照射下,黑白分明的建筑就像一幅着色凝重的版画。
  作为徽商从水路出走的重要码头,不少船只栖集在这里,准备扬帆东行。据说,那时的街道比现在的街道要长得多,街上满是酒楼客栈。东来西往的客人云集于此,无数的迎来送往构成了当年的繁华与悲戚,“渔梁送别”也成为当时的徽州八景之一。
  作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入江口和古渡口,渔梁古镇其实很小,老街也并不长,从渔梁坝沿窄窄的青石板拾级而上,很快便到了渔梁老街。
  老街沿江呈东西走向,蜿蜒不过1000米,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渔梁古镇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
  走在老街上,脚下是一色的石板卵石路面,街两边则是一色的木排店面,重楼挑檐,遮住了一大半街面。抬头仰望,蓝天仿佛成一线。
  在渔梁老街东头,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隔江而峙的一座树木葱笼的高山。《歙县志》载:其山丰郁秀丽,端凝若堂,东向而峙,每将晓日未出,紫气照耀,山光显烁,类赤城霞,故名“紫阳”。紫阳山上原本有座老子祠,还有禹王台等古迹。宋代大儒朱熹的父亲朱松在徽州府城“学于郡学”,曾多次游历紫阳山。朱松寓福建尤溪之后,对紫阳山仍念念不忘,并刻“紫阳书堂”印章,以表达自己对徽州故乡“未尝一日而忘归”的思念之情。朱熹为此专门做《名堂室记》以记。紫阳山后来逐渐变为人们纪念朱熹的一个人文胜境。朱熹又名朱紫阳,其典亦即出于此。
  在美丽的紫阳山下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九孔古石桥横跨练江,石桥原名“寿民桥”。传说在建造时,乡绅富户聚集捐资,十分热闹,一位短衣打扮的农民也乘兴往里挤,富人嘲笑他没钱还来凑热闹,这位农民却提出:第一孔桥洞他包了,让富人们跟着他往后建桥。结果,他把第一个桥洞修得很高,后面的富人叫苦不迭,因为他们必须就势建起高桥洞,要拿出更多的钱修桥。因此寿民桥的桥孔成了徽州古桥中最高的。
  传说归传说。其实寿民桥桥洞修得高,是因为练江上的船能够不下帆直接通行的缘故。由于桥在紫阳山下,后人都称寿民桥为“紫阳桥”。紫阳桥头有新安关亭,从府城延伸的徽商古道穿亭而过,这就是有名的“新安第一关”,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等地商旅人等,不少都从这条古道下杭州,闯世界,开创事业。此关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徽商通过了这一“关”,后面还有更多的关隘要闯。
  报祠·忠护庙
  在渔梁老街,一幢叫崇报祠的古建筑颇为引人瞩目。这幢外表像民居一样的崇报祠其实是一座特殊的徽州祠堂。
  众所周知,徽州宗族社会百姓聚族而居,族则有谱,村则有祠,祭祖的宗族祠堂遍建于徽州城乡。这座崇报祠却不是宗族祭祖的祠堂,而是一座专为纪念历代修建渔梁坝有功的官宦乡绅而设的专祠,也叫“坝祠”。其建筑结构和宗族祠堂相近,三开两进,在享堂上塑有几位修坝有功的历代名人塑像。人们感念这些先贤修坝为民的功德,故而常年瞻仰,人流不断。
  和这座崇报祠功能相近的还有渔梁街西端的忠护庙。这座庙宇八字门、马头墙、青砖牌坊门楼,篆“敕封忠护庙”额,单层两进三楹,享堂上塑着英俊的红衣少年塑像。这是为纪念隋唐年间徽州“汪公大帝”汪华的第九个儿子“九相公”汪献而建的。史载,汪献生于唐贞观十九年(645),自幼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精棋艺。惜天不永年,19岁即夭折。由于早逝无嗣,汪献在宋代被朝廷封为“忠护侯”享百姓香火。民间则传说,“九相公”护民护商极有灵异,渔梁街上的忠护庙,古代“舟行练江下杭州者必祀之,可保平安”。因此,后来民间又讹传成这个庙是祀一位护商的保镖。
  津处·望仙桥
  在渔梁街码头附近的徽商古道边,有一座三角形的小亭子,飞檐翘角,临江而立,亭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太白问津处”。在此附近,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望仙桥”,桥上有石栏供行人歇息,桥下溪水潺潺,鱼鸭戏水。这两处古迹记载着和“诗仙”李白有关的一段动人传说。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代景云年间,有一位高士许宣平隐居在紫阳山边的南坞(又称翠徽山)。其人才情横溢,嗜酒异常,每当打柴卖了以后就买酒吃,还边吃边唱:“负薪朝出卖,潇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当年,大诗人李白千里迢迢,翻山渡水,慕名来歙县寻访许宣平。他一路问到渔梁街前的练江边,见江上有一只破船,船上一老翁神姿潇洒,仪态飘逸,李白寻“仙”心切,忙问老者:“请问许宣平家住何处?”老翁听了略微一笑,吟诗两句:“门前一竹竿,便是许翁家。”李白听了,点头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忽然悟知:“门前一竹竿”,这不正是老翁船头插立的一竿竹篙吗?老翁即是许仙人也!他立即回头,走到问津处,可惜船和老翁已不见踪影。李白千里寻仙,竟失之交臂,不免有些怅然。于是在江北岸问津处一茅庵壁上题诗云:“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后来,颜真卿听闻此故事,亲自题写了“太白问津处”石碑。人们在此处建起了“太白问津亭”,并修建了这座“望仙桥”。
  塘行·冤妇坟
  交通的繁荣刺激着渔梁古镇的发展,带动了歙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茶叶、竹木及其他土特产从这里源源运出,沿新安江下至杭州;食盐、煤油、布匹、百货等又经此处不断输入。渔梁由此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穿行在渔梁老街,便如来到明清时期繁荣的街市。老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当年渔梁坝上下商贸水运繁忙的痕迹和印记,那连通渔梁坝和渔梁街的许多石阶,被常年扛抬的脚夫磨得有些凹槽,不少街面房还隐隐残存着“××商号”,“××行”的字迹,不经意间透出阵阵徽州韵味。
  其中,尤以巴道复运输过塘行最为典型。这座典型的前店中坊后宅式建筑,当时主要用于经营茶叶兼营其他杂货,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它也是整个渔梁老街上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商行。“巴道复”为人名,“过塘行”为货物中转批发店之意。作为巴氏开设的货物存储转运行,当时许多从江浙水运到渔梁坝下的货物,从徽州各地运至渔梁坝上的货物,都需要在此处存储中转。“过塘行”的生意十分兴隆。
