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和中考改革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变化,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出路应该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下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 巧设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关键就在于课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比如,我在上八年级“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一课时就说,虽然春节离我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回味一下春节的喜庆热闹,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过年都有哪些传统节目和风俗?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风俗让我们不禁对春节开始期盼,不过老师今天先带同学们去宋代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年的?北宋过年的习俗现在还有哪些被保留着?学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兴趣盎然,踊跃回答,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
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历史与社会课为初中时期的小学科,由于单一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它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在课前开展一些活动,演播一些多媒体素材,就能在短时间内平复学生兴奋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是否感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体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体现在师生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在培养良好学风的同时,更应该加深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格言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的良好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仅仅有了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一时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提高一个层次,那就是要在愉悦中学习,达到“闲情逸致”的学习境界,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授课教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优美的课堂语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技巧,锤炼语言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智力劳动的效率。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精练,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风格,既能打破课堂沉闷,缓解紧张的情绪,体现了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的师生关系;又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而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对学习产生兴趣。
2. 科学地处理教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入手,来吸引学生的情趣。如果学生对教材不喜欢,所学的内容对他也没有吸引力,学生理解起来就感到困难乏味,课堂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必须挖掘教材的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课件、音乐、情境创设、典故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趣,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目的,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补充乡土史激发学生兴趣。在新教材八年级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我就结合乐清的南阁牌坊落群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抓住了焦点问题,经过勘查采访讨论,并提交了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以及解决现实社会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将保护身边古老文明的意识植根于心灵深处。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访调查、参观考古、办报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等。注意收集积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走进课堂,让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实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共识共享共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 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包括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转化的动态过程,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叫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可能发展水平是教学目标,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使可能发展水平不断地变为现有发展水平的过程。但是,我们教育的着眼点却应该是最近发展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实际上,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这就必须从最近发展区着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和学生设计题目,然后师生共同探询答案等形式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在课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尽量让学生去找,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分封制、宗法制,就尽量让学生有一段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学生有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就让学生通过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来解决,有时也可用学生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处理,因此,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无定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
一、 巧设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关键就在于课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比如,我在上八年级“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一课时就说,虽然春节离我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回味一下春节的喜庆热闹,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过年都有哪些传统节目和风俗?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风俗让我们不禁对春节开始期盼,不过老师今天先带同学们去宋代看看,他们是怎么过年的?北宋过年的习俗现在还有哪些被保留着?学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兴趣盎然,踊跃回答,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
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历史与社会课为初中时期的小学科,由于单一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它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在课前开展一些活动,演播一些多媒体素材,就能在短时间内平复学生兴奋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是否感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体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体现在师生间的平等与尊重。我们在培养良好学风的同时,更应该加深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格言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的良好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仅仅有了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一时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提高一个层次,那就是要在愉悦中学习,达到“闲情逸致”的学习境界,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授课教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优美的课堂语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技巧,锤炼语言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智力劳动的效率。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精练,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风格,既能打破课堂沉闷,缓解紧张的情绪,体现了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的师生关系;又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而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对学习产生兴趣。
2. 科学地处理教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入手,来吸引学生的情趣。如果学生对教材不喜欢,所学的内容对他也没有吸引力,学生理解起来就感到困难乏味,课堂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必须挖掘教材的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课件、音乐、情境创设、典故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趣,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目的,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补充乡土史激发学生兴趣。在新教材八年级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我就结合乐清的南阁牌坊落群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抓住了焦点问题,经过勘查采访讨论,并提交了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以及解决现实社会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将保护身边古老文明的意识植根于心灵深处。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访调查、参观考古、办报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等。注意收集积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走进课堂,让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实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共识共享共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 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包括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转化的动态过程,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叫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可能发展水平是教学目标,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使可能发展水平不断地变为现有发展水平的过程。但是,我们教育的着眼点却应该是最近发展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实际上,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这就必须从最近发展区着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和学生设计题目,然后师生共同探询答案等形式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在课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尽量让学生去找,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分封制、宗法制,就尽量让学生有一段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学生有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就让学生通过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来解决,有时也可用学生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处理,因此,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无定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