  与徽州传统的由“四水归堂”住屋、牌坊、水口等要素组成的农业古村镇不同,渔梁的商业街、前店后宅的住屋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开放式立面,两侧无风火山墙。临街而建的二层建筑,底层面街多为整间的木板门,随时可以打开,便于运货、经商;同时还便于泻洪。大水来时,居民把前后木板拆下,只剩房屋框架受水流冲击,大大加强了房屋的抗洪能力。当洪水退去之后,人们把屋里的泥沙清理干净,再装上木板、门槛,又可正常生活。
  说到徽商川流不息、经过渔梁街出出进进做生意,还有一个故事值得一提。传说府城城郊有一个叫郭宏的徽商在杭州开店,一次回家和妻子黄秀英小聚,半夜突然记起还有一笔生意急需回店打点,来不及道别就匆匆起身往渔梁坝下赶开往杭州的船,上船以后,看到一位割驴草的乡邻,就托他带信给家里。那邻居口上应了,过后却把此事忘了。郭宏家中老母和妻子醒来后不知其去向,正在焦急,忽传渔梁坝那边有一具被鱼啃得面目模糊的男尸被捞在江边,黄秀英的婆婆未细辨察,指认男尸是自己的儿子,硬说媳妇黄秀英勾结奸夫谋杀亲夫,告到县衙。昏聩县官竟将黄秀英屈打成招,问成死罪,游街斩首。后来郭宏回家说明真相,县官才知铸成大错,于是在渔梁街和河西太平桥之间的那座“黄冤妇坟”上立了一块“三戒牌”,上书:“见利忘义者戒;寄信误人者戒;酷刑枉杀者戒。”当地乡亲们也有“寄信割驴草”的口头禅,意指做人要重承诺:允人之言,就要忠人之事,不可马马虎虎。
  梦古徽州
  几百年来,渔梁老街不仅见证了徽商的兴衰,也承载着厚重丰富的徽州文化历史信息。老街现存的历史遗迹有近300处,如徽州篆刻代表人物巴慰祖故居、同和堂老宅、方思政堂老宅、姚家巷等。还有名扬四方的渔梁街亮船会、跳钟馗、戏蚌壳、嬉鱼灯特色徽州民俗,以及新安关豆腐脑髓、徽州石头馃等特色徽州风味食品……
  今天的渔梁古镇虽已不复昔日繁华;然而,置身老街之上,别有一番兴味。光影流转之间,宁静的老街似一位神秘的美人,更像漂浮在练江柔波旁一个浪漫的梦。走在蜿蜒的街巷里,总有几株翠绿的枝叶横插出来,或有一盆艳丽的花儿热烈地开放在街角。老店门口眯起眼晒太阳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幼儿、着装时尚的青年人,以及三五成群的远方游人,给安静的老街增加了些许灵动的音符。
  走进徽韵悠长的渔梁街,你就走进了古徽州的历史,“越乡风土异,腊近尚暄和”(程嘉燧:《郡城杂诗·咏渔梁》)。如果你愿意圆梦徽州,渔梁街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地方。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认为海南的三亚、杭州的西湖、云南的丽江、广西的阳朔是世上最优美的地方,也是人们最渴望的休闲之地,但就是因为一位摄影家的一组照片,让我们再次走进大
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的公路,有南线和北线之分。骑行者口中的川藏线多为南线,相对北线而言,南线路况较好,风光也更为秀美,经过的地方也多为人口稠密的地方,
本文通过课题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经验为背景,论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分析了信息市场需求的特点,提出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是图
加拿大的国家和省级公园各自代表了不同地区的不同风貌,保存着原产于这些地区的野生动物。无论大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都是活生生的博物馆,它们就像加拿大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各
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腹壁瘘虽不多见,但是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例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0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腹壁瘘7例。患者年龄23~33岁
一、数字图书馆是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与枢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产业分支一一数字图书馆正在迅速崛起,这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
对66例中、重度妊高征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孕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妊高征合并肝功能异常者达20.95%,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P<0.05),且与病程长短关系密切;病程>1月者,肝功能异常明显高于病程<1月者(P<0.05)。妊
现代体育科学是一门融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高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科学发展与突破有重大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普通高校体育都对体育文献资料的管理
为评价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体外耐药(EDR)测定结果与一线紫杉醇(paclitaxel)、顺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1995年3月~1997年10月,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及Buffalo纽约州大
文章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参考咨询与传统的参考咨询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参考咨询工作进行技术变革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策略。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